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研究

2023-03-09 02:05丁俊芬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思政政治

丁俊芬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太原 030031)

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与世界在各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精神文明是否具备较高的水平是决定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关键[1]。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产业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应与时俱进。当前,由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平衡性,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可以窥见一二[2]。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其人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而略显浮躁的社会风气和网路文化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关注点发生了偏移,忽视了筑牢思想根基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思考,在大数据环境中,热衷于跟风,极易误入歧途。在互联网开放的环境下,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的思想,严重地影响着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同时,大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数据分析,针对个性化的学生群体,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在推进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大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明辨是非,从而使学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尊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在施教的过程中,基于客观实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最大化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同时又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以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数据技术加以分析,为创造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良好思想品质,使大学生在思维认知层面,不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特点

1.全面性与差别性。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立足个体之间的差异,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采用差异化的教育形式、模式、内容和评价方式。大数据环境下,现有的教学条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基于个体之间的差异而实施的教育,摒弃了原教育模式的不足,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适应性教育。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应注重客观事实,符合现阶段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生学习中的优势与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多样性与开放性。与以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授课模式相比,大数据时代,技术手段的更新,导致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思政教育课程不断改革,无论是教育条件,还是在模式、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体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教学对象接触外部信息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说不再具有不对称特性,信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是相对公平的。正是基于大数据时代为教育提供的便捷,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教学多样性与开放性。

3.主体性与人本性。大学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即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教育的归宿,学生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需要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不断地转化为内在的品质。个性化教育充分尊重、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育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相统一,即注重社会培养目标的同时,实现人的价值。显然,没有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个性化教育将难以开展。个人的不同特质,只有因材、因时施教,个体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培养的效能才能发挥质的飞跃。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与个性化教育不相适应

在国家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影响,在实施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第一,过于强调大学生在群体思想方面的同一性,施教过程中主要采取集中理论授课,忽视了学生内在差异性。由于学生个人成长经历、学识以及内在学习动机等不同,导致采取非差异化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评价,仍停留在考试层面,缺乏有效的衡量评价手段,考核指标的欠缺,导致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脱离不了应试思维,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二) 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师资能力建设不足

大数据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授课方式,充分运用技术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完成个性化教学的基础。但是目前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打造与数字化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需要时间和资源。第一,针对大学生以往表现的数据管理软件缺失,更谈不上去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部分教师缺乏数据统计方面的能力,无法通过计算机等手段采集、分析数据,从而达到合理地运用数据。第二,一些教师受到精力限制,很难抽出时间针对学生广泛地开展个性化教学服务,教师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做了初步的尝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较以往呈现出丰富的局面,但是无法提供有预见性的、更加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只有充分了解、运用技术服务于教学,才能发挥更加高效的作用,但前提是教师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三) 课程与实际联系不足,数据收集存在法律风险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变得十分便捷,然而经过包装的互联网信息掺杂着各样的观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没有停歇,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环节,其中的转换效率不高,究其原因,在于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另外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在数据收集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对于理论学习价值的忽略,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课程理论观点的思考,联系实际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动力。与此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虽然学生的很多行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印迹,但是收集这样的信息资源也并非易事,海量的学生数据信息并不能为教师所用,收集起来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比如为了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收集学生在互联网平台评论、购物行为,在没有相关制度的保障下,极容易造成学生信息泄露的情形。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策略

(一) 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应用能力

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施教者不断地学习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大数据思维,加强数据的挖掘应用能力,可谓“任重而道远”。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专业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授课和为人师表上做好表率,比如教师在授课中的敬业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都会在与学生接触中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沟通手段,创建与学生之间连接的桥梁,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加强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尤其在大数据时代,全球文化交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歇,在互联网这个没有硝烟的空间中更是屡见不鲜。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联系实际,高校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若能做到与时俱进,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厘清是非,看清事情的本质,从而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链接好课本与现实生活,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最后,高校教师在数据技术应用方面,要怀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时代的发展倒逼教师需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开展好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缺失技术手段的帮助是很难实现的,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将学生吸收信息的方式运用到课堂中来,建立学生数据档案库,在施教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 运用大数据优化教学载体建设提高针对性

大数据时代,高校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正视网络带来的教育挑战,集中优势资源,主动占领网络高地,夯实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中的交锋,优化网络载体建设,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式发展,消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担忧与威胁。首先,在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上与网下,线上与线下教育在整体教育中发挥的效能,注重两者之间的结合。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政治领悟力的辅导员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问题,主动出击,激发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政治素养得到了提升,而且主动参与政治的自觉性,运用大数据发现问题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其次,在线下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及时进行相关的形式政策内容教学,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优化组织课程结构,合理组织大学生对当下社会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观点辩论,在不同的思想交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帮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 完善思政教育数据管理机制

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在运用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中,要确保符合法律规范要求,即在合法的前提下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大数据运用合法合理,高效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何个人和单位收集大学生的相关数据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不能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随意侵犯个体的隐私。将大数据思维理念融入思政教育中,部分教职工缺乏基本法律素养,易过分注重大数据带来的工具便捷性,而忽视了思政教育对于人文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使数据使用有章可循。第二,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分析工作,在个性化教学中要全面科学,个性化要求数据运用不能一概而论,既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分析,同时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分析,成长过程中的动态分析,以及相互间的关联性分析。只有这样,具体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教学措施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第三,对于一定时期的学生状况,在已有的数据基础上,相关制度机制应发挥大数据预测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大道至简,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教师可以逐步摸清现阶段的学生思想规律,进而深刻把握思政教育策略,达到精准施教的目的。创建科学合法的思政教育数据管理机制是大数据效能发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深度融合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个性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