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运动员在中超联赛中技战术短板暨对青训的启示

2023-03-10 02:27:52张一桥刘雨荷
湖北体育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超联赛阵型青训

张一桥,刘雨荷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简称“中超联赛”)是目前我国最高级别的足球联赛,承担着向国家队输送队员,培养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我国足球技战术水平的最高体现平台。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于2022年2月1日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的比赛中,以1:3的比分历史首次负于越南队,彻底失去参加世界杯正赛的机会。联赛当中未解决的问题,在此次国家队比赛中被无限放大,如若不正视目前中超联赛技战术方面的短板与不足,在四年后世界杯预选赛的比赛中便会有相同的问题出现。因此有必要对中超联赛现存的技战术层面的缺失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中超联赛的整体技战术水平,从而提升国家队的整体比赛能力,同时思考此类问题对青少年足球的影响,由此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长足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CNKI核心数据库中以“中超联赛”“足球技战术”“足球青训”为关键词共得到23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结合本文研究方向重点参考其中的20篇。

1.2 录像观察法

观看2021赛季中超联赛全部的176场比赛,并以队伍为单位进行相关的视频剪辑,根据不同的技战术目的及足球比赛中的4个时段进行分类汇总。

1.3 专家访谈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30日对中超联赛1名教练员、中国足球协会技术部3名官员、国际级足球裁判1名、广州体育学院教授等6名足球专家进行访谈,确定中超联赛在技战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1.4 逻辑分析法

针对中超联赛比赛攻防指标,结合比赛视频进行逻辑和理论分析,从进攻、防守、攻防转换及定位球4个方面对第2021赛季中超联赛技战术问题进行分析。

2 中超联赛技战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通用荷兰人发明的一种划分比赛模式:根据技战术分析的需要将比赛按一定特征进行分类,具体分为组织进攻(过程)、组织防守(过程)、由守转攻(瞬间或过程)及由攻转守(瞬间或过程)4个时段,如图1所示[1]。

图1 比赛过程四时段关系图

通过对比赛录像的分时段分析整理及对专家的访谈结果,最终整理出参加2021赛季中超联赛的16支队伍在攻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中超联赛技战术层面(不足)访谈汇总表

2.1 组织进攻层面

通过对不同场区进攻视频的梳理与分析、结合专家访谈,发现中超联赛在进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在后场区域,在受对方防守压迫甚至无压迫状态下,较常出现无战术目的的长传球。前场的锋卫队员已处于被对方中后卫盯防的状态下,但后场队员依然采取长传前场的方式进行推进,往往造成球权的交换,从进攻方转变为防守方,将优势变为了劣势。同时这也造成本方进攻队员体能的无谓消耗,变换为防守方后更是会加大全队的跑动距离。

第二,国内球员“第一脚触球”的能力较弱,第一脚触球是指在足球比赛中,在接应传球第一次触球时直接将球处理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区域。国内球员在进行第一脚触球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下一步的技术动作衔接或者是球队整体的阵型变化,只是将球停在脚下,之后进行观察以及下一步的动作连接,好的一脚触球不仅可以帮助进攻队员完成对防守队员的摆脱,同时也能够加快本队的进攻节奏,以自身的有球跑位带动队友的无球跑位。

第三,国内球员进攻三区1对1的能力差,足球比赛中,无论想完成多么复杂的技战术打法,从最本质上说,全都来自于球员的每个技术动作,加上对方球员的防守,便成为常说的1对1。国内球员在中后场进行1对1的能力相当不错,有摆脱,有突破,以及相当不错的视野和转移球,但当球进入进攻三区之后,便开始畏手畏脚,不敢做动作,突破时动作僵硬,打法单一,完全倚靠球队外援在进攻三区对对方防线以及球门造成威胁。

第四,最后一传的方式、脚法的选择、力度的控制存在改进的方面。就本赛季的比赛来看,完成最后一传的方式往往是传中,但传中采取地面球或是高空球,采用脚弓兜传或是搓传,传防守队员身前或是过顶在比赛中很少有非常到位的传中,只是简单的将球传向中路,没有考虑过门前抢点队员以及对方防守的实际情况,实际上队员对各种脚法的掌握也都到位,但是在比赛中不思考,或是由于对方防守强度及体能下降造成的动作变形。

第五,射门终结能力不足。在完成进攻配合最后一传后,或是进攻当中的二点球控制后,常会有射门打高或是射门打偏的场景出现。甚至于单独面对门将且无其他防守队员时,也会出现射门射偏的情况,这不仅仅是丧失了好的得分机会,同时对本方球队的自信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打击。

2.2 组织防守层面

首先,从整体阵型分析,世界足球发展的趋势表明,优秀球队在大部分比赛时间当中,阵型三线(前锋线、中场线、后卫线)之间的距离为35~40m之间[2],阵型的紧凑保证了防守的密度、重点区域覆盖面以及区域内的人数优势。而中超联赛的大部分球队阵型三线的距离仅能在比赛上下半场开场阶段的10~15min内保持,在这之后三线间的距离逐渐拉大,阵型及站位逐渐模糊。分析发现:1)中超联赛球队整体体能情况不乐观,在比赛开场15min左右之后,球员便出现回位速度慢、防守层次模糊、转换不积极等状况。2)良好的阵型紧密度及明确的位置分工是整体防守的基本,联赛中各支队伍的进攻任务战术执行基本都是围绕外援安排的,在进攻任务相对较多的情况下,中超众多球队默许了外援可以适当不参与球队整体回防的潜规则,然而没有好的防守阵型,即使队员拥有再优秀的个人防守能力也无法确保不失球。

其次,在进行高压防守时,小组行为较多,整体阵型未能有效跟进。现代足球比赛越来越强调阵型的整体性,即使是前场的高压防守,也要求中场队员的跟进以及后场队员的保护,否则很容易造成防守阵型的脱节,如若锋线的高压行为未能抢到球权,中场队员未进行有效跟进,那么对方便能顺利的形成后场与中场之间的以多打少的局面,顺利将球过渡至中场乃至前场,这种主动为对方创造以多打少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最后,在组织后场深度防守时,大禁区弧顶位置的空间保护不到位。在进行深度防守时,部分中超球队为了增加禁区内的防守人数,对后腰位置的球员进行防守布置,进入大禁区防守,而前卫队员及前锋的回防位置的纵深并未达到补防位置,导致大禁区前弧顶的位置成为真空地带,使对手可以进行无防守干扰状况下的威胁远射。随着现代足球的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机体运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比赛中25m范围内无防守干扰的射门有着很高的射正率,射正率与进球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因此在进行后场深度防守的布控时,也要注重大禁区弧顶位置的远射威胁。

2.3 组织转换层面

中超2021赛季由守转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1)持球队员在反击第一时间的出球时机与选择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由守转攻过程中,第一出球点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整个反击效果的质量,当出现合适的反击机会时,持球队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传至反击中最有威胁的位置,一旦出现犹豫或者选择错误的情况,轻则丧失好的得分机会,重则被对手完成反击进而失分。2)反击时无球队员的策应、掩护、接应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欠缺,无球队员的跑位在反击中显得尤为重要,跑位的目的不仅仅只有接应传球,更重要的是为反击点创造更大的反击空间以及更好的反击选择,2021赛季的中超联赛中经常会出现速度较快的外援独自盘带进行反击的现象,且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无球队员由守转攻的无球跑位能力较差。

在攻转守的过程中:1)存在转换第一时间对持球人压迫不足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排名中游与下游的球队,球队丢球后的第一选择并不是对对方持球人进行压迫式防守,而是采取快速回防的方式,这与现代足球要求的快速转换大相径庭。2)防守队员对持球队员传球路线的判断、封闭、夹抢的能力还需提升,这不仅会对持球队员的选择减少,同时也是对反击第二防守点的有效保护。3)球队整体的回防速度依旧存在提升的空间,在转换防守的过程中,无论对持球人第一点的封闭做的多么好,其他位置的球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防守意识,即球权未抢夺回来或是未形成死球状态,都应及时进行防守落位。

3 对我国青训的启示

3.1 自主思考能力

上述比赛不同时段所表现出技战术层面的具体问题不是简单的改变训练方式或者调整训练计划便能有成效的,重要的是球员个人的战术意识以及职业态度,这一点也是我国青训一直以来面临的顽疾。队员从小便被灌输了“如何做”的意识,未被有效引导去思考“为何做”。正确的技战术行为必定是落于正确的技战术理念的基础之上。技战术能力决定一个球员的下限,而技战术理念决定一个球员的上限[4]。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场足球比赛,每一场无论是组织进攻、组织防守或是攻守转换,球员均是在瞬息万变的不同场景中进行战术执行,而唯有战术理念是不变的。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形成足球理念的关键阶段,技战术理念,引导球员逐渐具备进行自主的思考的能力。

3.2 科学化的专项体能训练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同时还有助于伤病预防、延长运动寿命[5]。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中国大部分青训球员欠缺的是专项体能训练。通俗来讲,足球比赛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比对方更多的进球数,而不是比谁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力量更强,因此足球比赛的专项体能必须围绕着这一目的进行科学化的安排与调整,很多青训教练员并未注意到这一点,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入了大量的一般体能训练,或是另外一部分教练员在青少年时期便进行大量的力量素质训练,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运动员的长期发展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必须科学的与足球专项体能结合,避免足球运动员成为田径运动员。

3.3 “走出去”与“引进来”

通过上述对中超技战术层面的短板分析,可以了解我国与世界足球强国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就青训而言,应多鼓励我们的青训球员勇敢“走出去”,无论是在政策支持或者人文关怀方面,使青训球员们没有后顾之忧,如健力宝集团资助青年队前往巴西进修后,涌现出李铁、李玮峰、李金羽、郝伟等一批优秀球员。再者,从技战术录像和赛后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外援在中超联赛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而归化引入能力出众的外援并不失为一条路径,但目前中超联赛各支俱乐部规划的外援均是已经成年且民族归属感不高的一些外援。从亚洲地区来看,归化最为出色的无疑是2019亚洲杯冠军卡塔尔,事实上卡塔尔存在与中国类似的足球人口基数少、可供筛选的足球苗子少的问题,卡特尔“引进来”的策略便是不走金元规划路线,其成功模式路径为“归化+青训”,具体的操作如图2所示[6]。由此看来,“青训+归化”模式可供我们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上学习借鉴。

图2 阿斯拜尔精英学院运作过程

4 结语

总体而言,中超联赛在比赛的四个时段内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问题。进攻时段,国内球员进攻欲望低、能力差、意识弱,缺乏自主组织进攻与终结进攻能力,外援依赖程度太高,中后场缺乏有效的传控推进,核心区域1对1能力需尽快提升。防守时段,体能劣势非常明显,回防速度慢、人数少、阵型乱,无能力完成现代足球提倡的整体压迫式防守,同时行动整体性以及防守三线距离的掌控需更加细密。进攻转换时段,高速运动中不能有效处理球,跟进路线选择不合理,缺少转换得分能力强的国内球员,此时段对外援的依赖性也比较高。防守转换时段,对第一持球人缺少高效的压迫,对反击路线的判断不够准确,对可能终结进攻的对方球员未能有足够的战术干扰,由防守转换落位为阵地防守的意识不到位,由守转攻能力有待改进。

青训方面,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中国足球的未来在青训,青少年的足球发展水平代表着我国未来的足球发展水平[7],通过对中超技战术存在短板的分析,避免青少年运动员重蹈覆辙最重要的是思维上的转变,技战术短板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场景的训练改进,但只有在思维上使青少年“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以创造性的思维处理错综复杂的各种比赛场景。其次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科学化的体能训练,体能是一切技战术的基础[8],没有体能技战术无从谈起,体能训练必须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切忌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最后一定要加强与足球强国的交流与学习,防止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状况出现。

猜你喜欢
中超联赛阵型青训
国家畜禽种业破难题阵型企业名单
赛会制视角下中超联赛不同水平球队位置球员跑动表现分析
古今阵型大比拼
新王登基!江苏苏宁获2020赛季中超联赛冠军!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0-11-17 11:28:32
现代世界顶级冰球比赛阵型变化与防守理念
冰雪运动(2016年5期)2016-04-16 05:55:13
试析足球阵型的演变与发展
科技视界(2011年26期)2011-08-15 00:54:11
喊什么喊?
中国体育(2004年6期)2004-11-16 05: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