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2023-03-09 02:05王挺旗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课题职业院校

王挺旗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运城 044000)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对教师知识与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仅需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还需深入了解产业实际情况。在产教融合视角下组织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可实现科研选题来自企业、在企业中调查研究、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用专业知识服务企业,可切实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从而为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影响因素

(一) 内在因素

1.教师科研意识与定位。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认为自身主要任务为教学,并未认识到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缺乏科研热情,通常仅为职称评定开展科研工作,间接阻碍科研工作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科研定位要侧重于应用型研究,以技术开发、成果推广为主。但少数教师并未准确把握科研定位,直接影响科研质量,难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2.知识背景。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科研力量主要为中青年教师,这类教师群体通常为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科研工作中,前者理论知识薄弱、课题研究专业能力不足。一些教师能够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但对生产实践、产品设计与开发、成果应用等缺乏深入了解,导致职业院校缺乏科研领头人,在自主创新方面缺乏特色,直接影响职业院校科研水平,难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3.精力投入。学生的学杂费是职业院校经费主要来源之一,所以,职业院校更注重招生数量,忽视充实师资队伍,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师工作任务繁重[1]。如,部分职业院校教师不仅需做好备课、教学、作业批改等教学任务,还需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应付各项检查、做好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等,能够投入科研的精力十分有限。

(二) 外在因素

1.职业院校管理体制。部分职业院校在科研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考评体系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职业院校科研管理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间接阻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不利于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2]。

2.科研平台。科研平台是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通常将国家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作为载体,忽视在企业服务过程中打造成熟合作平台,缺少现有科研平台,并且,科研设施设备、场地、经费等无法满足教师真实需求。

3.氛围与团队。职业院校经费与招生数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紧密相关,所以,大部分职业院校通常将工作重心置于教学方面,导致校园科研氛围不足。并且,职业院校教师科研经验不足,部分教师也难以适应应用型特点的科研工作,无法形成稳定、高质量科研团队。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一) 做好顶层设计

职业院校应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注入源头活水。首先,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树立科研工作新观念。并根据制约现代产业技术发展的重难点选择科研主要方向,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趋势适当增设校级科研立项,以此明确科研工作开展要求与目标,确保科研工作能够为产业服务,保证科研工作价值。其次,职业院校应强化科研管理团队建设,合理设置岗位、配备人员,并详细划分科研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并根据国家政策、本校发展需求与企业不断携手完善制度文件,并定期举办“科研工作讨论会”,组织各院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等围绕科研管理重点问题开展讨论,立足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将其应用于管理实践中,不断优化科研管理理念,为提高科研管理质量夯实基础。最后,构建高标准、高规则,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科研管理制度,借鉴国外优秀科研管理案例,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教师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夯实基础,强化教师科研积极性与主动性[3]。除此之外,职业院校应优化科研工作考核体系。职业院校应根据本校专业发展特点、发展需求等与企业携手成立由行业协会会长、企业核心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院校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术委员会,并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职业院校应结合大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时间与精力等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要将科研级别与数量作为评价标准,还应由学术委员会立足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科研成果实用性、推广性等,保证科研质量。学术委员会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考核周期,延长考核周期,打破传统年度考核的惯性,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确保科研工作有序平稳进行[4]。

(二) 深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可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积极将企业最新元素引进校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搭建区域性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平台,为教师提供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需求等服务信息,使教师拥有“院校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首先,职业院校应根据专业设置、办学特色等定位合作企业,与其建立技术服务提供关系,在技术咨询、升级与推广中挖掘科研内容,使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一线,又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职业院校还应与企业携手搭建协同创新中心、二级单位研发中心等校内科研平台,有效聚集校企双方科研资源。除此之外,科研创新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下进行,所以,校企应保证双方信息畅通,做好科研协同管理工作[5]。职业院校可构建能够用于校企双向沟通的科研信息平台,打造科研信息库,院校与企业可依托其发布与技术服务项目需求、最新技术动态、和相关产业政策等有关的信息,打通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信息流通的渠道,充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打造校企合作新局面。其次,职业院校应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协调产教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应与行业企业携手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共同体”,研究教学、科研、服务协同发展模式,将应用技术型科研课题作为重点,重点关注生产技术转型升级、扩产、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最后,职业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推动教师深入了解行业现状与企业发展情况,并使教师直接参与到项目研发与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制定产品研发实践方案、整理相关数据、撰写研究论文、转化科研成果等,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同步提升。在科研工作推广方面,应体现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原则,合理制定教师收益分配制度,允许教师技术入股,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还可享有职称评定优先权与津贴补助,营造优质科研氛围,推动教师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

(三)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课题研究

1.搭建课题研究校企合作平台。搭建课题研究校企合作平台的目标为通过培养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将其发展为具备创新科研能力的专家型学术带头人,帮助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强化其发现、分析与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能,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6]。职业院校可将企业需开发的产品作为校企合作课题,组织骨干教师与企业员工共同开发软硬件配套的新产品,同步实现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企业产品研发。职业院校可与企业携手制定校企合作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四控”工作,即控制人数保证人员素养、控制内容保证研究有效、控制过程保证工作有序开展、控制质量保证研究成果。第一,控制人数保证人员素养。职业院校应保证参加研究的教师总人数在十人以内,并协调各专业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比例,便于参加科研工作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交流。除此之外,企业应注意协调项目组结构,确保项目组包括高、中、低三个层次教研能力水平的成员,通过“传、帮、带”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第二,控制内容保证研究有效。课题合作应聚焦到某一中心内容,保证研究人员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交流活动。并且,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应能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提供新思路,所以,课题应具有一定难度,切实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第三,控制过程保证工作有序开展。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应主要集中在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并定期由企业技术总顾问组织开展讨论会议,解答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必要时,企业还可组织开展与之有关的专题研讨会或培训,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协助解决产品研发中出现的问题,满足教师真实诉求,保证研究工作有序开展。第四,控制质量保证研究成果。控制质量即保证研发出来的产品还能够使教师将其全面应用于教学中,且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企业研究经费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目标。

2.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校企合作课题研发过程。在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目标的合作过程中,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应包括选定设计方案、试制并完善产品、编写设计方案、过程竞赛评优、申报专利等六个环节。并且,职业院校与企业应进行细致分工。企业工作人员主要职责为过程管理、技术协助、培训、答疑、审核整体方案等,并协调企业各部门。如,技术部门负责辅助教师开展相关研究、解答教师疑惑、审核方案等;生产部门主要负责加工产品研发需要的零件;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主要负责根据企业技术标准编写产品设计方案、编写专利、撰写论文。从项目立项到中期检查再到结题,企业技术总导师应进行三次相关方面的检查,注重检查成员工作开展能力、团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方法选择、科研意识等,帮助教师明晰自身优势与不足,为教师调整工作方向提供重要参考[7]。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教科研工作积极性

1.开展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培训活动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且其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多人需要,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职业院校应结合实际需求开展培训活动,邀请科研管理人员围绕具体案例向教师系统讲授如何申报课题、如何填写课题申报书等,并组织具有课题申报经验或与企业成功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分享经验与心得,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并且,职业院校应安排科研管理人员为教师项目申报、技术创新等工作提供针对性过程指导,帮助教师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在科研实践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强化本校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还可依托产教融合的优势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将专业理论与技术作为交流主题,围绕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应指导。

2.各部门相互配合。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仅依靠人事部门或科研部门难以实现,需职业院校各部门紧密配合。鉴于此,职业院校应明晰各部门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作中的职责,使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紧密配合。科研部门应做好科研课题管理工作,如,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等[8]。人事部门应详细制定科研绩效评定标准,做好相关考核工作。财务部门应做好科研资金管理工作,确保专项资金切实落实到位。校企合作管理部门应为企业与各级学院交流合作搭建桥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除此之外,科研部门、人事部门与二级学院应相互配合,结合二级学院专业特点设置工作岗位、开展教师评价、做好绩效分配工作等。在不断适应与调整中打造高效协同管理机制,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课题职业院校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