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鑫
(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德州 251500)
传统的大豆玉米种植方式主要为套种,制约了大豆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作物的生长质量和效率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提升大豆、玉米的种植质量,我国农业技术人员在传统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种植技术,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这种技术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增加大豆玉米种植经济收益的关键举措。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属于典型的复合型种植技术。要想发挥该技术的最佳种植效果,种植人员要有机结合各种植环节,为大豆、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应用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前,种植人员需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科学选种。
种植人员在选种前需实地考察种植地。考察内容主要有种植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土质情况。综合考察后,种植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既符合当地环境又能有效应用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种子。
应用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时,齐黄34 是最为常见的大豆品种,具有生长效率高、熟期早的特点。选种后,种植人员需科学处理种子,清除部分干瘪、粒小以及存在病害的种子[1]。
播种前,应密切关注种植地播种期的降水量,综合考量土壤墒情。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为65%~75%可播种大豆。部分地区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可能存在降水量不足的情况,若土壤墒情无法满足大豆、玉米的种植需求,种植人员需在播种前灌溉土壤。目前,我国大豆、玉米的土壤灌溉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即滴灌和微灌。无论何种灌溉方式都要保证灌溉后土壤墒情满足大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灌溉过程中,种植人员应结合播种形式及种植密度适量灌溉,避免灌溉水量过大,导致田间出现积水、板结的情况。
播种时,应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主要特征,制订合理的种植方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先进的单粒精密播种机,大幅提升播种效率,实现种肥共播,减少种植人员的工作量。大豆和玉米具有一定的差异,种植人员应结合二者特征,设计合理的播种深度。
实践证明,应用复合带状高产种植技术播种大豆种子时,大豆种子的种植深度应控制在3 cm 左右,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5 cm 左右。播种大豆时,种植人员可以种肥共播。大豆幼苗期根瘤菌作用较小,固氮效果不佳,植株根部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养分,进而严重影响生长质量和效率。
完成大豆播种后,种植人员应结合大豆的生长情况施肥,为大豆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确保其健康生长。为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发展,市场上已结合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主要特点研发出适合大豆生长的专用复合肥料。使用该类肥料时,种植人员应严格控制肥料用量,通常情况下施加大豆复合肥150 kg/hm2。
玉米可以种肥共播,施加有机生物肥料等。需要注意的是,种植人员播种玉米时需按播种量施肥。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种植人员选择的大豆种和玉米种为包衣种子。肥料为硫包衣控释肥,并施加防地下害虫的颗粒剂,提升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2]。
大豆、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所需的养分不同。种植人员应结合实际生长情况,适当补充养分和水分。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时,种植人员应结合土壤墒情及具体生长状况施加肥料。大豆处于鼓粒中期时,种植人员可在磷酸二氢钾中兑适量水,将该溶液喷洒至大豆叶面,施加周期为7 d。大豆处于分枝期时,种植人员应重视茎部管理。大豆分枝期茎叶生长旺盛,种植人员应严格控制,避免大豆茎叶生长过旺,影响其生长质量。种植地遭遇干旱等气候灾害时,种植人员应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确保其在健康的环境下生长。
杂草会严重影响大豆、玉米整体生长质量。种植人员应综合治理杂草,为大豆、玉米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不同地区的杂草类型以及生长习性不同,种植人员应秉持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采取高效的治理措施,降低杂草对作物的影响。应优选适应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杂草治理方式,例如地膜覆盖、翻作土壤等,有效减少田间杂草的生长量。此类物理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化学药剂对作物的损害。
值较小表明简并严重,意味着需要进行重采样。重采样过程根据当前的分布P(Θt|z1:t),通过生成N 个新的等权重质点集合,可以基本消除权重非常小的质点。利用离散分布进行采样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不再讨论了。
种植人员需在同一时期播种大豆和玉米。出苗前可采用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等除草剂对大豆、玉米进行封闭式全方位除草,从根源上杜绝杂草生长。此方式效果与土壤墒情有关。土壤的温度、湿度条件较好,除草效果较佳;土壤墒情较差,除草效果不佳。种植人员可在土壤墒情不佳时,科学稀释除草剂浓度,强化除草效果。完成封闭式除草后,种植人员不应立即浇灌,否则会将大豆和玉米地面上的除草剂冲刷至土壤中,影响除草质量[3]。
若封闭式除草措施未能有效发挥除草效果,种植人员应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处理,加大除草力度。当玉米幼苗长至5 叶左右、大豆幼苗长至3 片左右、杂草的叶片长至5 叶左右时,种植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综合治理杂草。
在选择药剂时,严禁选择化学药剂,这类药剂的杀伤性强,极易引发严重药害,应选择大豆、玉米专用除草剂定向除草。大豆用15%精喹·氟磺胺微乳剂1 500~1 800 g/hm2,兑水450~675 kg/hm2;玉米用27%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2 250~3 000 g/hm2兑水450~675 kg/hm2。苗后除草要在喷雾装置上加装物理隔帘,将大豆与玉米隔开施肥,严防药害。与此同时,种植人员需依据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合理施加除草剂。当土壤内有机物含量在3.5%以下时,需降低除草剂的用量,将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若二次药剂除草依然无法有效抑制部分杂草生长,种植人员需要人工清除杂草。
部分种植人员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时,未能合理控制除草剂用量,导致玉米、大豆出现药害。针对这种情况,种植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化学药剂对作物的危害。此外,种植人员需要定向管理药害作物,使药害作物尽快恢复正常生长。种植人员需将发生药害的作物用防护罩隔离,用喷雾机对其进行针对性喷洒,有效避免残留的化学药剂扩散到周边作物上。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大豆与玉米的产量及质量。种植人员应实时监控大豆与玉米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作物生长情况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大豆、玉米健康生长。不同生长时期大豆、玉米发生的病虫害也不同,当大豆和玉米生长到一定时期时,种植人员应提前防治病虫害,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主要的收获方式为机械化收获。这种收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收获效率,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种植人员应结合种植地特点,合理使用机械化收割,为种植下一轮作物奠定基础[4]。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时,采用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单一片面的推广方式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高质量推广。我国农业部门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打破传统的推广形式,转变推广理念,将传统单一僵化推广形式转换为全方位、多元化的推广模式,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范围,提升推广质量。
我国各地区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前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新型推广体系并全面贯彻落实到各个推广环节中。
农业部门应细化推广流程,使更多群众清晰认识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以此提升推广效果。农业部门有关推广人员应参与到该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归纳和总结种植过程中该技术呈现的优点和作用,有机结合技术内容与推广机制,将该技术推广给大豆、玉米的种植人员。
农业部门应明确划分推广人员的岗位职责,避免推广过程中存在互相推诿、不作为的情况,影响推广效果。推广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应用型推广人员,主要负责对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帮助种植人员了解种植流程和方式,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推广;另一类是技术讲解型推广人员,主要负责种植技术的宣传工作。宣传时,应重点突出该技术为种植人员带来的效益,激发种植人员对该技术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该技术的推广工作中,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相关法律条文,为种植人员使用该技术提供保障,提升种植人员对该技术的信任度,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机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原因是缺失法律保护,无法切实保障该技术的效益,不利于推广人员开展工作。农业部门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推广人员的执行力,为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撑[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农业部门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大对玉米大豆新型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农业部门可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技术推广网站,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使用方式、操作流程以及深远意义通过网站进行宣传。
同时,可以在该网站中呈现使用该项技术的优秀案例,提升推广效率。这种信息化的推广模式推广力度较大,能够有效提升推广效率,推动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现代化发展[6]。
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对大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推广工作前,农业部门应加大对种植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其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及各方面作用宣传到位。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提升推广人员的综合能力。考核内容应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使用流程以及方式展开。通过考核的人员才有资格从事相关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农业部门需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确保每一位参与推广工作的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提升大豆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7]。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使更多的种植人员使用该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国农业部门应为使用该项技术的种植人员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促使更多的种植人员使用该项种植技术。农业部门可以给使用该项种植技术的人员一定的政策补贴,扩大高产种植技术的使用范围,提升种植人员的经济收益[8]。
农业部门要想有效提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水平,就要加大对相关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为种植人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推广服务,提升推广质量。我国农业部门应拓宽融资渠道,与企业高质量合作,为推广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为推广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各地区基层部门应提高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地方政府实际财政情况,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提升农业经费的资金投入比例,为种植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不同于社会上其他个人及企业的推广工作,农业技术的推广更注重公益性,我国农业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在为推广工作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增强社会效益,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稳步发展[9]。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对我国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传统的大豆、玉米种植方式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有关技术人员研发出了更加高产的新型种植技术,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型的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大豆、玉米种植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使用,大幅提升我国大豆、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步提升。
我国农业部门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应实地考察该项技术的使用情况,将该项技术所具备的优势精准无误地传达给种植人员,不断创新推广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推广范围,促使更多种植人员积极应用该项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