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斐
(山西智达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太原 030000)
在我国城市发展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建筑行业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的要求,坚持贯彻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深入研究、推广与应用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绿色建筑材料相较于传统建筑常规材料,无论在制作还是使用当中,都能够明显表现出更加优异的特征。一方面,绿色建筑材料能够更加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常规建筑材料当中,大多数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劣等情况,对于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制约。通过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控资源消耗与能源浪费。而另一方面,绿色建筑材料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做到循环使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因此,基于绿色建筑材料的优势,开展更加规范、合理且有效的检测工作迫在眉睫,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也是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并加以推广的重要举措。
在开展绿色建筑材料的检测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检测技术标准作为依据,选择更加合理且适配的检测手段,同时要需要在国际或国内通用检测规范下进行多次试验来进行比对,确保进场材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体而言,在绿色水泥材料的稠度用水量以及安定性的检测中,尽管国家标准中提供了标准法以及代用法这两种检测手段,同时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均以标准法为统一方法,但在具体的材料检测当中,更多的还是采取了代用法这一手段。在实际材料检测过程中,经过具体的试验比对分析发现,在代用法的检测之下,其结果符合相应稠度标准,而使用标准法检测的结果无法全部满足(6±1)mm,同样使用标准法对符合这一标准的水泥净浆进行检测,再使用代用法检测,其结果还是在(30±1)mm 范围当中。如果在稠度检测中采取不同的检测手段,会发现其用水量有所差异,对于测试凝结时间的结果可靠性也会造成影响[2]。因此,在建筑工程的绿色材料检测当中,如果需要长期采取代用法,就必须经过多次的试验比对来分析不同检测手段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保证代用法在应用时的结果准确。
在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取样时,通常都是按照规定数量在同一批材料的各个部位进行随意抽取。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在取样环节中既要保证数量准确,也要根据规定选择取样的位置与取样手段。根据相关现场调查来看,部分施工取样人员在现场取样时缺乏工作责任意识,同时专业素养不足,没有掌握取样的规范流程。而部分检测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对于不满足检测要求的样品也会进行检测,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检测结果对于整体材料质量的代表性。因此,必须在取样这一环节中规范各方工作要求,根据见证取样的制度标准来开展取样作业。
在绿色建筑材料的检测作业中,设备仪器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其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中,也要分析好这一点。在实际检测当中,应保证设备仪器的完整性,并进行提前的检定与校准,确保在检测时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具体而言,通常建材检测机构针对绿色钢筋建材的检测作业就需要配备多种不同的设备仪器,包括不同量程的万能试验机、反复弯曲机、引伸计、卡尺、温度计以及冷弯冲头等。对于这些设备仪器来说,不仅需要配备齐全,还需要有相应的检定工作并提供有效的证书后才能够投入使用。此外,检测作业人员也要根据实际的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针对性地选择对应量程的设备。
在具体检测环节中,在采用拉力机或是万能机时,如果设备的准确度≥1级,就需要将任意测量值控制在试验机被选量程的0.2~0.8范围当中,以此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以及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例如,在使用液压式万能机对Φ18的钢筋进行拉伸时,预估的抗拉极限荷载就在150~170 k N 之间,而预估的屈服点荷载就在110~120 k N 之间,那么需要选择试验机时就要将其量程把控在0~300 k N,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相反,如果选择的试验机量程在0~1 000 k N,那么其屈服点荷载与抗拉极限荷载就要比实际情况要更高,也就会得出与真实情况相反的检测结果。
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检测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熟练操作并时刻观察做出调整。具体而言,在对钢筋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时通常会出现一种情况,检测人员在使用设备时没有根据相应规程进行,在将测力装置归零时没有提前将工作活塞升起来,这样会导致活塞对于油缸的摩擦力也被算入到检测结果当中,必然会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再比如进行水泥抗折与抗压的检测试验时,在归零试验机数据时也要将试块一同带着调整,以此来避免试块本身重量带来的数据偏差。
此外,在影响检测结果的设备因素当中,调整器具带来的影响也占到了一定比例。比如,在进行水泥抗折检测试验时,如果不将夹具的上下进行对正调整,试块就会在拉力、压力以及扭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其强度数值低于正常值;而在抗压试验时,一旦试验机球座无法随意调节,也会导致压板与试块表明的接触面积降低,试块受力不够均匀就会造成局部受压,进而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3]。
在影响绿色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当中,操作流程的主观影响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开展水泥胶砂强度试样制作这一环节当中。
在应用振实台成型的过程中,对于检测结果影响最为突出的便是播料操作。在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标准当中有明确规定:在播料当中使用播料器将胶砂分为两层装入到试模当中,在第一层的分装中,每个槽中放置的胶砂重量在300 g,并在模套顶端垂直加设大播料器,随后沿槽来回一次的料层播平,振实60次;在第二层的胶砂分装中,就需要换用小播料器来播平,同样振实60次。在这一操作流程当中,检测人员需要根据直观与经验来确保每一个模槽当中的物料添加量一样,以此来保证每一个模槽的振实状态也无偏差。如果在第一层的分装加料时量多了,就会由于振实变多而导致强度检测的数据上升;相反如果加料少了,也会导致数据结果下降[4]。同时,如果在每一层分装时的加料量都有所差异,就会造成最终检测数据的离散过大,在超出标准规定后会导致检测结果无效。
在绿色建筑材料的检测操作流程当中,刮模操作需要使用一副金属直尺,并沿着试模长度的方向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架设在试模模顶一边,随后采取横向锯割的状态缓慢移动到模顶另一边,并将试模当中超出部分的胶砂刮除,最终在水平状态下抹平试体表面。在操作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手法,在刮平过程中需要缓慢推进,防止后端的胶砂拌合物被粘连,导致对试样硬化之后的具体规格造成影响。另外在抹平时过程中,也要避免胶砂拌合物出现泌水而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影响检测结果因素中,检测试验环境条件也至关重要,其中湿度与温度必须稳定,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度,降低检测系统的数据误差。对于部分绿色建筑材料来说,温度与湿度会左右其性能,比如沥青防水卷材、水泥以及混凝土等。在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时,需要使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其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5℃,相对湿度大于50%的室内静置1 d~2 d,随后再对试件进行编号与拆模[5]。在拆模后,也要及时将试件放入到养护室当中进行养护,其温度应控制在20℃±2℃,而相对湿度也要有效控制在95%以上,保持试件表面潮湿并不得用水直接冲淋试件;或者将试件放入温度为20℃±2℃的不流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当中进行养护。
综上所述,对于绿色建筑材料检测而言,影响其最终检测结果的因素众多,主要就包括了取样、设备仪器、检测手段、操作流程、环境以及结果处理等多个因素。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相应的检测机制与检测标准,严格遵照检测规范开展作业,通过多次的试验比对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在使用检测设备仪器时,也要做好相应的检定与校准工作,为检测作业奠定良好基础;而在检测过程中,也必须依据绿色建筑材料检测规程有序进行;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试样,并科学把控试验环境当中的温度与湿度,将具体数值控制在检测区间中;另外,在结果的处理环节中,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保数值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