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2023-03-11 22:28:21刘敬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2期
关键词:智媒文化传播创新

刘敬文

【摘要】智媒时代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当前,许多文化类节目在传统电视媒体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媒体平台,实现多媒体融合。这些创新举措有助于提高文化类节目的观赏性和影响力,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但在智媒时代文化类节目也面临着与传播平台和受众等的诸多矛盾,解决好文化类节目在智媒平台的矛盾是当下的主要任务,这样才能使文化类节目更好地创新和发展,本文探讨了智媒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媒;文化传播;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22.051

早期的文化类节目以汉字读写、谜语成语竞猜、诗词歌赋比赛为主,主要提供通识性文化知识,现在则聚焦于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文化内容,如典籍字画、文物考古、传统曲艺、手工技艺、礼仪冠服等。随着题材向垂直细分领域拓展,文化类节目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文化类节目的垂直细分,彰显的是大众媒介的教育功能[1]。

智媒的应运而生,如何使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文化类节目以智媒体为平台,已创新发展为适应智媒时代的新风向、新形式,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智媒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具备了传统媒体没有的智能性与时效性,它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可以输出内容的立体化、互动性,优化了用户体验。但是,智媒时代下文化类节目的机遇与挑战并行,在机遇中促发展,在挑战中谋进步,才是文化类节目的生存之道。

1. 智媒时代文化类节目创新发展的意义

1.1 文化类节目对大众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不同的文化类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支配和决定的。社会文化的传播是以保存或传承现有文化成果还是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转型与创新,取决于社会总体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类节目中的主流价值观念为大众引导了正确的方向。总的来说,文化类节目对大众的价值定向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传达社会正面价值观,还有助于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观念,引导观众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念。

(1)传播正能量

文化类节目可以通过展示社会正面价值观、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对于提升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类节目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观众的文化修养和鉴赏能力。通过展示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内涵,可以增强人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大众的文化自信心。

(3)传递社会观念

文化类节目可以通过呈现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和故事,拓宽观众的视野。观众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思想观念,更好地了解社会多样性,促进社会交流和理解。此外,一些文化类节目还可以通过介绍新兴的文化产品和创意产业,对观众的观念进行引导。通过对文化产品的展示和解读,可以提高观众对艺术、文化创意产品的认知和欣赏水平,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2 文化类节目对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类节目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传播过程中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文化、传递文化。

此外,文化类节目为社会注入了活力。优秀文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还必须把儲存形态的文化转化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即把物作为载体转化到人这一载体上,为人所掌握与内化。文化类节目让那些活在物体和文字上的文化复活,给予了他们新的生命。

在此基础上,文化类节目能够融合优秀文化。文化类节目在内容和传播上可以积极正向引导,为文化类节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如何将抽象的文化象征、文化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知、易传播的视听形象,一直是文化类节目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 智媒时代下文化类节目发展的矛盾

当下,文化类节目不断创新发展,新型文化节目持续涌现,但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文化节目又面临着新的矛盾:一是文化类节目如何在智媒时代保留自身内容输出的精准度与专业性,使文化类节目的教育作用彰显出绝佳的作用;二是如何使智媒时代的受众群体能欣然接受并自觉传播文化类节目,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三是文化类节目与智媒时代的融合存在诸多技术性问题,如何突破重重技术壁垒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也是应当注意的问题。

2.1 文化类节目与智媒平台的矛盾

2.1.1 文化类节目去中心化和去专业化

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要求较高,无论是对创作者的文化底蕴还是对节目播出质量都有一定的门槛。然而,智媒时代为大众提供了无数的平台,形形色色的“媒体代言人”层出不穷,他们的输出内容或许有失精准,但依托各大平台得以广泛传播,形成误导,致使大众对于真正的文化背景、文化知识产生误解,这就导致文化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去中心化和去专业化的现象。本应极度专业的文化类节目却成了贴合人设、流量制胜的主观臆造,究其原因,就是智媒时代下各大传播平台的商业化。任何普通大众都可以开通账号发表言论,无论输出内容的质量如何。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里,对于输出内容的质量把控并不严格,甚至为了追逐流量而恶意传播低俗趣味的内容[2]。与其相比,传统媒体对于传播内容的把控就非常严格了,从选题到过审再到播出,一步步人为把控下所带给大众的产品一定是内容准确且完全贴合主流价值观的。

2.1.2 智媒使文化类节目身陷囹圄

为了迎合大众和获取更多流量,各平臺的算法会根据受众的喜好增加相关内容的推送,推荐的内容充斥着低级趣味。这可能导致本应有大流量的文化类节目无人问津,而迎合大众口味的低质量文化节目肆意开花,使大众囚禁于自己的“信息茧房”之内,受困于有限的认知空间之中[3]。长此以往,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智媒时代使文化类节目走向更多受众的同时,也走入了一个新的困境,文化类节目如何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在这个大裂变、大整合的时代成为优秀文化输出的主流,是值得传媒界深思的问题。

2.1.3 文化类节目内容缺乏完整性

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这虽然为受众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导致传播内容变得混乱,不利于受众形成完整、系统的专业认知。

而文化类节目就深受其害,因为文化类节目是以优秀文化为内核,以演绎和传播为主旨,以媒介为载体进行播出的节目形态,对节目的完整性有极高的要求[4]。比如在讲述古诗词的时候,由于时长的原因,完整的古诗词被拆解得七零八碎,大众会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以至于东拼西凑也凑不出一首完整的古文,更别提理解诗词大意读懂作者感情了。网络催生了信息爆炸,而爆炸的结果则是信息碎片遍布网络,网络将这些信息碎片用超文本链接连在一起,但这些内容已不再完整,而是趋向碎片化、非线性化[5]。删减后的内容无法保证文化类节目的完整播出,因而很难让受众对其形成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认知,反而可能会导致误读。

2.2 文化类节目与智媒受众的矛盾

2.2.1 审美个体差异造成认知偏差

在广大受众中,文化类节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他们对优秀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但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却相对较低。大众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其精神和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而且大众的文化底蕴和学识水平差距很大,对于文化类节目的理解更是千人千面,很多时候并不能正确理解文化类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念。很多大众对于文化类节目的认知可能只有“知道”“看过”,或者是对某个主持人印象深刻,受众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强烈,但其认知并不深入,对深层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和思考。从长远来看,这并不符合文化类节目的播出目的,甚至与之相悖。这类节目通常需要时间来进行深入探讨和阐述,对于观众的要求也较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接受深度内容的意愿。

许多受众在内容选择上只注重新奇感和体验感,而对文化类节目的精神内核缺乏深入探究的意愿,这导致他们虽然认同但其自身能力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核,因此无法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平。

2.2.2 受众主观能动性逐渐丧失

智媒平台上的内容快速流动,受众容易陷入信息过载的状态,文化类节目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讲述和阐述,而智媒时代的受众普遍喜欢迅速获取信息和娱乐,对于较长时间的投入可能缺乏耐心。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文化类短视频飞速传播,导致受众对于文化类节目的主观能动性逐渐丧失,甚至不愿触碰。

2.3 文化类节目利用智媒传播的技术壁垒

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集中在处理基础信息阶段,尚未达到能够进行价值判断和决策的“强人工智能”阶段。因此,它无法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蕴和情感价值,难以正确辨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无法辩证看待或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基于只看中流量的算法设计可能会使传统文化成为平台获取流量的手段,而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则可能无人问津。

智媒时代报道模式单一、内容深度不够等劣势显著存在。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单纯依靠人工智能和数据推算,我们无法解释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境,无法捕捉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而传统媒体中的人为因素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智媒的不足。

文化类节目与先进科技融合存在问题。文化类节目应当依托先进科技进一步传播,但是如果技术应用不当,则会在融合过程中破坏原有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导致作品失去原有的魅力和特色。例如,过度依赖特效和数字技术可能使作品缺乏真实感和情感共鸣,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传承才能掌握,而先进技术的使用可能加速了文化传统的丧失,使人们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文化类节目的内核在于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而智媒时代强大的视听感受令人沉醉其中。

文化类节目的人文关怀是节目输出的一部分,但是它却难以通过智媒表现出来。这个问题就如同“电脑究竟能否代替电脑”一般,至少我们现阶段的科技水平无法达到智媒和传统媒体可以表达同等的人文关怀。

3. 智媒时代文化类节目创新发展对策

在智媒时代的背景下,只有综合考虑VR、机器算法、智能新闻、数据游戏和大数据库等前沿技术,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先进技术对文化类节目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文化类节目也需要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些新媒体技术。

创新的文化类节目必然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这一技术不仅会改变文化类节目的生产、传播等方面,更会对文化类节目的后续业务流程产生影响。人工智能技术还将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体素材,通过视频编辑、语音合成和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过程,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便会生成一条富媒体新闻,带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并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3.1 文化类节目应扩充内容场景

与传统媒体相比,智媒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受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接收节目内容,以达到内容输出的效率,提升文化节目的影响力。

(1)依托科技创设情境

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可以依托现代科技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利用VR技术可以实现在海底、在太空、在山川河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可以利用科技与伟人对话,直观面对祖国的历史。利用科技给大众带来文化类节目中的模象直观,让受众可以直观地感受此节目的精神,可以使大众更加牢固地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不会轻易遗忘。

(2)注重把控场景对人的感官刺激

文化类节目在智媒平台的播出,通过增设内容场景,控制协调声音、画面等对人体感官的刺激,会增强节目内容输出的效果,受众通过多感官的协调合作,对接收内容有了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3.2 文化类节目应多元化发展

文化类节目在智媒时代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制作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发展。通过选择不同的主题、多样的内容形式、互动参与、地域文化呈现和多元化的节目团队,可以满足观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

(1)主体多元化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涵盖了艺术、历史、音乐、风俗、民俗等多个领域。文化类节目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呈现,如探讨传统文化、介绍当代艺术、解读历史事件等,以满足观众们对多样文化的需求。

(2)内容形式多样化

智媒时代的技术使得节目制作更加灵活多样。文化类节目可以采用纪录片、访谈、演出、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观众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文化进行互动和体验。

(3)地域文化的呈现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智媒时代可以通过精准地定位和推荐算法,将相关地域文化的节目推送给对应地区的观众,让他们更加了解和关注自己所在地的文化。

(4)多元化的專业团队

要实现文化类节目的多元发展,节目制作团队也应该具备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如当前许多文化节目深耕文博领域,节目在前期策划与后期推进过程中,应邀请专业的文博专家加入创作,提供专业的文博知识,避免文化内容解读上的偏差,提升节目的专业深度和传播价值。此外,不同的文化节目应根据节目主题和环节设置组建对应的专业团队,如邀请艺术家、历史学者、非遗传承人等,让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为节目提供不同的灵感和创意,从而让节目达到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效果。

(5)多媒体融合发展

智媒时代的文化类节目在传统电视媒体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媒体平台,实现多媒体融合。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评论,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加强节目的社交互动性。

4. 结束语

身处智媒时代,文化类节目更应多一些人文关怀,以体现社会价值,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当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时,创新型文化节目将为文化传播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其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重要作用,文化类产品的使命仍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越来越多的受众提供接收优秀文化的机会[6]。我们应抓住智媒时代的契机,大力发展文化类节目,使它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马豪豪.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真人秀节目品牌提升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2]单文盛,彭冰莹.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短视频的叙事路径研究[J].北京文化创意,2023(04):48-54.

[3]叶莎莎,杜婉鹏,杜杏叶.信息茧房视域下移动知识服务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6):117-124.

[4]陈丹迪.智媒时代文化类节目的跨媒介传播实践与启示[J].视听,2023(08):89-92.

[5]任淑君.美食类短视频中符号的意义表征研究[D].保定:河北师范大学,2023.

[6]周星源,郑勇华.短视频平台赋能贵州中低端酱酒品牌价值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传播,2022,14(20):119-122.

猜你喜欢
智媒文化传播创新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16
智媒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36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4:36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7:25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