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如何切入苏学

2023-03-11 06:28李景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东坡苏东坡

李景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何谓苏学》一文中,我对“苏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述[1],其中包括以“四苏”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研创问题,但未展开论述。2022年11月,三亚学院音乐学院张巨斌院长邀请我为其师生讲讲苏东坡,我愉快地接受了;因为正可趁此机会对苏学题材文艺作品研创问题进行一些阐发,于是,我把讲座的题目定为《苏学与表演艺术》。期刊专栏的主持人导语贵在引导和启发,我觉得这个课题颇有意义,故将演讲的主要部分“表演艺术如何切入苏学”加以整理,发表于此,以就教于方家。

表演艺术如何切入苏学呢?我们须对已有成果作一番综合回顾。就目前成果看,苏学表演艺术成功的研创主要表现在东坡题材的歌曲、舞蹈、乐舞剧、传统戏曲、话剧、电视连续剧等类别上,兹分别举例,以见一斑。

歌曲的创作大概分为两类,两类创作都派生出相应的舞蹈作品。

一类是在苏东坡诗词作品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和演唱。如:《但愿人长久》就是一首基本以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歌词而进行的音乐创作,梁弘志作曲,邓丽君首唱。这首歌收录于邓丽君1983年发行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成为邓丽君的传世名曲,后被多位歌手翻唱。1995年,邓丽君去世后,王菲为了纪念邓丽君,发行了一张全部翻唱自邓丽君作品的专辑——《菲靡靡之音》,其中将歌名《但愿人长久》改为《明月几时有》。“两代乐坛天后的接力,也让这一首现代人重新诠释的古人之作成为经典。邓丽君和王菲的版本各有各的味道,从不同角度演绎出了歌曲的意境,从演唱上为词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也给歌曲增加更多可能性。”[2]以这首歌曲为基础的器乐演奏和舞蹈创作不胜枚举。

另一类是以苏东坡为题材的音乐创作。如:《爱上苏东坡》,李弦芯词曲,童声演唱,是一首歌颂苏东坡的优秀歌曲。其词曰:

红面布,水清波,黄叶染秋色。柠檬和可乐,不懂苏东坡,千年匆匆过。琵琶轻轻拨,风雨很沉默,听圆缺的结果。爱上苏东坡,爱上江枫渔火。爱上苏东坡,爱上荔枝三百颗。爱上苏东坡,乘风乘月乘仙鹤。爱上苏东坡,随明月转朱阁。粉坠百花中,意图东渡银河。西湖边经过,东南风吹起清波。即使天上是何年,有没有神仙?寒冷冬车中,东坡可有新诗做?爱上苏东坡。[3]以此歌曲为伴奏而创作的儿童舞蹈,也很受欢迎。

乐舞剧以王晋川主创的大型音乐舞剧《千古东坡》为代表。2007 年11 月18 日,“东坡国际文化节”上,《千古东坡》成为开幕式的重头戏。“该剧是我国首部表现苏东坡生平的音乐舞剧,由来自眉山、绵阳两地的500余人担任演员,用史诗般的场景展现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将其理想、情操、民本思想和所承受的苦难熔为一炉。”[4]

2023 年2 月5 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东坡》在眉山三苏祠举行发布会,引起各种媒体的关注。有媒体指出:“舞蹈诗剧《东坡》致力于找寻当代人与东坡最准确的精神契合点,艺术呈现出东坡诗词中所孕育的中国精神内核,融合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元素,深度提炼了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精粹,以中国传统写意的手法回溯千年,与东坡这位‘异代知己’达成对话,诠释人人都是东坡。同时,作品着力以国际艺术视野探索中国文化的时代表达,将现代舞蹈语汇融合中国古典舞、戏曲、武术等身韵,探索对中国诗意精神的现代寻觅。”[5]该剧计划首演后在全国进行200余场巡演。虽然后来主创单位发布延期公告[6],至今未见上演,但从有关信息看,该剧应该是创新性很强、影响巨大的乐舞诗剧作品。

传统戏曲的剧目甚多,兹以京剧和黄梅戏为例。

京剧《一蓑烟雨》,白爱莲编导,焦敬阁、陈哲等主演。该剧多次展演,获得好评。有评论认为:“以苏东坡为主要人物在当今京剧舞台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虽然苏东坡是中国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京剧舞台上还没有以他为题材的戏,这部戏在题材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坚定和从容,正是中国传统精神中最为可贵的文化自觉和人格自觉,是对中国人追求高洁的品格和纯粹美好的精神的正能量的传递。”“这部戏在创作的时候除了在生活层面描写苏东坡,还设置了‘过去的苏东坡’和‘未来的苏东坡’这样两个人物,将苏东坡最迷人的诗意的思考通过和这两个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因此,这是一部有独特视角的京剧作品。”[7]

黄梅戏《苏东坡》由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创作,熊文祥编剧,余笑予执导,张辉、谢思琴主演,首演于2011年。这是第一部展现苏东坡文学成就和济世之道的舞台艺术剧,曾获第八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导演特别奖、音乐创作荣誉奖、舞台美术荣誉奖[8]。

话剧作品,兹举两例。

话剧《苏东坡》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主创,姚远编剧,查丽芳导演,李东昌领衔主演。该剧自2018年首演以来,收获众多的观众赞誉。2023年1月8日,苏轼986岁生日,2022年版的《苏东坡》再度于舞台追溯苏轼从44岁到64岁逝世期间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表现了闪耀于中国文化中,独属苏轼的旷达“东坡精神”。据悉,2022版话剧《苏东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维度、全方面的升级进化[9]。

海南省人民政府网以《海南首部苏东坡主题话剧〈海外东坡〉开演》对话剧《海外东坡》的首演进行了报道。报道说:“(2022 年)10 月21 日、22 日晚,我省首部苏东坡主题话剧《海外东坡》以精品惠民演出形式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东坡文化的视听盛宴。”[10]该剧初名《约定》,曾获得南海文艺奖,后更名《海南东坡》在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上演出。青年剧作家赵德旭担任编剧、导演、制作人。该剧的成功在于严谨考究史实,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真实与艺术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剧情生动感人,矛盾冲突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以苏东坡为题材的电视剧有多部,而以陆毅版44集连续剧《苏东坡》最具代表性。该剧由冷成金担任总编剧,王文杰导演,陆毅、林心如等主演,上映后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日报》记者任姗姗说这部电视剧“将一位当代文化视角中的苏东坡推到观众面前”[11]。冷成金接受采访时说:“电视剧要表达的是通过学术研究获得的思想和精神,它们是影视语言的灵魂。写《苏东坡》不愁找不到材料,愁的是如何去粗取精,更重要的是营造戏剧冲突,最难的是避免写成苏东坡故事长编,避免将其庸俗化,应该塑造符合历史真实、文化真实的苏东坡。”[11]该剧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方面作了很大努力。董宇宇评价道:“电视剧《苏东坡》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以鲜活的艺术形象清楚揭示了‘人’的处境,将传统士人那种崇高刚健的悲剧精神,融入我们生命精神的深处,塑造着人文情怀。它之所以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正因为参与了我们民族灵魂历史的进程。”[12]14“该剧从文化深度再现了一代伟人苏轼的悲剧‘宿命’,以及在彻底悲剧底色上毅然崛立的精神,参与了我们民族灵魂历史的进程,某种意义上堪称当代影视的一座里程碑。”[12]9

动画剧是一种最适合少儿群体的艺术品类。我们是否可以说动画是表演艺术的延伸?是否也可以说是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精神的高度联合?无论如何,她带有表演艺术的鲜明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动画成为一个前景光明的产业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其形象塑造和动作的夸张不仅为少儿喜欢,也为成人所喜爱。能否用动画剧讲好苏学故事,52集系列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的热播给出了答案。据该剧开播发布会的有关消息,《少年苏东坡传奇》每集13 分钟,2023 年5 月30 日16 时50 分登陆卡酷少儿卫视,全国正式开播。同时,爱奇艺、优酷、腾讯、华数、百视通及全国IPTV/OTT 平台同步上线,全网平台同步跟播北京卡酷少儿卫视。动画片还将陆续登陆央视少儿、金鹰卡通、优漫卡通、嘉佳卡通等电视频道,以及在多家省级卫视、20 多个省级频道、50 多个地市台陆续播出[13]。该系列片在内容上大量采用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事,加以虚构,“刻画了以苏东坡、苏子由、苏小妹为代表的眉山学子,包括‘傻坏傻坏’的范柯,以及快乐的苏序爷爷,亦父亦师的苏洵,勉夫教子的程夫人,武功高强的侠客巢谷等人物”[14]。《少年苏东坡传奇》由王晋川担任总顾问,“运用先进的动画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创作出数十个精彩故事。制作上,则采用先进的UE4.0实时渲染技术进行动画制作,最终打造出这部中国人文超级IP大型系列3D动画片”[13]。该动画形象还成为“东坡城市超级IP”,建馆展示。可见,该剧无论在理念、内容、制作等方面都具有创新性,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

以上所举,可能会遗漏我没关注到或理解不到的艺术种类,所举例子更可能挂一漏万。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并对例子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和一定的评价,是因为她们正是“表演艺术如何切入苏学”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也许她们会存在某些不完美之处,却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

比如:这些作品是如何研创成功的?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哪些力量的支持?需要进行什么方式的多方合作?不同类型的艺术应该遵守哪些规律?如何面对不同观众而发挥不同艺术种类的特长?是否能够开创新的艺术形式?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出选择或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如何运用多媒体的力量加强艺术表现和传播?在研创艺术产品时,需要如何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比如:在题材内容上,以上所举例子无不以苏东坡为主要主角,那么苏东坡这一文化综合体是否还有更为广阔的开发空间?我们如何将历史的苏东坡更多地转化为艺术的苏东坡?能否在苏东坡人生宏大叙事之外挖掘更为集中而生动的细化叙事?虽然有些艺术形式中也用不少场面表现苏东坡以外的人物,然而毕竟以其他人物作为主角的作品几乎没有,毕竟叙事简单,那么,我们是否还能挖掘苏东坡为主角所不能替代的其他苏学人物作为主角的故事进入表演艺术作品的研创?如在全国掀起家教热潮的背景下,程母是否可以作为主要角色走进作品?在惠州,王朝云的声望几乎不亚于苏东坡,那么王朝云有没有可能成为某种艺术作品的主角?苏辙一直生活在苏东坡的树影之下,但苏东坡一家的生活常常由苏辙照顾;元祐年间,苏辙在朝中的政治作用总体上高于苏东坡,那么苏辙题材是不是存在许多生动、凝重的故事可以用表演艺术的形式挖掘出来?苏洵是中国古代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性格比两个儿子更加鲜明,在“《三字经》世界”中的声望比苏轼高得多;那么我们能否用表演艺术形式塑造出一位个性突出、鲜明生动、富有冲击力的艺术形象呢?等等。

比如:上文所举案例皆属艺术创作,论述过程中也引用了少数学术成果,那么表演艺术中优秀的苏学作品是否可以更多地进入学术研究空间呢?作为学者,我们应该对什么样的作品、用什么样的视角对艺术作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评论,以使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文化精华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呢?等等。

相比较来看,表演艺术创作比纯学术研究的受众要宽广,也更容易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表演艺术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而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思想性比表演艺术要深刻,能够为表演艺术的创作提供基础理论保障。因此,表演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学术性,在学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创造出艺术真实,而不可抛弃学术,随意天马行空。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东坡苏东坡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苏东坡·定风波》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