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鉴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太原 030006)
有人说,只要看到一个城市,就能从城市外在的表现中看到人们在其中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现状。可以说,城市的存在是一本书,其中记录着它的目标和抱负,也展现了内在的文化特质和人们的情感状态。这种观点在笔者看来,并不是信口胡言,而是有着一定的道理。因为一座城市的整体发展与人们的参与密不可分,而作为展示城市文化和品位的重要平台,公共设施更是凭借自身的地域文化符号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存在[1]。在城市的发展变化中,城市公共设施不断丰富自身的功能与意义,也与城市的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即便公共设施多是在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等方面提供服务的,诸如公车站、指示牌、垃圾桶等设施因体量小,难以与城市整体环境景观等大型项目并肩,但贵在自身的类型和数量众多,有着极广的分布面,且直接为公众服务,所以已然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2]。若要让这张名片更加吸引人,使公共设施的存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条件相统一,就有必要将地域文化融入进来,以更具亲切感和认同感的公共设施来打造城市风景线。
地域性是一种群体文化,是由于地理分布不同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生长的历史沉淀。这种沉淀渗透于城市中的建筑、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之中,给人们了解某一地域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3]。这一地域性特质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很有代表性,其不仅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了一种人文关怀,还提升了他们的认同感和幸福感。然而,当前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部分设计师在对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上仍存在不同看法,他们常会对此忽视甚至不予采用,从而导致城市公共设施的工业化、同质化特点突出。虽然在基本的功能上满足了需求,却毫无地域特色,无论是材料的应用还是文化的渗透,都缺乏视觉张力和情感吸引力,这种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存在,造就了“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毫无特点可言。
如果想从这种不利现状中挣脱出来,实现地域性公共设施的设计效果,达成个性化、特色化的设计目的,设计师就必须从现实中找到规律,发现突破口,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共设施设计[4]。第一,与自然相和谐。无论任何形式的公共设施设计都应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将自然环境放在首位,不能与自然形成对立,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应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环境和生态,做到平和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地域特色公共设施设计。第二,强调经济性。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这就要求设计师的设计不能盲目随意,而应从实际出发,从设计需求和成本、规划等方面逐一考虑,科学分析,让公共设施的设计能够建立在高效、美观、经济、持久等特点的基础上,从而更加科学地融入地域文化元素[5]。第三,突出功能主导。公共设施设计在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整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从更大的地域范围这一环境语境中去探寻整体的设计形式与功能特点,既要融合于公共空间中,还要往更大的地域范围上延伸,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与场所的格局和精神,将地域文化和空间设计相结合,达到更加完美的设计效果。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其能否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认同感和幸福感,能否给来到这个城市的人带来一种个性化、特色化文化特质的冲击,都是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城市公共设施就充当了这样一种角色,它给地域文化提供了展示和传承的平台,也提供了城市展示魅力的空间,是其他文化元素难以替代的存在,也是值得人们积极尝试与实践的重要方面。
色彩是产品外在最为直观的形象符号之一,将地域文化色彩元素与造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将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展现。只是这种结合是建立在与空间环境协调的基础上的,既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又要能与环境相得益彰。比如,在色彩的应用上,我国南方城市的公共设施可以选择相对素雅的色彩,北方城市的公共设施则宜选择鲜艳的色彩,增添冬日的亮点,这些都是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色彩选择。成都天府广场的图腾灯柱设计就将地域文化色彩融入其中,其采用绿色作为主体色,这绿色是金沙遗址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的颜色,也是玉琮的颜色,而在灯柱顶部有一个金色的激光演映球屏,之所以选择金色,是因为它是太阳神鸟金饰的颜色。不仅如此,在灯柱上还刻有金色的文字,更加鲜明地展示着巴蜀文化。这些色彩与灯柱的造型元素、装饰纹样相配合,让人们深切地会到了成都巴蜀文化的浓郁气息[6]。
材料是地域文化中的代表性符号,其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造就了许多地域性材料,这些材料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是鲜明的视觉符号之一[7]。将有着地域特色的材料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相融合,除了能够实现基本的功能,还起到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作用,同时更适合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比如,我国的西北部地区降雨少,属于干燥性气候,其公共设施的材料选择就可以是竹木类,而南部雨水较为丰富,其城市公共设施的材料应以耐雨淋的塑料制品及不锈钢制品为首选。我国北方地区相较而言更有代表性,处于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北方城市多表现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公共设施的材料设计就应从整体上考虑,既要具备防寒抗冻功能,又要有防腐蚀的作用。这样对不同地域选用不同材料的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凸显城市的自然之美,将一种地域文化进行放大和展示,让城市的发展历史得以附着其上,从而更好地实现宣传文化、解读文化的设计效果,让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统一[8]。
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造型实践中表现亮眼,那些有着独特造型特点的城市公共设施,大多有着独特的造型特点,而这一特点可以让公共设施更加个性化、艺术化,从而将个性化的地域文化特点进行了完美地展示。正因如此,最终才让不同的城市有了各自鲜明的地域识别性,也才有了各不相同的形象特征[9]。比如,作为我国政治中心,北京这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就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公共设施更多的是展现古都风采。而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对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更倾向于现代化,旨在打造一种便捷的生活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还从更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有效因素。这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存在有着其他文化元素所不具备的价值意义,其能够在更大的意义层面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只要谈及某些非物质文化,人们就可以联想起某种具体的物品[10]。鉴于此,设计师在进行地域文化的融入时,可以将诸如年画等元素进行创新应用,或者简化,或者夸张,形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这不仅可以让公共设施的造型更加新颖独特,还能够在组合与创新中实现公共设施外在形式的创新,从而展示出不一样的文化风采。
城市公共设施的存在意义之一就是功能性的需求,其存在会在不同方面给予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一种情感层面的照应,或者给城市增添一抹亮色[11]。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也应该从功能的视角出发,结合城市的整体特征、人们的诉求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功能的强化,以凸显地域文化元素的价值,发挥更大的效用。这是因为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精神诉求也会随之有所发展,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相配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组合、形式与功能的创新,可以达成各种资源的有效平衡和统一,实现理想的设计目标[12]。比如,将京剧脸谱融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同时结合彩绘、雕刻等艺术手法,将京剧与传统的文化元素进一步融合,同时配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公共设施中加入彩色灯光、投影等元素,不仅可以让公共设施在基础性功能的发挥上得到完善,还能够从文化、精神、情感层面进行升华,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还有的公共设施设计从当地的城市文脉出发,同时融入自然、科技、生态等代表性新元素,更大胆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也很好地完成了浓郁地域特色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统一升级,整体的功能性更加完善[13]。
城市公共设施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在展示和内蕴上或多或少地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所以其并不是一个冰冷的事物,也不是一种毫无情感的存在,而更像是一种城市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和审美水平的代名词,也是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现状的展示和表达。提高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展示一座城市的人文特色和整体形象,都有赖于公共设施的参与,有赖于地域文化的融入。因此,有必要结合两者融合的优缺点进行设计原则与方向的探索,无论是公共设施的色彩、材料,还是造型、功能,都要逐一分析研究,从地域性的视角进行全新的设计尝试,让地域文化元素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城市公共环境的升级提供更大的支持,从而展示城市的特有风采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