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伟,张 浩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新时代的高校而言,这一重要论述意味着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全国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主动参与学校、街道、社区、农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当前,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高校党员联系班级、联系宿舍的工作量变大,耗费师生党员大量精力。高校通过互联网进行师生党员的教育形成常态,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成为党员学习主阵地。但互联网学习缺乏有效监督,组织生活形式相对单一,在形式上与新媒体融合不够,在内容上与师生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贴切不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本文基于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特点,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和方法的创新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主旨。
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包括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拓宽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相应的党组织机构,定期组织相应的党建活动,落实民主生活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评选表彰先进等[1]。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发挥高校党组织核心领导力,统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各项职能,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发挥高校育人功能,践行立德树人使命。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打造高校党建品牌,可以更加突出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和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兴旺发达、奋勇前行的价值引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打造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和灵魂,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方式,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对品牌化的党建工作加以引导、约束、阐释和调整,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育人目标。
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党建工作应该有计划地与育人工作紧密融合,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在高校党建品牌构建中,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目标,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扎实推进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搭建实践平台,围绕新时代生动、鲜活的伟大实践成就,将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引入品牌内涵。要发挥红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积极氛围,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与归属感,将品牌创建理念引入高校党建工作实践,不断提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3.以意识形态引领为根本任务
为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要注重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紧扣意识形态引领的大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党建工作要立足党和国家的根本战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高校始终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确保高校核心功能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同频共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掌握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形式,管好、用好、宣传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每一项工作,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维护助力护航[3]。
1.注重科学性和针对性
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需要科学、严密的顶层设计,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指引,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和道路上坚定不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应融入高校的办学特色、人文背景。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全程、全方位地加以统筹整合。
2.注重开放性和时效性
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要以师生党员为根本,在组织架构、资源利用、运行模式上强化开放,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激发高校党组织的活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高校党建工作格局,保持高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应注重提升工作的时效性,在落实“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上下功夫,紧抓“关键少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各种新技术的运用突破了党建工作的传统边界,为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通过拓展工作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可以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一支部一品牌,一学院一特色”。
组织力包括组织制度的设计与完备、组织文化的塑造与推广等。2018年出台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重要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建设提出了规范性要求。高校党组织肩负着党建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其组织力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组织力的坚强有力源于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以及深入细致的执行过程[4]。一方面,要统筹考虑高校类型、人力资源背景、业务发展方向的差异,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引导高校党员统一价值思想、凝练团队效率,打造具有共同愿景、思想共识及行动效率的党员团队,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要落实高校党建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选好、用好党员干部,强化对高校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对高校组织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和突破,凝练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效果。
首先,要选优配强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通过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衔接点建立整体沟通协调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落实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通过“点”的选树实现“线”的延伸、“面”的拓展,不断激发高校党员队伍的干事活力。其次,要从制度层面完善高校的党组织内部及其与上级党组织之间的动态性沟通协调工作机制,辅以一定的考核制度,提升沟通的频率、广度与深度。最后,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促使沟通方式的灵活多样、沟通效果的入脑入心。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明确的,但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则存在较大差距。在中小学、医院、科研院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至于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种学会、协会的党建工作,大多没有真正破题。对这些问题,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进行系统梳理,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位,把党的建设落到实处。”。高校党组织可以号召师生党员,建立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建强建好基层战斗堡垒;重点关注和关爱困难师生家庭,帮助他们共渡难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党员是高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近年来,高校在发展教师党员时注重吸收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在发展学生党员时注重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群众基础、能力素质、现实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杜绝唯综合测评成绩论、唯荣誉论的片面标准。
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这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根本依据。高校应该立足这一总要求,顺应新时期党员发展的更高要求,科学制定年度党员发展计划,紧紧围绕《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入党动机、作用发挥四个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严格考核。对《党章》内容的学习程度进行考核,能够进一步加深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的认识,为成为合格党员奠定基础;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能够进一步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理论武装;对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进行考核,能够进一步把握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认同;对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进行考核,能够进一步彰显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秀品质。
高校党组织应在发展计划中把好人选关,依据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凡是不满足发展条件的,坚决不列入发展计划;在培养考察中把好思想政治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考察的重要手段,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入党动机;在支部大会讨论前把好入党手续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党委审批前把好谈话关,通过面对面交谈进一步了解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思想动态;在预备期满后把好转正关,对党员预备期内的表现进行全面、系统、认真考察,达到标准的才能按期转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必须严格标准、严格培养、严格程序、严肃纪律。高校党组织应严格按照《党章》及相关规定,落实全程培训、全程公开、全程记实、全程票决、全程公示、全程审核、全程责任追究的“七项全程”制度,全面完善、细化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考察、预备党员转正工作程序,按照“一人一档、一步一审、分类建档”的方式,坚持“谁主办、谁记录,谁负责、谁签字”的工作原则,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严肃追究责任,防止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进入党内。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围绕《党章》的根本要求展开和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要求我们必须严肃对待高校党内的政治生活,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5]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主要体现在先进性、纯洁性、作风建设、创造力凝聚、战斗力提升等方面。在班子建设方面,高校的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与班子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制度,做到严规矩、高标准、实内容、好效果;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做好优秀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守好课堂主渠道,严把教材、出版物政治关,强化执纪问责,将高校打造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5]高校党组织应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6]。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党委委员、支委委员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工作能力和示范作用的发挥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和规范。一方面,高校的党委委员和支委委员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中掌管着一定的权力,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高校的党委委员和支委委员的言行举止对其他党员具有重要影响。只有高校的党委委员和支委委员带头讲政治,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原则、永葆政治本色,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好表率、敢于亮剑,勇于同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才能在师生党员队伍中以上率下、以点带面,带领师生党员自觉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在高校党组织的党委委员和支委委员中,特别要抓好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好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在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的示范作用。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直接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与召集,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真实反映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使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严格要求自我,主动带头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师生党员树立榜样。只有认真抓好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真正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头雁效应”,以“头雁效应”激活“群雁”活力,从而使师生党员信服并坚定不移地跟随党中央的步调,落实并执行好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基本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增强办学治校能力的关键所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既面临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高校党组织应根据师生特点,积极创造有利于师生成长的环境,让师生感受到党的关怀。通过对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组织力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提升、良好政治生态建设等的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使之适应新时代党建工作新要求,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