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与茶文化的渊源与搭配设计*

2023-03-10 15:57闫春彤
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品茶茶具饮茶

闫春彤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1 茶文化与紫砂壶的历史渊源

1.1 二者互为涵养,相互促进

紫砂器的出现和兴起并非偶然,而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时间的必然产物。随着文人志士对茶文化的推动以及茶文化系统地不断发展,品茶的方式和用具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紫砂壶的出现,是茶具发展的高潮,为今后数百年乃至现在社会饮茶文化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紫砂茶器是随着饮茶文化和礼仪而获得发展的。

唐朝经济发展强盛,是茶文化繁荣发展的最初阶段。陆羽撰写的《茶经》对唐代茶文化进行了完整概括,并且根据当时社会饮茶风尚和规律提出了较完整的饮茶程式。饮茶风尚兴盛于唐宋时期,在当时盛行烹茶和点茶,因此当时很多茶都是茶饼、茶串,制作程序复杂。宋朝时期的点茶艺术,与唐人相比,在饮茶艺术上追求更精致,因此,出现大量瓷器茶具等。茶文化发展到明代时期,出现了泡茶的方式,有利于促进茶与壶之间的融合和发展。随着饮茶方式不断演变,自然也引起了大众对于品茗茶具的重视,紫砂茶具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在众多茶具器中脱颖而出。同时,也正是由于茶文化的影响,才使得紫砂茶具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色[1]。

紫砂茶具作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茶饮载体,不仅在造型设计上大方雅致,而且还能够提升茶饮的品位,与茶文化更能和谐融合,产生共鸣。同时,紫砂壶的美也体现在使用过程中的美,首先将沸水倒入壶中,茶香扑面而来。紫砂壶因茶的香气富有一种朦胧感,使品茶的过程升华为一个修心养性的过程。传统的茶道追求超凡脱俗、古朴雅致的境界,紫砂壶含蓄质朴的外观以及品格正好充分体现出茶道的精髓和内涵,在茶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中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同时,使得传统茶文化精神获得新的发展和飞跃。

1.2 茶文化影响了紫砂文化的风格发展

首先,紫砂文化与紫砂茶具设计都多是在茶文化视野下进行创作的。传统茶文化受到道家思想影响,强调自然与思想意识和谐融洽地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品茶文化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

由此而言,紫砂茶具在设计创作时也要符合主题,体现出品茶者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这种思想境界对紫砂壶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使得紫砂茶具在题材选择方面更贴近自然。如我国著名的树瘿壶,造型像枯树上的瘿瘤,且壶身纹理逼真,是紫砂壶的经典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紫砂壶的设计最常选用的图案就是松、梅、竹,因为这三种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畏严寒,能够适应寒冷的自然环境,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这种坚韧、正直的精神品质正好体现出品茶人的思想情操。因此,该类题材的紫砂茶具有很多,都表现出不同的人文精神和内涵。

其次,紫砂壶在外观设计上也表现出简洁自然的审美风格,符合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通过质朴自然的外在造型和蕴含的精神价值来体现其艺术价值,是紫砂壶设计最基本的特征。质朴自然是设计紫砂壶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鉴赏紫砂壶艺术和人文价值的标准。

因此,在选择制作材料时,必须依据自然界事物的固有颜色,从而达到朴实雅致的色彩效果。除此之外,随着社会发展,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也要与时俱进,重视人们的精神需求,满足大众审美情趣,洗涤品茶者的心灵,拂去心灵上的浮躁,为其营造一种平静自然、远离喧嚣的氛围。

1.3 紫砂文化深化了茶文化的思想境界

紫砂茶具的兴盛简化了复杂的饮茶程式,让原本质朴的饮茶回归自然。只要一壶在手,就能够实现自泡自饮,更有利于文人骚客通过朴实自然的品饮体会紫砂壶散发出的生命气息。紫砂壶发展至明清时期,已成为传统茶文化的表现和象征,流露出道家、佛家等文化精髓。品茗品的就是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紫砂壶设计也不断呈现出新的造型和特点,例如冯可宾《茶笺》中描述的紫砂小壶,小巧精致,不仅给人精致美观的享受,同时也寄托着万物和谐统一的茶文化精神。

2 紫砂壶造型设计所蕴含茶文化精神

2.1 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精神

我国道家思想和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内容就是“天人合一”,其精华部分就是将自然与人看作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这种思想境界的基础上萌生出传统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能够通过具体的茶事活动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在与品茶文化相关的其他活动或事物中,例如茶画、茶诗等。唐代著名“茶仙”陆羽主张将茶事活动、人、自然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如他写道“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2]他将沫饽形态的茶汤想象为自然界的美好场景,主张在茶事活动的全过程中要用心体会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和恩惠,让品茶者感受到一番独特的情趣。

我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也提倡将茶事活动与自然融合,如他取江水烹茶,感受大自然的深情和美韵。除此之外,“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茶画中也有充分体现,如唐寅的《品茶图》,充分展现出人们在自然界烹茶、饮茶、品茶等场景,体现出古代文人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的向往和愿望。

正是古代文人独特的思想追求和对自然的钟情,为紫砂壶的设计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素材。最常见的就是在紫砂壶整体的外形设计中融入自然界花鸟鱼虫、山川树木等自然形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树瘿壶,它将树瘿当作设计原型,整体上呈现出椭圆形的形状,壶身纹理清晰。除此之外,“食物”也是紫砂壶外形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如陈鸣远设计的“南瓜壶”,外形整体上看是南瓜形状,贴近人们日常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高丽君设计的“呜蝉瓜壶”同样是以南瓜为原型,与陈鸣远不同的是,其是以南瓜侧身形态为设计造型。此外,还有诸多以食物为设计元素的紫砂壶,如“寿桃壶”、“丝瓜壶”、“荸荠壶”等,这些紫砂壶不仅外形精巧,而且很多都寄托了作者的祝福和问候。

紫砂工匠在制作紫砂壶时,不仅会依据自然界事物进行设计,而且还会将花朵、果实等图案化,这些构思不仅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同样也展现了他们独具匠心的设计思维和能力。例如菊花壶,以菊花花瓣为设计元素,整个壶身都分布着大小均匀的花瓣。总之,各种各样造型的紫砂壶都是匠人们顺应自然的体现。

2.2 流露出“和谐”的茶文化精神

“和谐”是我国儒家所倡导的,具体而言包括事物之间的亲和性、包容性、融洽性等,这种思想在茶文化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茶诗、茶画中都极为注重表达。茶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茶友间和谐融洽、美好祥和的相处氛围。茶画也体现出品茶时其乐融融的氛围。如很多茶饮习俗中蕴含的礼仪,婚俗茶中的下茶礼、合茶礼;茶画中人们其乐融融的品茶等场景都没有争执和吵闹,相反充满了融洽和乐,展现出一派祥和。这正是茶文化中的精神主题,流露出一种和谐之美。

“和谐”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种茶事活动和事物中,而且在其物质载体——紫砂壶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延续。“和谐”在紫砂壶的设计中具体来说就是指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有机联系,使得不论整体还是局部都十分适宜舒适。就那些造型自然质朴的紫砂壶而言,其造型设计元素不仅取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更值得欣赏的是各部分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彼此相互呼应,疏密得当。无论是规则形状还是几何造型,无不在规整中透露着活泼,无不表现出“和谐”的气韵。举个例子,中国自古就将“圆”作为审美的最高标准,意味着圆满和谐,是大多数人都喜爱和追求的。因而在紫砂壶的设计中就有不同类型的圆,如椭圆形、圆形等。这些形状不仅符合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标准,而且也体现出传统文化对圆满、和谐的追求和向往。除此之外,还有“方形”“圆方结合”的紫砂壶,包括四方壶、八方壶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比例协调,体现出一股方刚之气。在多种多样造型的紫砂壶中,都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和谐统一、天圆地方、追求美满的思想追求。总之,这些造型的紫砂壶作品都是茶文化精神内涵的体现。

3 茶文化对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影响

3.1 造型设计方面注重自然美观

紫砂壶造型设计基本的追求就是美观。一般来说,紫砂壶的美不是依靠表面施釉来表现的,更重要的是紫砂壶本身的装饰和造型就是一种美。虽然大多数自然类型的紫砂壶在造型设计时都是以自然界的事物作为主要思路,但最终的设计成果又体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在自然类紫砂壶作品中,它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雅致的自然形态中,更呈现于它的神态气韵以及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例如以筋纹为基本元素的紫砂壶,从整体上看,觉得图形太过紧密和规则,但是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其每条筋纹都是随着瓶身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单纯、洗练的简单图案,给人一种饱满的美。总而言之,美观是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几乎影响着紫砂壶设计的每个细节,成为欣赏评价紫砂壶价值的一个标准。

3.2 色彩运用方面讲究质朴雅致

紫砂壶在色彩运用上,与其他茶壶相比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由于紫砂壶制作原本泥料颜色与最终成品颜色存在一定的色差,因此,为了实现理想效果,制作者在选择泥料时就有意识地选用合适的泥料进行色彩配比,有的选择加入自然界一些无毒的氧化物进行颜色调和,以此调整最终的色彩呈现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者在颜色配比时仍然要追寻质朴雅致的艺术效果,在遵循物体固有颜色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泥料。同时,制作者也可根据具体要求分区域选择不同颜色的泥料进行制作。如彩蝶壶,用朱红色泥料制作整体瓶身,壶嘴、壶纽、壶把选择与之相应的绿色泥料,这样使得红绿相互点缀,整体看上去仿佛蝴蝶在壶面上起舞,给人一种灵动、雅致的审美享受[3]。由此可以看出,制作者在设计时十分注重颜色的运用和搭配,而且很少有鲜艳的颜色大面积运用,大多是作为一些点缀色彩,色彩控制恰到好处,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3.3 装饰元素方面体现人文思想

紫砂壶设计元素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思想和气息,这主要是因为文人志士的参与,在茶事活动中孕育出其他事物和作品,如将诗、画、书法等元素运用于紫砂壶的制作中,提升了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书法、诗文、绘画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作品,将其与自然雅致的紫砂壶有机结合,可以提高二者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融合并非停留于表面,而要深入内在,因此成为大众欣赏的对象。如陈曼生的诸多作品都与壶艺家进行了深入合作,展现了二者有机融合,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半月瓦当壶”[4]。该壶造型设计源于瓦当,壶身一面刻有“延年”,另一面刻有体现陈曼生思想境界的铭文——“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曼生铭”,充分展现出其人生思想智慧,也表达了作者通过茶文化找寻人生蕴藉的思想追求。此后,有诸多书画家都突破前人创作,将更多门类的文学艺术运用于紫砂壶设计中,不仅实现了紫砂壶设计工艺的传承,而且使其更具文化气息。

4 紫砂壶与茶文化发展对当代的启示

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在饮茶文化发展兴盛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各种类型的茶具。紫砂壶之所以能够在众多茶具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泡茶价值、独特的人文内涵以及精巧的造型,成为明清后最受大众欢迎的茶具。现如今,紫砂壶已实现了世界内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紫砂壶的喜爱,不仅是对茶习俗的发扬,更是对茶文化的延续。

紫砂壶最值得大众喜爱和追捧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功能性和审美性,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通过对紫砂壶演变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而且让人们了解和学习古人深厚的造物理念和独特的美学思想,为当代茶具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思路。

在当今社会,紫砂壶已经成为茶文化“符号”代表,不仅是茶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更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标识之一,具有高辨识度的优势[5]。通过紫砂壶,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茶文化,享受饮茶的乐趣,同时还能够提升自身品味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将茶文化的物质载体——紫砂壶赋予符号价值,更有利于实现文化传播,提升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而实现文化传承的长远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紫砂壶的设计与发展与茶文化息息相关,无论是在造型、装饰元素,还是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巧妙融合了茶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受到中国文人环境的影响,既具有自然雅致、平实质朴的风格特点,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品茶茶具饮茶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冬品茶梅
美轮美奂的茶具
品茶香 知茶趣
叙品茶事
传统茶具造型设计的文化意蕴探析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