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刘 园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需求也进一步增大。为应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发展问题,高校应通过深化招生、就业发展联动,完善大学生就业发展保障体系,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使高校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育人培养环境,提升高校招生科学性、教育合理性及大学生就业发展有效性。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进行回应,其中重点提到,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精准发力,我国就业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存在青年群体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供需脱节、人岗不适、“慢就业”的现象。从人力资源市场环境来看,我国在政策、制度及服务保障方面,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教育补贴、就业补贴及政府补贴的发放,缓解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发展压力。然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管理方面,通常仅给予大学生理论知识方面教育帮扶,未能充分做好多方面的就业发展衔接。例如,部分高校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但在就业服务保障方面存在配套措施单一及帮扶力度不足的问题。所以,高校作为新经济市场发展环境下的人力资源调节剂,应在招生、就业阶段给予大学生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充分发挥我国就业发展的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实现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多位一体稳步推进。因此,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设,本质上是实现教育、就业一体化串联的一种举措。高校可以基于对市场环境、就业前景及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科学地制定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及招生管理规划。以此,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另外,从国家发改委回应的就业问题来看,青年群体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在招生计划的制定方面,错误地评估未来大学生就业发展形式,以至于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更有甚者为提升教育成果转化能力,盲目地将教育资源面向热点专业进行倾斜。从而,促使部分专业的人才市场趋于饱和,供需脱节的问题则随之产生。第二,高校在就业教育保障方面,未能在大学生就业发展方向给予足够的经济资源及教育资源支持,促使大学生就业发展产生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及就业竞争力持续下降的问题。久而久之,大学生人岗不适及慢就业问题,则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发展的绊脚石。基于新形势教育发展需求及就业发展环境,建立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则是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搭建就业帮扶平台及强化就业帮扶力度为载体,深化高校招生与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对接,充分围绕行业发展动态、企业发展需求及市场环境变化科学的调整招生策略,进而使高校能在稳就业、促发展等层面起到人力资源管理调节的根本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设,应考虑高校自身的教育能力、教育特色及教育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从我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形式来看,高校教育影响力越高,大学生就业难度则越低。部分具有特色的专业,也是企业人才招募的重点。所以,高校应结合教育特色、教育能力及教育影响力,科学地调整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建设的优先级。对此,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设,应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高校应做好与企业方面的教育对接,通过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岗位工作内容,调整预期的招生规划。对于部分热点专业,高校应避免盲目地加强教育扶持,要在充分了解热点专业就业现状、就业发展问题及就业风险的基础上,再制定招生计划。进而,保证高校招生计划制定的合理性。第二,高校应在招生计划的制定方面,考虑专业人才就业发展的向下兼容问题。新形势发展环境下,部分热门专业呈现教育发展疲软的问题,仅2022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我国高校热门专业裁撤数量既达到800个以上。此类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必须考虑专业就业的向下兼容问题,从而缓解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压力。因此,高校招生计划的制定,应将培养大学生一专多能的就业能力作为第一要素,确保大学生能胜任相关领域的多个不同岗位,提升大学生总体的就业能力。
建立完善的就业保障机制,根据招生计划的内容及专业特点,为大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就业保障服务,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及加强高校招生与就业的紧密衔接具有深远影响。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招生、就业保障方面存在缺陷,导致招生计划与就业现状不符。归根究底,高校招生计划的制定缺乏合理性、高校育人培养缺乏责任意识,是促使高校产生该问题的核心影响因素,也是阻碍高校推进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建设的两座大山。第一,部分高校招生计划的制定,仅根据当前市场发展与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教育评估,未能基于长远眼光做好深层次的就业分析,高校教育调研工作的推进,也未能获取准确地信息内容,从而使高校无法根据当前行业发展形式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发展作出科学判断。第二,部分高校在育人培养方面,形成极度自由化的育人培养环境。高校仅负责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保障,大学生就业发展则全凭大学生个人能力。此类高校,通常存在教育机构臃肿、教育管理政令不通、教育管理混乱等特点。不良的教育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价值观的扭曲也将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缺乏责任意识的高校育人培养,势必促使大学生就业发展形成“管杀不管埋,分够你就来”的恶性循环。
高校育人培养,应保证教育针对性。在高校制定招生计划的初期阶段,需要根据高校教育能力及教育优势,对未来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形式进行分析,结合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市场环境,明确高校高等人才的教育培养方案。然而,部分高校在育人培养计划的制定方面,仅考虑招生阶段生源质量及数量问题,未能基于高校教育优势及教育特点,平衡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促使高校部分教育课程的设置流于形式,未能在育人培养方面发挥根本性的教育作用,从而使部分高校育人培养规划的制定,难以契合未来企业的用人需求。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是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的阶段,未能做好对高校当前教育现状的分析;在招生数量的评估阶段,错误地判断新时期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形式。最终使高校在育人培养的过程中,无法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支持,增加了高校专业人才就业发展的难度。
提升高校招生、就业的服务保障能力,主要从深化招生管理改革、调整招生计划、建立长效化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就业保障责任制度等多个层面进行布局。充分运用高校现有资源,做好招生、就业的管理互通,实现招生与就业深度对接。例如,在高校招生、就业管理责任制度的落实方面,应在招生计划阶段,明确招生管理决策的主体责任。根据前期阶段招生需求及招生计划内容,调整未来大学生的育人培养方向,并针对可能产生的育人问题及就业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对于未能在大学生就业阶段履行招生承诺及就业责任的人员,应及时地开展高校内部的管理调查,使相关责任人能科学地制定招生计划的内容。另外,在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方面,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的经济支持,通过与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教育合作,实现专业人才的定向输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必要时,高校可以采取双向对接的发展策略,建立双向教育帮扶渠道,使高校能运用企业资源为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保障,从而降低大学生就业发展压力,充分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实现高校招生与就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优化高校招生与就业的资源供给,可以提升高校招生计划制定的合理性,使高校能在育人培养方面,考虑未来大学生就业发展需求。例如,高校在部分专业育人培养规划的制定方面,可以将本季度与下季度招生计划纳入育人培养评估,根据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可容纳的大学生数量,调整高校实际的招生策略,避免高校在育人培养结构的优化方面,产生基础结构过于臃肿的问题。高校针对招生资源及育人培养资源的优化,将进一步降低高校育人培养负担,使高校能运用弹性化的育人培养策略,灵活地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实践工作,确保高校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科学地制定招生与就业的发展规划。所以,优化高校招生、就业资源供给与资源配置,本质上是针对高校在招生方面的无需扩张进行限制,使高校能按照当前育人培养需求及未来大学生就业发展形式,有针对性开展招生计划的制定,解决高校招生存在的盲目性问题,有效平衡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为高校更好适应新时期育人培养环境及提升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夯实基础。
建立信息化的招生、就业服务平台,采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针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发展进行评估,并放缓高校的招生节奏,对于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设具有推进作用。建立信息化的招生、就业服务平台,能帮助高校明确教育发展目标,使高校能根据未来教育方向优化部分招生计划的内容。例如,高校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发布招生信息及招生计划,由政府机构、企业通过高校信息化平台提供部分招生支持。而后,高校要根据往期阶段大学生就业发展状况公布部分就业信息。其中,信息化招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并非单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服务,而是通过招生、就业信息的公示为高校选取适宜的教育合作对象,使高校能简化与企业的教育合作流程,提升高校在教育发展方向的竞争力。随着高校教育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也将不断提升。此时,高校再根据预期规划制定招生计划,则可进一步深化招生、就业的有效对接。
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设,不应单方面注重一体化服务机制的构建,而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发展问题做好多个层面的服务对接。所以,高校应从教师、学生及管理者视角,加强相关招生、就业问题的反馈,通过高校内部的集思广益,解决高校招生、就业的核心问题,使高校能更好提升大学生就业发展水平。换言之,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设,应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单方面提升对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帮扶能力,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风险及就业隐患。建立完善的问题反馈机制,则能帮助高校更为立体化地了解招生、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帮助高校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发展困难的问题。譬如,在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高校不仅要在招生阶段做好职业规划的教育对接,同时,也要根据教育发展形势的变化与行业发展变化,调整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以此,实现高校招生与就业的紧密衔接。
高校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建设的根本,是拓展高校教育发展视野,使高校在制定招生规划的过程中能保持长远眼光。所以,高校招生与就业的联动,必须要从多个渠道及多个层面做好紧密相连。为此,高校应拓展招生、就业服务对接渠道,强化高校招生、就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增强高校招生阶段及大学生就业阶段的教育联系。譬如,在高校大学生新生招募前期,高校应针对校内各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业发展意愿、就业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性评估,在取得准确数据信息之后,再进行招生计划的内容分析,细化招生计划的内容要求,使高校能根据各个阶段大学生就业发展情况的不同,科学地调整招生发展策略。另外,拓展高校招生、就业服务对接渠道,能改变高校滞后的招生思维,使高校在制定招生规划的阶段,能考虑各类不同的专业发展问题,确保高校招生、就业发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