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建飞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在社会经济循环发展的带动下,土地资源可用面积正在不断压缩,高层建筑增多,施工受恶劣条件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要求变高。高层建筑容纳率高,同时具有占地小的优势,显然已成为主流趋势。但高层建筑对桩基础以及地基要求却很高。为此,在现代化工程施工中,需加强施工基础研究,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借助有效施工技术,推动建筑事业发展。
地基是工程的基础,与工程稳定性紧密相关,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呈现在建筑工程整体效果上。基于此,地基施工需高度重视。地基承载着传重压力和建筑整体重量,针对高层建筑来讲,倘若地基基础没打好,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就会促使建筑物倾斜,造成建筑物坍塌,从而诱发安全事故。为了消除地基施工风险,在施工期间要借助精细化动态管理,保障地基建设效果。从实际经验了解到,地基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人工地基,施工中运用较多;另一类是天然地基。具体施工中,人工地基作用的合理发挥,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人力、物力等都必须匹配到位,并且工期也较长。与之相反的是天然地基,但为满足建筑施工条件,在天然地基施工中需匹配连续的加固施工技术,借此满足地基岩石层强度需要,使其达到建设标准。
桩基础与地基基础共同构成了建筑施工的前提条件,两者同样重要。在建筑工程中找到最佳成桩位置成为施工重点,只有成桩位置合理,才能避免后续施工偏差,保障建筑结构稳定。在成桩位置明确后,便可实施立桩以及清孔操作。需在桩孔内充填上比例科学且合适的搅拌材料,借助填充料的使用,强化建筑结构加固效果。桩基结构比较简单,除了承台结构外,其余的就是基础桩结构。研究发现,基础桩结构比较特殊,常见于固定成桩结构,借助合理施工方法,能改善成桩质量。工程建筑中,桩基础施工效果理想,可优化土壤结构,确保土壤结构达标,满足建设强度标准,提升施工稳定性与安全性。保障工程施工顺畅的同时,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
结合实际经验来看,地基、桩基施工复杂,在具体施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国土面积大,不同区域,土质条件各有不同,这也造成了施工的难度差异。例如,沿海地区,因为土壤水分充足,土质特点是土壤颗粒密度小,再加上土质结构极不稳定,从而让施工难度增大。而东北地区常年低温,土层中含有冻土。在施工中若气温变化,无论是冻土融化还是结冰的概率都会比较大,这将造成地基松动、施工质量下滑,并在不经意间诱发土质沉降问题。通常情况下,在地基和桩基施工前,应该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结合地质情况开展平稳、有序的施工,争取将施工影响降到最小,保障良好的工程效益。
除了气候影响外,地下水影响同样重要。在经济的推动下,建筑工程高度增加,自然会对基础建设质量和桩基础施工品质有更加明确的要求。结合以往经验发现,当建筑物基础达标,满足施工深度要求时,可从源头消除隐患,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从而增强荷载强度。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地基较深,遇到地下水蓄积可能性较大。如果基础和桩的处理不规范,就会构成安全威胁,降低工程的稳定性,不容忽视。
3.1.1 强夯地基施工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为了保证质量,应用强夯法,夯实建筑基础,这是施工重要保障,不容小觑。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先采取预防处理措施,用推土机平整地基,找到施工中的夯点,精准进行测量。现实中,若遇到软土地基,则要采用填充土层的技术,确保建筑结构平稳。这类地基通常含水量大,要利用砂石填充地基,借助科学处理措施,提高地基安全性。实践证明,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土层填充和强夯法的配合使用,可对孔隙水及时、科学处理,提升地基承载力,效果不容忽视。
3.1.2 排水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想要获得优质的土质,就要大范围使用地基排水施工,利用科学施工手段,将地基深层及表层水分排出,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特别是南方地区,地表水分含量大,如果在施工前,未做充分的排水处理,就会影响工程质量,给地基施工埋下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地基施工排水处理的常规做法是设置砂井(在地基周围),在塑料排芯板上钻孔,借助这种高效的方法,排除土壤中的水分。从实际应用了解到,这类操作比较简单,相对来说资金成本也比较低,值得大范围的推广。
3.1.3 化学加固技术
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可促使土壤强度增强,这种方法比较流行,地基加固效果理想。①灌浆法。该方法使用频率多,深受施工人员青睐。实操阶段,需将丙烯酸、水玻璃较为特殊的化学物质灌注于土层,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土壤产生化学反应。并在此时,将多余水分排除,强化施工效果同时,减轻对环境的影响。②喷浆法。喷浆法的应用更烦琐一些,在使用此方法前,为了强化效果,需要在土地中钻孔。与此同时,结合施工具体要求,进一步调整钻孔深度。技术应用中,当预设深度(重要参数)达标后放置喷射装置。经对比发现,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但想要达到加固目的,往往投入成本较高,所以要灵活使用。
3.2.1 施工准备
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处理难度高,也是最为主要的。实际操作期间,很容易受到干扰,弱化桩基础施工效果。基于这样的前提,在实际施工阶段,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强化施工人员意识,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落实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前,结合以往经验要对施工现场细致、周密勘察,在此前提下,全面了解和掌握地质,对水文情况作出评估和判断,明确具体的施工条件,通过总结性分析,拟定地质勘查报告,为施工顺畅打下基础。除此之外,为了消除地基、桩基施工隐患,降低施工风险,还需要严把建筑材料关,引进性能优越的设备,对设备的运行质量认真评估,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按照规定以及技术方案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实践证明,只有保证其质量合规,达到施工标准后才有资格投入使用,否则将会弱化施工效果,降低整个工程品质[1]。另外,参考施工现场各种因素,注重资源整合和人员培训,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材料应用现状,从源头把控住施工质量,同时为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保障。混凝土浇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至关重要,在施工之前,浇筑的原材料要准备充足,如沙子、水泥以及其他的填充物等。确保施工工具的齐全。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购环节就应该加大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保证符合施工标准,对材料运输、存储环节中可能涉及问题,仔细检查,借此提升施工质量。
3.2.2 灌注桩施工技术
结合实际可知,灌注桩施工十分复杂和全面,涉及内容较多。常见的灌注桩施工要建立在预制桩基础孔洞上,同时完成符合条件的混凝土浇筑,形成强度理想的桩基础。在现实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品质,要联系实际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借助高品质的作业成孔,以及科学的沉管成孔方式,完成施工阶段的桩孔构筑,提升灌注桩施工品质。现实中,关于成孔方式选择,要依据实际工况确定。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土质是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土质偏黏性,此时就要进行人工成孔,实践表明,这类方式比较科学和理想。与人工成孔相比,优势更大的是机械辅助成孔,因为采用这种方法,成孔效率不仅可以保障,而且精准度更高。在现实施工中,能够确定成孔位置,同时从源头减少工作量。地下水是影响建筑的重要因素,将会影响成孔阶段桩基础施工品质,为此排水技术应用是关键。结合现实可知,沉管成孔比较特殊,应用条件比较严苛,需利用冲击法构筑桩孔。但现实中这样的成孔操作会有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沉管成孔会伴随较大的噪声,形成严重噪音干扰[2]。基于这样的前提,在进行沉管成孔施工时,要想办法发挥沉管成孔的技术优势,搭配辅助噪声消除,对噪声进行有效控制(成孔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居民正常生活。
3.2.3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分为两种,混凝土桩的适配度更高,优势显著。预制混凝土桩不仅承载的负荷量较大,简单的操作方式也增加了其适用性,借助预制桩施工技术,可以增强建筑稳固性。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也存在缺陷,缺点在于很容易构成环境方面的影响。另外,在一些特殊施工中,钢桩这一技术还是会被使用的。借助H型的钢桩,提升结构安全性,是比较可行的方式。预制桩技术按照实施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像振动、锤击沉桩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应用中,预制桩下沉会影响环境,改变周围土层结构,所以需要在运用技术同时,掌握核心施工方法,尽可能改善沉桩的力度,不断优化作业的强度等,通过沉桩的深度计算,将整个施工数据尽快掌握,将其精准设定在标准范围中。现实中,为了进一步保障以及科学控制预制桩技术实施阶段的效果,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系统地掌握结构形态以及施工特点,并结合施工进度以及项目建设标准等,将预制桩施工技术充分、合理利用,有效提升整体质量[3]。总而言之,桩基施工较为复杂和全面,涉及的内容较多,在现实施工中,想要保障理想的效果,需要掌握关键施工技术,高标准要求施工人员,灵活运用施工技术,提升桩基础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施工流程,保证施工环节顺利开展,在此前提下进行成本动态控制,确保施工效益最大化。
建筑工程内容较多,不确定因素也多。要想确保项目顺畅开展,需要众多施工技术及工艺的支撑。实践环节中,为了施工可以有效、更高品质地进行,需强化人员意识,把控好各个环节,控制好桩基础和地基的施工质量,将不确定因素影响降至最低,通过合理化方式,保证建筑工程品质,提升其整体状态[4]。除此之外,需优化培训效果,借助不同有效途径,增长人员的技术能力,确保桩基施工质量符合预期。
建筑工程相对复杂,想要获得最佳效果,需要有制度作支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作为两项重要内容,其施工管理模式需积极创新,不断完善,保障管理实效性,体现工程管理价值。地基和桩基施工前,为消除施工隐患,合理推进施工管理,相关责任人需做深层次了解,全方位掌握施工实际。与此同时,结合建筑工程地基整体情况和桩基础施工具体要求,高质量制定施工进度,落实好人员分配,优选施工材料,明确监控施工重点,通过精细化管理,让基础施工质量提升,工程品质得到保障。
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繁杂,注意事项较多,特别是地基和桩基施工,需注意各项施工细节和详尽施工流程的把握,施工管理复杂性较强。工程建设阶段,为避免不良影响,强化施工管理效果,需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强调信息化的利用,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在科技的引领下,工程管理软件层出不穷,软件应用实效性、功能性越来越强,BIM技术就是主要代表。现实工作中,BIM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可弥补传统管理不足,在实际实施阶段,通过其可视化的特点,找出结构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措施,保证项目品质[5]。基于此,想要实现地基和桩基础质量提升,建筑企业需高效、科学利用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借助该技术构建立体化的模型,与此同时综合评估项目状态,全面推进无死角化的管理,解决施工严重问题。除了应用先进技术外,还需开展持续性监督,深刻把握图纸内容,攻克传统技术瓶颈。通过建筑信息立体呈现,让施工风险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地基与桩基础施工作用显著,该施工技术的应用,可持续性增强结构稳定性,确保建筑使用性能,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基于此,施工单位需强化地基与桩基础施工安全意识,明确施工目标和要求,借助强夯、排水和加固等技术手段,提升地基的承载力。通过合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桩基础的稳定性,从而增加项目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