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绘画与用纸的不解之缘

2023-03-07 14:58刘雪梅
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张大千用纸

刘雪梅

摘 要:张大千是享誉世界的绘画艺术大家,其一生精研绘画,创作出大量的惊世之作。研究其绘画艺术生涯,发现其在笔墨纸的选用上十分考究,与宣纸有着不解之缘。张大千在用纸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切身的体会,在纸的选择上有严格的要求。他广泛收藏、搜寻古今中外的好纸,甚至亲自参与宣纸的研发。张大千在不同的艺术阶段中不断摸索,将宣纸与笔墨之间生发的偶得妙用进行不断的磨合,历经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实现了所要表达的意象与笔墨纸的完美融合,确定了他在绘画创作上的用纸习惯和艺术风格,最终创作出大量具有极强艺术表现力的惊世之作。

关键词:张大千;用纸;夹江纸;菠萝纸;罗纹纸;乾隆内库纸

注:本文系2018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张大千研究中心)科研项目(ZDQ2018-05)研究成果。

宣纸是中国书画的重要载体,它对中国书画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优质的宣纸扩大了绘画表现的空间,同时绘画的发展也促进了宣纸工艺的发展。宣纸独有的润墨性,使人们可以通过作画判别出纸质,体现出特殊的笔墨韵味。不同属性的手工宣纸,与画家独有的绘画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表达等,都是息息相关的。

张大千一生精研绘画,创作出大量的惊世之作,对用纸也深有研究,在纸的选择上亦有严格的要求。他广泛收藏、搜寻古今中外的好纸,甚至亲自参与宣纸的研发,有经他参与工艺优化的使笔墨表现效果更好的夹江纸,亦有以古纸为母本经不断改良而成的罗纹纸等。

一、张大千与夹江纸

夹江书画纸,产自四川省夹江县,原料为当地生长期在6至9个月的嫩竹。提到夹江纸,就不能不提张大千,可以说,张大千与夹江纸有着不解之缘。1939年,江南宣纸短缺,张大千经人介绍,两次赴四川纸乡夹江,凭借自己多年画画的经验,以及對宣纸特性的了如指掌,与当地造纸名师一起研究改进夹江连史纸。

《水墨仕女图》为张大千1943年所作的一幅意笔人物画,画作左侧以纵向题跋:“伯英仁弟以夹江新制纸来请试笔,为作此。”画作中的仕女面部丰润,衣纹线条勾勒灵动,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动态概括准确。整幅画构图简练,充满律动,笔法酣畅、娴熟,线条精炼,可见画家技艺之高超。在《水墨仕女图》中,张大千将夹江纸与笔墨完美融合。夹江纸的制作主要以嫩竹为原料,纸质细柔,浸润能力强,吸水性好,发墨自然,其受色、受墨和浸润性能可与安徽宣纸媲美。夹江纸的这些属性为张大千笔下仕女的造像提供了条件,夹江纸上的仕女人物与水墨融为一体,墨韵润泽,纸张与水墨的关系处理得当,相互映衬。笔墨交融的瞬间,每一笔线条的勾画,无不流露出张大千“道法自然”的创作态度。宣纸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的载体,对中国画的表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宣纸之所以能够体现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因为其具有独一无二的纸张特性。张大千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特性,将构思与布局呈现于宣纸之上,使画作产生多样的变化,形成一系列画面生动、别有情趣的图卷。宣纸以表现水墨的特别效果而著称。宣纸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并且能够凭借自身细密的纤维而自然发墨,因此落墨着色时会产生水墨或者颜色向外发散(或者说渗化)的现象。仔细观察《水墨仕女图》的墨迹可以看出,张大千对笔中的水墨掌握得当,又十分熟悉夹江纸的特性,所以在运笔时得心应手,从而达到墨彩丰富生动、浓淡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所谓的水墨晕章,就是指运用宣纸和笔墨等工具创造出来的一套绘画技法,该技法能独特地表现出艺术中的质感、体量感和空间感。

二、张大千与菠萝纸

菠萝宣,又名凤梨宣,由台湾中兴大学教授张丰吉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而成,主要材料为凤梨纤维。菠萝宣纸与水墨也可以说是一对绝配。菠萝宣纸有着神奇的吸附力与发散水墨的张力。吸附后不变形,经久不减,适合存放,也应了古人所说的“人活百载,纸寿千年”。

《墨荷》是张大千1947年创作的一幅大写意泼墨花鸟作品,画作的左下角题识为:“一瓣真成盖一鸳,西风卷地仅能掀。花枝力大争狮子,丈六如来踏不翻。得波罗纸试写此。风韵殊不减青藤道人,定有嗤予狂奴故态复作者。爰。”从字里行间可以确定,此画是张大千在菠萝纸上所作的画。菠萝纸托墨能力十分强,墨色晕染自然。物象荷花跃然纸上,体现了大写意笔墨与宣纸的完美融合。人们通过观察遗留下来的墨迹就可以想象到张大千创作此画时的状态,也能够感受到张大千用此纸作画时的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横涂竖抹,释然畅怀。张大千以徐渭的大写意手法充分展现出墨色的浓淡韵味。整幅画墨色淋漓、用笔恣肆,其一气呵成的畅意实乃得益于菠萝纸的质性特征。

张大千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其对荷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深切的情感,荷也成为他笔下一直以来的摹写对象。张大千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画家以万物的造化孕养胸中之意,并将此胸中之意转化为笔墨之意。万变的笔墨之法要以纸之属性来承载。虽然意在笔先,但是笔也要有落墨之处,所以寻找合适的画纸至关重要。张大千以菠萝纸泼墨画荷,畅怀游心,扩大了水墨表现的领域。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意境表现上,其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近代画家吴冠中曾这样感慨道:“我国历代书画家对于宣纸的溺爱是令人吃惊的。如果没有宣纸,中国书画将是怎样的面目呢?”质量好的宣纸可以帮助画面提神,使书画家把作品表现得更好。好纸对书画创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画家对宣纸的把握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种能力为他们画出好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三、张大千与罗纹纸

《中国绘画材料史》中记载:“罗纹纸在浙江宋代曾有出品,明代应出自皖南者,今此种纸张仅泾县一地制造,为书画中的佳纸。”大风堂仿制罗纹纸,是以张大千早年在广东收藏家何冠五那里得到的宋罗纹纸为母本,在日本进行仿制,并加上“大风堂”水印的纸。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张大千画风转型,常用此纸进行创作,以试验泼墨泼彩的新画风。泼墨泼彩是一种大写意的方法,其特点是一气呵成、自然写出。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画,将色与墨相融相间,将半抽象与写意的具象画法融为一体,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意外,都是画面中的新意,让观者陷入无限的遐想。张大千认为写意画的“写”并不是随意涂抹,而是要体现用笔、韵味、作者的情感。《泼墨山水》中题跋为:“雨过溪流交响,树凉暑气潜消。不是谢公别墅,定应杜老西郊。己酉三月用大风堂自制罗纹纸写此,拈元人贡性之句题之。”可以确定,此画为张大千1969年以定制罗纹纸而作。画面打破了早期以线条构图的方式,以抽象的墨块、色块为主,以少量线条勾勒山石轮廓和树木房舍等具体形象,突出主与次、远与近、静与动、虚与实的层次。墨法上以泼、破、积染为主,肆意挥洒。他对色彩具有高度的把握能力,能够完美融合石色与水色、重彩与浅绛,粗放与精工收放自如。整个画面墨迹清晰,层次分明,墨气淋漓,厚重又灵透。张大千所用的罗纹纸具有类似竹帘的纹理,受墨性能好,和泼彩画法相得益彰。

张大千1980年所作的《远山含翠》的画纸为罗纹纸,画纸左侧钤有“大风堂”水印,该画作也是张大千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此画中所题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作《山中》。从题跋可知,这是专门为林瑞蔼女士所作的画。此画中张大千以大笔泼墨,并融合大小青绿法,进行水墨渍染、积染、泼染。泼与破结合,并在抽象的色块、墨块中加入房舍、人物、树木等少量点景,从而形成一种扑朔迷离、似真似幻的意境。张大千曾说:“予年六十,忽撄目疾,视茫茫矣,不复能刻意为工,所作都为减笔破墨。世以为创新,目之抽象,予何尝新?破墨法固我国之传统,特人久不用耳。老子云:‘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此境良不易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庶几乎!”由此可见,张大千创造泼墨泼彩新表现形式,有其身体原因,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与历史渊源之影响,更有以道家美学思想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精神及画学思想的影响,而非简单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张大千创造出的泼墨泼彩新形式,将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张大千与乾隆内库纸

张大千早期花费大量的精力研习古人,在临古的同时,他也请人在各地搜集旧纸、旧绢,希望在材料上符合仿作的年代。张大千收藏旧纸的原因,一为鉴定,熟悉历代书画用纸的特性,以至“一触纸墨辨别宋明”;二为临仿,其临仿的古代名作几可乱真,除其画功高超外,用老纸旧墨也是关键;三为创作[2]。张大千钟情旧纸的原因,用他自己的话说,“并不是纸放旧了就好画,实在是因为古人做事,不肯偷工减料,纸的本质自然就好”。张大千收藏的古纸有如乾隆内库纸、宣德纸、明纸等。他经常在画中题有“试乾隆内库纸”“偶得宣德纸一番”“明纸一页”等。

张大千在他的作品《仿石涛西边人家图》中有题:“以乾隆内库纸临大涤子仿梅沙弥本,纸墨相发亦生动有致,古人最重佳纸,信然,大风尝云:文房四宝,楮公当居第一。”画面近景溪流涓涓,小屋隐于树间,其后曲径通幽,远处山间,一白衣高士居高远眺。此画构图严谨,视野开阔,用笔俊逸灵动,又不失浑厚遒健。该作品从笔法到墨法,均遵守石涛之法。总之,此画充分发挥出顶级老纸的优势,含蓄稳重,渗化自然,墨韵微妙,层次分明。

五、张大千与金笺纸

金笺纸始于唐朝,是一种特殊的金属箔纸,表面光滑,具有金箔的光泽,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20世纪50年代初期,张大千曾远赴东洋寻纸,购入一批日本生产的金笺纸。这种纸工艺先进,品相精良,通过在厚纸上贴上铜箔,再在其上沥上一层纤维,使金色不至于十分耀眼,有一种金丝绒般的视觉美感,且易挂住颜料。

张大千的《泛舟图》便是在这种金笺纸上创作而成的,此画完成于1953年,画面内容简洁,画面远处坡岸的幽谷在白云掩映下愈显静谧,近处杂草丛中有一叶小舟,五人于舟上小叙。大面积留白处呈现金笺底,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画面以张大千擅长的青绿技法表现,画面虽简,但细节表现细腻精微。矿物颜料石青石绿在金笺纸的衬托下更加艳丽,展示出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画非凡的表现能力。《五亭山色图》创作于1968年,是用金笺纸画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见笔见墨,水墨酣畅淋漓,强调诗情画意,笔墨在金笺纸上恣意挥洒,尽显抽象之美与墨韵层次,金笺与墨彩辉映,生动和谐,气象万千,色彩丰富,瑰丽沉浑。从这两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在金笺纸上,不管是精工之作,还是大写意之作,均能充分挖掘紙张的优势,使其与笔墨表现完美融合,展示出张大千绘画技艺的精湛。

六、张大千与绢本

在张大千绘画所用材料中,除了各类宣纸之外,还有一类绢本也常出现在他后期的泼墨泼彩作品中。如他1946年创作的泼彩绢本《幽林浮岚》和1968年创作的巨幅泼彩绢画《爱痕湖》。作品在色彩的运用、空间的营造以及意境的表达上都展现了张大千的深厚功力。从色彩的角度来看,展现了张大千独特的色彩运用技巧。画面以墨色为主,辅以石青、石绿、汁绿,同时使用了粉色,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明快的对比。张大千巧妙利用绢本的特点,以湿墨叠彩晕染,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与层次感。并且通过虚与实、具象与抽象的相互生发,巧妙地构造了画面的空间,展示了张大千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材料的把控能力。

从以上张大千的作品以及宣纸的运用中可以发现,不管他是临习石涛或其他古人的画作,还是自己创作,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其他很多作品中也可以印证,那就是张大千作画湿笔较多,笔性上多求放势,因而线条多流美,偏光滑,行笔速度较快。也能发现其用纸不是太生,普遍带有不同程度的熟。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说:“古人画山水多湿笔,故云水晕墨章,兴乎唐代,迄宋犹然,迄元季四家始用干笔。”其原因在于“盖湿笔难工,干笔易好;湿笔易流于薄,干笔易于见厚;湿笔渲染费功,干笔点曳便捷,此所以争趋之也……反以湿笔为俗工而弃之”。可知湿笔难画,干笔易就,而观张大千画,湿笔入画,却能避开薄气和俗气,将画家画与文人画完美融合,其不愧为享誉世界的国画大师。

参考文献:

[1]蒋映雪.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古代绘者与罗纹纸及其他古纸[EB/OL].(2023-02-26)[2023-09-10].https://zhuanlan.zhihu.com/p/609592681.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张大千用纸
节约用纸
节约用纸
节约用纸
传奇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吃货”张大千
可以用纸锅煮面吗?
节约用纸 呵护家园
我的最牛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