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高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力军

2023-03-11 09:00袁麒麟
重庆与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文/袁麒麟

兔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重庆市举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会,此举意味着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重庆“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的总抓手和总牵引。这对地处成渝中轴线黄金分割点的大足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作为大足现代化进程和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开路先锋,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驶入“1235”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透过这组数字,一条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主线,以打造成渝智造高地和现代科创新城为引领的发展之路无限延展,成为大足“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现代化主力军。

大足区政府、杭州比热数字科技、台铃科技在摩博会现场签约。

踔厉奋发,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刚刚过去的2022年,大足高新区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这张成绩单里,隐藏着大足高新区“1235”的核心内涵—

一大目标。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主目标,建强链接成渝、辐射西部、闻名全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两大定位。建成“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建强“全区高、新、特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三大产业。做强“新能源汽摩产业、智能电梯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五化引领。打造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引领区,营造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场景。

面对全球经济低迷、高温肆虐和疫情反复的多重困局,大足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举旗定向,将自身发展置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宏大格局中进行谋划,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大足高新区现代化演进的基本定律。通过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和“产学研检用”协同创新机制,重塑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的内陆开放支点和特色产业高地。

在大足高新区,“一次办好、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及“告知承诺、容缺后补、过程监管”等大手笔的体制机制创新,不仅推动了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和便捷化,也凝聚了安商稳商富商的强大磁场。对企业诉求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真正做到有事服务好、无事不打扰。去年,10余家银行助力企业融资2.18亿元,77名惠企政策联络员助力企业兑现资金2202万元,减轻企业税费2100万元。“工业互联网+园区”管理服务平台跟踪企业服务事项100余件,让企业心无旁骛发展主业。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演进的必由之路,大足高新区积极对接成渝科创走廊创新资源,推动龙头企业与大学大院大所和高端人才团队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走出了一条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为核心的技术攻关之路,各种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载重电梯、消防无人机系统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50%。

对内优化营商环境,对外厚植发展优势,让大足高新区在全球经济的一片迷雾中,依旧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3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21.17%;研发投入5.9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进出口总额6892万美元,同比增长20.98%。

筑梦双城,在新时代新征程铸就高新动能

新能源汽摩、智能电梯及特种设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是大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标志性产业,形成了以这三大产业为主导,集成电路、智慧环保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强大引擎和资本磁场。

特色产业是园区发展活力和资本引力的重要体现。按照《大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6)》和新能源摩托车、智能电梯制造“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大足高新区通过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倍增计划,念好“高、新、特、优”四字诀,走出了一条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要素链“五链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智博会、西洽会、摩博会等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展会上,都能见到大足高新区招商团队的身影。按照特色产业链招商图谱,大足高新区携手市经信委、市市场监管局等主管部门联动招商,灵活运用产业链、会展、基金等招商组合拳,擦亮“招商师姐”招商品牌和“项目秘书”服务品牌,既招大而强的上市企业和头部企业,又着眼小而美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威40万辆新能源摩托车整车、华坤200万台电机等重大项目和大批补链强链项目相继落户。去年,大足高新区共签约项目84个,协议投资金额208亿元。

台铃新能源电动车生产车间。

施密特电梯瑞士ABB机器人生产线。

在招大引强的同时,大足高新区还通过生产线改造升级,让存量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去年,大足高新区共投入技改资金31.65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00家。施密特、富士、华菱等入驻企业纷纷扩产再投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再创业热潮。

为推动招商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投产,大足高新区以“亩产论英雄”,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实施分类精准调度,全面评估投产企业亩均投入产出效益,高效推进渝蓉高速以北820亩征地拆迁,切实满足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的需要。施密特研究院、台铃科技产业园二期、阳光铃木等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科辉、艾铭玛等项目投产达效。

截至目前,大足高新区建成区超过7平方公里,投产企业137家。智能电梯产业八大系统齐全,已集聚整机生产企业5家,配套企业20余家,年产量占全市三分之一,获批重庆市智能电梯产业示范园(示范基地),正加快建设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电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摩产业集聚台铃、金箭等整车生产企业23家,金宇星电机、中立减震等配套企业100余家,获批重庆市新能源汽摩产业园(建设基地),正加快成长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新能源摩托车生产与出口基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已形成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人机等特色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级绿色园区创建名单,成功获批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等多项殊荣。

千帆竞发,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奋勇争先

大足高新区十年成长路,已然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站在新十年的时间节点上,大足高新区又一次整装出发。此次进发的目标是创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效应的国家高新区。

今年是大足高新区冲刺国家高新区的关键之年,大足高新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主题主线,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打造成渝智造高地、现代科创新城。其目标是,到2026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企业200家,形成3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足高新区主动拉高标杆,做足“高新”文章。高站位打造创建国家高新区新范例、高起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高规格打造特色产业新标杆、高水平打造营商环境新样板。组建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专班,及时对标对表创建指标,采取“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的推进机制和月通报、季评估、年考核的督导机制,卡准时间节点,严格打表推进,在创建国家高新区的现代化征程中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成效。

突出高新牵引,创新发展;聚链成群,特色发展;引育并举,规模发展;低碳集约,绿色发展;开放包容,协同发展,是大足高新区融入双城经济圈、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路径。通过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电梯产业基地和中国西部重要的新能源摩托车生产与出口基地,推动产业高端化升级和外延式发展,将建设全市重要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和全区高新特产业增长极的发展愿景,变成引领成渝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的强大产业引擎。

为做大园区平台,大足高新区加快编制《万古镇国土空间规划》《大足高新区万古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大足高新区万古组团城市设计》等,按照“一轴、两核、四区”的空间布局,精雕细琢科技园区,精打细磨生态新城,精刻细画人文家园,高标准打造高效、便捷、智慧的营商环境新高地,科学布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空间”,全力筑造宜业、宜居、宜游的“三宜新城”,打造联动成渝科创走廊的“智能制造科创新城”。

新时代已经来临,新征程已经开启,新蓝图已经绘就。大足高新区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走深走实,“卯”足干劲,唯实争先,聚焦特色产业高地建设,全力打造成渝智造高地,现代科创新城,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进“首博”,观“双城”——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