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山西加大田野考证力度,加强考古成果转化利用,持续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考古课题,为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做出了山西贡献。”2月28日下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省文物局发言人于振龙说道。
考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社会大众对考古课题、考古发现十分关注。山西是实证中华文明进程的核心地区,是早期国家形成与治理实践的关键区域,始终处于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互动交流的最前沿。山西省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五)”、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及山西省文物局“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重要课题框架下,持续开展了夏县师村、襄汾陶寺、夏县东下冯、兴县碧村、沁水八里坪、绛县西吴壁等十余处重要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文明进程、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为充分發挥重大项目的学术引领和行业带动作用,山西考古行业持续攻关,围绕考古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谋划、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考古研究课题,科学阐释了山西省在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问题。
为了让普通大众更好认识考古成果、理解考古成果、认识考古学,山西省在部署考古重大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考古成果的转化。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相关要求,山西省在考古工作基础上,深入挖掘、整理、阐释考古成果,积极推进考古报告出版、考古成果展览、考古成果多媒体科普、传播等成果转化方式,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推动考古成果全社会共享,山西省举办了“大政之源”特展、“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集中展现山西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重要地位及最新考古成果,推出“考古云讲堂”系列讲座、举办“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搭建“山西文物”“考古汇”网络宣传平台,宣传展示山西考古成果,让考古新发现、研究新成果走出库房、走出实验室,走进博物馆、走近人民群众,激发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
山西省通过多层次、跨媒体、丰富多样的考古成果转化形式,让大众更加了解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不同时空范围的内涵特点,使大众能够对我国百万年人类史到五千多年文明史产生深思,感受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