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丽,钱建民,黄耀蓉
(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成都 610045)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使用品种、数量、时期和方法的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拉开了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序幕[1]。四川省响应中央号召,十多年来,先后在174个县、4.2万多个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技术推广面积0.94亿hm2,年均服务农户数达1250万户,为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以来,四川省化肥使用量总体经历了由逐年增长到增速放缓再到负增长的发展历程,年度增长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见图1)。2005~2007年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且增长率处于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2.9%增加到2007年的4.4%。之后5年化肥使用量仍然逐年增加,但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广泛应用,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由2007年的4.4%降低到2012年的0.6%。化肥使用量高点出现在2012~2015年,年均在250×104t(折纯,下同)左右,且增长率基本持平,2016年起,在原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原四川省农业厅《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下,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重点实施“提、推、调、改、替”五大技术措施,其中的“推”即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且全省化肥使用量呈逐年减少态势,202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为210.8×104t,较2015年减少16.4%(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1 四川省2004~2020年化肥使用量和增长率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化肥使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不合理施肥现象明显减少,配方肥在农业生产中显示出比普通化肥质量更可靠、配比更合理、效果更显著的优势。15年来四川省完成配方肥推广使用面积4150.53×104hm2,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1%,通过化肥使用总量的减少、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2005年以前,农民一般按传统经验施肥,盲目性和随意性大,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没有因土因作物施肥。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各地通过开展肥料小区试验、肥料校正试验和示范片建设,让广大农民目睹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逐步懂得科学施肥知识,施肥观念有所转变,盲目施肥现象逐渐减少,氮磷钾配合使用逐渐增多,配方肥、专用复混肥深受农民欢迎。全省肥料使用结构呈现了“控氮稳磷增钾”的局面,有效控制了化肥用量的过快增长,氮磷钾化肥使用比例由2004年的1∶0.39∶0.25,优化调整到1∶0.38∶0.34,更好地发挥了不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使肥料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时通过不同作物科学施肥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促进了化肥生产与使用的对接、化肥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肥料产业结构的调整,复混肥料与单质肥料的使用比例由2005年的0.7∶1提高到1∶1。
2005年农户调查表明,许多农户只注重底肥的使用,忽视追肥的使用,致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而且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化肥使用方法得到很大改善,化肥穴施、条施比例逐渐增加,肥料基追比趋于合理。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提倡增施有机肥,设施农业中滴灌、喷灌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绿肥种植、机械施肥等施肥新技术推广面积不断加大,四川省有机肥年施用面积达到240×104hm2,机械施肥面积已达33.33×104hm2/年,绿肥种植面积近16×104hm2/年,水肥一体化面积达16×104hm2/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基本改变了农民盲目使用和过量使用化肥的习惯,化肥表施、撒施 现象得到逐步纠正,肥料利用率逐步提高。据调查统计,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2kg/667m2(折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物长势健壮,有的田块和区域粮食作物减少农药施用1~2次。提倡增施有机肥特别是秸秆大量还田,既有效控制了野外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又培肥了土壤,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随着化肥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基层供销社的改制,主要依靠供销系统销售化肥的格局被打破,化肥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当前,四川省肥料主要销售模式有代销、经销、联销、直销和代理等,占市场经营总额的90%以上,近年各地还出现了驻点直销、连锁经营、网上销售等新型经营模式。近年来,四川省探索出了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的运行机制,培育出大量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到2020年底,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036个。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使用,土壤肥料技术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服务手段得到改善,示范推广能力得到加强,技术服务水平普遍提升[2]。全省落实化验室面积2×104m2,购置仪器设备1300余台(套),基本具备了检测分析大、中、微量元素条件,土壤肥料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和增强。建立了省级耕地质量数据管理中心,开发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触摸屏配方查询终端系统,具备了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个性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的能力,构建了“测、配、产、供、施”推广技术体系。
经历多轮改革,再加上基层轮岗频繁,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疲劳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明显,技术推广工作以购买服务形式开展居多。乡镇原有的农技、农经、兽防等站所陆续被撤并,人员、编制、待遇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90%以上的精力都是用在政府中心工作上,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不从心。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上,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仍未完全建立,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不足,信息化、便捷化精准施肥服务平台和施肥专家系统开发应用不足,再加上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相对复杂,环境友好型的新型肥料及设施设备成本较高,农民主动改变施肥方式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均造成技术到位难。
四川是农业大省,2020年乡村人口3870.1万,居全国第一,人多地少、耕地地力水平低、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为主,加之留在乡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接受能力不强。作物施肥配方针对性强、使用范围小,肥料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的积极性不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产品少,客观上制约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到田。
根据农业推广、科研教学、企业各部门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合理分工,优化测土配方的工作内容。省级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前取土化验、田间试验、农户施肥量调查等基础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性制定实施方案,补充空白数据,统筹安排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与农业高校、涉农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发挥其较强的人才优势,推动技术推广。农业高校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可以更为有效地使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对田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修正施肥指标体系,制定不同作物的区域大配方,研究开发出更加精细化、便捷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指导系统,集成、提炼技术模式,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3]。
随着近几年农业基础领域的研究和农村信息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GIS、遥感、传感器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田间种植信息的采集维度更加丰富,效率也更高,测土配方施肥已不再是简单的田间试验研究[4]。想要进一步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整个测土配方系统需要结合信息时代的客观技术优势,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进行全新升级,打造完善的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系统,进一步全面收集数据,包括土壤、作物、天气状况等,协助施肥调查,为后续工作创造基础条件,进行综合研判,为更多农业种植户提供帮助,做出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决策[5]。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数量的增加,未来的土地经营者将会以种植合作社、农场主、农业种植大户为主,他们对种植新技术的需求比小农户更为迫切,同时对农业种植成本也更为关注。他们为了适应大规模、集中连片的种植,在选择作物品种时可能会比较单一,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氮磷钾利用效率上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6],所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这些区域将会有更大的推广空间。在推广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召集人员召开技术培训会、印制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海报等,还可以利用现在新型信息共享平台,如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受众多人们常用的平台,通过小视频、科普小文章的方式进行宣传,将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要点直观地呈现出来,逐步引导农户掌握技术要点,将技术落实到位。
当前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仍是由政府主导,并逐步向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展,经历多轮改革之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难度逐年增大。涉农企业作为农业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精良的设备以及服务理念,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小农户,对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下一步,省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农企合作,加大力度对涉农企业进行培育和资金支持,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全省建立科研、教学、涉农企业等多方合作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充分发挥涉农企业在农技推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高校+农户”“企业+政府+专家+农户”等模式,同时依托涉农企业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对农户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向农户提供与所购买肥料产品相匹配的使用技术和服务,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示范片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村到组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