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静 四川音乐学院
天府文化是成都建设“三城三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引领未来文化发展而提出的概念。天府文化是成都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内容,是在国家城市发展和历史名城建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这一概念彰显了该区域的民族文化气息,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天府文化逐渐成为成都市的文化标志,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天府文化历史悠久,包括浓厚的人文传统、乐观开朗的精神品格、紧跟时代发展的创新精神等。学习和弘扬天府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促进多元化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加深入地挖掘和传承天府文化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高校应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传播天府文化的人才,通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途径促进天府文化的传播。
天府文化是成都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志,记录着成都文化历史发展轨迹,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内核和动力。成都市越来越注重弘扬巴蜀文化,积极推动天府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促进天府文化的创新,让天府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绽放活力。成都要想促进天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就要将天府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成都市为了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学习天府文化,制定了多种举措。本文主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天府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天府文化的概念,随后天府文化便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原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会上提出“天府文化”的概念,对天府文化的传播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强调了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弘扬天府文化精髓,让天府文化在成都市更加彰显活力,成为成都市独特的文化特征。2018年,范锐平提出,成都市必须注重天府文化的传播,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传承和弘扬独特的历史文化。
由此可以看出,天府文化是成都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内容,天府文化是在国家城市发展和历史名城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概念彰显了该区域的民族文化气息,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首先,天府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成都历史发展痕迹,是成都的文化标志。其次,天府文化是对巴蜀文化的创新发展。天府文化在多年的发展中与不同的文化碰撞交融,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在传播巴蜀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成都文化印记,蕴含着深厚的成都文化历史底蕴,是巴蜀文化的体现。因此,天府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天府文化的发展。
天府文化一方面是对“天府之国”绚烂多彩文化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彰显了成都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成都文化发展的轨迹,是成都文化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天府文化有利于成都建设“三城三都”,构建文化古城,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促进当地文化走向全世界。
天府文化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起源于古蜀文明,在与各种文化交融碰撞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越来越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韵味。天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历史文化岁月的变迁。
天府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天府文化如果没有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很可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也就无法实现创新发展。因此,成都要注重对天府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更多的成都市民积极主动地学习天府文化,感受天府文化独特的价值,使其从内心深处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当地高校也应设置与天府文化传播相关的课程,具体要点如下:要积极开设与天府文化相关的课程内容,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天府文化的底蕴,感受天府文化的价值,并从内心深处喜爱天府文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设天府文化鉴赏课程,传播与天府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
对于设置了文学和艺术等专业的院校,成都市要积极鼓励其开设天府文化专项课程或者设置相关专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天府文化,这是促进天府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天府文化的内涵,促进天府文化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天府文化的积极性,培养优秀的传播天府文化的人才,促进天府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另一方面,成都市要积极鼓励各高校开设天府文化课程内容,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采用项目化的方式积极推动天府文化的传播。
同时,还要设置天府文化专项基金,鼓励院校开设与天府文化相关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优质的天府文化传播者,让天府文化在未来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同样能够绽放活力。
成都市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学校的文学、艺术、历史等院(系)邀请天府文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园不定期开展讲座,宣传与天府文化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天府文化的内涵、发展轨迹、保护与传承方式等内容;同时天府文化研究领域的单位也应积极进入学校向学生介绍天府文化的发展情况,让师生们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天府文化,感受天府文化独特的价值。成都市可以设立天府文化推广基金,对开展的讲座予以财政方面的支持。学校不定期开展讲座一方面能够提升全校师生对天府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了解天府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加热衷于学习天府文化,肩负起传播天府文化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天府文化的内涵、发展轨迹、保护和传承方式等内容,能够让师生们主动保护天府文化,促进天府文化的创新发展。
成都有着45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达2300年,是长江流域古老文明的源头和发展的枢纽,也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马古道的核心区域,是中西文化交流中不可被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极具崇尚文化、崇尚人文、包容和谐、崇尚自然、创新、高雅时尚等“天府”文化的精髓与特色。
天府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早在三星堆文化与金沙文化兴盛时期,古蜀的祖先们就已经大量吸收了中原文明和荆楚文明等文化,铸造了神秘而辉煌的古蜀文明。自秦、汉以来,由于“江南丝绸之路”的开放,成都丝绸制品、漆器等产品出口到了朝鲜和蒙古等地。汉朝时,成都因为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与洛阳、邯郸、临淄、南阳被称为“五大都市”;成都在唐朝时与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宋朝时期的川峡四路(四川)占据了整个国家的1/3。天府文化的包容与兼并是成都发展的永恒动力。
天府文化中包括勇于开拓的精神。天府位于中国西南部,早在三世纪,古蜀的祖先就已经开凿了李白所说的“难于上青天”的古代蜀路。勇于开拓精神使得成都不仅成为长江地区的重要城市,南方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同时也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供给地和转运地。
因此,要根据天府文化丰富的内容和特有的特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深入研究和深入阐释。
一是设立“天府”研究基地,组建研究小组,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解读和阐释“天府”,为其提供一个科学、准确的理论基础。
二是组织“天府文化”国际论坛,让不同国家和城市的人们在该平台上进行文化交流,促进天府文化与国际文化的相互沟通,提升天府文化的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其塑造文化城市的良好形象。
三是编纂出版《天府文化丛书》,将文献资料、研究成果和通俗读物分成不同层次,按批次和受众进行有计划的发行。
四是打造《天府文化》期刊,挖掘其文化内涵与特色,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以更好地传承天府文化。
首先,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文化自信。
一是将“天府”与“核心价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中华文明”的指导下,通过对“天府”的深刻发掘,将李冰尊重自然的思想、文翁的平民教育思想,结合“天府”的内在精神特征,融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使其成为人们的“灵魂标杆”。
二是将“天府”与“金沙讲坛”“道德讲堂”“市民大讲堂”有机结合起来。办好各种讲堂并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会等。
三是将“天府”与“书香”社会的构建有机地联系起来。大力推动“书香天府”的创建,打造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
其次,将“天府文化”深植每个家庭。
一是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以建立全国文化服务系统示范区为目标,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和美术馆等文化设备设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为出发点,将文化惠民利民工程列为发展的重点。
二是要打造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场所。如市级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自然博物馆等,要有天府的气派和气质。
三是加大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力度。积极引导民间力量的参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使“天府文化”真正融入千家万户。
首先,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引进天府名著。
一是促进文艺的发展。“天府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进行展现和再创造。着力发展“天府画派”,巩固“天府”的学术基础,努力创作一批“天府”艺术佳作,引进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天府文艺精品,进一步推进“天府”戏台“精品”与“影视”项目的发展。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一批“天府”文化名流。成都历来文化名人辈出。要充分利用天府文化的影响力,着力培育、包装和推介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名流;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育和储备,加大对杰出文化艺术创作者和优秀文学创作者的表彰力度,如设置“天府文化贡献奖”“天府文化人奖”等荣誉,评选百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展示天府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打造国际化天府文化品牌。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这有利于将其打造为世界知名的城市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最后,推动天府文化“走出去”。
第一,以国家文化交流为基础,开展集城市形象宣传、文化交流贸易、商务投资、旅游美食推介、中医武术传播为一体的成都文化旅游宣传活动。
第二,积极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交流计划”,拓宽成都地区的对外交流渠道。
第三,开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各种宣传活动,打造“丝路文化名城”,将以“成都之窗”为标志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作为“海外交流基地”和“窗口”,以图书、影视作品、文创产品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
第四,鼓励成都著名的文学大师进行跨界学术交流,鼓励其对充满“成都印记”的艺术成果进行宣传与推广。
第五,加大新闻传播的国际化力度,努力提高新闻创作、制作和传播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各大媒体的交流,拓宽对外传播的途径。
第六,推进文化产品的出口工作,扶持优秀的本土剧目、文化艺术产品和文化遗产活动等在国外巡回展出。
第七,持续推进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使其切实感受到“天府”的精神,加入传承与传播天府文化的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