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铭钰 马素娜 王 娟 于桢钰 陈晓宇 姜庆成 张 淼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46)
腹泻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特异性攻击CD4+T淋巴细胞,人体大多数CD4+T淋巴细胞分布于胃肠道黏膜表面[1-2],因此胃肠道成为HIV感染的主要蓄水池和靶器官,造成胃肠道黏膜和免疫功能的严重损伤,引起腹泻[3]。西医多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结合抗生素治疗,虽使艾滋病相关腹泻发病率降低,但临床对症进行的西药治疗效果不良[4]。随着抗生素治疗的增加,出现耐药性,肠道菌群失去调控可加重腹泻[5]。除此之外,西药的应用加重脏腑负担,损耗人体正气,降低人体免疫力。所以考虑到近年来在腹泻方向表现突出且不良反应小的中医治疗,如温针灸疗法,与口服药物比较,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且温针灸结合了针刺的疏经通络和艾灸的温阳散寒等功效[6],在针达病所的基础上配合艾灸疗法,通过体针的温度将热感透过穴位传入到身体,使温热之力由针入里[7-8],起到行气活血、温通经脉的功效。
腹泻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以每日3次或3次以上,时间超过1个月的水样便为特征[9]。艾滋病腹泻患者以慢性腹泻多见,临床表现有泄下便溏、便质清稀、甚则如水,持续时间长,伴随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等恶病质,严重者可致死亡[4]。腹泻依据病因划分成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和寄生虫,都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其中艰难梭菌被发现在美国HIV感染的成人腹泻中占据重要地位[10],巨细胞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结肠炎可发生腹泻[11],微小隐孢子虫等感染可导致晚期HIV患者的长期腹泻[12]。HIV本身所导致的肠病、恶性肿瘤、脂肪吸收受损以及HAART都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HIV感染以多种方式影响胃肠道,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艾滋病相关腹泻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病性复杂,缠绵难愈,所以可以把它归属于中医的“泄泻”范畴[13],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记载“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泻食不化”。《景岳全书》也有记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通过调查,有大量数据显示艾滋病相关腹泻患者中属于脾胃虚弱证的占绝大多数[14]。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艾滋病患者长期患病,耗伤元气,脾脏受到损害,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调。但又如汪昂曰:“久泄皆由命门久衰,不能专责于脾胃。”中医说肾主一身阴阳,艾滋病腹泻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于消耗性疾病,久病可导致正气严重耗损,最终累及肾阳。且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由此看来肾与脾胃相互联系,紧密依存。
艾滋病相关腹泻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机分析为脾肾阳虚,本病虚实夹杂,治疗上应着重从脾肾入手,补虚泻实,标本兼顾,脾肾兼治,健脾益气的同时注重温补脾肾之阳,来提高艾滋病相关腹泻治疗的有效率[15-16]。总结各医家之言可知,脾胃虚弱证和脾肾阳虚证是艾滋病相关腹泻最常见的临床证型[17-21]。
针刺和艾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机体经络体系,发挥调衡阴阳、疏经通络、增强正气和消除病邪的作用,在艾滋病相关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22]。
3.1 针刺治疗 针刺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腹泻治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永春[23]针刺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时,取足阳明胃经的腧穴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为用,用之健运脾胃,调理胃肠通降;局部穴位取中脘、天枢、气海3穴,调畅局部气机,针刺诸穴可以起到健运脾胃、益气行血、调理胃肠作用,使得脾升胃降功能正常,泄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董瑞兰[24]针灸治疗脾肾阳虚的五更泻,取中脘和天枢,既是大肠和胃的募穴,同时也是局部取穴,可健运脾胃,调理肠胃;取章门和足三里能健脾补胃,增强运化,肾得温煦,脾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运行,泄泻症状缓解;取肾俞和脾俞相配可共奏温补下焦元阳,涩肠止泻,益气健脾温肾,调理肠胃作用。甘子义和胡希军[25]认为针刺不同穴位,艾滋病患者腹泻症状可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通过文献分析可知,针刺配伍相关的穴位治疗艾滋病腹泻常见的脾胃虚弱证和脾肾阳虚证有良好的疗效,总结针刺艾滋病相关腹泻常用的基础穴位可选足三里、天枢、中脘,对于脾胃虚弱证可配伍脾俞和胃俞,脾肾阳虚证可配伍肾俞、关元[24]。
3.2 艾灸治疗 《名医别录》曰:“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灸法是将艾绒作为原材料,点燃后可以手持或者借助工具直接或间接熏蒸腧穴所在位置的皮肤表面,其药效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之力透过体表传到机体深层以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和升阳举陷等作用[26]。而由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的脾胃虚弱证和因久病脾阳虚导致的虚寒性的脾肾阳虚证,治疗当温经散寒、升阳举陷、扶阳固脱和益气健脾。并且两证都是虚证,艾灸疗法对虚损性疾病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7],所以艾灸疗法很适用于艾滋病相关腹泻常见的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2个主要的虚证。周立华等[28]艾灸,取关元、神阙、足三里起到益气健脾和理肠止泻功效,治疗艾滋病脾气虚的腹泻临床效果明显。郭燕和钱宝延[29]将关元、神阙、足三里和天枢穴定为艾灸治疗艾滋病泄泻的主要穴位,脾胃虚弱证型配伍脾俞、胃俞和中脘,脾肾阳虚证型配伍肾俞和命门,并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艾灸配合穴位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效果显著。大量整理文献总结出艾灸疗法配合关元、神阙、足三里可作为治疗腹泻的基本穴位,因为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艾灸此穴可起到健运脾胃、调理肠胃和益气运脾的功效;邓鑫等[26]分析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和脾肺肾关系密切,在艾灸治疗上应该着重调节此3个脏腑的功能,在穴位选取上应用了能起到健脾温肾补肺的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经典穴位。还提出穴位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选择合适穴位,来达到更有效的治疗目的。总之,针对艾滋病腹泻常见的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两证,可艾灸关元、神阙和足三里穴位来进行治疗,前者可再配伍脾俞、胃俞和中脘,后者可配伍肾俞和命门。
并且,艾灸可以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免疫功能从紊乱调整至正常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艾灸能调节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T淋巴细胞和CD4细胞计数,促进非CD4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抗病能力,配合健脾补肾穴位疗法更使得疗效显著[30-31]。
温针灸就是要以行针刺入相应穴位并获得真气感应为前提,将艾绒揉搓成团状小心捻裹在针柄上,在艾绒确定稳固不会散落的基础上,点燃艾绒,使其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伤寒杂病论》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复加烧针者……”艾灸治疗范围广泛,《景岳全书》也有记载“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或用灸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俱有所宜。”针刺和艾灸都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2]。有医者认为温针灸是具有温散寒气、温补阳气、升阳举陷疗效的艾灸和能起到活血行气、调理脏腑功效的针刺2种治疗方法的结合。柴一峰和蒋湘萍[33]研究认为用温针灸疗法可以起到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温散寒气、温养脾胃、充养阳气的作用。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结合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艾灸疗法,通过点燃艾绒产生的温热之力促进激发经络感传现象,以实现“气至而有效”之目的。温针灸相关穴位不仅可以起到温补阳气,补肾健脾和扶阳固脱之功,其产生的热力还可以沿针身到针尖,抵达机体深部肌肉组织中,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升高组织温度,达到改善全身血流状况和局部微循环的作用,使凝滞的经络得以温通舒畅,其温补脾肾,振奋阳气等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的艾滋病患者正是适用。许朝华[34]在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证的慢性腹泻时,选取天枢、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内关、太白为主要治疗穴位,得出温针灸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针刺促进胃肠蠕动与艾灸温通温补功效的结合配伍以上穴位可以起到调理肠胃、升清降浊、健脾益气、温补脾阳和温中止泻的作用。兰颖[35]在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的排卵过程中采用温针灸疗法,脾肾阳虚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认为温针灸能振奋阳气,讨论温针灸疗法对具有脾肾阳虚症状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艾滋病常见的证型——脾胃虚弱证和脾肾阳虚证,基础穴位可选取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神阙,脾胃虚弱证可配伍脾俞和胃俞,脾肾阳虚证可配伍脾俞、肾俞和命门,来达到健运脾胃,温补肾阳的作用,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机体免疫力,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腹泻作为艾滋病主要的症状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学习总结历代医家的临床治疗经验,中医在艾滋病相关腹泻治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药治疗中,以患者具体辨证情况为前提,通过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健脾止泻方等基础方上加减用药,患者腹泻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而温针灸疗法兼具针刺的行气活血,调理肠胃作用和艾灸的温经散寒,温肾固涩作用,作为中医治疗方法中的重要组成,在治疗艾滋病相关腹泻中的应用比较缺乏。本文对温针灸治疗艾滋病相关腹泻进行探析,分析其配伍相关穴位治疗艾滋病腹泻常见的脾胃虚弱证和脾肾阳虚证效果显著。但同时,艾滋病腹泻的其他临床证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针对其他证型的具体治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