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琴
(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江西 高安 330800)
随着现代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和相关新课改的深入,深度学习这一学习要求应被广大教师纳入相关的教学目标之中.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的化学学习仍旧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学习层面,学生对于相关的化学知识容易一知半解,对于化学公式、化学反应等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1].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相关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解决在传统高中化学学科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且将化学理论与实验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化学综合素养.
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主动探索的学习欲望,也能够在亲身体验的同时探求新的化学知识,获得更深的学习感悟.学生的深度学习指的是其由浅入深地学习相关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提高与发展.同时,学生能够在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入的学习体验,由此养成批判性的学习思维,培养化学的综合素养.教师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此时学生也能够进一步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对化学学科的高度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在深度学习中也能够学到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资源,凭借这些资源开阔个人的学习眼界,充盈个人的学习资源库,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有效提高个人化学学习的效率.此外,在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为其选取具有深层含义的核心内容,让学生不仅能够基于教材的知识进行学习,还能够在借助拓展的实验实践中向外探求更有深层意义的知识,从而实现更有价值的自我挑战,在更有价值的内容学习中获得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此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激发化学学习动机,也能够感悟化学学科的学习本质和学习方法,成为具有思想、具有学习能力的优秀学习者.
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初步系统地接触化学这一门学科,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压力大、难以理解化学知识的情况,因而产生一定的学习心理负担,甚至有的学生在刚学习化学时就产生了退缩的心理,想要放弃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不全、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等原因,而忽略了学生对化学这一门学科深度学习的进程[2].首先,化学这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其知识大多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切不可只基于教学现象进行解读,也不能忽略现象背后原理的深度挖掘过程,以免让学生产生学习认知不足的问题.其次,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以个人的教学为中心,学生担任的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角色,在这样枯燥、单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容易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缺乏个人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也缺少了一定自我表达、深入实践的机会,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在这样单一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开展,既来源于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来源于在相关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思维启发.但是,部分教师既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深度学习,也没有推动学生在相关的化学实验中,主动动手进行化学实验留下深刻学习印象.
据教学研究表明,真实而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活跃学习思维提供表现机会,在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下,学生能够主动而广泛地激活头脑中的原始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相关的准备[3].由此可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发展需要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进一步地为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环节.此时,学生能够激活个人的意志,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构建起知识框架,感悟相关的科学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化学学科综合素养.
比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原理,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培养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有关这一节课知识的推测和联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化学教学环境:“大家都知道在现代社会中电的应用极为广泛,我们的生活离开电也难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大家能想到哪些有关电的设备或是器材呢?”当学生能够激活已知生活经验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视频的观看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与电相关的事物.此时,有的学生注意到了电池,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思考:“电池中储存的到底是电还是什么呢?”由此让学生明了电池中储存的并不是电.接下来,学生便可以“电池中的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这一问题为主题进行探索.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伽伐尼电流和伏打电堆”的视频,引导学生有效铺垫化学知识背景,了解到正是伽伐尼的机缘巧合,青蛙中的生物电得以被发现.教师可再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那么直流电又是如何被储存和输送的呢?”当引起学生思考后,教师让学生形成电量构成的学习印象,进一步激发化学探究的兴趣,进行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实验思考.可见,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拉近学生与相关化学学科知识间的距离,推进学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深度学习.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知识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系统这三个要素构成,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结合化学知识的特性,确定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应当让学生基于化学知识的特征,理解其逻辑形式、符号表征的外在形式,最终生成相关的意义系统,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4].而为了帮助学生深度挖掘隐含在化学知识中的系统意义,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内在结构,帮助其分解和再次重构化学知识框架.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感悟和体验化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功能,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分析这一节课知识的内在结构和价值特征,带领学生认识相关水的电离的概念,也能够用符号表征理解电离相关过程的表层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溶液的酸碱化学原理,因此教师可提出问题:“水电离又是怎样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纯水导电的化学实验.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得出: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这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水的相关性质,教师应引导带领学生再次分析电离发生的条件,形成发散思维.之后,教师可在引入电离学说、发展历史等等,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化学知识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教师还可设计相关的合作交流环节,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验证相关猜想.此时,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变得更加有价值、有意义,也能促进深度学习.
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自主学习和自主消化的过程,在操作和加工相关高中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历分析研究,才能够真正的有所得.教师需要设置驱动性的学习任务,将教学内容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较好地消化吸收化学知识[5].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解决化学问题,完成化学学习任务,进一步活跃思维,推动化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原子结构、金属的共性等顺序入手,预测钠的性质,然后通过“氧化钠与过氧化钠”对比学习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再研究钠和水的实验,最后通过金属钠在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魅力.在学生了解完钠的基本性质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的实验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深化学习印象,也能够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充分激发思维.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再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接下来,教师还可设计知识回忆环节,要求学生能通过自我反思和分析再次回忆起这节课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也能够回顾学习的过程,加深学习的印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考查学生是否将这节课的知识完全掌握.
总而言之,学生的深度学习指的是其能够基于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学习有效思考相关化学问题,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握化学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增强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深度学习推动学生进行更为有意义、有深度的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高中化学综合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