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臣
此篇报道源于一张不知作者、不知拍摄地、不知事件背景的图片。经过新闻工作者多方探索并深度挖掘后,塑造出享誉全国的“移动的雕塑”抗疫符号,获得中宣部高度赞誉。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新闻专题类三等奖,这件作品由辽宁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多人参与、集体创作。
2021年1月6日,一张众人在雪中奋力推动装满物资的三轮车的照片突然出现在网络上。这张照片画面充满张力,白色防护服与大片雪花的交融呈现了艺术的美感,让观者的目光很难从画面上移开。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照片中的情景发生在什么地方,照片中的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难能可贵的是,这张照片没有消失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当时,正值大连“12·15”疫情防控关键期,当天又降下罕见暴雪,画面中的人物全部身着白色防护服。这是否发生在大连的一个抗疫场面呢?
根据这一线索,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融创中心大观新闻编辑部通过各种渠道挖掘并核实,这可能是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在大雪中运送防疫物资的场景。
当时,大连海洋大学的学生都在宿舍封闭管理,一日三餐、生活和防疫物资均由教职工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统一配送。1月6日,大连普降大雪,道路湿滑运送防疫物资的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志愿者们就用三轮车装满物资一步一步推行,送到每一个学生宿舍。教师王海鹏和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学生纪杨拍摄下了这一组图片。
《昨天,风雪中的背影,震撼了大连》主创作者、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大观新闻主编李元臣
确定照片主题,迅速汇总资源信息,联系到大连海洋大学相关负责人,已是1月7日零时许。面对新闻素材,采编人员迅速研判,认为学生志愿者们坚实有力的脚步和静默却充满爱与担当的背影凝聚成的抗疫伟力,成为这张照片的精神内核,这是在抗疫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亮点。于是采编人员果断出击,深夜开展采访,迅速成稿编发,打造出了《昨天,风雪中的背影,震撼了大连》这篇全国广泛传播的新媒体“爆款”产品。
水轮发电机组作为水电站主要设备之一,其能否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与水电站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着水电站与电力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对水轮发电机组保护做好维护分析,明确机组保护的配置与特点,实现最终配置保护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将水轮发电机组遭受的损害降至最小,从而确保机组、水电站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月7日1时29分,大观新闻的报道《昨天,风雪中的背影,震撼了大连》全网首发。随后,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天健网也发布了原创产品;凌晨2 时前,“新闻大连”“大连发布”两大官微跟进发布;《大连日报》夜班部即刻编辑,7日一早在一版推出4栏图片配文报道《向所有城市守护者致敬!》;1月7日至8日,传媒集团旗下报纸、广播、电视及多个新媒体平台就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事迹推出跟进式报道,继续延伸刊发链,被誉为“移动的雕塑”的这一多业态融合新闻作品,从大连发端,实现了全网裂变式传播。
狂风,大雪,一车货,一群人;跌倒,爬起,一路搀扶,一路向前
运送防疫物资的学生志愿者们用身躯铸成了风雪中“移动的雕塑”
1月7日清早起,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网、澎湃新闻等权威媒体平台纷纷转载,一时间“移动的雕塑”系列报道遍布全网,成为闪耀的“抗疫符号”。
该作品以小见大,以点聚面,以青年群体的担当作为升华至全社会的抗疫力量,契合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的那句“每个人都了不起”。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每个人都了不起”为主海报词进行了发布;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海报词为“这就是中国的力量!”并配文:“风雪虽寒,我心炽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国力量是确定的。”;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则颇有创意地将同时发生在1月6日的两张反差巨大的照片并排推出海报《背影:中国VS美国》——一边是中国大连的大学生志愿者冒雪运送抗疫物资的感人画面,一边是美国国会遭示威者闯入、抗议暴乱而导致四人死亡的混乱场景,阐释东升西落的深层次内涵。令无数人感慨与思考。
大观新闻编辑部采编人员对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进行二次采访,深入挖掘突击队队员的故事和抗疫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并于1月7日当天推送第二篇详情报道《全网刷屏的“移动的雕塑”,真身是……》,再次引发全网热度。
据不完全统计,“移动的雕塑”系列报道,仅在新媒体端阅读量就超过10亿人次,在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中国抗疫正能量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采编方式,新媒体报道在权威、准确报道的前提下,快速和易传播也是核心目标。如何将正能量事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公众,并打造更广泛的传播效果?大观新闻从深夜获取信息后,以最短的时间研判并发布内容,并迅速决策实施。第一次采访中,果断放弃事件的深度挖掘,以最快速度成稿推发,无时差抢占报道先机。
在了解图片的基本信息后,由大观新闻主编亲自撰写稿件,迅速形成300余字的原创稿件。采访撰写、编辑制作、校对审核等全流程在一小时内完成,并且在凌晨1时许推发。通常深夜时段并不符合公众习惯,但正是因为及时发现线索,抢做抢发符合新媒体快速的特点,才占据这一轰动全国的网络正能量事件的首发。
《昨天,风雪中的背影,震撼了大连》迅速传播的另一关键元素,是内容的共鸣。通篇段落十分简洁但文字极具力量,极易带动网友情绪。“狂风,大雪,一车货,一群人;跌倒,爬起,一路搀扶,一路向前”“此刻,雪虐风饕却满心炽热,前仆后继却勇往直前”“同心、同向、同心、同力”等金句被多家中央级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端口原文引用。各大微信公众号短时间内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其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太不容易了,加油!加油!》,阅读量和点赞量达到双10万+。
通常,网络热点保持的时间不会太长。而这次关于大连海洋大学学生志愿者的报道却持续热了几天,不少连续报道更是加深了人们的认识和印象。四川日报新媒体“封面新闻”采写长篇通讯《对话“风雪战疫”的大连海洋大学志愿者:为了五千师生,使命必达》,向人们详细介绍了照片和视频中这支由17人组成的“抗疫青年突击队”,中国青年报网作了全文转发。中国海洋大学等五所大学联合推出图文《雪中抗“疫”,向你致敬》,写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批志愿者挺身而出,给这个冬日带来了光亮和温暖”。
在“移动的雕塑”系列报道产生热烈反响中,刊发评论也是获得“长尾效应”的重要手段。多家主流媒体在刊发照片之外,相继发表各种形式的评论。@人民日报从这些普通的大学生说起。指出“是什么让你相信没有一个寒冬不能被逾越?是这个国,是这群人,是逆境中团结奋进的中国力量”。新华网微信公众号推出评论《这是同一天》,同样从1月6日网上热传的大连、华盛顿两张照片,谈到“历史的答案,往往存在于细节之中。一个国家能走多远、能变多强,这组对比照也许给出了一些答案”。
在各个媒体推送帖下,网友发表正能量留言无数,纷纷表达对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在大雪中运送防疫物资的赞誉,高度凝聚抗疫士气。
“移动的雕塑”系列报道发端于新媒体,也传播扩散于新媒体,最终成就于全媒体。在新媒体端“大观新闻”首发后,集团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各端口围绕这一“抗疫符号”各自发力,纷纷推发符合媒体定位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集团旗下《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和大连广播电视台各频道频率及网站、App及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端口,针对“移动的雕塑”主题报道,首轮采编播即发布相关稿件50余条,实现融合传播效果。
“移动的雕塑”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宣传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求的生动实践。中宣部新闻局在2021年第一期《内部通信》上刊发新闻阅评文章《大连抗疫志愿者雪中照片刷屏效果水到渠成》,长篇文章点赞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移动的雕塑”这一组抗疫报道。
从一张网络照片到一组新闻报道,从一个抗疫缩影到其阐释的精神力量,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用媒体融合的成果,在众多抗击疫情报道中脱颖而出,成功塑造了“移动的雕塑”这一海内外广泛传播的抗疫符号,成为中国抗疫的正能量代表,也从新闻报道走入主流传播领域。
2021年3月30日,人民日报社发布《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移动的雕塑”组图入镜。
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新年贺词时,“移动的雕塑”照片作为主要背景呈现。
2022年1月6日,新华社发布了2021年度新闻图片,国内新闻第一张就是“移动的雕塑”。
自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抗疫精神”这个词时常被我们提起。什么是抗疫精神,又是如何孕育而出的呢?“每个人都了不起”。抗疫不只是专家学者的事,不只是医护人员的事,也不只是感染者、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事,更是关系到14亿中国人。在这场无声的疫情防控战中,没有人是局外人。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伟大的抗疫精神,归纳起来就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精神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组全网刷屏的照片和海内外传播的报道,正完美诠释了新时代的抗疫精神。纵使天寒风骤,纵使坡陡路滑,纵使前仆后继,但大连海洋大学抗疫突击队的17名学生“大白”没有一个人放松,更没有一人放弃,汇聚了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的底气与士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经深入采访我们得知,照片中的这些“大白”原来都是大学生,平均年龄19岁,是不折不扣的“00后”。当人们印象中的“00后”,还没从温室中走出,还沉浸于游戏和娱乐中时,当责任来袭使命召唤,这些新时代的青年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迎战疫情。
这一组新闻广泛地传播了这样的信息与信念:青年是时代前行的先锋,时代将责任和荣光赋予青年,以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为代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已接下了新时代的接力棒,用担当奉献谱写青春信仰,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奉献者和追梦者。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几句话常被人们提及,“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里的“最勇敢的人”和“负重前行的人”,便是那些挺身而出的“逆行者”,是白衣战士,是警察,是社区工作者,是志愿者。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17 名大学生挺身而出时,他们就拥有了另一个身份——志愿者。他们其实是抗击疫情中勇敢担当的千千万万名志愿者的缩影和代表,用行动践行新时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昨天,风雪中的背影,震撼了大连》系列作品,以新闻报道精准传递了新时代的抗疫精神、青年精神、志愿精神,深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正能量形象和主流价值,有力践行了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