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辉
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是癌细胞的异常增殖。正常细胞中都含有突变基因,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长期刺激时,突变基因会被激活,进而导致细胞发生不受控制的异常增殖[1]。中医认为,肿瘤属“积聚”“癥瘕”等范畴,是由于“四时八风之邪”客于经络,久留不去,邪气留滞于脏腑之间,与体内痰湿、瘀血等有形之物搏结形成的积块[2]。《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因此其发病之根本在于阳虚不化,阴毒凝聚[3]。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积聚篇指出:“著而不移,是为阴邪聚络,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之”,恶性肿瘤病位在“络”,病因以“阴邪”为主,“阴邪聚络”既阐明了恶性肿瘤发病的病机,也揭示了其病理状态,并基于此提出了辛温通络的治疗思路。
叶天士认为,积聚的发生,乃阴邪凝聚于络脉而成。络脉和经脉构成了人体的经络系统。经脉是气血津液运行的主干道,连通肌表与脏腑[4]。络脉则是从经脉别出的细小分支,是经脉和肌表或脏腑之间的衔接部分。无数细小的络脉从经脉别出,形成网络,行走于肌腠和脏腑之间,是气血津液渗透的通路,亦是病邪传变的通道[5]。络脉又分阴络和阳络,分布于肌肤皮毛之下者为阳络,附着于脏腑包膜之间者为阴络。络脉之为病,可因外邪伤及肌表阳络向内传变,或邪气直中脏腑阴络。
1.1 外感阴邪,伤及阳络,向内传变 外邪是积聚发生的病因之一,《灵枢·水胀》曰:“寒气客于肠外……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灵枢·百病始生》曰:“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气稽留不得行,宿昔而成积。”六淫有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寒邪、湿邪属于阴邪。寒性收引,易于凝滞血脉,湿性黏滞,最喜阻碍气机,可见“阴邪”具有凝聚、积滞的特点,在“阴邪”的作用下就会产生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同时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亏虚则痰、瘀搏结,并通过“肌表阳络-经脉-脏腑阴络”的路径向内传变,最终在脏腑络脉中凝结成有形的包块。正如《内经》所言“邪气积滞不化,与痰饮、癖血胶结,积年累月,癖而内蓄,恶气乃生”。在临床表现上,炎性包块多为风邪、火邪等“阳邪”所致,具有红肿热痛、起病急消散快的特点。而恶性肿瘤的肿块,初起多为无痛性肿块,且部位固定、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均符合“阴邪”致病的特点。
1.2 阳气不足,阴邪内生,聚于阴络 中医认为,阳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阳气充盛,人体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转,将摄入的水谷吸收转化为精微物质,并将糟粕及时排出体外,三焦水道、经络血脉得以运化流利,生生不息,形成动态平衡。正如清代郑钦安所言:“阳气流通,阴气无滞,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叶天士云:“可容不移之阴邪者,自必无阳”。阳化气而阴成形,阳虚蒸腾气化不利,津液不能正常输布,痰湿之邪内生;同时阳虚则无以温煦,寒邪内生;阳虚无力推动,血络不畅,瘀血内生,由此产生诸多有形之“阴邪”,凝集在脏腑络脉之中,形成癥积。如积于肝络,则为“肥气”,积于肺络,则为“息贲”[6]。在临床上常利用肿瘤组织不耐高温的特点,使用热疗来辅助杀灭癌细胞[7],也从侧面佐证了恶性肿瘤的本质为阴邪凝聚。
2.1 辛温涤痰通络 恶性肿瘤之痰,多为阴毒日久凝于络脉而成,经年累月,胶结难解,需得辛温燥烈、辛香走窜之品,方能疏通三焦水道、通达皮里膜外以荡涤之。一是由于此类药物性偏温燥,能直接起到燥湿化痰的作用;二是其温热之性能激发阳气,使被阴邪郁遏的阳气受到鼓舞,如离照当空,消散阴翳;三是辛香之品善走窜,能使原本滞涩的气机运行起来,气机畅行则湿难停留,痰浊也自然不再产生。叶天士在其治疗癥积的医案中较多使用半夏、茯苓、生姜、青皮、橘红等,总体以温化痰湿为主[8]。其中半夏在现代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药理研究表明,半夏的抗肿瘤作用是多方面、多靶点的,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9],还能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促进抑癌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环节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且能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10]。经方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在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的各阶段均能发挥作用。有学者提出,胃癌的本质为痰聚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早中期胃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常并发“胃瘫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和预后,周益萍[11]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32 例,结果显示对胃胀纳差、恶心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多潘立酮组。中晚期胃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以化疗为主,但化疗的副反应常给患者带来很多困扰,代海军[12]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SOX 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43 例,与单纯使用SOX 方案的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少、化疗完成率高,临床疗效更优。阳和汤现代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楼丽华教授提出“乳癌消长出于阴”的理论,认为在乳腺癌初起、进展和治疗后期,核心始终为“阴寒痰毒”,并提出“阳和布气”的治疗思想,首推阳和汤[13]。药理研究表明,阳和汤能通过下调HIF-1α、VEGF 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肿瘤组织血供,抑制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组织凋亡,与现代部分靶向药物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14]。阳和汤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癌种,罗莉等[15]运用阳和汤加味与EP 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明显缓解化疗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2.2 辛温散瘀通络 络脉瘀滞是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临床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升高,反映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16],且患者常出现肿块局部刺痛不移、舌紫暗等瘀象,这皆是微观血瘀证的体现。“血瘀”作为核心病机贯穿于多种恶性肿瘤的各个阶段,尤其多见于晚期肿瘤患者。叶天士指出积症久病者“血伤入络”“气血皆窒”,宜辛香之品缓通之。叶氏治疗癥积喜用吴茱萸-山楂、元胡-香附、小茴香-当归、桂枝-桃仁等药对,均为理气通阳、温经活血的组合。因为气为血之帅,血得热则行,治瘀还应以理气通阳为先。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机制在于改善高凝状态,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络脉的异常增生,阻断肿瘤组织血供,还能通过加快血液流速以阻止肿瘤脱落细胞在血管壁的黏附和浸润,从而减少血行转移。陈双凤等[17]将108 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活血方剂(桂枝茯苓丸合四逆汤加减),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更有效降低卵巢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炎症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水平,且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冯晓飞等[18]采用吉西他滨化疗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胰腺癌患者51 例,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低于单纯使用化疗组,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高于对照组,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能增效减毒,改善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药理研究亦表明,温阳活血药对“肉桂-川芎”能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并增加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姜黄可通过下调胰腺癌Panc-1 细胞对凋亡抑制因子mRNA 的表达,从而逆转IAP 介导的化疗耐药,克服胰腺癌PDAC 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提高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起到增效的作用;部分破血消癥药如三棱、莪术、红花、赤芍对肿瘤细胞更是有直接杀伤作用[19]。
2.3 虫蚁搜剔通络 恶性肿瘤具有病程长、病位深的特点,邪毒盘踞于经络深部细微之处,叶氏主张以“蠕动之物”来“松透病根”,善用虫类药治疗络病。虫类药大多味辛或咸,辛能走窜消积,咸能软坚散结。周仲瑛曾提出“癌毒学说”[20],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特有的一种病理因素,由痰、湿、瘀等日久形成,具有猛烈、流窜、顽固、隐匿的特点,需要虫类药入络攻毒,一是取虫蚁善钻之性,能进入极细微的络脉攻除癌毒,二是取“以毒攻毒”之意,利用虫蚁本身的毒性直接杀伤癌细胞。朱良春尤善运用虫类药,其认为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能通经达络,在治疗肿瘤过程中适量使用即可事半功倍,其常用全蝎、蜈蚣、壁虎攻毒散结,水蛭破血逐瘀,九香虫行气消胀止痛,蝼蛄、蟋蟀利水通淋,蛤蚧、蜂房温补肾阳。临床上虫类药被广泛用于脑瘤、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直肠癌等各种癌症以及癌痛、恶性胸水、腹水等并发症的治疗。迟旭等[23]在GP 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复方斑蝥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1 例,并与单纯使用GP 方案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8+、NK 细胞等免疫因子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对病灶的治疗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减轻机体免疫抑制。斑蝥的抗癌有效成分主要是斑蝥素、斑蝥酸钠,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能抑制肺癌A549 细胞生长,还能通过抑制P13K/AKT/mTOR 通路来阻止肺癌的远处转移,对肝癌、胰腺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虫类药性猛善攻,且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不可过量,可同时配伍补气扶正药物防止攻伐太过,还可佐以垂盆草、五味子防止肝功能受损。
综上所述,“阴邪聚络”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其形成过程可由六淫之中的阴邪侵袭,向内传变,亦可由阳虚而阴邪内生,凝聚于脏腑阴络之间。在治疗上,应把握“以通为用”的原则,利用辛味药物的走窜发泄结合温性药物的通阳化气,使气机通达流动则痰、瘀等阴邪无处停留。临床应用时,还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情况,如化疗患者,多耗血伤髓,治疗宜注意多扶助正气,不可妄用、过用破气破血之物。放疗患者易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临床辨证多痰多火,可适当佐以祛痰降火之品。还有部分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用药后如出现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等热症,也需注意不可盲目追求辛温通达而致血热妄行,加重抗癌治疗副反应。凡攻邪勿忘扶助正气,中药治疗需紧密联系患者当下抗肿瘤方案,方能达到预期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