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3-07 09:06陈建霞刘子涵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

陈建霞 刘子涵

摘要: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体育舞蹈项目在高校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146位来自全国各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同时结合数据结果有目的地对15位业内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以分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问题,同时给出相应解决办法以实现其专业发展的可能。研究发现: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整体呈年轻化特征,发展前景危-机并存;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能上存在教学与科研两大方面问题,一是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现代化需求,二是科研工作无法达到学校績效标准。为更好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教师应夯实专业基础,着重发展教师专业精神、知识与能力;同时明确专业发展规划,在各发展层次贯彻教会学生学习、育人、服务三重专业内涵,努力达到新时代高校教师标准。

关键词:高等教育;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体育舞蹈

中图分类号:G880-0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1-2443(2023)06-0598-10

引言

打造一批高素质优秀教师队伍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人民至上、守正创新、自信自立、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2]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高等教育角度视之,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更应被赋予“一切从学生出发,拥有家国情怀,成为会教学、能科研的创新型人才,推动体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时代内涵。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是高等院校担任体育舞蹈专项理论与实践教学,为国家培养艺术类人才的专业人员。其专业水平决定高校组织内部相关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关乎我国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竞技实力、产业市场的整体水平提升。近年我国出台系列高等教育政策,为新时代高校艺术类教师专业发展作出规定。2015年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方略,一流学科与一流院校的建设须以专业师资团队作为支撑[3]。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4]明确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并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纲要》[5]规定,所有普通高校须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这足以看出,国家不仅重视艺术类课程在高校开足开齐,更在于课程“质-量”并进,逐步实现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与德艺双馨、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艺术类教师专业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举措,亦是我国新时代建设所趋。

然而在我国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中,无论必修课还是公选课,体育舞蹈类课程都面临现实挑战,如近两年山东省个别院校因看不到体育舞蹈的发展前景取消了体育舞蹈系列课程,不再进行舞蹈学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人才的培养。高质量课程与教学的构建与实施必须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得以顺利实现,而遗憾的是,我国学界虽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课程创新、教材教法进行了探讨,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理论深刻性与实际应用性相对薄弱,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理论框架仍不清晰。国内对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较多理论积淀,现实中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的发展并未有效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进行实践,“教书匠”“教-研分离”“一言堂”等观念仍在教师队伍中盛行,若不剖析一般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则无法具体应用到体育舞蹈专项教师的发展实践。体育舞蹈专项教师是否符合国家与高校组织的发展要求,能否胜任高校系列职称考核制度以及课程教学改革后的高校工作,这些问题有待解决。

面对国家与学校双重考量,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将成为必然要求与趋势。本研究旨在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结合文献资料,通过问卷、访谈实证调查方法来分析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专业工作现状及其在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结合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给出问题解决办法以实现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发展的可能。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以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的调查,就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专业工作情况及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首先,基于文献资料分析及专家访谈自行编制《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高等教育事业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专业工作应紧密围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进行自身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基于上述理念原则,为保证内容效度邀请7名专家进行问卷结构、题项的评议(表1),最终确定17个题项分别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方面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工作情况进行考察。

本次调查共从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150位在高校从事体育舞蹈专项教学教师(表2),地区主要涉及北京、安徽、江西、山东、江苏、湖南等省市。其中有效填答问卷共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7%),在资料统一收集完毕后1周,又邀请其中50位研究者再次进行填答,经SPSS分析其第一次与第二次填答结果的相关性(Kappa=0.82,p<0.05),本次数据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信度。

1.2.2 访谈法 基于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整体分析,研究又针对在问卷中分析出的关键概念与重点问题,从其调查群体中有目的性的选择15人作为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以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态度与想法。访谈提纲主要围绕“您能否胜任学校给予教学、科研任务,任教期间您曾遇见过哪些挑战与困难”等问题进行设置。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对问卷数据结果进行百分比统计。因本次调查资料内容涉及开放式题目的填答及访谈内容,数据资料多以短语、词句形式呈现,故同时辅以内容分析法对调查所获文本资料核心词句进行统计描述,以增加研究结果客观性[6],同时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想法及其存在问题。

2 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工作现状

依据表2,从调查对象性别与授课类型两变量看本次所选择的调查对象较为全面均衡,男女比例为1:1.17,从事专业课教学与公体课教学的教师比例为1:1.08,由此可看出,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从年龄、学历、职称三类指标中看,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呈现“正态分布”,具有“年轻化”特征。正态分布表现为拥有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且处在中年的教师居多,表明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梯队层次明显,结构相对合理稳定。“年轻化”首先具体表现在教师年龄年轻化,年龄在26-45岁区间的教师占比80.83%,46岁及以上中、老年教师占比19.17%。体育舞蹈从属技能主导表现难美类项群,高校人才引进时会考虑人才的专项水平与运动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学历要求。其次则表现为教师学术水平“年轻化”,教师职称等级可以间接反映教师学术水平,从学历结构中看,硕士学历教师占绝大多数(85.62%),博士学历与本科学历仅占少数(13.7%)。从职称结构中看,多数教师是助教、讲师(72.6%),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仅为少数,其中副教授占26.03%,教授仅占1.37%。这不仅与教师硕士学历进高校有关,更与教师重实践技能教学轻理论研究有很大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最佳发展时期为25-45岁,处在此区间的人认知能力达到最高水平,从事创造性工作易获得成就。教师队伍结构的年轻化,让教师队伍专业建设面临能力弱、成果少等发展危机,但同时教师队伍凭借年纪轻、专项强等优势在专业发展上又拥有巨大潜力。

2.1 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教学成就方面,调查发现曾获教学奖项的教师占总体4/5,其中获得省部级教学奖项教师人数最多(47.95%%),其次为校级(17.12%)、国家级(12.33%),仍有近20%教师未获过教学奖项。

教学过程方面。学生的积极性、能力开发与学习效果离不开课堂氛围建设。研究指出,师生关系、教师管理、教师教学方法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起关键作用[7]。师生关系方面,几乎所有教师(96.58%)表示师生双方关系亲密,互动饱含热情,但仍有少数教师(3.42%)表示师生关系紧张恶劣,师生互动态度消极,课堂中师生各行其是。课堂管理方面,有一半(50%)教师采用民主化管理,近一半(45.89%)教师管理方式为仁慈专断型。另有少数教师(3.42%)为强硬专断的管理方式,认为学生应该服从命令听指挥,对学生严厉又很少表扬学生。教学方法方面。多数教师(52.74%)已经开始采用传统式—现代式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强调学生的体育舞蹈动作技能掌握,还注重舞蹈理论的探究与舞蹈运动原理的学习,不仅采用讲解、示范、纠错等传统手段,更运用了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发现、知識迁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仍有超过1/5的教师(23.29%)表示仍在单纯使用传统式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压力感知方面。有一半教师(50.68%)感知到教学任务带来的压力,另外近一半教师(49.32%)则认为自己没有教学压力。将教师填答的关于“教学压力的原因”的开放式答案进行语义编码与排序,结合词频分析(图1),共从216条概念中总结出8类教师教学压力源,其中课时量过多被提及频次最高(35.19%),从对近三年教师每周平均课时量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大多数教师(74.66%)报告自己每周平均课时在10课时以上,更有甚者(43.82%)课时数为16次以上。另外,师生沟通困难、教师自身知识与能力有限、教学任务过难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压力源。

2.2 教师科研情况分析

学术活动参与方面,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学术活动参与积极性偏低,其中近三年参与1-2次的教师人数最多(58.9%),有3次及以上参与经历者仅占少数(27.39%),仍有少数教师(13.7%)报告近三年未有学术活动参与经历。教师学术活动参与形式主要为申报课题、参加学术会议,其课题的申报方向有所偏倚,其中校级课题(38.36%)与省部级课题(34.93%)申报居多,市级(8.22%)、厅局级(15.07%)申报数量较少,国家级申报数量最少(3.42%),这与教师所在院校职称评定条件、教师自身学术水平有一定关系。在科研成果发表方面,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成果发表质量较低,产出形式较为单一。其表现在大多数教师(59.59%)的成果发表频率集中在3年内出1-2篇论文,发表3-4篇论文的教师仅占18.49%,能够发表5篇论文及以上的教师只有7.53%。其次,教师产出的科研成果主要为期刊论文,且大多数教师(86.99%)只能发表普刊,能发表中外文核心期刊的教师只有少数(13.01%)。

教师科研动机与压力感知方面。将教师关于“科研动机、压力源”相关问题的填答情况进行语义编码并进行梳理排序,获得10类基本概念范畴(表5)。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职称的晋升以及院校对教师科研绩效的要求,也有教师想通过科研来提高自身声誉名望及经济收入,只有少数教师将科研视为自身兴趣爱好。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仍主要受外部因素驱动,外部动机强度远远高于内部动机。压力感知方面,有84.93%的教师感知到科研工作带来的压力。其压力源主要包含“时间-精力不足、知识-能力欠缺、研究方向狭窄”等自身因素及“学校绩效标准过高、成果发表困难”等外部因素。

2.3 教师社会服务情况分析

社会服务方面,调查得出大多数高校体育舞蹈教师(64.38%)当前正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其工作形式主要为在社会舞蹈行业协会、机构从事体育舞蹈教学培训、执裁工作,服务对象主要为有专项成绩需求的在校学生、舞蹈艺术高考特长生及青少年群体。通过对教师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原因的填答内容进行语义编码分析,共找到4类相关概念。其中,教师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原因主要是在能体现自我价值、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由此来看,教师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既是将自身能力与智力优势转化为劳动工具再次寻找社会生存价值、实现个人成就的过程,又是扩散自身知识、技能等专业成果以此提高自身收益、产生社会效益的过程。

3 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结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工作现状的横断面调查,发现教师在专业工作上的态度、想法与存在问题值得深入探索,故研究采用访谈法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进行追问,并依据前人相关研究,发现“教学与科研”两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着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

3.1 教师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现代化需求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引下,教育方向从单一的育人成才转向全方位育人育才[8],由此我国也推行了如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和谐教育、生命教育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当前教育困境是,直指人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如何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现实教学中互相渗透并真正落地。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只追求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学生只知“怎样做”却不知“为何做?其他动作怎么做?”。且教师仅注重动作的技术讲解及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或给出成品舞蹈组合让学生模仿完成。而舞蹈动作背后蕴含的美育价值、动作技能的发展与迁移规律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体育舞蹈中“某一支舞的技术特征如何?如何在多个动作中应用某一技术原理?动作怎样切分才能将音乐节奏表现更合理?”这些问题并未得到解答。布鲁纳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应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应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9]。建构主义学习观,表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10]。由此可见,这种单一方向、单向输出的传统动作技能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学生身心和谐、通过课程自主建构自身经验并在教学中学会学习的需求。

教育理念指引教学各要素发展,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不适应也必然会带来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问题。我国学者也从教师审美认识引导不足、内容落后、方法传统、评价形式化等方面指出体育舞蹈教学现实问题。如杨妮指出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缺乏了审美引导,这致使学生感受到上体育舞蹈课是为了完成学分和任务[11]。陈姜华则指出目前高校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其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都较传统,落后于其他专业所涉课程,这也直接阻碍了体育舞蹈育人价值的发挥[12]。作者认为,若想解决这些问题更应从问题中究其背后原因。教学目标方面,许多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就仅将体育舞蹈课定义为“技能课”,这只能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与动作技能相对应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流于表面并未真正得到培养。教学内容方面,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把思政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13],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成为教育改革重点。在近年对湖北[14]、湖南[15]、河南[16]等省份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未有教学大纲,缺乏教材支撑体育舞蹈教学,教师并未按照大纲与教案进行教学。教学材料不合理、不科学,以及教学材料与实际教学的割裂导致教学内容无法融入思政元素,不能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综合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方面,当前体育舞蹈教学多采用示范法、講解法,教师讲解过程中所用言语过于抽象模糊,如“你的姿态要挺拔,动作再美点”这类语句。教师缺少对于姿态保持、动作技术完成、双人配合所涉及到的脊椎、平衡、摆荡拧转、肢体引导等专业学术用语。这也就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真实含义,下了课感觉什么都学过但又什么都不会。教学评价方面,目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还是仅用上课考勤代表学生平时成绩,用期末技能展示代表学生所学水平,并且将学生学习精力限制在划定学习内容上,这样的评价无法评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程度,进而无法体现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3.2 教师科研无法达到学校绩效标准

新时代高校发展模式由政府选择模式逐渐向大学竞争性发展模式转变[17],尤其是2015年“双一流”建设政策提出,使大学发展竞争性日益增强。科研绩效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迎接教育部学科评估的必备竞争性条件,高校科研职能的增强也意味着高校组织的科研绩效标准会进一步提高。如高校目前全面实行聘任制,部分高校陆续实行非升即走、非升即降制度,教师需要在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中完成一定量的课题立项、论文著作发表等绩效指标,否则就会面临解聘、降职、减薪风险。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隶属高校体育类、艺术类教师队伍序列,一般从事教学科研岗位工作。由此可见,技能型教师不能仅注重技能教学,科研能力不仅是教师胜任高校工作的重要因素,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在职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必须跟随时代步伐具备科研思维与能力,提高自身科研绩效。

从现实调查情况来看,教师科研仍无法达到组织绩效标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完成学校绩效考核内容困难,二是教师与学校绩效考核的发展性功能实现相违背。如大部分高校体育、艺术类学科的讲师晋升副高职称的标准为主持1-2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篇以上1级学术期刊著作,但从当前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并不如愿。张晓会通过对安徽省六所高校体育舞蹈师资力量调查发现,多数教师未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课题,论文发表篇数未超过5篇且成果基本发表在三类期刊[18]。杨晶晶在对湖南省18所院校高校体育舞蹈师资调查中发现,69%的教师平均每2年发表1篇论文,31%的教师能够做到平均每年发表1-2篇文章[19]。这与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科研成果“质-量”不足反映出教师在职称晋升道路上的困难,这也致使教师为了晋升不惜学术道德与经济利益造成学术造假与腐败。从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开始专项整治“五唯”顽疾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开始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可以看出国家旨在解放高校人才的科研生产力,提高成果质量,培养真正知识型、创新型人才。部分高校也相继推行教师可从体育舞蹈竞赛、教学比赛成绩中获得绩效、不再以论文著作发表、课题立项为硬指标,但部分教师却借此忽视科研,这反而违背了国家人事考核制度改革的初衷。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是为让教师能在减缓压力情境下全方位、多元化进行学术研究与成果创新,而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不能借此实现考核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这是因为,首先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角色定位有所偏移,重在专项技能教学而不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职能发挥。其次,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有所缺失,无法在自己本专业、本学科领域找到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索与解决,无法回归教育、体育、艺术等母学科,以此跳出舞蹈看舞蹈。最后,教师无法依据自下而上的研究逻辑将自身实际教学、竞赛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系统理论成果。且无法自上而下从实际教育活动中通过当前主流教育理论成果指导自身实践形成理论—实践的创造性转化。

4 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解决路径

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参考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进行专业实践,教师进行专业发展首先要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机制。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我国学界从21世纪开始着重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努力将教师职业打造为“专业”从而拥有社会资源、权力与声望,以此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人才。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0]。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一是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二是服务于学生全方位发展,三是教师对本专业的自我实现。我国学界也给出了适用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模型(图1)[21],认为教师专业是以教师独有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为基础,其具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育人、服务三重基本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发展主体从前经验水平过渡至认识水平的过程。

4.1 教师应具备专业精神、知识与技能

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来看,教师应具备专业精神、知识与技能保障其专业地位与专业自主权。首先,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对所教专业、专项要有高度认同,对待学生有理性、道德、审美的专业美德,以及对自身教育事业有强烈使命感,本研究更提倡教师专业精神中蕴含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理论层面看,交际舞(体育舞蹈前身)从19世纪40年代舶来我国百年有余已形成文化共生[22],新时代中国更应从文化软实力角度出发,以体育舞蹈为手段让东方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23]。从实践层面看,北京舞蹈学院在党百年华诞之际举办了“为人民而舞”主题论坛[24],“为人民而舞”体现了中国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的价值取向。《丝路·行》《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在世界赛事上的成功演出也让中国文化得以在体育舞蹈中实践生根。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宣扬离不开教师在日常教学、作品编排等实践中所体现的专业精神,其专业精神需注入中国精神这一新内涵。

其次,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基础。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学涉及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体育学、艺术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教师应丰富、协调自身的本体性、条件性与操作性知识。高校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知识与动作技能基础,越高水平的学生,其所需知识就越广泛深刻,如在讲述舞蹈过程中重心技术运用时,就需涉及运动解剖与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知识。在学生动作技能已达自动化水平时,往往要讲述的是动作背后意蕴的舞蹈文化特色与内涵,这也需要教师掌握舞蹈艺术概论、体育舞蹈文化与沿革等方面的知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往往具有辩证思维、个性突出,教师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探究并掌握学生心理,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国内运动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自我注意控制是影响动作加工效能与操作效果的重要变量,教师亦可借用“流畅状态”理论(The Flow Theory)[25]来指导教学。如学生在课堂中习惯性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疑惑、倦怠表情,往往是学生从中无法获得高峰体验(Optimal Experience),此时教师应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制定具体清晰操作目标并辅以明确的发展性反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找到使学生操作任务与技能水平相统一、意识与行为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另外,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重要保障。多数研究者都认可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训练、编排”能力是其重要胜任特征,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能力表现不应狭义强调体育舞蹈专项,更应突出高校特色,即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一致。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应思考如何将动作技术简易可操作化地教给学生,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项实践教学中,如何将抽象概念具体生动地准确表述给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则应结合自身对体育舞蹈的现实经验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以提升科研能力,尝试学科交叉,促进专项发展。如“体育舞蹈专项教学原理、体育舞蹈运动与各年龄段身体健康、体育舞蹈项目与国家发展”等课题。在社会服务方面,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将自身专项经验与学界对体育舞蹈的最新理论带给社会,带动社会体育舞蹈水平整体发展。

4.2 教师应贯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服务三重专业内涵

从教师专业发展层次来看,教师应贯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服务三重专业内涵。建构主义教师发展观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在专业教学、科研等活动实践方面自主建构自身经验的过程[26]。朱旭东按照这一理念以教师主体形式将其专业发展划分为前经验主体、经验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审美主体五个层次,每个层次对应不同水平的发展内涵(表7)[27]。教师专业内涵主要分为教会学生学习、育人、服务三大方面,教会学生学习即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与技能,能够自主自觉调控学习过程;育人即将学生视为完整的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即教师面向组织、面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

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在自主建构专业经验过程中,需要明确专业发展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如在前经验水平上,教师要在培养期与入职期根据自身生活与教育经历建构专业经验。这时教师应将之前教学、比赛、训练等活动中积攒的实际经验结合教材转化为有组织、有逻辑的系统知识,并有计划的将这些知识进行合理分配在各个教学环节,此时重点任务是学会如何教学,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并积极参与学院、教研室活動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验水平上,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通过经验—反思机制逐渐将教育经验从零散到系统、从单一到复杂进行整合。该层次要求教师会教学,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并在组织中能够协调活动并给予专业建议。教师此时应重点关注自身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的掌握以及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以“标准舞中倾斜技术的运用”为主题,以“学生对倾斜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为主要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一节课的设置。在课前,教师给学生发送指定视频素材让学生寻找视频中舞者的倾斜技术使用线索;在课中,让学生说明倾斜技术特征与视频中舞者倾斜技术运用的差异之处,教师重点说明倾斜技术概念、种类以及在不同舞种中的运用要点,然后利用经典动作进行应用实践;在课后,让学生按课上所讲技术要求分别对指定动作步伐进行应用。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应视学生为“完整的人”而非“完成动作的机器”,这要求教师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元素综合融入日常专项教学训练活动,经验水平的教师应注重通过反思回答教学中是否体现课程思政,是否让学生学会审美,学生的训练活动是否科学等问题。另外,教师应积极参与组织活动,积攒自身专业经验推动专业发展。

在认识水平上,教师的教育实践要达到理性水平并能够自主控制专业发展过程,是经验主体的升华。该层次要求教师会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完整发展能够进行价值引导,能够引领组织服务。教师须重点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将在专项课程中学到的经验能够正向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与生活领域。如教师可采用近年课程改革热点——大概念课程来对整个学年进行课程设置,此时不应再过度强调某一动作细节,而须强调课程单元体现何种核心概念,让学生拥有何种知识结构,然后对整个计划进行方向引领与进程控制。并且,此时专项课程应是理论与实践一体、五育元素相融合,思考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贯彻整体育人的价值取向。另外,达到理性认识水平的教师应积极承担相应服务职责,如担任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教-科研主任等职位,以此引领教研室成员共同实现专业发展。

价值主体与审美主体则贯穿于前经验-经验-认识三个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它们代表对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及服务的教师专业三重内涵的认同程度。处于价值水平的教师对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及服务表示高度认同并以此形成专业使命,处于审美水平的教师则将自身专业视为崇高。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积极履行高校组织所赋予的科研职能,科研更是一种态度,并非仅单一使用“论文”等形式表达。其没有专业发展层次限制,所以价值主体与审美主体中所形成的专业使命、对专业意义的表达也可外显为对自身知识成果产出的追求。来自国内3项关于教师胜任力的实证研究证明,无论学科还是术科专业、文理还是音体美专业,“科研创新”都是其重要胜任特征[28-30]。高校间学科专业竞争,教师职称评聘离不开科研绩效考核,体育舞蹈项目与其所在专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基于现实生存与理论进步的需要,各级各类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都应积极承担专业使命,结合各学科知识对体育舞蹈相关理论作出探索、总结和概括,以此推动专业发展。

5 结论

研究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剖析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路径,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及理论开发提供了参考。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整体呈“年轻化”特征,在年纪轻、专项强具备发展潜力的同时又存在学术水平弱、成果少等发展风险。在履行高校职能上主要存在教学与科研两大方面问题,表现为教师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现代化需求,科研无法达到绩效标准。为更好地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教师应参照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框架在横向层面夯实专业基础,着重发展教师专业精神、知识与能力。在纵向层面明确专业发展规划,在各发展层次贯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服务三重专业内涵,努力到达审美主体层次。后续研究应更加关注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方面的融入与落实,同时关注教师科研绩效发展路径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2):7-21.

[2] 张雷声,李梦云.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2):20-26+203.

[3] 龙宝新.教师教育力提升与“双一流”背景下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1(9):93-96.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2-12-05].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131/202211 23.

[5] 周星.现代化进程中的高校艺术教育—学习《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思考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3(7):18-20.

[6] 張勤.词频分析法在学科发展动态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1(2):95-98.

[7] 钟玉海.高等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9.

[8] 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9] 王洪席.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变及其学术意义[J].教育科学,2017,33(5):78-81.

[10] 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77-80.

[11] 杨妮.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趋向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169-171.

[12] 陈姜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创新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1):62-64.

[13] 冯刚.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9(5):31-40.

[14] 许志琳.湖北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5):87-88+90.

[15] 刘成香,李明.湖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2):236-238.

[16]郭瑞.体育舞蹈选项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59-161.

[17] 马廷奇.“双一流”建设与大学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9-14.

[18] 张晓会.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8):160-161.

[19] 杨晶晶. 湖南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审视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19:20-30.

[20] 胡谊,杨翠蓉,鞠瑞利等编著.教师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28-36.

[21] 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35(6):81-90.

[22] 段增光,何颖,邱建钢,戴郁珠.文化共生理论下的中国体育舞蹈百年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2):86-92.

[23] 刘子涵,蔡杰,姚林希.文化软实力视域下中国体育舞蹈竞赛新阶段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青少年体育,2022(2):131-134.

[24] 巴图.“为人民而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舞蹈艺术事业的价值追求[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6):1-9.

[25] CSIKSZENTMIHALYI M , RATHUNDE K . The measurement of flow in everyday life: toward a theory of emergent motivation.[J].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1992(1):40:57.

[26] 杨静,龙宝新.桎梏与超越:建构视野下教师的学习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36-41.

[27] 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8-45.

[28] 卢三妹,朱石燕.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J].体育学刊,2012,19(2):83-88.

[29]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4):84-86.

[30] 汤舒俊,刘亚,郭永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6):78-81.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Dance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CHEN Jian-xia,LIU Zi-h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m of sports danc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dance project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46 sports dance teachers from various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5 teachers based on data results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danc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achiev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team of sports danc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s characterized by youthful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facing both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There are two major problems for teachers in fulfilling their job functions: teaching and research. Firstly, teaching cannot meet the modern needs of students, and secondly, research work cannot meet the school's performance standards.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 should consolidate their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and focus on developing their professional spirit,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larify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 implement and teach students to learn the tripl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educating and serving at all levels of development, and strive to meet the standard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new era;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port dance

(責任编辑:叶松庆)

收稿日期:2022-11-3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22jyjxggyj166).

作者简介:陈建霞(1979—),女,安徽宁国市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通讯作者:刘子涵(1997—),男,山东泰安市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体育教育.

引用格式:陈建霞,刘子涵.新时代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6(6):598-607.

猜你喜欢
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柔韧性对青年拉丁舞启蒙时期技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