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宇,牟凤菊
(1.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辽宁三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阜新 123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白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白酒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完全竞争性的产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异常激烈,且面临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终端消费需求多变等挑战。因此,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刻不容缓。
2017年,四川省发布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四川省白酒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南》等文件,强调加快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2019年,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服务支持河南酒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贵州省发布《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白酒产业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2022年,山西吕梁市推出“组建市属国有白酒企业,支持鼓励民营白酒企业加盟或入股”等9项措施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1]。其他白酒大省和有关城市也纷纷颁布相应政策,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所谓白酒产业,是指白酒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为研究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问题,着重从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白酒企业和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关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很多学者分别从政策驱动和制度激励[2]、新阶段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3]、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4]、新发展理念[5]、数字化创新[6]等维度实施了探讨。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学者们则从内在逻辑与策略[7]、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8]、政策与地方政府引导[9]、创新驱动[10]等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关于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李明宇等[11]提出以党建工作引领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建+社会责任”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模式”。曾绍伦等[12]指出中国白酒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战略目标、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转变。针对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苏奎[13]研究认为应体现资源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统一,实现效率更高、资源配置更合理的发展。杨柳等[14]则研究如何借助三新消费蕴藏的新机遇推动后疫情时代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曾祥凤等[15]结合有效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设计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具体实施路径。陈一君等[16]认为我国白酒产业应建立创新型市场格局,政府应做好维护和服务工作,从而激发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也印证了人民智库的观点:贵州省政府强化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30%[17]。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关于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白酒企业和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均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于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多是对全国层面或白酒大省层面的发展路径、竞争力等问题的聚焦,缺乏针对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的研究,不能予以直接应用。鉴于此,本文以辽宁白酒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白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并提炼对策,以期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辽宁拥有地球上最早的酒祖文化,查海遗址把谷物酿酒出现的历史定格在8 000年前,并让阜新成为中国谷物酿酒起源地和中国酒文化起源地[18]。辽宁拥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原料、充足的酒民,其白酒产业在文化底蕴、工艺技术和工匠精神等方面亦不逊色于南方各省[19]。2021年,我国现存白酒相关企业20.08万家,四川以3.55万家排名第一,贵州、云南以2.93万家和1.98万家排名第二和第三,其次是湖北等省份[20]。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为965家[21]。截至2021年1月,辽宁白酒企业数量为1.08万家,位列全国第五[22],辽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为21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研究认为,辽宁白酒产业不缺少品牌基因;酿造技艺上,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内一流的酿酒人才及王贵玉等著名行业专家;辽宁的浓香、清香、酱香、辽香有自己的特色,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3]。辽宁地产白酒版图主要分为辽西、辽东、辽南和辽中四个产区。传承中国谷物酿酒起源地查海遗址的8 000年文化底蕴,三沟、道光廿五、凌塔、忠华、大凌河、九门口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形成了辽宁西部以及大凌河流域的白酒主产区,这一产区也最能代表浓香、酱香、清香、芝麻香和辽香等辽宁地产白酒的特色;辽东产区以麸曲酱香为主导,代表企业包括铁刹山、凤城、千台春等;辽南产区的酒业新秀发展迅速,代表企业包括金石滩、大连酒厂、长兴岛和香洲坊等;辽中产区堪称辽宁地产白酒重要产区,代表企业有老龙口、千山、清王等,仅沈阳市辽中区纯粮固态白酒产量就占辽宁全省白酒产量的30%以上[22]。根据辽宁省酿酒协会数据统计可知:辽宁省白酒产量2005年26.16万kL,排名全国第四;2006年24万kL,排名全国第六;2007年33.87万kL,排名全国第四;2008年40.17万kL,排名全国第四;2009年50万kL,排名全国第四;2010年56万kL,排名全国第四;2011年59万kL,排名全国第四;2012年63万kL,排名全国第五;2013年54.78万kL,排名全国第八;2014年50.44万kL,排名全国第九;2015年46.36万kL,降至全国第10位;2016年8.279 6万kL,全国排名21位;2017年2.86万kL,全国排名后位;2018年0.967 1万kL,全国排名后位;2019年1.583 3万kL,全国排名后位;2020年1.4万kL,全国排名后位;2021年产量0.692 2万kL,全国排名后位。以上数据表明,辽宁白酒产业有过领跑行业的辉煌时刻,其白酒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2005-2012年是产业上行期,与宏观经济整体向好密不可分,辽宁白酒产量飙升;2013-2018年是产业调整期,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三公消费”控制、社会库存过多、产业内部管理粗放以及一线名酒下沉挤压区域空间等因素影响,辽宁白酒产量持续下滑;2019年起,辽宁白酒产业开始复苏,但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再次下滑。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4],辽宁白酒产业有望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统计可知:在辽宁省产业结构中,轻工业占比不到19.1%,而在轻工业中,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仅占5.6%[25]。建国以来,辽宁以重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无法像川贵等省份那样重视白酒产业。且多年来,辽宁白酒产业由于发展较慢,也很难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与四川、贵州、河南、山西等白酒大省相比,辽宁缺少“白酒产业发展指南”、“白酒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意见”和“白酒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之类的产业政策支持,而这也间接导致辽宁白酒产业发展与全国白酒产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2.2.1 文化挖掘缺乏力度
区域之间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历史因素、政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白酒消费往往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形成差异性的白酒文化[26]。辽宁产好粮的共有认知,令广大消费者对辽宁白酒拥有天然好感,再加上东北人敢闯敢干的性格和作风,助推三沟、道光廿五、老龙口、凌塔等白酒品牌在辽宁区域市场落地生根。但从整体来看,辽宁白酒品牌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仍然给人一种挖掘保守和缺乏持久力的集体印象。尤其近年来,关于辽宁白酒文化底蕴薄弱的论调司空见惯:包装文化不细腻,缺少个性化设计,无法诠释顾客爱不释手的价值;产品文化内涵过于通俗,无法登上高端宴请的大雅之堂;品牌文化价值观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未能有效融合……。
2.2.2 品牌管理相对粗放
由于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和品牌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辽宁白酒“低端品牌”的整体形象仍未显著改变,远未形成与其品质相匹配的影响力。绝大多数辽宁白酒的品牌传播只重视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推广,忽视了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主流声音,无法有效应对新媒体给网络品牌带来的“噪声”;个别辽宁白酒企业缺少长期规划的战略眼光,忽视品牌文化挖掘或文化价值再造对于销售业绩的关联性,致使辽宁白酒的品牌价值、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处于劣势地位。
2.2.3 产品同质化严重
辽宁白酒在包装设计、酒体设计方面具有同质化倾向。辽宁省酿酒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著名白酒专家王贵玉曾指出,辽宁白酒在香型上处于同质化的初级阶段,与贵州白酒的酱香型、四川白酒的浓香型、陕西白酒的凤香型、山西白酒的清香型无法相提并论,产品核心竞争力、独特性与差异化都有一定差距[19]。
2.2.4 人才管理面临挑战
白酒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但是由于企业效益、机制、观念、待遇等原因,辽宁白酒行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流失现象较为普遍,且多数酒厂已经多年未充实新鲜血液,人才梯队建设堪忧,关键岗位人才青黄不接和大将缺位现象比比皆是。从整体和长远来看,既不利于行业人才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辽宁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2.5 信息化建设落后
白酒大省的白酒企业基本都拥有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辽宁白酒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尚处于原始阶段,远未形成应有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落后已经成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和改善质量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辽宁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所谓白酒产业生态系统,是指一个由白酒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组成的群落,它以系统解决白酒产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在协同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辽宁白酒产业生态系统在构建过程中,未能形成科学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产业结构,给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障碍。
2.3.1 抵御风险能力弱
辽宁省白酒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至今还未出现一家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白酒酿造企业,多为千万、百万级的中小型酒厂或微型企业[22],呈现出高度的离散性特征。因此,辽宁白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资金、技术、人才、产品、理念以及竞争公平性等短板,学习力不强、创新力不够、竞争力不足,导致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且辽宁白酒产业布局不集中、不合理,也严重削弱了辽宁白酒的品牌影响力,虽然拥有三沟、道光廿五、老龙口、铁刹山、凤城老窖、凌塔等众多的地域白酒品牌,但却没有国家名酒品牌,也鲜有达到地域强势标准的重量级企业,且企业间彼此互不搭界,远未形成科学联动的产业布局,难以实现抱团发展的合力,造成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额外消耗,进一步削弱了辽宁白酒产业抵御风险的综合能力。
2.3.2 核心竞争力低
大多数辽宁白酒企业未对产品进行以核心顾客价值为目标、以实体产品为载体、以扩展产品为附加的层次划分谋划,产品结构以低档和中档白酒为主,利润较小,极大地限制了辽宁白酒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7]。个别企业还存在小富即安、见好就收的观念,缺乏做大做强的气魄和规划,白酒的品牌、口感、包装、促销甚至销售渠道与团队管理方面的“趋同”极其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辽宁白酒产业生态系统的劣势,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虽然辽宁白酒企业众多,但是面对省外白酒的激烈竞争,还是未能守住“家门口”的阵地,而且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基于上述分析,辽宁白酒产业发展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外部政策制度维度、内部创新驱动维度和产业生态系统维度。伴随着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与数智化转型,辽宁白酒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和紧迫。
高质量发展内涵涉及发展动力转换、创新驱动、战略变革等内容[12],辽宁白酒产业通过转型升级逐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发挥政府、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白酒企业的协同联动作用。根据对辽宁白酒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深入分析,本文重点从政府政策制度层面、企业创新驱动层面和产业生态系统层面来设计路径并提炼对策。
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原因,与四川、贵州、江苏、河北、安徽等白酒大省比较,辽宁各级政府对白酒产业政策支持相对不足。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政府顶层设计的全方位政策激励机制,以及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全过程制度保障机制。
3.1.1 加强组织领导
针对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省级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重大问题。省工信厅负责牵头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加强督导与考核。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目标任务和自身职责,细化工作举措。各市(县)政府要制定政策与实施细则,加快本地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保护非物质文化传统工艺,通过获得项目补助资金升级落后的设备、设施和技术平台。全力支持辽宁白酒产业加强质量控制能力和研发水平,鼓励依托相关白酒企业的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辽宁白酒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从而有能力对制约辽宁白酒产业发展的系列生产工艺与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3.1.2 改善营商环境
考虑到辽宁白酒企业皆为民营企业的特点,各级政府应通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健全产权保护制度等,形成白酒企业健康成长环境。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各负其责,让辽宁白酒企业充分享受“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全面清理涉酒企业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酒企负担。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理顺管理权限,简化白酒企业项目审批程序,支持重点白酒企业信息化平台、服务平台建设,依法加强土地、能源、物流、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每年组织召开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表彰大会,表彰“辽宁十强白酒企业”、“辽宁十大明星好酒”、“辽宁十大酒商”和“辽宁白酒行业优秀企业家”等。
3.1.3 强化财税支持
从辽宁省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单列安排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白酒企业基于双碳目标实施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骨干企业升级晋位奖励,质量体系建设、追溯体系建设等。白酒企业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费用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鉴于白酒大省支持白酒企业使用多级销售公司进行税收筹划,降低消费税,减少企业经营成本,辽宁也应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帮助白酒企业审批类似的税收筹划手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1.4 优化融资方式
省市县各级政府应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白酒企业通过审核批准发放信用贷款,积极试行非全额担保和非完全抵押贷款。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力度,对生产经营正常白酒企业不断贷、不抽贷、不限贷。扩大白酒企业动产、不动产(原酒、窖池)、股权、应收账款、订单和知识产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范围;统筹利用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发行企业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实现融资的辽宁白酒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发行费补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号角。综合前述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结论,辽宁白酒企业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3.2.1 党建引领创新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相融合,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效能,还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建+社会责任”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模式”[11],进一步推动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3.2.2 营销管理创新
(1)文化挖掘创新
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白酒企业新一轮的竞争已经转化为差异化文化的竞争。在有些网媒以及专家为东北经济担忧甚至唱衰的个别论调中,辽宁白酒企业更应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将文化元素融入“新消费群体、新消费场景和新消费用途”之中,渗透进酿造、贮存、勾调、灌装、流通等各个环节之中,催化出新的营销效能、市场价值和竞争优势。辽宁地区的查海文化、红山文化、民族文化和矿山文化的浓缩与升华,使三沟白酒成为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白酒品牌[28]。三沟酒业依据特有的中国谷物酿酒源头的地域环境、历史图腾与文化风情,以及对酿酒工艺的长期传承与创新,创意并注册了“红山酒祖”商标,虽经酒祖杜康的商标异议,最后还是成功注册下来。“红山酒祖”让三沟酒业拥有了立足东北、走向全国的文化底蕴,为辽宁白酒的文化挖掘与价值塑造提供了经典范例。
(2)品牌管理创新
品牌就是命牌,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品牌管理模式。首先,必须基于顾客需求走品牌管理创新之路。白酒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设计方案各有所长,品牌形象和品牌传播方式各有所爱,但只要能够契合消费者心理,就能够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例如,三沟酒业借势体育营销,创新品牌传播模式,并与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CBA)和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omen's 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WCBA)合作十余年,其成功做法已被列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28]。其次,必须用心打造全国知名白酒品牌。既要创新驱动,又要“可敬、可信、可爱”,结合中国形象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和区域强势品牌的信誉。应加大体验营销力度,基于博大精深的白酒文化,将工业旅游、白酒品鉴、定制酒制作、祭祀酒祖、封坛大典等文旅项目融为一体,科普白酒知识,培养品牌忠诚度,多角度迎合顾客需求,为其带来超出产品本身的文化理念、功能价值与地标意义,最大限度提升辽宁白酒品牌效应。
(3)产品研发创新
由于商超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和休闲方式,连锁经营、集中管理、分散销售的大型商超逐步发展成为白酒销售的关键渠道和战略制高点,因此借鉴大型商超白酒产品职能分类图[27],辽宁白酒企业可对标主导性产品、标志性产品和对冲性产品,从原料、香型、酿造工艺、口感、文化、包装、服务等维度找到产品研发创新的切入点。
如图1所示,销售量高销售毛利亦高的产品为销量中坚,属于主导性产品;销售量低但销售毛利高的产品代表品牌形象,属于标志性产品;销售量高但销售毛利低的产品专为抢夺竞品市场而研发,属于对冲性产品;销售量低销售毛利亦低的产品面临淘汰升级,属于过渡性产品。辽宁省酿酒协会秘书长刘立新指出,辽宁白酒将在《辽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积极申报“辽香”的辽宁省地方标准,为传统酿造特色发挥和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9]。同时,按照科特勒的产品性能三层次模型,将在辽香风格、传统工艺、生物科技、个性包装、附加服务等方面创新开拓,让辽宁白酒更具活力和发展空间,契合顾客需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1 大型商超白酒产品职能分类Fig.1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Baijiu products in hypermarket
3.2.3 人才管理创新
辽宁白酒企业应基于有效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持续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包括构建更加尊重和激励人才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干事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依托辽酒协会积极申报中国酿酒大师、中国品酒大师等资质称号,定期组织省级品酒师、酿酒师、大工匠等评选活动,开展技能培训、竞赛、考核等活动,对成绩优秀者授予相应荣誉称号(例如辽宁省劳动模范),并列入高技能人才范围;推进白酒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结合人才缺失现状,采取多种方式引进管理、营销、科研、酿造、酒体设计等方面人才;建立以白酒企业为核心的人才培育联盟,由省人社厅、教育厅、工信厅支持省内对口高校、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白酒营销、酿造工艺、质量检测等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服务于白酒企业人才管理战略,让新、老人才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形成1+1>2的效果;还可通过市委选派干部帮扶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推动辽宁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
3.2.4 数智赋能创新
数智经济背景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辽宁白酒企业应积极拥抱数智技术,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以及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uman resources system,HRS)、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等数智化技术体系来提升白酒企业经营管理与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成本并改善质量。在数字化精准营销方面,还应加快销售和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建立客户、渠道数据库和厂、商、终端、用户一体化体系;应积极通过电子商务、微商、主播带货等新业态实现销售升级,基于大型商超渠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3.1 构建“政府-协会-高校-企业”联动机制
各级白酒行业协会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明确分工和责任人,对重点白酒企业靠上服务,跟踪管理,梳理共性困难和问题,调动一切生产要素和服务资源,推动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随时向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引导企业集思广益,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应举辽宁协会之力,支持白酒企业在工艺技术、酒体设计、质量管理、营销服务、工业旅游等方面的创新努力。在“双碳”背景下,各级政府应加强与白酒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指导其开展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调研,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科学建议和具体依据。此外,辽宁白酒产业应推进校企共建,切实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例如与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联合推进关于白酒酿造工艺、微生物研究、灌装线优化、包装设计、文化价值再造等领域的专业建设、课题研究与产教融合,创新驱动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3.3.2 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辽宁省酿酒协会会长吴京耕研究指出,“十四五”将是中国白酒产业变化最快的阶段,因此也是辽宁白酒产业格局和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
(1)基于公司控制权市场,优化辽宁白酒产业格局
千方百计引进省外尤其是白酒大省的战略合作伙伴,利用辽宁白酒消费优势、产能优势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优势,寻求与国内和国际知名酒企合作;充分借鉴白酒大省成功经验,鼓励省内白酒企业战略合作,采取股份合作、全资收购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与优化;在政府引导与支持下,核心白酒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将价值链上的非核心环节分离出去,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金融机构、仓储机构以及物流服务商等协同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集中行业协会和全体辽宁白酒企业的力量,在关键渠道资源、营销技术上协同培育3个以上全国知名的辽宁白酒品牌,并克服疫情影响,逐步打造辽宁白酒超级大单品。
(2)基于“双碳”目标,优化辽宁白酒产业结构
立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积极推进辽宁白酒产业与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白酒生产和消费的辐射范围,优化白酒产业结构的边界。不仅推动整个产业链上的各白酒企业单元有机融合,也促进产业间要素资源共享与技术交流,形成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辽宁白酒产业集群。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辽宁白酒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综合竞争能力、产品附加价值、资源配置效率等将逐步提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3.3.3 打造东北白酒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为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辽吉黑三省应进行广泛深入、卓有成效的“抱团”互动,根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历史逻辑和时代背景,主动适应白酒消费市场转型升级趋势,并就政府政策制度制定、企业创新驱动管理、产业生态系统建设等维度的诸多事项,互通有无,合作共赢,既做大做强本省的白酒产业,也让东北白酒的大旗飘扬全国,誉满神州;同时,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开辟为东北白酒产业的生产和贸易提供了重要商机,辽吉黑三省应进一步推进产业开放合作发展,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推动东北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与世界酒业发展接轨,开拓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3.3.4 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
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应在白酒产业规律的指引下,树立“经济发展、金融先行”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用好用活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推动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应全面强化金融意识和资本意识,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切实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助推辽宁白酒企业上市(挂牌)。只有借助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及大企业重购的支撑,辽宁白酒产业才能把发展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综上所述,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从政府政策制度层面、企业创新驱动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层面的路径出发,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改善营商环境、强化财税支持、优化融资方式,以及党建引领创新、营销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创新、数智赋能创新和构建“政府-协会-高校-企业”联动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打造东北白酒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对策,加快推动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