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2023-03-10 07:56钟晓天
建材与装饰 2023年5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岗位专业

钟晓天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0 引言

当今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处于高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的现状下,更是加剧了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行业也日益提高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对理论及实践的结合有一定要求,集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专业,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使课程能够充分结合目前建筑行业的新需求,帮助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技术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1 培养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1.1 实践能力的构成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分为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一般实践能力即大学生普遍具有的实践能力,例如自学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抗压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一般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中,与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家庭教育及行为习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专业实践能力则根据各个不同的专业的而有所不同,建筑设计专业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设计与表达能力、动手实操能力、调研能力、相关电脑软件运用能力、审美创新能力、项目汇报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掌握与提升的,如果学生只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却不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进入职场毫无竞争力。因此,大学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综合培养基地“,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渠道培养学生的一般实践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并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为高职教育实现“零距离上岗”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1.2 就业环境的需求

基于专业调研和当前建筑人才市场所反馈得出的综合信息来看,用人企业已逐渐从只看中学历转变为注重考察应聘者的特殊才能与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其实反而推进了高职学生就业的可能性,只要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能够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就可以获得大部分企业的青睐。然而目前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大部分毕业生只具备一纸文凭,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对岗位的需求,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难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由此可见,要想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已成为扩充学生就业市场、推动学生全面就业的重要抓手,同时学校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走出就业“壁垒”,使高就业率不再是“空中楼阁”。

2 基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建筑设计专业课程包含的课程内容繁杂,其中绝大部分课程设计的特点是侧重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但线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时间非常有限,大多数情况甚至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实践性项目为主,教师在其实践过程中无法发挥指点迷津的作用,导致学生在自我探索时难以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容易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长此以往不仅大大削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还使其养成自行其是、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另外,部分课程的教学计划通常把实践性课程作业的周期安排得较长,时间相对自由,这就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提早完成,而自主性较低的学生则会拖延到最后一两周才完成,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钻研能力本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样下来学习效果自然也因人而异。

2.2 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与时俱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每年都在调整,但没有太多课程内容上的实质性变化,且教学手法和教学模式都不够与时俱进,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使得部分毕业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难以崭露头角。例如,方案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固化性,同一个设计任务书往往连续使用了数年,且多为“纸上项目”,没有或极少是真实场地背景下的设计项目,因而学生也很少去现场调研、实地参观案例、亲身体验施工现场等,直接导致学生调研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与研究能力非常薄弱,间接导致学生依赖陈旧的书本教材,设计思维、创新能力、理解能力保守滞后,设计作品缺乏个性特征,无法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2.3 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改良

目前在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当中,“老中青”的构成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军,而青年教师基本都是刚从校园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紧接着就踏入教师行业,存在理论知识大大丰厚于实践经验的问题。理论知识主要是靠教师讲授各类建筑设计原理、经典大师作品、建筑历史等,但真实项目案例的教学跟教师本人的实战经验有很大关系,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储备脱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教学方法上,青年教师在刚开始走上讲台的阶段也可能存在教学手段陈旧,沿用以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教师没成就感,导致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然而,也少部分教龄较高的教师由于在岗位工作时间已久,已形成一套固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这也会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当前社会对建筑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脱节,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上,大部分院校也极少邀请行业或建筑设计“大厂”的专业人士入驻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专业建设所产生的实践性弱的缺陷。

2.4 校企合作的投入流于形式

对高职教育院校而言,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接、共享学校与企业的信息资源,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基地,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则从实践方面补足学校的需求,把真实的工程项目、岗位的实践经验、前沿的行业资讯、先进的机械设备等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实际岗位工作模式,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的“双赢”模式。

然而,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的模式仍然停留在表面,与建筑设计专业稳定合作的高质量企业较少,企业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财力。且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基本流于形式,学生不能深入进行建筑设计实践锻炼,自然难以积累有价值的实践经验。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无法加入自己心仪的企业或在“形式主义”的实习中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对行业气馁继而草草决定转行,久而久之这种现象也会在各年级的学生间涌现,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就业的困难。

3 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优化教学体系,突出实践能力重要性

着重开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行业对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岗位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进入社会求职时,能够做到理实兼备,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在此背景下,增加建筑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模块,提升原有实践模块的线下课堂时间占比,将原有单一任务、长周期的实践项目优化为多任务、短周期的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充分参与到实践项目中,以个人或小组等形式完成实践项目,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发展个人综合能力[1]。教师也能实现在实操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面对面指导[2],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校内教师进行方案设计类课程期末大作业汇报评图期间,还可以邀请企业界或兄弟院校的优秀设计师、教授、讲师等人员共同参与考评活动,丰富课程评价方式,从岗位能力需求的角度鉴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职业要求和特点。此外,课外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岗位技能考试、“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参加各级各类设计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在备考、备赛的过程中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探索、知难而进的职业精神。

3.2 开展专业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接触建筑设计专业时还处于懵懂的阶段,缺乏明确的学习发展目标和动力以至于对专业提不起兴趣。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例如,在大一新生的“建筑初步”这门课程的初期,教师可以分组带领新生就近参观调研校园内现有的建筑,并有针对性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探究,最终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归纳总结出各种不同的建筑所具备的空间特点、体量特征、设计原理等,并在课上对实践成果进行组间交流。让学生自主带着问题探索,激发学生对建筑物的热情和好奇,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与分析研究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性。按照相同的方式,方案设计类和工程实务类课程的授课计划上也可以设置1~2 次的校外调研活动,安排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参观本地各类标志性建筑,寓教于乐,让学生享受走出校园学习的自由与实在,在校外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在学院内置办一系列定期或长期的学生优秀作品展,安排新生进行参观学习。展出的内容可以包括历届建筑手绘表现课程的结课成果、方案设计类课程的优秀作业、优秀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参赛获奖作品及优秀手工建筑模型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对自己未来的学业有初步的认识和目标感。

3.3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的成效高低,不止与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有关,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以身作则教好学生。所以继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深化“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青年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业实习锻炼、参加行业内的相关培训,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增强课堂教学能力与岗位实操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把实践锻炼的体会、经验融入教学中去,亦可以无形地使学生受益。

为了确保授课内容的现代性与前沿性,专业教研室应定期开展调研、教研活动,了解建筑行业发展动态、市场对建筑师岗位的需求,将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并积极调整与完善教学中陈旧落后的内容和手段。例如,在Sketch Up 建筑建模的课程中充分利用VR 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戴着VR 眼镜进行操作,身临其境般地体会与记录大师代表作品的周边环境、场地设计、尺度设计、空间设计、立面材料设计等,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Sketch Up 软件制作3D 模型还原作品。相比传统只是利用几张照片和技术图纸进行建模,VR 虚拟现实技术的加入可以提供近似真实的情境教学,突破课堂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实操的积极性。

3.4 校企协同育人,深化就业工作前置性

一方面继续挖掘高水平、高质量、高“黏性”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顶岗实习单位,且在校期间企业就可以开始发掘和培养优质学生,优先对学生进行人才选拔,毕业后直接对接企业的正式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成本。另一方面,定期邀请企业界的专家、教授、优秀员工来校开展建筑设计相关的学术讲座、创意沙龙和就业指导会等[3],向学生分享更清晰明了、贴合实际的行业发展现状、项目运作方式与职业发展目标,促使学生开拓视野,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前景,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和努力的方向,为职业规划打下一定的基础。

此外,学校还应加快建设校内的创新型实践基地,在基地内与企业合作成立实践型工作室,逐步开展真实工程项目的承接,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氛围及工作内容,由企业导师或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接触实际工程[4],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实操。将实践工作纳入期末评优评先的考核当中,培养学生积极好学、科学严谨、团队协作等优良精神,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同时,提前熟悉和掌握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岗位的工作模式及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降低学生对于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陌生感和焦虑感,增强学生对就业的热情和信心。

4 结语

综上,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设计专业要想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明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模块的比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联合企业共建实践项目,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有效地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岗位专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建筑设计的困惑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