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益军
(广饶县大码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30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并且种植范围大和应用范围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多。通过应用和推广高产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保证玉米能够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选择品种对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结合当地的种植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在选种前,应全面分析种植地的土壤成分、地势、气候条件以及种植面积,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种植的玉米品种。另外,在选种过程中还应考虑玉米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种植户要到具备正规资质的销售商购买玉米种子。为了引导种植户选好种子,相关工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宣传工作,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管理,防止不良种子流入市场,避免农民遭受经济损失。在选好种子后还要做好处理工作,能有效实现玉米高产,提高抗病能力。应选择籽粒饱满的玉米品种,剔除发育不良的种子,选种完成后要做好晾晒工作,将种子均匀平铺在干燥地面上,摊铺厚度为2 cm。应定期翻动种子,保证种子受热均匀。种子经过晾晒后还要做好处理工作,选择种衣剂加上适量的化学药剂浸泡,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1]。
玉米生长除了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土壤质量的影响。玉米根系比较发达,通过根部能很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促进玉米生长。做好土壤选择工作非常关键,能保证玉米高产和稳产,应该选择土层深厚和土壤肥沃的地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通常情况下,选择地势平坦和排水效果好的田块,便于后期田间管理和玉米运输,排水效果好的田块可以减少种植地积水,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光照,但也要避免长时间光照,会造成玉米植株水分大量蒸发,很容易出现干苗或者干旱的现象,应选择距离水源地较近的地区,发现玉米植株缺水后可以采取人工灌溉。
在选地完成后要做好整地工作,翻耕深度应控制在25 cm 左右,能提高土壤通风透光性,有利于玉米根系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在翻整土地完成后应晾晒土壤7~15 d,能有效灭杀土壤中的虫卵和病菌。
1.3.1 育苗和直接播种法
采用育苗法能提高玉米植株的成活率,在干旱缺墒的年份可应用该种方法。
直接播种法能够减少经济成本的支出,适合应用在土壤墒情较好的种植地。
1.3.2 播种时间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能保证玉米出苗率,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当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才能播种,如果温度没有达到种子生长需求会影响出苗率,也不利于后期幼苗生长。如果气温下降易出现冻害现象,严重影响种子的成活率。如果播种时间太晚,导致玉米生育周期不足,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可选择机械设备播种玉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在种植密度方面,结合土壤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密度,针对土壤状况较差的田块,距离应控制在60~80 cm。如果土壤状态较好,选择宽窄行玉米种植技术,宽行控制在80~85 cm,窄行控制在25~35 cm,有效利用种植空间,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密度、光照条件,利于玉米吸收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2]。
2.1.1 移苗补栽
受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播种完成后会影响出苗率,可能会出现缺苗和断垄的情况,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了保证玉米整齐生长,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田间的出苗情况,发现缺苗后要及时补种或者移栽。选择在阴雨天气移栽能够提高成活率,确保玉米幼苗的健康生长,应坚持带土移栽的原则。在移栽完成后要立即浇水,提高成活率。
2.1.2 间苗和定苗
为了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非常关键。应尽早间苗,在幼苗扎根前做好间苗工作,当幼苗长到3~4 叶片时开展间苗工作,并且坚持去除弱苗和病苗的原则,保留大苗和健壮苗。如果间苗时间过晚,会直接影响幼苗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也会影响根部生长。
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种植品种,选择适合的定苗时间和方式,保证幼苗健康生长。如果地下害虫比较严重,可以适当推迟定苗时间。为了提高田间管理效果,在间苗和定苗的过程中可以配合铲地,能提高土壤的通风透光性。
2.1.3 中耕除草
科学的中耕除草措施能保证土壤透气性,增加地表温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控制水分的蒸发速度,能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3 次中耕除草,第一次选择在定苗前,中耕深度为4 cm 左右;第二次选择在定苗后,当幼苗长到35 cm 时中耕;第三次选择在拔节期前,中耕深度为10 cm 左右。播种后到出苗前选择化学除草剂,或者在玉米长出3 片叶时有效处理茎叶,通过该措施能有效预防杂草,避免与幼苗争夺养分和水分。
2.1.4 蹲苗促壮
采取蹲苗措施能促进玉米根系变长和变粗,增加玉米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保证地上部分的植株健壮生长,同时提高植株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苗初期和拔节期可有效蹲苗。当叶片为4 片叶时可以将玉米苗根部土壤翻耕3 cm 左右,保证露出的地下茎部,晾晒10 d 后结合追肥封土,通过该种方法能够提高地表温度。在操作过程中应减少对植株根部的损害,在地力肥厚和土壤伤情好的地块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苗粗和苗壮的地块可以不蹲苗[3]。
2.1.5 科学追肥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肥力不同,正确使用基肥非常关键,应保证基肥充足。一般情况下,在玉米苗期可以不施苗肥,如果基肥不充足要及时追肥,满足玉米苗的生长发育需求。在施肥的同时要配合灌溉,为玉米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
在施肥过程中,应控制好氮磷肥的比例,将磷肥和钾肥一次性渗入土壤中,施肥时间不能太晚,避免出现花白苗的现象。为了提高施肥效果,可以使用0.2%硫酸锌溶液,采取叶面喷肥的方式。如果发现玉米苗发黄、生长缓慢,应及时补充氮肥,可以选择0.2%尿素溶液,选择叶面喷洒的方式,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
2.1.6 防治地下害虫
玉米苗期,地下害虫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包括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如果发现有地下害虫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一是科学浇灌,选择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用量为8 kg,兑水1 200 L 浇灌垄沟。二是通过撒毒土的方式防治地下害虫,可以选择2%甲基异硫磷粉,每公顷用量为375 kg,加入细土7 500 kg 均匀搅拌,沿着垄沟撒施。
2.2.1 重视拔节肥的应用
当玉米长到7~8 片叶时,玉米进入拔节期,该时期玉米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在去除杂草的同时追肥,控制好追肥量,选择硝酸铵,用量为160 kg/hm2,也可以选择尿素,用量为130 kg/hm2,并且辅助追施硫酸锌,用量为16 kg/hm2,能有效预防玉米秃尖。
2.2.2 重视穗肥的应用
适当增加穗肥使用量,可以选择碳酸氢铵,用量为400~430 kg/hm2,为了提高施肥效果,配合使用微肥。在玉米抽穗后,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每公顷用量为2.5 kg,兑水800 L 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也可以喷洒在玉米上部叶片,喷洒1~2 次,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2.2.3 防治病虫害
黑粉病和玉米螟虫的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观察玉米生长状态,在发现黑粉还没有散开前彻底清除,统一烧毁或者深埋处理,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要做好玉米螟虫防治工作,主要选择药剂防治,50%辛硫磷乳剂600 倍液喷洒在玉米心叶部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2.3.1 适当补充肥料
在玉米吐丝后,如果下部叶片开始变黄,该时期已经出现明显的缺肥症状,种植户应及时补充速效氮肥,选择的药剂包括0.5%磷酸二氢钾溶液等,选择喷洒方式即可有效防治。通过该时期的补肥措施能促进植株根系健康生长,也能起到养根保叶的作用,防止玉米倒伏和早衰。
2.3.2 人工辅助授粉
选择没有风的晴朗天气、在露水干后的9:00~12:00 人工授粉。通过科学授粉能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穗重量,使玉米籽粒饱满。
2.3.3 及时去雄
做好玉米去雄工作非常关键,可以间隔一行拔掉另一行的雄穗,提高授粉率和结实率。在完成授粉工作后,雄穗枯萎后应尽量拔除全部雄穗[4]。
2.3.4 扒皮晾晒
在玉米蜡熟中后期可以采取扒皮晾晒的措施,扒开玉米苞叶,目的是让玉米籽粒露在外面。通过该措施能促进玉米早熟7 d,降低玉米水分,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3.5 科学灌溉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的需水量不同,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会消耗水分150~200 kg,在干旱天气要及时补水,否则会影响玉米生长,甚至会出现玉米茎秆短矮和叶片较小的问题,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玉米穗粒数和粒重受到影响。水分过多会影响土壤透气性,增加玉米茎秆倒伏概率。
为此,科学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较大,在玉米籽粒形成阶段,含水量应控制在88%~92%。在玉米乳熟期含水量应控制在44%~80%,有利于玉米正常灌浆。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如果缺水会降低玉米穗粒数和粒重。
一般情况下,每年10 月大部分玉米完全成熟,要抓住最佳的收获时期,选择在晴天收获后晾晒,待穗干后脱粒,避免损伤果皮和胚部。在收获完成后要晾晒7~10 d,当玉米粒含水量达到22%时可以脱粒,当玉米籽粒中的含水量高于20%~40%时,可在立秋后或者第二年脱粒。当玉米水分下降到11%以下时,要采取干燥仓库储存的方式,在入库后要经常检查,做好防鼠和防潮工作,可以在入库前选择药剂熏库,能有效防治害虫,可以加入适量的干燥剂来防潮,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物理防治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防治效果显著,可以采取以下物理防治方法。玉米螟虫和蚜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为了减少该类害虫,可以选择频振式杀虫灯,合理设置灯距,每隔200 m 设置1 个杀虫灯,提高灭杀效果。还可以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特点,选择粘虫板诱杀,防治效果显著。
一是在选好玉米种子后要开展包衣或者拌种工作,在预防地下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水肥管理,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要做好氮肥、磷肥和钾肥比例的控制工作,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尤其要控制好氮肥用量,避免造成玉米徒长。三是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要定期观察玉米生长情况,通过中耕除草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养分,满足玉米生长需求,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绿色无公害,并且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当前在生物防治技术中,可以选择Bt 苏云金杆菌,其是一种细菌型杀虫剂,能有效灭杀玉米螟虫,应用范围广泛,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残留毒素,可以保证生态系统平衡。此外,可以引进害虫天敌防治,如赤眼蜂能防治玉米螟虫和棉铃虫等,瓢虫和蜘蛛能防治蚜虫,应加大对天敌的保护力度,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技术是当前玉米病虫害的重要防治手段,具有见效快和效果好的优点,会不同程度影响玉米的质量或生态环境,用药不当会残留药物,应选择低毒和高效的化学药剂,保证用药的科学性。针对苗期害虫和地下害虫,可选择的药剂包括噻虫嗪和比吡虫啉等,包衣处理玉米种子,能有效预防地下害虫。在玉米心叶期,使用苏云金杆菌或者白僵菌防治害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选择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 倍液防治,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纹枯病,可选择30%多菌灵,每公顷用量为1 500 g,兑水750 kg 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 d 用药1 次。如果在玉米生长后期出现零星的患病植株,可选择甲霜灵400 倍液灌根处理玉米种子。针对玉米青枯病,可选择60%瑞毒锰锌粉剂600 倍液防治。针对玉米黑穗病,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包衣处理种子,也可选择多菌灵种衣剂或者苯醚甲环唑防治。针对玉米根腐病,除了做好日常种植管理工作之外,还要选择72%代森锰锌霜脲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