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关键词:国家形象;建构;跨文化交际;传播
在当今世界之下,除了军备竞赛之外,文化软实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在这里所指的文化软实力绝不是以侵略他国为目的,而是一种核心的价值吸引。提高自身文化辨识度、增强其文化自信。强如苏联拥有当时世界上让人望而生畏的尖端武器,但依然倒在了意识形态的血泊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所重视的,准确来说,为了打造一个文化输出型的国家,各国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过多维度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我们熟悉的美国通过好莱坞影片输出自身的英雄主义,美国人总是幻想自己充当世界的救世主角色,打着自己所谓的自由主义的标杆,干涉他国的内政。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利用其先进的科技手段或是多媒體传播广度来输出自身文化价值。我国本身技术层面还处在追赶的阶段,因此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可谓是一波三折。但是,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国家形象是一个关键符号,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形象本身就带有塑造和建立的作用,它是指自我审查并且认知的过程。并且包含他人对自己的感情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感可以对内、对外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根据姜飞的观点来看,世界国际传播格局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20世纪以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开始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因此这一阶段英、法奠定了国际传播的格局,将自己的形象展现在世界各处。我们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依然使用英语,便是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产物。第二次国际传播格局发生在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通过战争红利完成科技产业升级,电话、电报等一众多媒体开始大力推行,这个时候传播学理论课程也诞生了。第三次国际传播格局则是从2000年之后。自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开始展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各国已经意识到了建立传播机构的重要性。由此,各国开始成立各种全球性的传播办公室,并将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设列为与国家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去重新梳理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和国家形象的变化,我发现对于当今的国际传播形式,应该贯彻两个方针。第一是应该重视国际传播方式的建构,以各种有效方式塑造国家形象,这其中最有力的武器莫过于话语权的掌控。第二应该依托于科技的发展,将民族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在一起。第三要拧成一股绳,所谓先内而外。增强自身文化的自信力这也是关键一点。
如果从外部特征来看,应该建立起一个坚持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的中国人民亲切勤劳的良好形象。让我们的友邻及其他各国更加接受中国人民、更能包容中国文化。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并行,也体现在各行各业中,例如在我们这个专业领域内,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无时无刻都在和外国人交际,那么如何表现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在跨国交际的舞台上,我们不只是代表着自己一个人。尤其也意识到在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性。
我们再从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汇视角来探究中国形象,早年间,胡范铸先生就提到了关注国家政府言语行为以及国际形象的传播与修辞的问题。在彭增安的文献中提到了对汉语教材中的“独生子女”这一关键词汇进行研究,即带给我们无限思考也妙趣丛生。他罗列了对外汉语教材中与独生子女形象相近的20个词语,发现在多数词汇属于消极的词汇,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外国学生的认同感。我参考这一方式,对我自己班级里的非洲学生进行采访,发现非洲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对积极词汇例如:小皇帝的认可度几乎为零。而对消极词汇,例如任性的认可度也几乎为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表明非洲人对整体这个词汇“独生子女”是无感的,甚至没有建立起相对应的概念,因此而不清楚这个词汇的定位,那么,与之对应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形象是没法准确的建立起来的。当然,不同的词汇所带来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同一词汇对于不同国家的人也是不同的,去探究词汇与国家形象建立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前的中国应以提高自身文化自信力为重,中国人民历来勇敢勤劳、团结一心,有着世界上最丰厚的传统文化作为支撑,有孔孟一众思想精粹作为文化内核,也吸纳了最新进的无产阶级理论作为武装。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情况下,构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那么如何构建国家形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共同关注。
第一、吸取国外的发展经验,依托于科技、信息等多媒体方式。以央媒为主体,多种传媒方式齐头并进,立足于世界格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事例与传播媒体相补充。提升国家形象建设的战略定位。这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今年以来,我国在国际会议上的表现形式和在国际世界上的活动都收获了一致的好评和认可。这一方面的建设还将持续不断的进行。
第二、亟需打造属于中国式的形象标签,也就是文化符号特征。要区别国外,并且要体现中国当今的社会水平。在今天,我们国家的发展有目共睹,经济建设和生活水平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人民的收入和文化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国际社会中,我们缺乏舆论引导力和舆论影响力。这就处在了一个被动的局面中,我们可以从点到面,由一点来撬开世界的认知,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直到今天鸟巢和中国元素符号还留存在外国友人的心目中。
第三、讲好中国故事,以各自的视角来传递中国声音,将全面而多元化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跨国公司的合作上、在生活交际往来中。每个人做自己的主人,也做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例如最近网络兴起的中国网红,这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以自我的行动融入到为构建国家形象而奋斗的洪流中去。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李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