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探索

2023-03-10 21:52张耀峰
建筑与装饰 2023年2期
关键词:寿命管理人员方案

张耀峰

山东鑫华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程管理理论的完善,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模式在现代绿色建筑工程中得到推广普及,逐渐取代了原有粗放型管理模式,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和工程综合效益。因此,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格遵循绿色节能原则,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机制,确保能够高效、高质地开展绿色建筑工程施工。

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概述

1.1 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概念

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是将管理内容涵盖建筑工程自策划立项至投运使用的全部阶段,强调保持前后阶段管理活动的紧密衔接,深入分析各项因素对工程建设情况、投运使用效果造成的影响,立足实际问题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进而实现功能完备、整体效能最大化、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等多重目标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范围跨越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将有关工程管理的全部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视作为有机整体结构,从统筹角度出发来制定管理方案、开展管理工作。此外,在绿色建筑工程中,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重点发生改变,以体现建筑绿色属性为管理重心,围绕这一重心来树立管理思路、确定管理方向。例如,在工程设计阶段,重点评价设计方案中所采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设计措施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1.2 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原则

为取得理想工程管理效果,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系统性、客观性、平衡性三项基本原则,确保各方面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第一,系统性原则,强调管理人员将各项要素与管理活动视作为统一整体,从全局统筹角度出发,不得忽视任意要素,如在质量管理方面,在发现施工成果存在质量隐患时,立即督促班组成员开展返工作业,着重考虑现场返工对工期进度、造价成本造成的具体影响,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第二,客观性原则,强调消除人为主观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管理人员应提前收集资料信息来掌握工程情况、认识到项目特殊性,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方案,不得生搬硬套同类项目管理方案,或是凭借自身经验盲目制定管理方案[1]。第三,平衡性原则,强调统筹兼顾建筑工程的绿色性、实用性、经济性等各项要素,不得盲目追求或忽视各项要素,务必协调好各方关系。例如,在工程设计阶段,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的技术可操作性、经济适宜性与设计成果绿色属性,从中选择综合评分较高、无明显短板的设计方案。

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要点

2.1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

2.1.1 建设策划。在建设策划环节,要求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收集工程项目资料信息,前往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已掌握情况来明确绿色建筑定位与总体建设目标。围绕总体建设目标来设定各个方面的管理目标,包括节地管理目标、节水管理目标、节材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目标、造价控制目标等。最后,围绕既定目标来制定初步方案,根据多套方案比选阶段来确定最佳方案,再根据方案内容来编制工程项目建设策划书。同时,如果在初步方案论证、实施方案论证步骤判定为不合理时,则分别退回总体目标设定和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步骤,重新按照顺序开展后续工作,尽量在前期识别到工程建设活动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全部隐患与变量因素,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在后续工程建设、绿色建筑适用期间出现预料之外的状况。

2.1.2 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绿色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建设活动,涉及工艺技术、现场施工、运营管理、环境影响等诸多方面。为保证工程建设方案科学合理,管理人员需要对建设方案开展可行性论证工作,从中发现问题,具体从环境效益、技术实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四个层面进行论证。第一,环境效益。根据已掌握信息预测现场施工与建筑使用期间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如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并检查建设方案中是否采取地面洒水、场地周边搭建围挡设施等环境管控措施,对不合理部分进行优化调整。第二,技术实操。根据工程现场环境条件与气候条件,判断方案中所采取各项工艺技术是否满足实操条件,对不成熟的工艺技术进行更换处理。第三,经济效益。根据已掌握信息来编制概预算文件,判断工程造价、投资收益与投资回报周期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在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建筑使用功能发挥前提下,通过修改方案内容来提高项目收益。以太阳能利用为例,如果方案中采取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应根据工程现场日照条件来选择最佳的结合方式,包括光电屋顶、光伏幕墙、光伏遮阳板等[2]。第四,社会效益。判断建设方案在实施后是否有效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如检查配套的停车库设施是否满足使用者需求,道路设施是否满足交通需求,建筑所节省电力能源是否有效减轻所在地区电网运行负担。

2.1.3 建立组织体系。为预防后续出现交叉管理、重复管理、管理盲区等问题,要根据工程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具体从明确分工、订立管理流程、敲定管理制度三方面着手。第一,明确分工,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总体管理目标分解为分支目标,再将分支目标转换为多项量化指标,通过量化指标将管理任务、职责层层落实到个人,并建立配套问责机制。如果在管理期间因人为因素而形成纰漏、出现问题,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惩处。第二,订立管理流程,明确规定各道环节步骤的管理流程,管理人员不得擅自篡改流程。例如,在策划可行性论证环节,管理人员依次审查建设方案实施期间是否会破坏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与文物古迹,场地选址是否符合安全性要求,是否有效利用当地清洁能源与特色建筑材料、是否采取有关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措施手段。第三,敲定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管理要求、方法手段、注意要点、各类问题正确处理方法,且总体管理制度由若干专项制度组成,如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废弃物处理制度等。

2.2 绿色建筑设计管理

2.2.1 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管理人员以工程建设标准为依据,检查设计方案内容,判断设计效果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将问题汇总成表,反馈给设计单位。例如,在节能设计评价步骤,以建筑朝向、室内布局结构、相邻建筑物楼距、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等作为检查评价重点,可选择应用BIM技术开展模拟施工试验与日照模拟等功能性试验。而在节材设计评价步骤,重点检查新型绿色材料的使用比例、使用率、材料性能是否达到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2.2.2 把控设计程序。绿色建筑的工程设计流程复杂,前后环节保持紧密衔接,如果设计流程安排不合理,将无法为设计方案可行性、工程建设效果提供保证。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工程设计工作,重点把控设计程序。一般情况下,需要依次确定项目需求、论证需求、编制绿色建筑方案、确定绿色化程度、制定初步设计方案、深化设计、设计评审、施工图设计与图纸会审,如果未通过评审论证,则退回至上道步骤。

2.3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2.3.1 现场环境管理。第一,扬尘控制,将水泥等材料在运输车厢内密封堆放,工程人员定期清理场地地面灰尘垃圾与洒水处理,在运输车辆与机具设备进出场地时使用清水反复冲洗表面灰尘,并在工程场地边缘搭建围挡设施来阻拦落尘、飘尘向外传播。第二,噪声控制,要求在密封工棚内开展钢筋下料加工与焊接等噪声较大的特种作业,在现场机具设备中加装消声装置,禁止在夜间开展室外作业与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并在现场安装传感器,持续检测现场噪声分贝值是否超标。第三,施工废弃物处理,采取无害化处置手段,将施工废弃物分类整理,把破损PC构件等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后再生利用,把材料外包装等具备污染性的材料交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代为处理,并把基坑开挖土料等不具备污染性与再生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理。第四,生态环境复原,待现场施工结束后,工程人员需要对地表开挖部位进行回填处理,在地表栽植绿化植物来恢复植被层,也可选择将裸露地面修建为人工湖,既可以恢复生态环境,还可以新增绿化景观[3]。

2.3.2 工程变更管理。为确保工程预期建设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工程变更管理工作。一方面,严格把控变更过程,协同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前往现场实地考察,判断是否具备工程变更必要性、论证变更方案可行性,确定无误后,按照规定要求办理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签发手续。另一方面,在工程变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已知信息来掌握工程具体情况,对质量管理、进度管理、造价管理、安全管理等各套管理方案进行修正处理,确保方案内容和变更后的工程建设情况保持匹配状态,避免形成管理盲区、出现管理纰漏。

2.3.3 安全管理。为保证现场作业安全,预防高处坠落、基坑塌陷等安全事故出现,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宣讲会等活动,向工程人员讲述安全生产必要性、各类安全事故造成危害后果、同类项目安全事故报告,帮助工程人员潜移默化中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岗前进行安全培训,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作为培训内容。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定期前往现场进行安全巡查,纠正解下安全帽等安全违章行为,重点检查基坑临边防护等安全措施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及时更换老化严重、不堪使用的安全防护材料与防护设备。

2.4 绿色建筑运营管理

2.4.1 设备运行管理。第一,在线监测,在建筑内部安装若干传感器、探测器,持续采集与分析现场监测信号,从而掌握建筑设备运行工况、远程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同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隐患,将问题反馈给维修人员前往现场处理。第二,日常保养,建立长效化保养机制,明确规定各台建筑设备的日常保养内容、负责人、流程步骤与质量判断标准,由维护人员定期前往现场检查设备工况稳定与否,清理表面灰尘污渍,紧固松动部件,更换老化磨损严重的零部件,统计设备故障问题,后续集中处理[4]。第三,预防性维护,综合分析设备使用频率、使用年限、型号种类与以往运行工况等因素,编制建筑设备预防维修方案,维修人员定期对各台设备开展停机维修作业,将设备拆解为若干部件,逐个检查部件使用状态和清理灰尘污渍,以此来解决潜在故障,后续将设备拼装成型,开展多项功能性试验,判断设备使用性能是否达标。

2.4.2 建筑节能检测。节能降耗是建筑绿色属性的重要体现,在满足建筑使用需求前提下,建筑总体能耗水平越低,则工程综合效益越显著。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建筑节能检测工作,定期对所收集系统运行参数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综合分析。判断过去一段时间的建筑节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如果实际能耗超出预期,则分析问题成因与采取改进措施,如调整建筑照明系统的自动照明时间、调整空调系统中的新风量等运行参数额定值[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我国工程管理领域在近年来做出的重要尝试,在管理模式推广实施期间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充分论证了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可行性。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管理思路,明确管理内容与实施方法,逐步由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模式,以此来强化工程管理能力,为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活动开展保驾护航,并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寿命管理人员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