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荣
(闽南师范大学 党委(校长)办公室,福建 漳州 363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青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布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图式和行动指南,更加鲜明、更加精准地聚焦了青年群体,明确指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2]9,凸显了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交织影响下,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图景,兼具机遇和挑战。根据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大环境,加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依旧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加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任务。对新时代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主动作为,也是回应青年动态性发展需要的教育诉求。因此,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主动适应青年教育的新要求,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更好地落实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
其一,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政策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政策具有导向性、指引性、保障性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紧扣时代主题,以国家政策的高度,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布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蓝图和规划。相较于1994年8月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印发的《纲要》更加凸显、聚焦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动顺应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切实回应青年群体的发展需要,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作了科学的布局和规划,并在现实层面推动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其二,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技术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主要是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即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然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和还原。”[3]11数字技术打破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壁垒,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搭建起动态、立体的教育场景,如数字技术能把固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文物转化为可视化、立体化的数字呈现形式。也就是说,数字技术能够对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原生态物质资源进行跨媒介转换、数字化呈现、数字化再造、数字化共享,从而创新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使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可视化、互动化特征,从而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三,从个体层面看,国际冲突与较量唤醒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意识。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家之间竞争激烈。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一些西方国家恶意挑衅、污蔑、诽谤、围堵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不断挑起冲突。频繁的国际冲突损害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安全利益,引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关注,激发了青年内在的爱国意识。在此背景下,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年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自觉履行对祖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摩擦、碰撞、冲突也愈加激烈。这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一,多元文化冲击青年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广泛,国家之间的地域性限制逐渐被打破,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渗透,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一些西方国家为谋求国家利益,以所谓“人权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种族歧视”等问题为幌子,恶意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随意捏造负面信息,肆意输出意识形态,处心积虑地把西方价值观强加给我国,频繁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错误的思想引导容易导致涉世未深的青年产生价值观念混乱,冲击青年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导致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淡化、民族独立意识弱化,严重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二,错误社会思潮解构青年的爱国意识。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错误社会思潮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搬弄是非、混淆视听,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造成错误的思想导向。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手段,鼓吹自由、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对中国青年群体进行渗透和侵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4]如果青年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正确认识国家发展大势,就很容易被错误社会思潮侵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发展前景产生迷茫心理。
其三,中国和平崛起赋予爱国主义新内涵。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在不同文化背景、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蕴含不同的内容和意义,也承担不同的职责和使命。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璀璨文化的伟大民族,既有悠久灿烂的古文明,也有衰弱屈辱的近代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载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以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了国家崛起的伟大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内容、新视角、新思维,也给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方法、载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如何立足新时代、新形势,引导广大青年群体厚植家国情怀、践行使命担当,成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难题。
新时代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内生性与外源性相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民族性,就是要让爱国主义教育紧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凝心聚力、铸魂育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为民族复兴而前赴后继。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服务于巩固国家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等任务。1954年印发的《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国教育的指示》明确指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志愿,加强国家观念,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5]19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开展教育活动。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6]921-921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目标。“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2]2可见,在各个历史时期,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始终紧扣时代主题,聚焦中国民族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任务,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性。坚持民族性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只有服务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世界性,就是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地域、民族、文化等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先进文明的养分,不断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4]《纲要》也强调“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2]4。可见,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世界性,引导青年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牢固树立全球思维和世界眼光,与世界各国青年积极交流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主动作为,既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彰显当代青年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责任与担当。
内因和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内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内部根据,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根本动力;外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能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毛泽东指出:“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7]301内因与外因共同发生作用,将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内生性与外源性相统一的原则,既注重引导青年自觉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激发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又注重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青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自觉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让青年群体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让爱国主义精神真正融入青年血脉,使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4]近代中国饱受侵略、前路迷茫,国家的生死存亡唤起了无数青年的爱国意识。一批批爱国青年为找到救亡图存的出路,主动学习新思想,寻求变革创新,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历史反复证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就要坚持内生性与外生性相结合的原则。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内生性和外源性相统一,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在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外部力量的驱动,也要注重引导青年进行自我发展。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知识性,就是要向青年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帮助青年增强政治理论素养,真正做到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知识性,必须紧紧依托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9-10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阐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基本趋势。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引导青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帮助青年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自觉抵御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蚀,以正确的方式和途径表达爱国情感、践行爱国行为。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价值性,就是坚持立德树人,使正确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取向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增强青年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塑造能力,帮助青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担当起国家、民族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青年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先锋力量,肩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9]329因此,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年发展,服务青年需要,引领青年健康成长。一是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引导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二是引导青年履行责任和义务。新时代青年应当自觉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积极践行奉献精神。三是引导青年明辨大是大非。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青年树立主流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标准,增强辨认是非的能力,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既要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引导青年理性爱国;又要把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感、担当奉献等主流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之中,用理论知识武装教育青年。
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成纵横架构的教育机制,构建虚实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路径。
教师在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等重要角色,是影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10];“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1]12。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对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地位的充分肯定。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科学配置和素质建设,打造一批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队伍。专业教师主要指专门从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具有专业性特点。兼职教师主要指参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部分工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育者,如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等。兼职教师是不可或缺的人才队伍,弥补了专业教师在部分教育环节中的不足,进一步强化了部分教育环节的质量和效果。打造专业教育与兼职教师相配合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和科学性的必然选择。
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构成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师队伍。因而,要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其一,通过共同培训,提升专业教师与兼职教育的总体素质。新时代青年成长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较之过去呈现出新的特点,青年的思想、观念、意识和精神较过去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充分认识青年、了解青年、掌握青年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前提。同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等也随时代变化而具有新的诉求。专业教师和兼职教育要共同参加培训、学习,充分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动态,全面掌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动态,使爱国主义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2]378。其二,通过共同备课,加强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教育环节的设计事关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和落实。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系统性的教育活动,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有各自的分工和负责的环节。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设计教学方案,能保证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环节的连贯性,避免教育环节出现割裂和断层。因而,要努力构建全员参与的合作平台,把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组织起来,定期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开放式交流与科学式设计,确保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其三,通过沟通交流,加强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经验共享。进行教育经验交流共享,是改进教育模式与方法,进而提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要构建经验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加强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对话与互动,推动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经验的反馈、总结、交流与推广,促进教师队伍更有效地实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纵向衔接教育旨在强调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间维度,突出每个时间阶段的连贯性与递进性。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科学、合理、有效地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实现递进式全过程育人,才能切实引导青年厚植爱国思想、践行爱国行为。横向协同教育旨在强调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联动性和协同性,要求各类课程要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并进。纵向衔接与横向协同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性主要体现在两者各有要求和侧重,不能完全等同;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构建纵向衔接与横向协同相结合的教育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完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教育机制和各类课程协同化教育机制。通过完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使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青年的成长发展特点,让爱国主义成为青年的精神依靠;要通过完善各类课程协同教育机制,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之中,以各类课程的专业知识视角多维度阐释爱国主义,让青年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进一步明确不同阶段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并把不同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纳入各类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教育目标具有导向性作用,指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和布展。要把不同阶段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将之与各类课程的教育目标相挂钩,切实把爱国主义融入各级各类课程中。三是科学设计不同阶段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年教育的全过程。“爱国主义情感,是一个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深化的过程。”[13]要科学、合理规划各阶段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之与同阶段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目标相呼应、相融合,贴合青年的知识接受能力,从而有效引导青年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身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指向。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深刻地改变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新兴科学技术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开创了智能、多样的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给青年带来多样化和深层次的教育、交流体验。抓住新技术、新应用,实现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转换,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线下教育依旧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因而,构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联通的教育模式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同频共振。其一,融通物质与非物质的教育资源,搭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库。教育资源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以特定的教育资源为载体,使教育内容更加具象化、生动化。当前,数字技术革新了物质资源的呈现形式,使物质资源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整合起来,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运用与转化打造了通道。对此,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教育资源进行转换,构建数字资源库,为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二,融通虚拟与现实的教育方式,构建多元化教育场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多元化教育场景,增加了教育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打造可视化、智能化、交互性教育场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引导力。其三,要打通传统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打造多样化教育模式。传统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教育、实践教育、仪式教育等途径进行,而新兴科学技术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开拓了网络场域和阵地,为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打造了多元化教育平台。传统与现代教育途径各有千秋、互为补充,适应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和选择。对此,既要优化传统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又要通过加强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青年是最活跃、最有生气和最富有创造精神的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青年只有具备深厚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砥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紧密联系,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担当奉献,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就。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年成长的全过程、全环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当代青年成长需要,厚植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把爱国主义种子埋入中国青年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