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烟叶复烤有限公司万州复烤厂 涂海波
基层班组具有两个明显优势,一是人力资源相比安全管理部门较为宽裕;二是天天与设备设施打交道,最清楚现场的危害因素、故障隐患和设备性能,往往掌握着安全隐患的第一手信息,也是隐患治理和事故应急的排头兵。如何发挥好基层班组的人力和信息优势,如何将安全管理的任务有效地分解到基层班组上,如何让基层班组承担属地范围内的安全管理事务,这一系列问题引申出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安全管理属地化:即班组实现自主安全管理的同时,承担属地范围内安全管理职责。
本文的课题基于班组安全管理的安全管理属地化研究,旨在以某厂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为例,探索、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班组自主安全管理,承担属地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职责,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组资源参与企业安全管理事务。
1.安全管理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人员有限,工作量大是一个普遍现象。以某厂为例,安全管理科编制为4人,同时兼顾安全和环保事务。日常工作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1)整理完善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会议和职业健康等基础资料。此部分工作据笔者所在部门统计每天平均耗时3小时以上。
(2)日常安全巡查、重点要害部门巡查,隐患整改验证。厂区占地面积110亩,巡查重点要害部位需耗时1小时。
(3)危险作业的现场监管。担任此类作业现场安全监护人,要求不能擅离职守,监护时间通常1小时以上。如果同时开展多处危险作业,且科室办公室还需有人值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更是捉襟见肘。
(4)完成专项安全活动。例如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岗位达标,安全责任制清单等工作。在此类专项工作推进落实阶段,以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基本无暇他顾。
由于人员有限、工作量大等因素导致安全管理部门无暇顾及整个厂区隐患排查治理和相关方监管,无暇顾及厂区每一台设备、每一个角落,虽然一心都想把安全工作抓好,但也难免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憾。
2.归口管理部门
归口管理部门通常针对同一类事务只设置1名主管人员,例如基建管理人员。基建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如下2个情况:
(1)基建维修事务要走程序,准备的资料较多,现场正在开展基建维修作业时,基建主管人员可能还要准备另一个维修项目的程序资料,此时无法较好地履行安全监护职责。
(2)基建维修可能同时几个地方施工,此时无法较好地履行安全监护职责。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归口管理部门对作业现场的监管流于形式或者降低监管质量,增加安全生产风险。
(1)班组设置具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以某厂为例,生产班组设置为16人左右,司炉、叉车、机修和电工等工种配置较为齐全,班组知识结构较为全面,见表1。
表1 某厂班组人员配置表
(2)班组人力资源相对宽裕。班组中机修工和操作工统称为设备保全工,机修工和操作工都具备设备维修、操作能力,可以实现工作轮替。区别在于,机修工通常持有电焊、电工等特种作业证书。
(3)班组成员每天在本岗位从事工作,更加了解责任区域内的安全状况,更加适合担任安全监护人员。
(4)班组安全建设具有一定基础,班组成员均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清楚岗位危险源,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应急救援措施。
因此班组成员具备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能力,可以兼任本岗位的危险作业和相关方作业的监护、监督工作。
正向激励有利于调动班组安全管理积极性,通过考核评比让真正重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水平较高的生产班组获得物质奖励,从而产生一种示范效应,即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是有实实在在的正收益的!考核评比应是连续性的,形成一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以某厂为例,设立了“五型班组”考核奖(安全型、学习型、创新型、效益型和质量型,各占考核分值比例20%),安全管理在评优考核中具备一票否决权。安全事务考核的内容可以根据安全管理部门的建议,由考核领导小组通过后实施。安全事务纳入“五型”班组建设考评项目,显然增强了安全管理部门对班组安全管理的影响力。
本文着重以应急演练为例展开讨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更改为其他内容,例如安全标识的属地管理,工业梯台的属地管理等。将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演练纳入班组活动开展范围,即丰富了班组活动的形式,又落实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责任。
各级各类的法律法规对应急演练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例如消防、职业卫生、交通安全、特种设备、食物中毒、防洪防汛和危化品应急演练等。但是规定太多,就会导致演练频次太多,致使安全管理部门无暇顾及各种演练,即便演练了也会流于形式或者质量不高。以某厂为例,专项预案6个,现场处置方案15个。安全标准化规范明文规定:各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演练,各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应组织1次演练;演练每三年应覆盖所有适用人员。
仅以现场处置方案为例,如果这些应急演练全部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那么15个现场处置方案以半年1次的频次开展,一年共计需要开展演练30次。一年以52周计算,几乎每周都要开展应急演练,简直是疲于奔命,这项工作显然无法实施。所以必须另辟蹊径,尝试让班组自主开展应急演练,而班组活动这个载体就是不错的选择,既迎合了基层班组对通过提高班组活动质量参与评优的迫切需要,又解决了应急演练人员需要集中的难题,而且还找准了应急演练的适用人员,因为班组成员是事故应急的排头兵。
班组活动是班组建设的灵魂,班组活动的开展可以多样化。具体以什么形式开展,活动内容如何确定可以由班组自行决定,但是管理部门可以适当施加影响。班组活动以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形式开展的,应该严格把握评价标准,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演练实施方案,包含假想事件、应急措施。
(2)现场影像、图片资料。
(3)简易演练记录。
(4)简易评审记录。
(5)人员签到表。
重庆市政府于2017年1月20日发布了《重庆市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建立“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从时间、空间和管理层级上规范安全检查,实行班组日排查、部门周排查、领导班子月排查制度。安全标准化规范对班组日查和岗位日查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1)班组日查:每班抽查本班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和相关现场情况;每周涵盖本班组所有部位。
(2)岗位日查:每班涵盖岗位所有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和相关现场情况。
《重庆市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管理办法》要求单位编制《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实质就是一张安全检查表,它的建立在技术层面提升了生产班组实现自主安全管理的可行性,检查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检查人员按表逐项检查,能弥补其知识和经验不足的缺陷。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和班组成员只需要对照清单按图索骥即可。
将“日周月”查制度和“五型班组”评优考核结合起来,促使班组实现安全管理实现自主化,因为如果不自觉地行动起来,就可能因为在现场安全检查中被扣分导致评优名次下降。这就要求班组必须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班组辖区当作自家“菜园子”看待。以下为安全事务考核扣分情形列举:
(1)规章制度明确按规定频次开展安全检查,记录缺失,要扣分。
(2)检查记录上记载有安全隐患,能够整改的未及时整改,要扣分。
(3)检查记录上记载有安全隐患,不能整改未及时上报,要扣分。
(4)隐患整改没有验证记录,要扣分。
(5)检查记录无隐患,但是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发现有隐患的,要扣分。
(6)属地有违规作业,班组未进行制止的,要扣分。
(7)班组未建立《隐患整改台账》的,要扣分。
班组管好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催生出一种“领地意识”,有效地促进了班组安全管理属地化。班组安全属地化管理的作用,在后面的相关方管理中显得更加突出(见表2)。
表2 班组“日查”风险排查清单(示例)
现场监管是相关方管理的实质性环节,但通常由于安全管理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人员不足导致现场监管流于形式,现场完全交由相关方人员监管或者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此时,借助生产班组资源实现对相关方现场作业的实质性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某厂为例,班组中机修工和操作工都具备设备维修、操作能力,班组人力资源相对宽裕,工种配置较为齐全,班组知识结构较为全面;班组成员每天在本岗位从事工作,比较了解安全责任区域内的安全状况。因此班组成员可以兼任本岗位相关方作业的监护、监督工作。
为了确保作业监护质量,可以开展安全监护培训,通过培训考核的形式确定《相关方作业监护人员清单》,今后此类人员可直接担任相关方作业监护工作。
班组人员对相关方的监护纳入安全评优考核内容。以下为安全事务考核扣分情形列举:
(1)高度风险作业担任监护工作期间,擅离职守的,要扣分。
(2)中度风险作业担任监护工作期间,未按频次现场检查的,要扣分。
(3)一般风险作业担任监护工作期间,未按频次现场检查的,要扣分。
(4)监护记录缺失的,要扣分。
(5)相关方有违规作业,未制止纠正的,要扣分。
(6)现场存在隐患却未记录、未立即整改或及时上报的,要扣分。
(7)作业现场未清理干净的,要扣分。
某厂将相关方作业实施了分级化和属地化管理,相关方危险作业现场监管职责见表3。
表3 相关方危险作业现场监管职责表
危险作业的现场监管一直是困扰生产性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难题。生产性企业涉及的动火、登高和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较多。特别是设备检修期间,这几种危险作业有可能在多个地点同时开展。例如,烤梗机动焊(动火)、打叶机热切割(动火)、液压打包机维修(登高)和润叶筒清理(有限空间)同时开展作业,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就无法实现每一处都派人监管。笔者建议将危险作业实行分级化和属地化管理。
本文试图探索班组危险作业属地化管理模式,一般风险危险作业不再需要事前审批,由班组自行开展并实施监护,安全管理部门对作业过程实施巡查、抽查。此举将安全管理部门从烦琐的审批、监管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缓解效率和规范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一般危险作业的风险把控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每年烤季前和检修前开展危险作业专题培训。
(2)通过培训考核建立《一般危险作业人员清单》和《一般危险作业监护人员清单》,此两类人员今后可直接从事一般危险作业和充当一般危险作业监护人。
(3)编制《危险作业指导书》,写明危险作业涉及的危险因素、防护用品、操作步骤、规范要求、注意事项、应急器材和应急措施等内容,并发放到作业现场。
(4)将《危险作业指导书》纳入班组安全学习内容,实施考核检查。
(5)属地化管理模式试运行期间,安全管理部门加强危险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巡查(见表4)。
表4 某厂危险作业分级表
班组评优的竞争机制、“日周月”查制度和班组活动组成了班组自主安全管理的内生动力;班组通过“日周月”查、危险作业管理和相关方作业监管,不仅实现了属地安全管理职能,还替企业分担了安全责任,降低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为安全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减少了负担,同时班组蕴藏的资源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文中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显得比较粗糙,很多细节需要优化和完善。但是安全管理属地化研究不能止步于此,采取何种机制、动用何措施让各个部门、岗位都参与到属地安全管理中来,形成“领地”意识、“菜园子”意识,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值得大家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