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景观小品设计的融合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小哨校区景观环境设施设计创作札记

2023-03-10 08:25李霏飞
云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区校园文化设施

李霏飞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小哨 650212)

一、景观环境设施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和源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到普及化阶段,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高等教育。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自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很多高校建设进入快车道时期,政府和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新校区。为了能尽快满足招生需求,很多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速度,只考虑校园基础绿化,只满足校园绿化生态效益,而忽略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很多高校校园景观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学生对学校的记忆不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和认同感。高校校园是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其特殊的性质决定了校园中的景观环境设施应具有更多的教育意义。很多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校园文化意识淡薄,环境景观的营造只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二、校园景观小品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这3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跨越式发展步入内涵提升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也进入了深耕细作的建设期[1]。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和精神,增加学校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同时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承担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当代大学生品行的养成、心性的熏陶不仅要依靠日常课堂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还要依靠每天生活的校园环境。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让学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环境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所以建设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环境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承担了校园文化传承的功能

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校园环境是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活动空间,也是为师生提供精神交流和文化感知的场所[2]。校园景观小品作为校园景观环境中的重要设计要素,往往能通过其艺术性的创作与表达,反应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形成具有辨识度和记忆感的独特的文化氛围。通过将高校的校园文化内核用艺术的语言进行再表达,从而达到以“物”传“情”的目的。因此,校园景观小品在设计时必须肩负着传承校园历史文化脉络,继承和发扬优秀校园文化的使命,这样才能形成富有感染力、代入感的环境氛围,体现景观小品文化传承的意义。

三、小哨校区校园景观小品设计札记

(一)校园情况分析

小哨校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空港经济区,占地面积73.1万m2,其中绿地面积38万m2,绿地率为51.98%。校园坐落在美丽的花庄河畔,依山傍水,整体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2022年在校生人数10 228人,有汉族、回族、傣族、彝族、白族、藏族等20余个民族。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云南蚕桑学堂,距今已有118年的历史,是一所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专业为优势和特色,集农业、食品药品、大健康、工程、经济管理、电子信息等多专业融合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园林景观自然资源、文化历史资源、民族文化资源。

在对小哨校区校园环境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环境设施需求度及满意度进行评价,可得知目前小哨校区的环境设施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校区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让校区景观环境具备了先天优势,但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数量缺乏、文化性、艺术性、特色性以及视觉美观性等方面的不足[3]。本次设计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学校百余年来的历史积淀和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相结合,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的自豪感和“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自信心,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教育意义。

(二)校园景观问题分析

小哨校区虽然整体绿树成荫,环境舒适宜人,但通过前期的调研,校园景观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学校历史悠久,很多基础设施已老旧且破损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重新进行修缮。二是校园绿地空间很多地方都停留在“只可远观”的程度,校园绿地景观的建设主要强调植物造景的美化功能,而没有将人的需求考虑进去,校园中的景观小品设施较为缺乏,场地可游性较差,师生在户外停留活动的场所较少。三是现有的校园绿地景观缺乏对校园文化精神的挖掘,缺乏可识别性和独特性。师生对场地的记忆感较差,景观在文化内涵方面的表达不足,导致校园中很难有场景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小哨校区校园景观设计理念

在本次设计研究中,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以“传承、融合、发展”为主题,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结合起来,在现有校园环境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力求创建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娱乐、休闲的校园环境。

(四)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及优化策略

1.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历史悠久,首开云南职业教育之先河,并为云南的农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上曾有林绍年、王德三、朱德等多位中国优秀的政府官员、革命家、领导人在校工作过,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哨校区现建有校史回廊1座,位于德三楼与图书馆之间,位置不明显,且占地面积较小。本次设计中,在学校大门一侧的绿地中,通过以13 m的历史沿革景墙为主的景观小品设计,重塑学院的历史文化展示空间。在游览路径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转折而富有变化的形式来隐喻学校的历史发展曲折而坎坷,并非坦途。景墙前方的镜面水池好似一方明镜,在学习历史、传承历史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照镜子,正衣冠。

在本次设计研究中,还以学校流传下来百年前的唯一一张老照片为依据,在步入校园的主干道之初的空间节点上设计了中心牌坊。牌坊以学院诞生时的校门的为蓝本,采用传统中式牌坊“三间四柱”的建筑形式,高13 m,宽21 m,牌坊整体风格古朴、精致。在牌坊正中心的额匾上题刻“蚕桑学堂”四个大字,传承了学校建立时的校名,以纪念学校创办之初以实业救国的初衷。牌坊两侧分别题刻学校前身昆华农校建立之初校舍奠基石上由时任民国主席龙云题字“豳风、基础”,代表着农业学校是培养农业人才的基础。农业人才是农业兴旺的基础,农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4]。“耕道、养德、理想、开拓”的校训精神,穿越百年历史,继续引领农业工作者不忘初心,扎根农业,学农爱农。

2.注重校园景观环境设施的功能性需求,体现人性化设计。人的行为决定于人的需求,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正需求,才能了解他所需要的环境,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学生行为活动需求所应对的空间环境[5]。在前期的场地调研过程中,针对校园内的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运动区、实验实训区5大区域中的交通安全设施、休息服务设施、信息标识设施、照明设施、装饰配景设施的需求度和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校园环境条件的不同,人群对于环境设施的需求会有所不同。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条件、人群特点、行为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环境设施的设计。另外,环境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细节是影响其使用率的重要因素。

在现有的校园绿地中,教学区、生活区和休闲区中的休闲服务类设施、场地基础照明设施、标识设施存在损毁、老化、数量少、人性化细节不完善、美观性和艺术性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在本次设计研究中分别在教学核心区、学生生活区以及滨水休闲区中增加一定数量的亭、廊、户外桌椅、园灯照明等设施,并结合人群的行为特点、环境中的心理需求等方面优化设计表现形式,把艺术化、功能性和文化性与之相结合。在设计研究中,对位于校园中实训楼和男生宿舍耕道院中间的绿地进行了优化改造。原有的绿地功能单一,仅有一条园路穿行其中,只满足基础绿化功能和交通功能。在设计中通过场地的硬化平整、特色树池设计、景观亭设计等,重新增加了休憩、户外学习、沟通交流等人群行为活动功能,丰富了师生在户外停留的空间场所,延长了在绿地中的停留时间。

3.满足生态设计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小哨校区坐落于花庄河畔,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植物资源、鸟类资源丰富。花庄河两侧现设有沿河步道及景观平台,但在滨水空间的组织上还存在亲水空间、休息停留空间较少的问题。在设计研究中,建议保留原有的自然式水体形式和大部分滨水空间中的原有植被,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也体现了农职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精神诉求。

在滨水区的设计中,改造了现有的景观平台,把水生植物种植池和步道相结合,增加景观步道的亲水性,同时为人群提供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滨水空间中的动植物资源的机会,从而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另外,在连接河畔两岸的原有道路上,结合实际环境设计了一座风雨廊,整体风格古朴自然、尺度适宜,与河畔自然的风景融为一体,在兼顾功能的同时,没有对滨河区的景观视域产生大的影响,体现了“师法自然”的设计原则。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结合海绵城市及雨水花园的理念进行局部地形改造,改变传统场地排水方式,通过自然高差汇水,把雨水引入到绿地中,达到节约绿化灌溉用水的目的。

4.增加校园景观中文化内涵的表达,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文化内涵的表现在大学校园景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景观设计时,景观中人文要素的体现应着重考虑[6]。在本次设计研究中,景观环境设施的表达融入了更多的人文精神。

在绍年院北侧的绿地改造中,把“生命之源”的概念融入其中,整体功能定义为教学区休闲广场,集聚集停留、学习、交流、休憩等功能为一体。在主广场中,主题雕塑以水滴形状为主,象征着生命之源、饮水思源以及农职人不忘初心的寓意。同时,以农业文化的挖掘和表达为目的,在校园中充分融入农耕文化。本次设计研究中,拟于稻田实验实训区旁增加一个农耕文化广场,把“二十四节气歌”作为文化符号融入到铺装设计中,让师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先人们的勤劳与智慧。广场中央立有日晷雕塑,提醒着学子们要珍惜时间,行胜于言。位于综合楼南侧的小广场及绿地的改造则结合“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主题打造成名为“桃李园”的校园绿地。桃树、李树是小哨校区的校园内片植的乡土树种。每到春季,漫山的桃花、李花竞相开放,粉色、白色交织一片,为校园增添了梦幻、浪漫的氛围,春季赏花也成为了师生对校园记忆最深的场景。桃李园的设计提取了桃花及李花的文化符号,把园内的环境设施设计与之相结合,把难忘母校、难忘师恩的思政教育融入到环境设计中。

四、校园景观节点模型制作

在此次设计研究中,节点模型的制作以此次课题研究为背景,采用与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园林建筑设计》《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要求学生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由教师发布模型制作任务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思场景模型的制作方案,并自由选择模型制作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最终完成场景模型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空间、尺度的感知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五、结 语

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高校校园环境改扩建的重要方向。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是这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品位的直观反映,具有更加厚重的人文气息和校园精神[7]。本文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校园景观环境设施如何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本次设计研究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景观小品设计结合在一起,力求塑造最具校园文化代表性的特色景观节点,让师生能在景观场景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深刻的印象,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从而让环境育人的成效有显著提高。同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师生群体的感受和体会,利用问卷调查、学生参与讨论以及与实际专业课程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本次设计研究的大众参与性及可信度,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校区校园文化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