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赵 婷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以胃黏膜上皮萎缩变薄和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由于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癌变,尤其是伴不典型增生者,威胁病人生命安全[1-4]。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有效清除根治Hp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5-7]。临床上,叶酸、三联或四联疗法是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治疗手段,疗效较好,但耐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合理用药问题比较突出[8-9]。随着中药对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的深入,荆花胃康胶丸、布拉酵母菌散及气滞胃痛颗粒等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10]。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了解标准四联联合荆花胃康胶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验证标准四联联合荆花胃康胶丸的用药安全性,本研究对12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龄21~75岁,平均(55.35±11.30)岁;病程1~8年,平均(5.87±0.68)年;胃黏膜损伤分度:轻度21例,中度64例,重度35例。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的标准[11],并经呼气试验提示Hp阳性;(2)近4周内无相关药物治疗史;(3)病理组织学检测无高度恶变。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性溃疡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3)合并免疫功能及血液系统疾病者;(4)精神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者;(5)存在试验药物禁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病人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具体方法为: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14022712,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口服,2次/天,1.0克/次;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批号:H20046379,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口服,2次/天,20毫克/次;克拉霉素片(国药准字:H20046345,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2次/天,0.5克/次;枸橼酸铋钾胶囊(国药准字:H20043956,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2次/天,110毫克/次。
表1 2组一般资料的比较[n;百分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具体为荆花胃康胶丸(国药准字:Z10970067,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口服,3次/天,160毫克/次,连续使用15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2]: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Hp阴性,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完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Hp阴性,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Hp阴性或阳性,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变化;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100%。(2)Hp根除率:通过组织学检查、革兰染色检查和13C呼气试验检测,三项均为阴性则判定为Hp清除,统计计算Hp清除率;(3)血清G-17、PG水平检测:于治疗前后采集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液待检。血清G-17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PGⅠ和PG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4)免疫功能指标检测:CD4+、CD8+、CD4+/CD8+采用流式细胞仪(上海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测,使用配套试剂并按作业指导书严格执行检测操作。(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便秘、腹泻等,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
2.1 临床疗效与Hp根除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Hp清除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81.67%,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与Hp根除率比较[n;百分率(%)]
2.2 血清G-17和PG原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G-17、PGⅠ和PG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G-17、PGⅠ水平均明显上升,PGⅡ水平下降,且观察组血清G-17、PG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和PGⅡ水平的比较
2.3 免疫功能 2组治疗前CD4+、CD8+、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D4+、CD8+、CD4+/CD8+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0.01)(见表4)。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5.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疑难病,一般认为因Hp感染和环境因素等致胃黏膜表面损伤,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及消化功能减弱等而发病[13]。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胀痛、上腹烧灼痛、食欲不振、嗳气及频繁恶心等,严重者可表现为贫血、消瘦等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分泌腺体消失或减少、黏膜肌层增厚及黏膜上皮萎缩变薄为主要特征,CAMPANA等[14]认为是因为Hp吸附于胃小凹内释放毒素致胃黏膜长期损伤而引发胃分泌腺体萎缩、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所致。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无可观察的特异性表现,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表4 2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水平的比较
表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本研究采用标准四联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单纯标准四联疗法,其对病人血清G-17、PG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临床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标准四联疗法是西医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方式,疗效比较好,但长期会产生耐药性,反过来影响治疗效果。G-17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具有刺激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作用,对促进胃分泌和肠道黏膜生长,调节食管括约肌功能和消化道功能,胃肠消化道结构完整性有关键作用[15]。血清G-17水平升高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可以作为筛查胃黏膜病变的特异性指标。在胃酸作用下,PG可以转化为PGⅠ和PGⅡ,可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功能形态,其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诊断[16]。临床研究[17-18]表明,由于抗生素滥用,标准四联疗法不仅易产生耐药性,而且不良反应的频繁发生也对病人治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荆花胃康胶丸由土荆芥和水团花提取物所制,从中医角度讲,二者具有清热化瘀、理气散寒的效果。按现代药理学理论,土荆芥富含总黄酮类物质,在抗菌和抗氧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水团花也富含生物碱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在抗菌和抗病毒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罗子龙等[19]认为,土荆芥所含的挥发油,对胃黏膜组织NF-kB的入核过程具有抑制作用,单独使用情况下对Hp的清除率也可达40%。李霞[20]认为,荆花胃康胶丸不仅疗效迅速,而且具有多靶点作用,既可通过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以改善病人胃排空功能及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而且也清除Hp,调理病人胃肠道内环境的微生物生态,改善病人免疫功能。故而,二者联用,更加显著地优化了病人血清G-17、PGⅠ和PGⅡ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同时,临床疗效和二者用药安全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综上,标准四联联合荆花胃康胶丸能够有效改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G-17、PG及免疫功能水平,提高Hp清除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