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金,赵灵芝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一个公共空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形象,是浓缩的现实百态,所以构建良好的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看,是在建设一座城市、打造它的形象、完善它的功能[1]。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并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呢?大家知道,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并不是盲目的,其关系到人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公共空间除了是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还是一个极佳的交流场所,人们在这里增进感情、改善关系,带来愉悦和满足,也强化了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而这样的公共空间的形象与功能,都与存在其中的公共设施相呼应,有时公共设施甚至对公共空间的性质与功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公共座椅还是路灯,抑或垃圾箱等,都是可以在公共空间这一载体中展示自己的特色与魅力,更好地实现功能和价值[2]。因此,想要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艺术效果,必须以存在其中的公共设施为依托,让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代表一种文化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或民族的文化特点,还要与周围的自然与建筑相适应,成为发展自身环境与改造自然的双向统一的存在,并在不断的形式与内容的演变中因循城市文化和机制的要求,设计出跟得上时代脚步又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公共设施,以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公共空间表现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公共空间环境与各类规划设计都与人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一种更加宏观与广泛的视角,充分考虑所有人群的现实需求[3],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的现实使用需求,从坡道、扶手、盲道、盲文等具体的形式到符合人体尺度的细部设计;从交互内容、信息传递方式、材料质感到所照应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心理需求等因素,都要面面俱到,争取从视觉层面到使用层面,再到精神层面都能够兼顾不同群体,从而构建一个能够保障基本的使用安全、充满爱与关怀的公共空间环境。
无障碍设计是安全的。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必须以安全为底线,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规避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从材料、结构、工艺和形态等细节上体现一种安全性[4]。在很多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中,公共座椅一直是基础性存在,关乎着整个公共空间的视觉效果和实际的价值实现,若一直被忽视,习惯于常态化的形式,那么对特殊群体的关照就会黯然失色,难以发挥效用。通过无障碍设计理念的融入,公共空间中的公共座椅也开始有所改变,最大限度地开始了通用化设计,并更多地关照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为其日常使用的安全提供了保证。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看,其每走100 多步就要适当休息一次,加上老年人在身高、小腿和足高上与年轻人不同,甚至存在一些颈椎和腰椎方面的疾病,这些因素都是设计师必须认真考虑的方面。为了让公共座椅发挥实效,给老年人的使用提供便利,设计师在无障碍方向上下足了功夫。首先,材料适老。设计师可以大胆更新公共座椅的材料,以再生水泥制成底座,保证安全环保,同时将座椅后面的空间设计成简单的遮挡设施,为老年人在烈日或阴雨天气的出行提供遮阳避雨的地方。其次,尺度适老。设计公共座椅时,设计师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身高等现实情况,设计出合适的尺度,让整体的坐深和靠背符合老年人的身高需求,促使他们在使用中得到彻底的放松。
无障碍设计又是愉悦的。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要照顾每一个年龄层的群体需求,儿童群体与老年群体一样,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与关心。只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儿童群体的集体关照更多了一些趣味色彩。比如,在色彩的选择上,设计师可以大胆一些,将公共设施变得更富趣味,以各种趣味性的图案取胜,还可以直接赋予公共设施以游戏价值,以迎合儿童的心理,使其借助游戏和想象更好地使用相关的公共设施。当然,设计师也可以进行连续性设计,以不同的功能助力儿童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的发展[5]。
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形式美是人们对美的第一感受,也展示着视觉艺术所共同遵循的法则[6],其所赋予公共空间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艺术魅力,是一种公共空间环境的开放性与人类生活的交互性。但凡是与艺术有关的公共设施设计就要或多或少地与形式美产生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形式美就是公共空间设计的灵魂所在。
在通俗性上,形式美表现为一种偏向大众化审美的形式。正所谓众口难调,不同的人对各种事物的认知也各不相同,而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所面向的群体正是大众群体,这与那些主要面向某一具体人群的各类艺术馆不同,所以在形式美的表现上可以通俗性为基准,进行把握,立足大众,以一种主流的审美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7]。当然,这并不是说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要失去个性,更不是在提倡照搬和模仿,而是使大众能够欣赏和认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创造,具备包容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性,再结合形式美法则进行艺术氛围的提升,可以融入一定的地域文化元素或者大胆进行艺术创新,让整体的公共设施能够与公共空间和谐搭配,给人们带来一种舒适的美感体验。
在综合性上,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的艺术展现是形式美所赋予的,这种展现是全方位、多层次的[8]。当然,公共空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公共设施只是其中之一,而整体艺术效果的提升,是需要对各种空间中的事物进行综合性、协调性的搭配设计,将多种形式、多种元素进行完美配合,形成相互融合、包容性强的空间环境,从而造就独特的艺术美感[9]。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个元素和多元化大环境,让公共设施在其中更好地展示艺术魅力。
为人服务是公共空间设计的根本中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展,具体到公共空间中,其内在的各类事物始终要以人为中心,给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10]。也就是说,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怀。设计者可以尝试在其中添加一些不经意的情感因素,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一种情感关照。这种关照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某种有针对性的,或者综合的,其中心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关照。
从基础的尺度、围合层面看,设计师必须要对此有合理的把握。在尺度的把握上,应从人的体验角度和使用方向进行思考,找到合适的外围建筑和基面围合形成的空间大小,以相对自由、开发的空间感受为基准,对其中的公共设施进行设计[11]。无论是坡道、楼梯还是垃圾桶、路灯,抑或一些健身设施,都要在高度、形式和数量上对人的心理和生理进行关照,以最优化的形式与组合为人们的各种相关活动提供便利。
从文化的传承层面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一种代表性存在,其与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所代表的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精髓和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12]。而这恰恰是实现一种情感关怀的有效窗口,是人性化设计的有效载体,所以,设计师对其中的公共设施进行设计时,可以从地方特色文化入手,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与公共设施的整体造型抑或某些细部进行特色化的艺术化展示,甚至可以将公共设施打造成一个系列,让整体空间的文化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从而给置身其中的人们一种文化共鸣,引发他们的认同意识和喜爱之情。
从综合性视角看,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还应重视多样化体验,不能仅关注公共设施这一类的整体特色和作用,还要照顾到公共空间中的其他事物的形式与内容[13]。比如,城市广场的空间营造能力很强,其所展示的内在元素就不限于公共设施这一形式,还包括各种雕塑、景观、水体等形式。设计师在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时,应从综合性视角进行关照,增强彼此间的联系与互动,让原本各自独立的单元和单调的空间变得活泼生动,强化体验性和整体性,如此,这一广场的活力便自然地迸发出来。
公共空间在当前社会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因为不管是广场还是公园,都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精神、休闲和文化等层面的重任,需要为长期生活在私密空间内的人们提供一些相对开敞、公共、互动的场所,以实现一种理想的对外的休闲和交往。这里所聚焦的公共设施就是其中的一种代表性存在,其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这对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应从整体的大环境入手,结合无障碍设计、形式美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为在公共空间所发生的公共活动提供一种亮色,给人以安全、舒适、方便、留恋之感,在人性化、人文表达方面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力争将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最大化设计改造,使公共设施充分发挥作用,真正用之于民,服务于民,惠及于民,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示自身的风采,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幸福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