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的趣味性教学

2023-03-09 01:49李雪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47期
关键词:故事图画古诗

李雪峰

【摘  要】: 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感情寄托,是文学的源头,它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千百年来的至理名言。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小学古诗词更是这批瑰宝中的精粹,学好它,受益终生。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因为带有深邃意境的古诗浓缩为短短的几十字,学生看不到它“美”在哪,所以对古诗普遍缺乏兴趣。笔者对此通过图画、音乐、故事等方法再现诗的意境,让孩子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古诗,兴趣,图画,故事,音乐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今对于古诗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孩子的学习兴趣却不是与日俱增,所以在长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增加古诗趣味性的方法:

一、 古诗与图画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做“哑巴诗”,把诗比做“瞎子画”。可见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在古诗中,作者在描绘画面的同时,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意愿寄托其中,从而创造出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也因此有了意境美。因此,入情入境的古诗插图或是脑海中浮现出的美好画面都能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诗句。

1、利用插图来想象

今天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时,我先出示课本上的插图,(事先也未让孩子预习全诗)让孩子根据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当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似人间仙境,非常安静的图片时,学生不禁发出了“哇”的感叹声。接着魏艺洁站起来说:“我好像进入了仙境,那座大山仿佛长在天上。”刘晨昊说:“站在山顶,似乎就可以够到月亮。”“大海好像被雪覆盖了。”我在听发言的同时,扫视了一遍全班学生,48个孩子全都在看着图片若有所思。这时秦广振(我们班的一个学困生)自信满满地说:“这座山太高了,周围全是白云,它仿佛能把天空戳破。”听了他的发言,我惊呆了,要知道以前的语文课堂似乎与他无关,总是在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叫起来发言,也总是支支吾吾。看来每个孩子都愿意加入你的课堂,如果你能够吸引他的话。

大家充分发言后,我引入诗人刘禹锡对这幅图的想象“有人说,这静静的白色的湖面,就像一个大银盘(学生很同意地点点头),这座山就像一个大青螺(学生连忙附和:‘就是,就是‘)。所以就有了这句诗:白银盘里一青螺。”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我补充“多么大胆的想象啊!他就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刘禹锡。”然后引入《望洞庭》这首诗,熟读几遍后,我让学生再对照图画,理解诗歌的前三句,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尤其是“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

还有一次我在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一样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观察自己看到了什么?(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观察与发现)魏艺洁说:“我看到了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孩子正在钓鱼,他远远地就给问路的人摆手,怕吓跑了自己正在钓的鱼儿。”刘辰昊说:“他在钓鱼,旁边的草已经盖住了他的身子。可见他年纪非常小。”刘逸飞说:“钓鱼的小孩,衣服都快掉下来了,远远地就给过路的人招手,小声喊‘唉,快别说了,吓跑了我的鱼儿,你可赔不起。”我还没有讲诗句的意思,他们已经说到点子上了,还有很多想象。还有人说:“我们要学习这个小孩的认真观察,有浓厚的好奇心的精神,但是不要学他邋里邋遢的样子。”我听了之后,很欣慰,因为他们很有想法。

我们在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时,当时我只让学生朗诵了古诗,并未讲解诗意。我通过投影仪出示了古诗插图,让学生说说你通过插图了解了哪句古诗的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了“一水护田将绿绕”的意思。讲古诗《西江月》的时候也是如此。

2、利用实景来体会

有一次,我带着两岁的女儿去壶口瀑布旅游,看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女儿随口冒出一句“黄河入海流”。是不是很神奇呢?由此激起我的灵感:

在教学《村居》时,我带着孩子来到绿色的草坪上,放飞着手里的风筝,看着它越飞越高,我们不禁吟出:忙趁东风放纸鸢。

3、利用画画来理解

根据诗的内容来画画,这种学习方法,孩子一直兴趣浓厚。比如我在教学《暮江吟》时让学生通过画画来再现诗句意思。“一道残阳铺水中”有的孩子画了一轮完整的太阳,我们班刘晨浩就质疑了:“我看到的夕阳都是一半的,所以不能画成完整的太阳。”同学们随即都附和。“半江瑟瑟半江红”大家都画出了有红有绿的水,你说还有谁不懂“瑟瑟”就是“碧绿”的意思呢?

由此我认为,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诗歌也可以教得很有意思,图画可以代替老师讲解。充分利用图片教学,可以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诗歌的扩展,最重要的是在作者想象的基础上来延伸学生的想象。

二、古诗与编故事

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课文《师恩难忘》时,受到了启发。文中的田老师在讲《山村》这首诗时,将其编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孩子们听得都入了迷。于是我也试试用这种方法讲古诗《游园不值》。

创设情境:岳老师最近很忙,很长时间都没有去看看我的母亲了,周末买了各种妈妈爱吃的东西,兴冲冲地去看她,到了家门口,敲着门,心里在想母亲看到我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可是一阵敲门声过后,丝毫没有开门的迹象。唉,妈不在家呀。我的心情瞬时沉到谷底,一下都不知道该如何打发这一天。

解说诗意:这世上,失望的岂止我一人。宋朝著名诗人叶绍翁叶先生也碰到了此等倒霉事,不过他比老师心态好,会自我安慰。这一天,叶先生开开心心去拜访朋友,没想到这位朋友不在,他却并不失望,自我安慰道:“大概是我的朋友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青苔上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才不开门。不过没关系,他们家的红杏很热情,露出头来和我打招呼。”看吧,叶先生很幽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我觉得创设情境编故事可以使古诗变得有情趣,易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 古诗与音乐

古人在吟诵古诗时,本身就是含有韵律的,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我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类似“莫扎特、贝多芬”似的音乐家,因为我们的古人开口就会吟。时至今日,我们也可以将音乐的因素加入古诗教学。

1、以乐曲代替讲解

古人在写诗时,难免会涉及乐曲、乐器、专有名词、拟声词等内容,比如“玉人何处教吹箫”、“欲饮琵琶马上催”等。如果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加入相宜的乐曲,学生就会很快理解。

在讲《琵琶行》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琵琶,知道什么是大弦,什么是小弦,听听什么是嘈嘈声,什么是切切声,什么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学生很感兴趣。学完古诗后,我播放了一段琵琶乐曲,让学生亲身感受琵琶音乐的效果,使其明白为什么有“急雨、私语、落玉盘”的比喻。在这样学完后,学生朗诵时,明显就能感覺到情绪的起伏变化。

2、编唱古诗

我们在学习《游子吟》时,就是以唱歌的形式来学习的,学生印象很深刻。从此我告诉学生,学习古诗,你也可以把它编成音乐的形式。我们班杨佳宁就将古诗《西江月》利用《蝌蚪歌》的旋律唱了出来。

3、还有配乐诗朗诵录音

以前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很常用,有了背景音乐,学生的朗诵更加入情入境,但是将配乐朗诵后在录音,学生感到很新奇。有一次,我们进行了一次古诗朗诵展演,要求将自己的古诗朗诵录好音再带到学校来播放,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当然,古诗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这几种形式,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古诗的良好“印象”。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北师大版)

猜你喜欢
故事图画古诗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图画捉迷藏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