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造瘘人工肛门回纳术后感染1例的药学监护

2023-03-09 02:45周婷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头孢西丁硝唑头孢曲松

周婷婷

患者,男,68岁,4年前因乙状结肠癌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瘘术(具体不详),术后恢复情况可。现患者要求回纳,予2021年1月8日收治入院。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咯痰,无转移性右下腹痛,无阵发性绞痛向会阴部放射,无肉眼血尿,无脓血便。目前患者精神、食纳可,睡眠尚可,造瘘口大便流出正常,小便正常。入院查体:T 36.7 ℃,P 80 次/min,R 18 次/min,BP 137/99 mmHg。神清,精神可,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见造瘘口,无下陷,肠壁红润,血运可,全腹部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无腹肌紧张,未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3~4 次/min,无气过水声。肛门指检:未扪及肿块,指套无血染。入院诊断:乙状结肠造瘘术后、乙状结肠癌术后、高血压病。入院后查心电图:窦性心律,肢导低电压,CT:结合病史乙状结肠造瘘术后改变。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入院第3天开具头孢西丁2 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带手术室预防感染,拟行手术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造瘘回纳术,全程230 min。术后继续加一剂头孢西丁2 g+生理盐水250 ml预防感染,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维生素C、维生素B6补充能量和电解质。

术后第1天,患者夜间最高体温38.0 ℃,临时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患者诉切口疼痛,切口辅料干燥,无红肿渗液,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肛门尚未排气排便,肠鸣音未闻及,腹腔引流淡血性液体120 ml,肛管引流淡血性液体60 ml。开具头孢西丁2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继续预防感染。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3.28×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11.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4.64%,血小板计数(PLT)130×109/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6.0 U/L。肾功能:血尿素氮(BUN)6.3 mmol/L,肌酐(Cr)77.5 μmol/L,尿酸(UA)262.0 μmol/L。

术后第2天最高体温38.3 ℃,患者仍有切口疼痛,无胸闷气急,无咳嗽咯痰,睡眠尚可,肛门尚未排气排便。皮肤巩膜无黄染,两肺听诊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腹部切口敷料干燥,无红肿渗液,肠鸣音1 次/min。腹腔引流淡血性液体50 ml,肛管引流淡血性液体90 ml。治疗方案暂不变,加强切口换药。

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正常,无畏寒高热,无咳嗽咯痰,无胸闷气急等不适,肛门已排气,解少量稀便。两肺听诊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切口敷料干燥,肠鸣音2 次/min。拔除肛管,予切口换药,观察切口无红肿渗液,继续予当前治疗方案。

术后第4天,患者目前精神较前缓解,无畏寒高热,无咳嗽咯痰,无胸闷气急等不适,睡眠一般,肛门排气排便,小便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两肺听诊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左侧切口(原造瘘口)见黄脓色液体渗出,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腹部切口敷料干燥,无红肿渗液,肠鸣音4~5 次/min。腹腔引流淡血性液体20 ml。考虑左侧腹部切口感染,今予敞开,加强换药。同时更换头孢曲松2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每天2次继续抗感染。血常规:WBC 9.95×109/L,NE 7.81×109/L,N% 78.54%,PLT 119×109/L。肝功能:ALT 13.0 U/L,AST 16.0 U/L。肾功能:BUN 7.4 mmol/L,Cr 60.1 μmol/L,UA 213.0 μmol/L。

术后第5天,患者体温正常,无畏寒高热,无咳嗽咯痰,无胸闷气急,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等不适,肛门已排气,小便正常。腹腔引流淡血性液体20 ml。肾功能:BUN 6.10 mmol/L,Cr 58.7 μmol/L,UA 214.2 μmol/L。凝血常规:D-二聚体9.15 mg/L,纤维蛋白原5.22 g/L。考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高,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皮下注射。

术后第6天,患者无畏寒高热,无咳嗽咯痰,无腹痛腹胀等不适,肛门已排气,小便正常。腹平软,左侧腹部切口少量黄脓色液体渗出,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 次/min。

术后第7天,患者体温正常,无畏寒高热,无咳嗽咯痰,无胸闷气急等不适,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左侧切口少量渗出,拔除腹腔引流管。

术后第8天,复查血常规:WBC 8.26×109/L,NE 6.26×109/L,N% 74.74%,PLT 200 ×109/L。肝功能:ALT 22.0 U/L,AST 24.0 U/L。肾功能:BUN 6.2 mmol/L,Cr 69.3 μmol/L,UA 222.0 μmol/L。凝血常规:D-二聚体6.10 mg/L,纤维蛋白原3.95 g/L。今停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术后第11天,复查血常规:WBC 5.79×109/L,NE 3.68×109/L,N% 63.5%,PLT 258 ×109/L。肝功能:ALT 24.0 U/L,AST 25.0 U/L。肾功能:BUN 4.0 mmol/L,Cr 65.4 μmol/L,UA 312.0 μmol/L。患者体温正常,左侧切口敷料干燥,停头孢曲松。

术后第13天,患者无发热畏寒,腹痛腹泻,精神食纳可。查体:神志清,精神可,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切口愈合良好,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术后第16天,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恢复可,予出院。

讨 论结肠造瘘术是结直肠损伤和急性梗阻术中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而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因其改变了生理通道,在心理和生理上均对患者产生伤害,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和伤害,因此后期的结肠造瘘口还纳术可使患者消除腹部造瘘口不便、免除造瘘口并发症,减轻心理创伤[1]。造瘘口还纳术虽然是临床常规开展的手术,但术后伤口感染及大便频繁也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不但增加了医疗费用、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还增加了切口疝等远期并发症的风险[2]。文献报道,造瘘口还纳术常见的并发症有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其中切口感染占42.8%,腹腔感染占19.0%[1]。因此,降低造瘘口还纳术的感染风险十分必要。

造瘘口回纳术本身为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一方面手术切口(包括造瘘口)存在大量人体寄植菌群,另一方面肠内容物可能存在外溢造成切口和(或)腹腔感染,因此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十分必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结直肠手术可能的污染菌主要有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推荐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或头霉素类,或头孢曲松+甲硝唑。该患者术前予头孢西丁2 g+生理盐水100 ml,术后予头孢西丁2 g+生理盐水250 ml预防感染,头孢西丁作为头霉素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杀灭细菌,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很高的抵抗性,其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仿,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抗菌作用较头孢菌素类强,基本上能够覆盖上述手术可能的污染菌,也符合指南推荐。因此,预防用药物遴选适宜。但手术时间>3 h,且超过头孢西丁半衰期(t1/2≈1 h)2倍以上,故术中应再追加1剂。该患者68岁,体质量65 kg,SCr 71.6 μmol/L,根据公式计算,其内生肌酐清除率为79.9 ml/min,结合药品说明书,该患者肾功能正常,无需调整头孢西丁剂量,用法用量适宜。

患者术后第2天最高体温38.3 ℃左右,复查血常规示WBC、NE偏高,考虑术后应激热所致,暂未调整相关抗感染方案。术后第3天左侧切口稍显红肿,一方面考虑手术时间长,感染率增加,另一方面不排除肠内容物溢出导致原造瘘口感染,故继续予抗菌药物头孢西丁抗感染适宜。但考虑到头孢西丁作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t1/2≈1 h),每天2次的给药频率并不能完全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故药师推荐增加给药频率,每6~8 h给药1次。术后第4天患者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左侧腹部切口(原造瘘口)有黄脓色液体渗出,同时复查血常规示WBC、NE稍偏高,故考虑主要的感染灶为原造瘘口的感染,结合临床经验,肠内容物溢出时带出的肠道细菌为原造瘘口感染的来源可能性大。皮肤表面细菌考虑有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肠内容物溢出时带出的肠道细菌考虑有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等,外界环境菌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因此,临床药师建议改头孢西丁为头孢曲松2 g每天1次联合奥硝唑0.5 g每天2次继续抗感染治疗。头孢曲松为半合成第三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对需氧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及部分厌氧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其消除半衰期为5.8~8.7 h,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及非产ESBLs菌株(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等)敏感性较好[3]。

奥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及抗原虫作用,适用于系统性厌氧菌感染,如腹腔感染、妇科感染、血流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下呼吸道感染、阿米巴肝脓肿[3]。头孢曲松与奥硝唑联用基本上能够覆盖可能的致病菌。该患者肾功能正常,头孢曲松和奥硝唑用法用量适宜。术后第5天,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皮下注射。那屈肝素钙是由肝素钠经亚硝酸解聚,对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级筛分后获得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的钙盐,其抗Ⅱa活性较普通肝素弱,临床使用出血倾向小,皮下注射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4]。患者肾功能正常,无需调整剂量。术后第6天患者体温正常,腹腔引流20 ml,左侧腹部切口少量黄脓色液体渗出,术后第8天患者体温正常,左侧腹部切口少量渗出,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停奥硝唑,继续予头孢曲松抗感染。术后第11天患者体温正常,左侧腹部切口辅料干燥,停头孢曲松。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h,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5]。结合患者的血常规、体温、腹腔引流液情况,该患者抗感染疗程基本适宜。

本例患者为结肠癌造瘘人工肛门回纳术术后感染,予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奥硝唑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结合患者血象、切口感染渗液、引流液情况及体征、症状的变化,考虑感染灶为原造瘘口的感染。因头孢西丁作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t1/2≈1 h),每天2次的给药频率并不能完全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故药师推荐增加给药频率,每6~8 h给药1次未采纳。后患者体温仍偏高,药师改头孢曲松联合奥硝唑升级治疗,患者症状好转,炎性指标下降,治疗有效。患者肾功能正常,故无需调整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的剂量。有文献报道,回肠造瘘术出现并发症的手术时间较长,考虑是时间长的手术通常是术中肠粘连较多,耗费粘连松解的时间较多,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

外科患者术前活动量减少、术中制动、术后长期卧床均使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并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6]。根据《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对该患者使用Caprini模型进行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计算该患者得分4分,判断风险等级中危。结合普通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术前预防措施推荐,该患者不伴有高出血风险,预防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或间歇充气加压泵(IPC),该患者术前未使用,术后患者D-二聚体9.15 mg/L,纤维蛋白原5.22 g/L,考虑到该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高,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皮下注射。患者肾功能正常,无需调整剂量。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PLT。患者皮下注射那屈肝素钙3 d后,复查凝血常规示D-二聚体较前下降,继续使用直至出院,用药过程中PLT均正常,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也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头孢西丁硝唑头孢曲松
盐酸氨溴索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兽药中非法添加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检查方法
幼年大鼠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与口服钙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头孢西丁联合大蒜素软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3—2016年我院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性分析
头孢西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基于计算机仿真模拟结果推荐老年人左奥硝唑给药方案
头孢地尼与奥硝唑联合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头孢曲松钠治疗HIV抗体阳性混合感染梅毒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