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DA主题模型的中非经济合作热点分析及展望

2023-03-08 02:10:36于益民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新冠

于益民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目前,国际形势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的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更是为这一局势增添了不确定性。在这一形势下,中非作为命运共同体,持续拓展合作领域,坚持合作发展,持续深化政治互信,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和北京峰会分别宣布实施的“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更是将中非经贸合作水平推向历史新高。

现有中非合作相关研究文献大多未能结合新闻文本进行分析,也较少引入文本分析模型。基于此,本文借助LDA主题模型,对收集到的中非经济合作相关的新闻文本进行建模分析,明晰了中非经济合作主题,分析了其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及侧重,并对未来中非经济合作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二、研究设计

(一)LDA模型

LDA是一种典型的无监督学习模型,它运用机器学习方法统计词频,生成主题单词和评论主题后构成的多层概率分布,进而实现分类。在新闻文本分析领域,LDA模型可以对新闻关键词进行聚类整理,从而有效挖掘海量新闻文本中所隐藏的关键信息,判断出新闻的主要热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二)研究框架

新闻文本的特点在于标题简洁,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和评价。新闻摘要又称为“时事索引”,能够准确对新闻主要内容进行描述。因此本文在收集数据时,主要选取了新闻正文文本及摘要。

本文整体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本文首先通过对各大新闻门户网站获取的新闻数据进行爬取及预处理,然后通过LDA模型对近七年的所有数据进行主题聚类,分析近年来中非经济合作的重点。然后本文又将数据按照年份拆分,分析得出每年的热点,进而判断中非经济合作趋势。

图1 研究框架

三、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闻文本进行收集并分析得到政策热点,数据来源包括中国新闻网、新浪新闻、百度新闻、人民网、央视新闻等渠道。为保证数据来源准确可靠,我们遵循以下原则收集数据:①在上述网站搜索标题中包含“中国”“非洲”“中非”等关键词的新闻;②为将结果限制为经济相关内容,将新闻频道设置成“财经频道”进行结果筛选或进行相似筛选操作;③使用爬虫软件获取上述软件所有相关新闻标题、新闻摘要及发表时间;④剔除缺失信息项,删除缺少“标题”或“发表时间”的新闻;⑤将上述软件获取的所有数据进行合并,按照“标题+摘要”进行去重,同时对标题相同、摘要不同的数据进行合并;⑥由于本文研究热点范围限制在近七年,因此仅保留2017—2023年新闻文本。最终共收集到11 299条新闻数据。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2023年数据仅包含1月份发布的新闻,但由于新闻网站排序设置导致检索出的该年度数据量较大,并且2022年年末中国对新冠疫情政策进行了调整,因此我们保留2023年数据,希望可以基于此,分析疫情政策调整后的发展方向。

四、政策文本分析

(一)近七年中非经济热点分析

本文采用LDA主题模型对收集到的11 299条新闻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十个主题,每个主题得到十个关键词,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十个主题及前十个关键词

在对主题关键词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部分主题的关键词相似度较高,于是我们人工对主题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六个主题。对关键词进行整理后,本文将主题命名为:合作与发展、农业经济、疫情下的合作、文化互鉴、旅游发展、数字经济。六个主题词对应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

表2 六个主题及关键词

通过对主题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发现近七年来中非经济合作的热点:

第一,合作和发展是一直以来的主题。近些年来,非洲依然在遭受大面积的贫困,政治环境也依然具有不稳定性,许多国家的人民依然挣扎在疾病的阴影下。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尊重非洲国家主权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共建为非洲落实建成各种基建项目,成为了非洲最大的投资国家,也为今后的中非贸易提供了保障。新世纪以来,中国在非洲修建了超过6000公里铁路、6000公里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院和诊所、170多所学校、45个体育场馆、500多个农业项目,这些都是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有力证明。在金融方面,中非金融机构积极开拓对方市场,互换本币,中方还向非洲大力捐资,有效为非洲金融市场增强了活力。扩大投资规模,促成双方贸易发展,一直是中非双方共同的发展方向。

第二,农业合作助力经济发展。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扩大出口是非洲经济复苏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中国市场给非洲农产品也带来了重要机遇。非洲的农业资源极其丰富,但在这方面的技术还较为落后。因此,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及转型,有效利用中方的先进技术和非洲在农业上的巨大优势,深化农业合作,也是中非近些年的共同协作热点。另外,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引领,经过中非双方的通力协作,双边积极履行并落实了农业协作的各项措施,在援助、投融资、双边贸易等领域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这也有助于非洲更好提高保证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非洲的农业转型升级,将中非农业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发展空间逐步释放。

第三,减轻新冠疫情对双方发展的不利影响。新冠疫情爆发后,中非双方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一情况下,中国首先站出来,与非洲国家守望相助,援助了大量物资及医护人员,协助非洲国家度过难关。正如肯尼亚执政党朱比利党总书记拉斐尔·图朱说的:“中国真正做到了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克时艰。”

第四,文化互鉴,合作共赢。中非人文交流非常重要,且人文交流也会对双方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是双方经济合作的基石,这些合作方式不仅包括论坛交流,还有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电影文化的输出等。“中非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非洲行”等活动的成功举办,让越来越多的非洲人认识了中国,让他们了解了中国故事,也对双方进一步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五,中非携手重振旅游业。中非双方的关系不仅限于政府之间的合作,还包括人民之间越来越多的交流和沟通。随着新冠疫情政策的调整,中国出境游业务得到稳步恢复。推动中非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更好促进双方贸易往来,推动双边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碰撞出新的火花。

第六,推动数字经济等新兴板块合作。当前,数字经济等新兴板块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作为数字经济第二大国,在数字经济技术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同时,非洲国家也开始意识到数字经济的重要作用,但受限于技术情况无法推广及应用。中国主动帮助非洲国家推广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设立“中非发展基金”,积极响应非洲国家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新产业新业态合作诉求,有力推动了非洲数字经济板块的发展。

(二)主题演化分析

本文使用LDA主题模型,在通过年份对数据进行切片后,分析出每个年份新闻文本的主题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7—2023年新闻主题词

通过关键词的演化,我们也可以清晰发现不同时期合作热点的变化,具体如下:

1.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后,中国就在积极扩大与非洲国家的开放合作,主动扩容“金砖”国家,同时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寻求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也因此在2017—2019年,不同政策及活动多次成为主题热点,“一带一路”“金砖”“论坛”等多次被新闻提及。

2.2019年年末,新冠病毒开始流行,2020年年初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2020—2021年,中非双方都受到了病毒的严重影响,“疫情”“疫苗”“新冠”等成为最多被提及的热词。在这一时期,疫情下如何坚持合作发展成为了新的主题。疫情下,中非双方守望相助,一致反对将疫情政治化、将病毒标签化,相互声援,并肩战斗。同时,中国也向非洲捐助大量医疗物资、提供医护人员,谱写了疫情下守望相助的佳话。

3.2022年及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逐步调整,新冠病毒对中非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越来越少被主流新闻所提及,双方逐渐开始从疫情的阴霾下走出,“发展”“经济”成为了新的主题词。2023年年初,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可以想象,在这一新的时期,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双方经济和文化的合作发展也会出现新的腾飞。

五、合作展望

第一,坚定不移守望相助。六十多年来,中非双方在反帝反殖的斗争中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过去的几年,非洲政治环境平稳中依然时有动乱发生,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且发展缓慢也已经成为常态,疫情等突发国际事件更是加重了非洲的脆弱性。但在这一情势下,尤其在面临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时,中非双方一次次互帮互助,实现了国际责任,也使中非关系更上一层楼。经过多年的发展,中非合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双方在政治、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日渐加强,带来巨大利益。在未来,中非双方必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在重大关切问题上互相支持,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非双方都将始终携手在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前行,续写出国际合作历史上的精彩篇章。

第二,扩大外贸规模,推进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非双方之间贸易联系紧密,规模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年末仅有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尚未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合作得到了非洲各国的广泛支持。尽管近些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中非之间的交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依然连续13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在未来,随着新冠疫情政策的调整,随着中非双方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投资和外贸规模必将进一步增长,为两国带来更多机遇。此外,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不仅局限在经济方面,基于文化、卫生、环境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内生动力。近年来,双方鼓励学术和智库合作,拓展文化和旅游合作,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合作,有力促进了非洲国家的文化发展,为非洲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才,也进一步促进双方人民的交流和理解。未来,双方在保持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必将坚持推进互利合作,增进民间交流,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向非盟《2063年议程》中所描绘的美好蓝图不断行进。

第三,利用数字经济促进非洲经济转型升级。现如今,数字化浪潮早已席卷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但大部分非洲国家还存在“数字鸿沟”,未能及时赶上这一浪潮。受限于薄弱的技术能力,数字经济在这些国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发展。长此以往,非洲国家与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将增长0.5%~0.62%。如今,中方正积极帮助非洲国家进行数字化建设,帮助铺设光纤等基础设施,帮助非洲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许多中国企业也在贡献力量,如华为和中兴等帮助非洲国家建设5G网络,阿里巴巴在卢旺达建设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同时,数字化也逐渐覆盖到其他领域。得益于中国的数字技术,非洲国家的农渔业也开始逐渐转型。中非双方在互联互通中实现了合作共赢。

第四,打造合作新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产业结构正在逐渐调整,工人工资等生产要素成本也逐渐上升。也因此,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迁往海外,而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潜力巨大的非洲就成为了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截至2022年,中国已与二十余个非洲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这不仅帮助中国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还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大量税收。在未来,中非双方还必将在更多的领域展开探索,持续营造开放兼容的合作模式,使这一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持续下去。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38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刑法论丛(2018年2期)2018-10-10 03:31:38
非洲鼓,打起来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中国公路(2017年13期)2017-02-06 03:16:22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