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亚洲心律学会,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远程心脏监护技术专业委员会,《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具有简便、快捷、经济和可重复等优点,不仅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分类与迅速开始治疗的重要依据,还为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障碍、遗传性心电异常、电解质紊乱以及心脏结构改变等提供了重要诊断线索和证据[1-5]。心电图诊断术语突出表现为种类繁多,而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术语指南,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师借鉴和参考不同书籍和文献的诊断术语,导致心电图诊断术语差异性较大,给临床诊断、文献检索和智能化判读带来相当大的困惑[3,6]。鉴于此,首个《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中国专家共识》在三个学会的支持下组织全国心血管和心电学专家制定形成。《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由全国各地区心血管疾病和心电学领域的65 位专家组成。本共识制订自2022 年4 月份启动,经过8 次讨论和投票,最终于2022 年8 月底完成。本共识的制定旨在推动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的中英文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与全球化,更好地推动心电图报告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国际化科学研究,并为国内心电图未来人工智能判读的发展奠定基础。
心电图自1903 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理论研究和软硬件开发不断推动心电图学的进展。1978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首次制定了心电图专家共识;1990 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计算机心电图技术推荐标准。1992 年,AHA/ACC 联合发表了心电图应用指南。中国“心电学名词术语标准化”文件也于1997 年应运而生。随着心电图学软硬件的不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在AHA 的倡导下,2009 年AHA 临床心脏病分会、心电图与心律失常委员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发表了AHA/ACC/HRS 的科学声明,即“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并得到国际计算机心电图协会的认可[7-12]。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国际性权威心电图诊断术语的标准化,对近十余年来心电学的国际化交流、发展、应用起到现实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心电图认识的进步和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该建议的首要诊断术语已经无法满足对所有心电图报告首要诊断术语的需求。另外中、英文语言的差异导致中文诊断术语缺乏一致性。同样的心电图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专家诊断用语可能不同,进而不利于质量管理和科学研究,因此迫切需要适合中国临床实践需求且能和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的中英文诊断术语。
本共识制定的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基于图形描述、病因认识和临床诊断原则,参考AHA/ACC/HRS 2009 年版“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的117 条英文首要诊断术语,力求中文术语能精确表达心电图诊断内涵,结合临床进展需求及2019 年《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 扩增部分常见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最终形成125 条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表1),期望本共识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13-19]。
表1 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
(续表1)
编写专家组名单:
组长:杨伟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晓寒(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韵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程怀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程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达娃次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丁立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丁荣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董建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樊晓寒(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方丕华(博鳌超级医院),方全(北京协和医院),郭涛(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韩学斌(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洪葵(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华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黄静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黄伟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玉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姜述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李春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李述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晓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宜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梁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林文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刘刚(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启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志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龙湘鹏(湘潭市中心医院),卢喜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鲁志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牛国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彭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浦介麟(上海市东方医院),钱海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邱春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石亚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红宇(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群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如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王新康(福建省立医院),王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永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项美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谢瑞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金义(河南省人民医院),杨龙(贵州省人民医院),杨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伟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艳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丽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曾春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张海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文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黎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林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邹建刚(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执笔专家:程怀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晓寒(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