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胜览”所记陶瓷器研究*

2023-03-10 15:57杨小明
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陶瓷器磁器白瓷

任 婕 杨小明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051)

星槎:舟船;胜览:畅快的观赏。“星槎胜览”就是乘船旅行观赏的记录。《星槎胜览》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作者费信,字公晓,今苏州昆山人。24年里出使海外4次。费信历览各国风土人情,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辄伏几濡豪,叙缀篇章,标其山川、夷类、物候、风习,诸光怪奇诡事,以储采纳,题曰《星槎胜览》。”[1]笔者参考的版本是南京出版社重版的冯承钧《星槎胜览》校注本,为两卷本,前集是他亲身实地考察过的地方,后集是他收集传闻和他人讲述而写成的,其中不少内容采自元汪大渊的《岛夷志略》。

陶瓷器是我国科学技术中最珍贵的宝藏之一,承载着华夏人民几千年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积淀,是科学技术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初我国陶瓷的外销主要是通过“朝贡赏赐”与各国使臣朝贡时附带的物货交易、郑和下西洋、私人贸易(包括走私贩卖和华侨带出)3个途径。[2]《星槎胜览》中涉及陶瓷器的记载是记录郑和下西洋的文献中最多的,这对于研究明代陶瓷对外贸易的交流活动贡献了珍贵的资料。

1 我国明代陶瓷器业的发展

1.1 陶瓷业技术的水平

明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使陶瓷器业走向顶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量“苏麻离青”料(简称“苏料”)的使用,这些“苏料”是郑和下西洋带回的。有关“苏料”的文字记载目前最早出现在明万历年间,王世懋学者在他的《窥天外乘》一书中提到:“永乐、宣德间……,……以苏麻离青为饰……[3]”,“苏料”低锰高铁的特性用在青花瓷烧制过程中,使得青花发色越加明艳,呈现出的颜色也相当稳定。并且其自带的晕散现象与中国水墨画中的晕染相似别具美感,这也使明代青花瓷迥异于其他时代的青花瓷[4]。这当中尤以永乐、宣德年间为盛,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在这个黄金时期,瓷窑数量多且遍及各地,不仅青花瓷器超群绝伦,其他种类的瓷器也取得了鲜明发展。例如:甜白釉、各种单色釉、别具一格的青花加彩瓷器,后更是发明了斗彩。这足以见得,明代制瓷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陶瓷品类也愈加丰富多彩。

1.2 陶瓷器的种类及其发展

郑和7次出航,各式各样的瓷器被“运宝之船”带去西洋各国。不仅有风靡当时的青花瓷,还有盛于宋元、极于明的龙泉青瓷。明以前龙泉青瓷就已在海上贸易清单中。明洪武到宣德年间龙泉窑承担了部分官方“制样需索”的任务,这些定制的精致青瓷在航行中被赏赐给所到之处的统治者[5]。因航行中经过许多地方,龙泉青瓷被大量散布到各处。宣德后,除赏赐外,青瓷还被用于交换当地物产,例如在渤泥换取香料、玳瑁,在苏门答腊换取胡椒等[6]。

明初时官窑被细化为御窑厂和官窑,分别为皇室和官员制瓷。景德镇御窑厂就是在洪武二年建成,虽然发展快速,但其瓷器的数量和质量在初期都不及龙泉窑。当时,龙泉窑历经数代人经验传承烧制的瓷器是景德镇官瓷最大的对手。然好景不长,明中期后由于当时的政策倾斜和青花瓷盛行,导致龙泉青瓷外销量锐减,烧制工艺日渐颓废,质量下降,窑厂减少,从此龙泉窑青瓷走向衰落。

与没落的龙泉不同,福建德化窑开始发力,缩小规模的同时烧制出造型、纹饰与众不同的白瓷。其白瓷以材质为重,纹饰为辅,瓷胎致密,釉色白如凝脂,十分光润。胎釉好似浑然一体,透光性高。也因此德化白瓷成为当时中国白瓷之首,德化窑也成为明瓷器重要生产地之一。不过景德镇瓷器仍是当时全国瓷器的潮流代表。

2 《星槎胜览》所反映陶瓷器交易盛况

2.1 朝贡赏赐

郑和船队遵照“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对外留下丰厚赏赐,其中就包含数以万计的瓷器。据记载,7次出航期间明政府要求景德镇烧制瓷器的数量多达44万多件,如《明史》第三百二十九卷中提到“占城(洪武十六年)……赐磁器万九千、真腊……磁器万九千[7]”等。瓷器凭借精美和独特使外国人对其狂热追求,各国使团纷纷来华朝贡。海禁背景下,朝贡贸易成为了明政府主导的一种变相合法的对外交易方式。明政府将瓷器作为主要的赏赐物之一,其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2.2 私人贸易

除朝贡外,外国商人对瓷器也纷纷抢购。虽然明各时期都颁布了或轻或重的海禁政策,但这并没有遏制住私商贸易。私商在海外将中国瓷器以高价出售,获取丰厚利润。这使民间商人不惜违反政策,造成私商贸易异常活跃。《明会典》中就提到南洋物产到我国的物价,“肉荳蔻每斤五百文,沉香每斤三贯,黄熟香每斤一贯,苏木每斤五百文……”而明代陶瓷器是“青白花瓷盘,每个五百贯,碗,每个三百贯。豆青瓷盘,每个一百五十贯,碗,每个一百五十贯……”[8]与番物相比,瓷器的绝对高价,强烈刺激了私商贸易。

3 《星槎胜览》所记中外交易的陶瓷器种类辨析

明代前,已有使团将中国瓷器出售到日本、东南诸海国。明代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的海外贸易活动,船队携带大量金银首饰、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其中最多的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品和瓷器。船队所到之国都有使用中国瓷器的记载。

从《星槎胜览》中可以看出,明外销瓷贸易能达到历史顶峰归因于郑和下西洋。销售范围由亚洲扩大到东非。现将郑和船队与所到诸国进行陶瓷器贸易的记载摘录如下:

(1)交栏山(今印度尼西亚的格兰岛):青碗

(2)暹罗国(今泰国):青白花磁器、烧珠

(3)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烧炼五色珠、青白磁器、大小磁器

(4)满剌加国(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青白磁器、五色烧珠

(5)苏门答刺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青白磁器

(6)花面国(今苏门答腊岛北部)《纪录汇编》本:磁器

(7)龙牙犀角(横跨今马来半岛东和今马来西亚的吉打州):青白磁器

(8)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青花白磁

(9)柯枝国(今印度柯钦):青白花磁器

(10)古里国(今印度科泽科德):青花白磁器

(11)忽鲁谟斯国(今伊朗东南米纳布附近):青白花磁器

(12)剌撒国(今阿拉伯半岛也门木卡拉附近):磁器

(13)榜葛剌国(今孟加拉国及印度孟加拉邦地区):青白花磁器

(14)真腊国(今柬埔寨):烧珠

(15)淡洋(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磁碗

(16)龙牙善提(今马来西亚的凌加卫岛):烧珠

(17)吉里地闷(今印度尼西亚帝汶岛):磁碗

(18)琉球国(今日本国冲绳县):磁碗

(19)三岛(今菲律宾群岛):磁器

(20)假里马打国(今印度尼西亚的卡里马塔):烧珠

(21)苏禄国(今菲律宾南部):青珠、磁器

(23)阿丹国(今亚丁):青白花磁器

(24)佐法儿国(今阿曼西部沿岸的多法尔):磁器

(25)竹步国(今非洲索马里朱巴河口一带):土珠、磁器

(26)木骨都束国(今非洲索马里摩加迪沙):磁器

(27)溜洋国(今马尔代夫):磁器

(28)卜剌哇国(今非洲索马里的布腊瓦):磁器

(29)天方国(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青花白磁器

(30)阿鲁国(今苏门答腊岛日里河流域)《纪录汇编》本:磁器、烧珠

船队所到之国无不与陶瓷相联系,《星槎胜览》所记众多瓷器,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外陶瓷器交易盛况。书中共记载有30处,这里关于陶瓷器的称呼有青碗、青白花磁器、青白磁器、大小磁器、青花白磁器、磁器、磁碗、烧珠。

15世纪大量明代的龙泉瓷、景德镇瓷和德化瓷随着郑和下西洋作为外销瓷的史实不仅被文字记载,而且国内外考古员在一些国外遗址也有所发现,许多国外博物馆更是有所珍藏。叶喆明在《印尼所藏中国古陶瓷考察记略》中提到,有4件明洪武至宣德的青花瓷陈列在印尼国立博物馆[9];郑和船队曾两次到达马尔代夫,现有3件明青花瓷器陈列在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马文宽、孟凡人在《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中提出非洲是中国古瓷器的巨大藏宝库,在非洲多地出土的古瓷器中都有明代青花瓷出现[10]。这些地点也是《星槎胜览》中提到过的瓷器贸易之地。

4 《星槎胜览》中的陶瓷器名称辨析

东汉最早出现“瓷器”一词,而“磁器”一词最早记录在唐代。所谓的“磁”一开始是指磁州,“磁器”也就是指磁州生产的陶瓷制品,也泛指河北南部所产的瓷器。宋末以前“磁”和“瓷”可分,宋末就开始混用。元开始,因磁器内外销量巨大、磁州窑规模日益扩大,所以在史料记载中广泛出现用“磁”代“瓷”的现象。明代也沿用“磁器”这一词。

《星槎胜览》中字面相近的3种“磁器”:“青白磁器”、“青花白磁器”和“青白花磁器”。这3种指的是哪种瓷器,学者们莫衷一致。在《我对“青白磁器”的看法》中陈万里指出,“青白磁器”就是“青白花磁器”的简称。[11]也就是说青白瓷、青白花瓷等名称都指青花瓷。在《关于南方青白瓷即白瓷的探讨》中周丽丽认为“青白瓷”应是青瓷和白瓷;“青白花瓷”是为青瓷、白瓷和花瓷[12]。在《“青白花瓷器”续考》中作者提到他们一开始就认为“青白花瓷器”是指青白瓷(含白瓷)中带花纹装饰者和其他花瓷器[13]。在《再论“青白花瓷”》中陈立立则倾向于《星槎胜览》的“青白花磁”是沿用《岛夷志略》中的“青白花瓷”,也就是青花瓷[14]。《中国陶瓷史》一书在谈论元外销瓷时,也将青白花瓷归为青花瓷。但该书接着写到:“在《岛夷志略》贸易用瓷的所有名称之中,《诸蕃志》里没有‘青白花瓷器’名称,如同《星槎胜览》贸易用瓷中的‘青花白瓷器’在《岛夷志略》里也找不到一样。由于时代不同,瓷器生产的品种也不一样,作为贸易瓷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诸蕃志》、《岛夷志略》、《星槎胜览》这三部文献中,记述对外贸易用瓷的名称也就有所不同。”[15]在写书过程中,汪大渊参考《诸蕃志》,而费信参考了《岛夷志略》。因此,三书中对外销瓷的定义基本一致。青瓷、青白瓷都在三本书中出现,青白花瓷则主要出现在《岛夷志略》、《星槎胜览》,而青花白瓷器仅仅出现在《星槎胜览》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瓷器的品种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所以时代不同,瓷器的种类也存在着差异,外销瓷也相应的有所不同。

若是“青白花瓷”就是“青花白瓷”,那么费信在同一书中将一瓷器用两名就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先人在写书过程中,心中存在一把尺子,避免读者将其混淆。

5 结语

《星槎胜览》仅是一个窗口,作为探索我国元明时期陶瓷业及其技术发展的视角和补充。郑和下西洋促使陶瓷外销迈向最繁荣兴旺的时期,不仅将各种瓷器输出到国外,还促进当时制瓷技术的交流融合。国外出于对瓷器的喜爱和需求自行仿制烧造瓷器,还从和中国技术的交流中得到改进。创新后的瓷器成为中国瓷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其产量和技术与中国瓷相比还是相差甚远,明朝期间中国瓷器的领先地位不可撼动。

总而言之,《星槎胜览》中涉及到陶瓷器的记载较多,是研究明外销瓷的关键文献之一。通过整理研究分析这些资料,对考证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的综合研究非常有利,也有助于后人追求新的成果和结论。

猜你喜欢
陶瓷器磁器白瓷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芜湖东门渡窑即文献中的“符里窑”考
陶瓷器修复的工艺与文化
古陶瓷修复方法的探讨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磁器口,瓷器口?寻找一个消失的制瓷王国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基于单片机与IPM的PWM脉冲脱磁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夜光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