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 4102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突显了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其肩负的责任与使命,青年人如何能够使自身强大起来,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贡献力量,关键和首要因素就是练就理想人格。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1]。这就构成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伟大建党精神则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品格,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指导思想。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与伟大建党精神要求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契合性。理论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拓展了研究视野和空间,通过伟大建党精神这一崭新视角切入,开拓了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研究的新视野。实践上,运用伟大建党精神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品质引导青年学生,有助于青年学生在各种复杂社会环境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形成理想人格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从而更好地弘扬并深入贯彻伟大建党精神,并更扎实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真理性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得以突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2]。历史证明正是因为党密切联系实际,依靠人民群众,摆脱了教条主义等的束缚,革命才取得了胜利。坚守理想体现其丰富厚重的内在价值性。回首百余年,无论是中国革命或各项事业发展处于低潮还是高潮,面对再多的荆棘丛生和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才能日益富强。
践行初心首先要明初心,即弄清楚从哪里出发和为什么出发,这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展现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百余年来,党为了广大人民能够过上美好生活,始终披荆斩棘、不懈奋斗,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适合当时社会和人民发展所需要的重要方针、政策,惠及百姓,体现了党的正确宏大的政治目标和鲜明政治方向,也正是有着一心为民的政治立场,有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政治目标和方向。百余年来,党才能够在面对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自觉担当使命,勇挑重担,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并为全世界和人类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是党的鲜明品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一鲜明的政治品格贯穿于党带领中国人民立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发展史本就是一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浴血奋战、无畏困难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多种不确定的风险与挑战这一境况下,敢于突出重围,奋力冲破种种障碍,勇于自我革命,并在斗争中谋发展,在变革中促发展,在变的过程中寻找新机遇,取得新作为。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每一个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与发展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3]对党的忠诚是纯粹的、干净的,只有信仰崇高、信念坚定才能在党发展过程中遇到艰难险阻之时,保持定力并且抱定信心战胜困难,才能在胜利的喜悦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负人民就是不辜负人民所期许所信任,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之所以能够从多重多种艰难困苦、荆棘丛生的环境中走出来并且不断走向新的辉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与人民血脉相连,生死与共,并在任何条件和情况下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使命。也正是人民大众的支持,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够取得稳定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为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内生动力,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科学精神根植于青年学生头脑,有助于青年学生从多元价值和多重信仰中提高鉴别力。使青年学生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耳濡目染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榜样故事为其理想人格培育指明方向,提供了内生动力。
从伟大建党精神“知”的层面出发,深刻认识和理解何所谓真理,何所谓正确的理想,才能够自觉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体悟党和国家历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使其在是非面前能够作出正确判断,并自觉与错误思潮进行斗争。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克服一次次风险与挑战。新时代青年学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具内隐性,这就更需要青年学生报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贡献青春力量。
从伟大建党精神“行”的层面出发,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的新征程中,青年学生更应当深刻领会党走过百年发展历程的初心和在过去每一个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阶段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1]。青年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百年奋斗的进程中接过接力棒、奋勇担当,并有一定的作为和贡献,前提就是要练就过硬本领。以本领强担当,增加知识储备,筑牢专业知识和相关人文学科知识,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以党的百年奋斗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前命运紧密结合,明确自身责任与使命,坚定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任。
从伟大建党精神“意”的层面出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英勇斗争史[4]。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怕牺牲、英勇奋斗、顽强拼搏,完成了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想完成却终未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青年学生思想十分活跃,并经常处于追求理想和感知现实这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在实现理想这一过程中,常常因为实现理想过于艰巨而产生挫败感,进而失去奋进的动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使青年学生在感受老一辈及各行各业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品质和先进事迹,使自身心灵得以升华,从而从内心深处认同并推动自身自觉迎难而上,练就顽强意志,磨炼秉性,培养健全理想人格。
从伟大建党精神“情”的层面出发,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情感及立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5],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在极为困苦的条件下,取得一次又一次开创性和决定性胜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理想人格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对党赤诚忠心,听党话、跟党走,心怀人民,坚定人民立场,甘于奉献、苦干实干,在实际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6]高校作为培育青年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场所,更应当协调好各方力量实现全员育人。教育者要明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帮助其明辨是非曲直,在正确道路上砥砺奋斗,自觉把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师整体素养,并使其在各方面得以提高,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联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政工干部等校内各类教师力量,多方协同育人,鼓励教师走进青年学生,倾听学生在理想人格养成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过程中要注重细化教育对象,形成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育人方式。重视提前介入,使青年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标伟大建党精神,树立远大理想,认识到自身责任与使命。青年学生在逐步深化理解和用心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从“我”做起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特别是在学业繁重、各方面压力来临时,应当以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打好各方面基础,练就时代和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过硬专业本领,并在中国梦过程中砥砺奋斗、主动作为、把最赤诚、最清澈、最纯粹的爱献给伟大的祖国。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做好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前提下,使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成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和落地。
在分层次有重点的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政治修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理想人格教育,进行就业观、择业观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等,使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教育培训全覆盖、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引导青年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实践教育模式,通过暑期红色基地或老党员家中调研和实地考察,实实在在接受红色教育,邀请杰出校友进行汇报交流,使青年学生将自己的奋斗与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搭建道德全方位展示平台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强初心,践使命,锤炼品德修为,丰富阅历,增长本领。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格初成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和特殊阶段,处于人生的转折期,思想易于受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特别是文化多元化、信息多源化的社会背景下更容易迷失自我。青年学生人格是否健全,不仅关系到青年一代人的成长,更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理想人格是每位学生为之努力的目标,而伟大建党精神恰恰为青年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打下了根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青年学生理想人格培育工作是必要的、紧迫的历史任务,融入的力度和质量直接关系着青年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和优秀品质的造就。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想人格培育将不断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精神主动,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