叶葛格
近期,以中国电信、中国交建等为代表的央企板块异军突起。截至3月9日,中国电信年内大涨逾六成,中国交建大涨三成。央企崛起背后,一方面是国企改革提速带来的资产注入预期,另一方面早前“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引发估值修复。
在笔者看来,央企上市公司的估值优势终会被逐渐认可,目前部分央企公司市盈率不到10倍、市净率不足1倍、股息率超过5%,具备估值修复空间;此外,类似中航电测等资产注入极大提升了盈利水平,因此也成为投资央企的另一条主线。
今年以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化学等“中字头”央企个股纷纷大涨,中国电信年内暴涨逾六成,中国海油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千亿市值以上央企突然“大象起舞”引发关注。
兴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央企流通市值合计19.9万亿元,占A股整体流通市值的23.4%,接近整体A股市值的四分之一。然而,从估值方面看,万得央企大盘指数的市盈率为9.99倍,明显低于全部A股的17.99倍,例如中国交建目前市盈率约10倍,市净率约0.7倍,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从股权风险溢价方面看,万得央企大盘指数股权风险溢价处于2010年以来的85.1%分位,指向当前央企配置性价比凸显。相对于民企,当前央国企的优势在于市值规模更大,更不容易存在退市、甚至破产风险。政策高度重视央国企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背后是央国企A股估值持续下滑,相对民企折价不断加深。目前A股国企相对民企的市盈率估值折价率超过70%,市净率估值折价率超过60%。与5年前相比,国有上市公司利润增长70%,但市值仅增长10%;市净率为0.86倍,下降30%,明显低于全市场1.6倍的平均水平。
部分央企估值较低,尤其集中在银行业、建筑行业。例如工行等四大国有银行,市盈率普遍在5倍左右,市净率约0.5倍;再如中国交建、中国建筑等中字头建筑股,市盈率大多不超过10倍且市净率普遍不超过1倍。不过,低估值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上涨,其更多是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如果低估值且股息率较高,对大机构来说更具吸引力。
根据统计,按2022年派息情况,约有20只央企个股的股息率超过3%,部分公司股息率甚至达到8%,远超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例如央企中国神华为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一体化开发企业,公司滚动市盈率(TTM)不足8倍,最近2年净利润持续增长,股息率超过8%且近年来均维持高比例派息。
再例如建筑央企中国建筑,最近5年业绩持续增长,并未受到地产行业调整冲击,其滚动市盈率(TTM)仅5倍,市净率0.7倍,股息率约5%,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和地产复苏,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除了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央企,我们还可以关注“大集团小企业”的央企个股,把握资产注入后业绩大幅提升的机会。
近年来,国有企业重组脚步明显加快。长江证券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国有企业重大重组事件数量持续上升,其中地方国企由2018年的32例升至2021年的48例,中央国有企业由2018年的15例升至2021年的37例。此外,国有企业重大重组涉及交易总价值也从2018年的1800亿元左右升至2021年的约3700亿元,占比达到70%左右。
央企资产注入可明显提升相关公司业绩。今年稍早前中航电测宣布,公司拟以向航空工业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其持有的成飞集团100%股权。由于成飞集团预估2023年35亿净利润,相当于公司2022年净利润的15倍。复牌后,中航电测飙升四倍多,成为大牛股。
再例如昊华科技此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拟向中化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化蓝天52.81%股权,向中化资产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化蓝天47.19%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化蓝天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化蓝天2020年、2021年及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2.82亿元、7.24亿元和9.81亿元,而昊华科技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56亿元,此次收购将明显增厚公司业绩。
目前,专业化重组将成为2023年国企改革主线。估值弹性较大的央企就是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型央企,由于很多企业并非整体上市,游离于上市平台之外的优质资产非常多。
根据梳理,具备较多优质资产的央企集团所属行业主要包括军工、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如中航工业、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电子、中国电科等。这类央企要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意味着旗下的上市公司有强烈的资产注入预期,因此其估值存在较大的彈性空间。以国家电网为例,体量巨大且旗下优质资产众多,此前已完成了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目前仍有3家市值不到200亿的上市公司,未来存在进一步注入可能。
再如普天科技是网络通信“国家队”中电网通的惟一上市平台,中电网通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控等领域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具有较多优质资产,如中电网通研究院子公司中电华鸿的无人机测控系统,被评为2021年电科民品产业单项冠军产品,未来一旦注入对公司业绩将有提升。
(作者系华南某基金公司研究员,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