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青年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研究*

2023-03-08 03:25蒲鑫鑫张德平李培森李奇志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4期
关键词:全院本院论文

冯 坤,蒲鑫鑫,喻 竺,张德平,李培森,李奇志△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人事处,重庆 400014;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医务科,重庆 401331;3.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现代医院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人才建设是一个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医院竞争的核心体现[1]。青年医学人才更是医院发展的奠基石,对医院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做好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是选拔高层次人才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为加快培养和充分调动青年医学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在医院医、教、研、管工作中的作用,特开展医院青年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青年医学人才年龄界定如下:参考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为不超过40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男未满38岁,女未满40岁”、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一般在40周岁以下[4]。本文的青年医学人才年龄界定为40周岁及以下,用工形式为教编、卫编、聘用和全职博士后,工作岗位为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

1.1.1青年医学人才总体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本院)青年医学人才共有2 383人,占全院医学人才总数(2 815人)的84.65%。其中医生545人(22.87%),护理人员1 387人(58.20%),医技人员400人(16.79%),研究人员32人(1.34%),实验技术人员19人(0.80%)。具体性别、年龄、学历/学位和职称见表1。

表1 本院青年医学人才人员结构表[n(%)]

1.1.2参与问卷青年医学人才情况 参与问卷调研的共547人,年龄以>25~35岁为主,学历/学位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以初级为主,岗位类别以护理人员为主。详见表2。

表2 参与问卷调研人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及岗位类别结构(n=547)

续表2 参与问卷调研人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及岗位类别结构(n=547)

1.2方法 通过向人事、科研、教学等部门收集数据,统计本院现有青年医学人才队伍的人员结构、科研、教学、人才项目情况。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电子问卷面向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青年人才发放关于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问卷,共完成问卷547份。

1.3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专家咨询进行多轮修改,并在本院选取50名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结果显示,问卷重复信度为85%,效度较好。依照抽样方法的严格要求,努力提高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做好调查问卷的复查、校对工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录入并核对,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描述性及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全院青年医学人才人员结构、科研、教学、人才情况

2.1.1人员结构 青年医学人才在全院医学人才总数中占比较高(84.65%);以女性为主;年龄上,医生、护理人员、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以>30~35岁占比最高,医技人员以>25~30岁占比最高;学历学位上,医生、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以硕士学位占比最高,护理人员、医技人员以本科占比最高,2 383名青年医学人才中博士学位占6.08%(145/2 383);职称结构上,均以中级及以下为主,其中副高占比最高的为研究人员(9.38%)。

2.1.2科研情况

2.1.2.1获得科研项目情况 通过统计2016-2020年5年的全院获得科研项目情况,青年医学人才合计获得186项,占比39.91%(186/466)。其中国家级项目青年获得数占比最高,为51.55%(50/97),省部级项目青年获得数占比36.89%(90/244),厅局级项目青年获得数占比37.07%(43/116)。

2.1.2.2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通过统计2016-2020年5年的全院在岗职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情况,其中,在CSCD收录期刊青年医学人才5年共计发表论文221篇,占全院总数的24.10%(221/917)。在Pubmed收录期刊5年共计发表论文39篇,占全院总数的20.86%(39/187);1分以下SCI科研论文5年共计发表21篇,占全院总数的42.00%(21/50)。影响因子1~3分SCI科研论文5年共计发表269篇,占全院总数的31.91%(269/843);影响因子>3~5分SCI科研论文5年共计发表97篇,占全院总数的24.94%(97/389);影响因子>5~7分SCI科研论文5年共计发表27篇,占全院总数的29.35% (27/92);影响因子>7~10分SCI科研论文5年共计发表18篇,占全院总数的56.25%(18/32);影响因子>10~20分SCI科研论文5年共计发表3篇,占全院总数的6.38%(3/47);影响因子20分以上SCI科研论文5年共计发表2篇,占全院总数的66.67%(2/3)。总体上,医院影响因子>1~5分SCI科研论文数逐年增多,7分以上近2~3年增长较快,其中青年医学人才参与占到近一半比例(48.72%,19/39)。

2.1.2.3科研获奖情况 通过统计2016-2020年5年全院各类科研获奖排名前5位的人员情况,青年医学人才合计获得16人次,占比27.59%(16/58)。其中,省部级11人次(28.21%)、厅局级5人次(26.32%)。

2.1.2.4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情况 通过统计2016-2020年5年的全院国家发明专利情况,青年医学人才合计获得2人,占比9.09%(2/22)。

2.1.3获得教学课题、担任研究生导师等情况 通过统计2016-2020年5年的全院教学课题获得情况,青年医学人才承担省部级、校级课题13项,占比30.95%(13/42);发表各级教学文章110篇,占比48.46%(110/227);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教学竞赛获奖11项,占比31.43%(11/35)。现青年医学人才中硕士研究生导师31人。

2.1.4人才项目或称号获得情况

2.1.4.1院外人才项目或称号 2016-2020年,本院现有青年医学人才获院外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或称号共计14人次,占全院获得总人次的比例为18.42%(14/76)。其中,获得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5人次,重庆市第三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次,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五届)1人次,重庆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支持计划5人次。

2.1.4.2院内人才项目 2016-2020年,本院现有青年医学人才获院内四大人才项目共计53人次,占全院获得总人次的比例为70.67%(53/75)。其中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A类6人次(28.57%,6/21)、B类13人次(100.00%,13/13),出国计划A类1人次(16.67%,1/6)、B类21人次(91.30%,21/23),院内“杰青”培养项目A类1人次(100.00%,1/1)、B类11人次(100.00%,11/11),科研规范化培训11人次(100.00%,11/11)。

2.2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调查

2.2.1在工作中面临的最主要压力源 接受调研的547名青年医学人才中,最主要压力源分别是担心医疗差错(60.15%,329/547)、加班及夜班(45.16%,247/547)、收入待遇低(40.77%,223/547)、工作负荷大(33.09%,181/547)、健康损害(29.80%,163/547)、担心患者投诉(19.74%,108/547)。

2.2.2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 被调查者表示目前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为缺少进修机会占比最高,为53.02%(290/547),以下依次是工作负担重(44.61%,244/547)、科研工作开展困难(38.03%,208/547)、职称或职务晋升机会少(33.46%,183/547)、科研经费短缺(19.74%,108/547)、工作条件差(11.52%,63/547)、人际关系紧张(2.01%,11/547)。

2.2.3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时遇到的突出问题 接受调研的547名青年医学人才中,认为临床业务繁重占比最高,为79.52%(435/547);其他分别为科研与临床脱节(44.42%,243/547)、缺乏科研能力(42.05%,230/547)、缺乏研究团队(41.68%,228/547)、缺少科研经费(17.92%,98/547)、缺乏科研兴趣(14.44%,79/547)。

2.2.4参加国内、国外培训和会议、学术交流情况 青年医学人才中从未参加国内培训的占比36.75%(201/547),参加1个月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2个月及以上培训的,分别占比5.65%(195/547)、9.51%(52/547)、5.12%(28/547)、6.22%(34/547)、11.70%(64/547);从未参加国外培训的占比95.25%(521/547),参加1个月内、1~<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12个月及以上培训的,分别占比1.10%(6/547)、1.10%(6/547)、0.18%(1/547)、0.55%(3/547)、2.19%(12/547)。

参加国内学术会议频率不足1次/年的占比35.47%(194/547),1、2、≥3次/年的,分别占比31.26%(171/547)、17.18%(94/547)、16.09%(88/547);参加国外学术交流频率不足1次/年的占比99.09%(542/547),1、2、≥3次/年的,分别占比0.37%(2/547)、0、0.55%(3/547)。

3 讨 论

3.1医护技人才结构年轻化,学历水平较高,具有培养潜力 本院医学人才中青年医学人才占比高达84.65%,说明本院人才队伍年轻化。青年医学人才学历中医生岗、研究人员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比均达90%以上,实验技术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比达84.21%,医技岗、护理岗本科及以上占比均达80%以上,说明本院青年医学人才学历水平较高,表明本院青年医学人才队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反映出博士学位人才有增加空间,医院的培养需求大,培养任务重。

3.2科研方面各项成果青年医学人才承担科研项目情况较好,但将项目转化为论文和奖励等成果方面还需努力 青年医学人才科研项目占比39.91%,其中国家级项目青年获得数占比最高,为51.55%;科研获奖中占比27.59%;科研论文占比24.10%。可以看出,青年医学人才科研项目获得占比相对较高,说明青年医学人才有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科研项目作为科研论文发表和科研奖励申报的基础,应引导青年医学人才开发科研思维,发挥年轻力壮的优势,积极申报科研项目[5]。

3.3教学方面各项成果青年医学人才均有获得,但尚需进一步发挥青年人才创新能力 青年医学人才获得教学竞赛获奖占全院获奖的31.43%,其中国家级奖励占比达60%。发表教学论文占比48.46%,承担各级教学课题占比36.36%,教学项目获奖占比11.11%。可以看出,青年医学人才在教学竞赛、教学论文方面取得成果更多,这可能与年轻人更能适应比赛的高强度、记忆力强、学习新事物较快有关,所以青年医学人才教学方面应在教学竞赛、教学论文方面大力培养,待能力、经验成熟以后,课题、奖励也更容易获得。

3.4获得各级各类院外人才称号人次较少,需多方面共同努力 2016-2020年本院现有青年医学人才共计院外各级各类人才称号14人次,占全院获得人才称号总人次(76人次)的比例仅为14.93%。2016-2020年本院现有青年医学人才共计院内各级各类人才项目53人次,占全院获得人才项目总人次(75人次)的比例为70.67%。可以看出,2016-2020年本院开展的院内人才培养项目主要针对青年医学人才,但青年医学人才获得院外人才称号或项目的人次和占比均较低。因人才称号申报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论文、成果、医学技术等。应做好各类人才申报条件的宣传工作,搭建梯队性院内对接院外的人才项目,帮助青年医学人才明晰目标,以人才称号激励青年人才钻研、精进医疗、科研、教学水平。

3.5青年医学人才临床工作压力大,进修培训机会有待于增加 接受调研的547名青年医学人才中,认为临床业务繁重占比79.52%(435/547),最主要压力源为担心医疗差错(60.15%,329/547),同时青年医学人才表示缺少进修机会(53.02%,290/547),缺乏研究团队(41.68%,228/547)。上述说明青年医学人才来自临床工作的压力大,担心发生医疗差错;提示青年医学人才进修培训机会有待于增加,同时需要搭建科学研究工作平台,组建或参与研究团队,助其完成科研项目或科研能力提升。

4 对策和建议

4.1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工作机制 公立医院在改革实践中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的新要求。党委要在人才工作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指导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医院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考核监管,确保人才管理工作的系统性[6]。2021年9月27-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7],更加明确了党管人才的工作定位。

4.2做好青年医学人才的分类培养和分类评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事、医疗、教学、科研各管理部门应梳理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青年医学人才特点和长处,在青年医学人才能力擅长方面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8]。同时,从医院层面加强协作和整合,医、教、研管理部门依托各自工作平台[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学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给项目、给任务,从业务实际工作中使人才得到专项锻炼和成长;人事管理部门根据上级部门各类人才项目设计院内具有梯度性的人才项目,遴选优秀人才[9]。在职称改革分类评价的基础上,促进人才分类发展、分类成长,在各自擅长工作领域做出贡献。

4.3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促成长 针对反映出的外出进修培训机会少,本院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等级医院的联系和交流,增加有合作或协议关系的单位,增加派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派出期间给予一定的绩效待遇和生活补助,同时给予工作任务和考核,使其能安心工作,回院后尽快发挥所学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作用,提升工作效益[10]。

针对反映出的缺乏科研团队,是困惑目前青年医学人才,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强的临床医、技人才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要从事“三班倒”的临床工作,获得科研项目后,因尚不具备可指导研究生的资格,所以完成课题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对此,建议一是给脱产时间、给基本待遇;二是科研经费配套经费可用于聘请科研助理;三是优秀的博士参与重庆市正实施的博士后倍增计划,利用博士后研究工作平台,及时梳理博士阶段的科研结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成果,通过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尽快获聘副研究员职称职务,为尽早指导研究生、拥有研究团队奠定好基础[11]。

4.4“筑巢引凤”做强高端人才队伍 现有人才队伍结构年轻,缺乏高端医学人才,要建设好医院现有医疗、教学、科研平台,以需求为导向,梳理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多渠道宣传,在国内外进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12]。引进工作中,注重以结果为导向,完善引进流程,强化事前评估和事后考核,做好人才一站式服务,分层分类引进高层次人才[13]。

4.5以学科为龙头促进人才培养 发挥学科建设整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队伍建设的工作优势,全面评估各学科发展现状,分类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发展学科、特色学科,根据学科能力定目标,建平台、给任务,在学科发展中促进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14]。同时遴选好学科带头人,发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作用,在学科内形成模范效应,广泛吸纳人才,组建学科内、外研究团队,指导青年医学人才确定亚专业研究方向,包容人才分类发展,建设好各学科人才队伍梯队[15]。

猜你喜欢
全院本院论文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