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学院“党的二十大与公安工作”课题组
(上海公安学院,上海 20013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创新性、渗透性、辐射带动性日益凸显,也引发教育现代化的新变革。对此,党的二十大明确方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数字化,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同时强调将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公安院校应当紧紧把握信息时代新机遇、从科教兴国战略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公安院校图书馆要以“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快速推进网络化、数字化,为公安教育现代化献智出力。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是软件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转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转型内容和方向都具有多样性,对于图书馆来说,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在资源和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顺应信息革命潮流的战略选择,公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且意义重要。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公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更好满足师生及民警对学习向往的现实需要。工业4.0时代技术变革和更新的速度加快,劳动者需要不断参加职业进修以发展自身能力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要求,数字化转型正是契合这一需求,与时代进步结合,极大程度响应师生、民警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极大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是推动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教育数字化让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把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形成有效互补,不仅有助于重塑课堂教学,影响和改变校园文化,还助力提升师生、民警的全媒体素养。
上海公安学院是上海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公安院校,学院图书馆以“知识服务甘为人梯,信息服务敢为人先”为理念,以“全局开放、行业共享、专业特色”为目标,积极响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大胆探索并且实践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面向现代化教育4.0的未来学习中心、高质量的教育保障中心和面向全警的学习资源中心,积极履行学生第二课堂、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全局民警终生学习平台三大职能。
1.建成一网统管式综合管理平台。采用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构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据中台,实现图书馆对人、资源、设备、环境、过程等要素的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与可视化管理,服务数据实时呈现。该平台实时呈现环境数据、运营数据、借阅排行等信息,读者可获取信息浏览、阅读导引等服务。同时,还通过智慧大屏实时展示图书馆举办的各类讲座、新书推荐、读者活动等信息。
2.实现基于互联网的统一身份认证识别。上海公安学院作为上海市公安局直属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公安机关各项保密安全规定,因此长时间以来不论是公安内网的数字图书馆还是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都严格限于在校内IP段使用,师生或者民警不能在校外登录或者访问。为满足师生全时空阅读需求,学院图书馆与现教中心合作攻关,突破了互联网门户网站的统一身份认证与VPN服务集成处理矛盾这一瓶颈,实现校外读者通过VPN一键安全登录互联网门户网站,便捷访问互联网数字资源,为公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打开了新局面。
3.完成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统一化目录标签。通过建设电子资源元数据管理子系统,将已采购的电子资源库与中央知识库的元数据对比,既可以统计各文献类型的数据总量,又可以按照不同学科或是不同的数据库来分别进行统计,更科学高效地掌握本馆资源建设和利用情况。
4.全面升级图文信息科技应用。完成了RFID一期建设,该项目运用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了外借图书的自助借还、定位查找,管理人员自动盘点、安全防盗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图书一体化终端设备的自助服务,对读者和馆员来说都更加便捷高效,延长了服务读者的时间,有效提升了满意度。
5.深化大数据应用水平。实现全馆无线网络全覆盖,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等新技术设备实现一门式管理。不仅实时对图书馆各个馆室进行人流统计,同时通过图书馆OPAC系统、身份认证系统与展示大屏对接,实现了“管理数据化、数据可视化”的全馆运行一屏实时展示。
上海公安学院的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先行先试,已取得大量成绩,但对标科技强国、信息中国的目标要求,依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还需提档升级。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频使用,图书馆使用的信息系统与设备日趋繁杂,智能应用场景与规模不断攀升,呈现出系统部署分散、数据标准不一、管理难度增大、无法集中进行深度分析等难题。因此,如何消除信息壁垒,打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综合管理平台,成为下阶段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创新实践的重要方向。
二是阅读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和使用仍需加强。现有大数据采集上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区,原因是资源供应商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及资源供应商可提供数据质量的良莠不齐,给我们实时数据抓取和同质化分析比对方面造成阻碍,影响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也对决策参考的支撑力造成阻碍。
三是数字化服务能力还要提升。未来数字化服务的一大主要特征即是精准性。个性化、定制化、行业特色化的数字服务是公安学院图书馆下阶段努力的方向。未来数字化服务应要具备以下功能: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以高度共享为中心、以信息导航为特点。
四是数字化安全管理需与时俱进。公安学院既是高校更是公安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必须考虑到数字化安全问题将接受更多更复杂的挑战,不论是安全意识的全员化培养,还是安全规章的完善,以及数字资源备份和恢复、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我们都必须未雨绸缪地放在突出地位予以谋划,防患于未然。
五是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跟上。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支持,但目前公安学院图书馆馆员因为政策和体制原因,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既缺乏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也缺乏精通数字化技术的人才,专业支撑力明显不足,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有待完善。
数字技术为人与书、人与人、馆与馆之间的有机连接提供了便利。数字技术的使用也成了现代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面临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针对上述罗列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公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也称为数字映射、数字镜像,指的是在信息化平台内模拟物理实体、流程或者系统,类似实体系统在信息化平台中的双胞胎。借助数字孪生,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上了解物理实体的状态,甚至可以对物理实体里面预定义的接口组件进行控制,从而帮助组织监控运营、执行预测性维护和改进流程。基于图书馆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图书馆的虚实交互技术、孪生数据采集与实时驱动,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了个性化、智慧化、沉浸式的全新体验。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采集用户行为数据、监测图书馆物理实体全域全要素运行轨迹动态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仿真、数字挖掘、算法分析等技术预测读者的需求变化与运行发展轨迹。多维度全方位的读者立体模型的建构能够帮助图书馆建立针对每位读者的特色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实时反映读者心理需求、知识服务需求的同时还能根据其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准确掌握读者习惯、挖掘读者潜在需求,搭建一个具有私人订制效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平台。
对图书馆物理实体全方位立体映射、全息感知部署,为其智慧化服务创新提供了思路。如今电子文献阅览室已经成功走进了图书馆物理实体建设中,极大丰富了用户感官体验,下一步将数字技术嵌入能够全面构建多区域全要素的全息空间,使得用户能够身临其境走进高清影音室、听音室所构建描绘的场景中,是全警阅读的宝贵财富。借由整合服务系统实现学习资源的元数据整合,在高校层面或者区域搭建数字学习资源存储管理平台。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应用小程序等平台加快建设和推广,打造“点”“线”“面”全方位的阅读空间。
一是通过数据分析有力支撑馆藏建设。通过大数据深挖对比,从资源覆盖率、读者使用率、同行购买率、读者阅读习惯等角度生成多维度报告,以数据比对分析为手段,进一步增强馆藏建设的针对性,提升图书馆智慧化管理运作水平,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决策参考的新突破。
二是进行书架智能化改造,优化服务体验。通过书架智能化、图书智能定位和同步盘点,开启线上一键借书功能,建设线下馆外图书智能化服务点,深化一体化智能终端应用,真正实现管理智慧化、服务人性化。
一是从元数据层面整合图书馆现有全部数字资源库和纸书OPAC管理系统,实现纸本资源与数字图书资源的同步一体化检索,扩大知识受众面。
二是探索“古籍孤本”数字化的路径。图书馆一些珍贵的原始文献,孤本书籍因保存需要不能进行流通借阅。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珍贵的书籍、资料破损严重,传承也成为问题。未来,可以利用数字全方位映射与虚拟现实技术以原文为模板生成书籍,通过将“古籍孤本”数字化的路径,探索其学习流通的可行性,让其更好的保存流传。
三是公安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公安行业有许多研究成果、著作专辑,不能公开发表,只有少量的印刷版本内部发行。也因此,公安书籍、资料的数字化建设一直相对滞后,公安特色数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未来,图书馆必须打破这一“堵点”,加大技术创新,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现公安特色资源的同步数字化建设,为行业提供更具针对性、参考性的学习资源保障。
安全是数字化转型的保障,公安学院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尤其对于公安内部涉密资源的保护,要坚决杜绝泄露,提高抵抗遭受恶意攻击的能力,不论思想认识上、制度上还是技术上都要同步加强、缺一不可。首先,需要专门部门不断加固信息安全的堤坝,提高学院信息系统自身的“抗病毒”能力,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入手探索数字化资源安全保障;其次,建立分级分类的数字化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分级分类的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加密和权限控制等方面的措施,使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明确、标准清晰、操作规范,在专业化的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再次,要重视和开展好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增强全院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最后,要定期进行数字化安全检查和评估,识别和解决安全隐患。
图书馆的数字化过程是把不同载体、不同位置的学习资源实现跨区域快速共享的过程,涉及信息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全过程,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持续发展的工程。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整个建设过程实施评估,确保路径的正确;需要对每个组成项目进行评估,确保质量合格;需要阶段性的评估,确保及时“修复漏洞”“改造升级”。具体评估中,首先可以从专业角度,对数量(一类资源拥有量)、广度(种类涵盖面)、深度(单一学科的完整性)、信息源、易用性、管理水平等形成基础评估;其次可以进行策略型评估。通过评估数字化转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绩效,帮助学院图书馆了解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和不足,调整数字化转型策略,优化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方式。最后是从读者角度进行满意度评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图书馆工作中,将读者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通过调研的工作方法,围绕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技术支撑、对教学科研的支持程度、服务的创新程度和贡献等方方面面开展无记名调查,了解读者真实需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帮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真正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需求,这是衡量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的科学手段,也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且重要环节。
公安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招生规模、经费保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有较多限制,无法简单搬抄其他大学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适合公安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手段,建设共享型资源场景,与其他图书馆、数字化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技术和服务支持。例如可以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一体化平台,共同分享提供数字化资源和服务;与其他技术机构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公安行业特点的新技术,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发展;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出数字化服务项目,提供更多元、更优质、更智能化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合作的大机制和大平台建设,不仅需要公安院校图书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同时需要行业的共同谋划,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响应,最终实现图书馆资源数字化聚合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已从“立柱架梁”进入“内部装修”。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科教强国的总体方向,同时为新时代教育的“五位一体”总体设计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此进程中,数字化转型是公安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明确方向。“图书馆是大学的名片”,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图书馆自身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力,关系着院校学风建设以及未来人才培养质量,还是实践“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反映。公安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更好地助力公安院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