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华
(晋中学院人事处,山西晋中 030619)
与中国大陆的青年一代一样,港澳台青年是港澳台未来事业繁荣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但是,由于历史与文化等原因,港澳台青年在我国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面向港澳台青年的统战工作是我党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相互冲击已经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港澳台青年的文化认同工作必须纳入统战工作的重点内容,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既是现实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认同。”[1]文化认同是形成社会集体良知的基础,不仅能够使社会群体形成内在凝聚力,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必然在文化归属上缺乏“身份意识”,更谈不上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从而会为四分五裂埋下伏笔。纵观中国历史,虽然民族众多、人种也不尽相同,但在长期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文化上大致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文化体系,并进一步形成了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的地域文化圈,即以汉文化为主、55种民族文化为辅的中华文化圈。为了保卫这块具有相同文化的土地,我国历史上各民族更是结成了同甘苦、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
近代以来,港澳台地区分别受到过殖民统治,英、葡、日等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当地青年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一般而言,殖民文化生态环境都是由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具有多元性特征。同样,港澳台青年的成长与文化观念的形成也必然会受到中华文化与以英国、葡萄牙为代表的欧洲文化以及日本的大和文化的多重影响。他们一方面普遍接受过一定的西方文化熏陶与西式教育,见多识广、视野开阔;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无论是生活方式上还是民风民俗上,他们都生长在一个与传统中华文化有一定差异的文化背景下,其思想和心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特殊性。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不仅具有多样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其道德观念和哲学价值也会大相径庭,人生追求和政治信仰也各具旨趣。”[2]因此,与大陆内地青年相比,对港澳台青年的统战工作也必然有其特殊性。
文化认同首先表现在政治文化认同上。《辞海》对“认同”的解释是“承认同一”。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作为被内化于该系统居民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系统”[3]。换言之,政治文化包含着认知、情感和评价三要素。从认知层面来看,政治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某种政策制度、执政党和政府、意识形态等政治生态系统的了解与掌握。从情感层面来看,政治认同即个体对于此种政治生态系统的认可程度,认可程度越高,则政治情感倾向度越高。从评价层面来看,政治认同是指对于某种政治生态系统中的内容、观点以及价值观的理性思考后所做出的判断及所持有的见解。
面对港澳台青年这样一个多样化的群体,我们很难要求他们能够与内地(大陆)青年有着完全一致的人生追求和文化修养。但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只要存在共同的政治利益,就存在整合与合作的可能,这也是青年政治行为的基础。有研究者指出:“利益是指处于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由于对物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利害关系。”[4]169从人类社会的形成来看,人类之所以能够形成社会,其中最主要的纽带就是利益的驱使。当然,本文所谓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政治利益,因为政治利益满足是青年作为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层面的需要,其内在逻辑表现为政治行为主体出于自身的需要产生了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活动,而系统性的政治活动,就会产生各种政治关系。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广泛的信息载体与青年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不仅对港澳台青年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模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深刻地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港澳台青年虽然与内地(大陆)青年的成长环境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对于祖国统一后的其政治利益的考量却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统战工作必须注意媒体传播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充分利用新媒体这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只要我们从其政治利益入手,以趣味性、创新性吸引港澳台青年去接触和了解国家的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实现其自我利益并转化为其自己的情感态度,实现港澳台青年在文化上的认同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几乎所有现代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欲望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这也使得一些年轻人逐渐异化为“物质人”的存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这种思潮的传播速度。相对而言,内地(大陆)商品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程度与港澳台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曾经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的港澳台青年有了一定的物质上的优越感,加之长期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他们或多或少会被境外势力这一“异质”因素所渗透。一些港澳台青年或许会认同内地(大陆)近年来经济、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对政治文化与国家的认同度并不尽如人意。一些港澳台青年愿意到内地(大陆)发展正是看中了内地(大陆)迅速发展和日渐成熟的市场与自己的发展机会,他们希望与内地(大陆)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以利于个人更好地发展。
认同是一种情感上趋同或同化的过程,文化交流的重点是心的交流、情的交流与人的交流。从当前我国所举办的交流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一些政府部门并没有充分发挥好文化主导权与话语权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种有力的媒介,文化传播与影响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交流的过程还存在交流内涵不足与交流活动的目标指向不明的问题,无论是内地(大陆)青年去港澳台还是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大陆),交流形式一般都是先会议后座谈,最后进行参观,往往把“文化交流”办成“集体旅游”。这种相对固定的内容程式与港澳台青年个性化心理特征、心理期待以及接受习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即便那些“主题宣讲”,也往往流于形式化、表面化与空洞化,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青年并没有真正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也就难以在感情上真正拉近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青年的距离。
随着近年来内地(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港澳台青年与内地(大陆)的交流也越来越趋向多层次、全方位,这就对我们的统战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实现港澳台青年的文化认同,我们的统战工作人员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与文化修养,不仅要对我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地域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掌握,还要对新媒体、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与运用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能够利用新媒体与港澳台青年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式交流。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中满足港澳台青年对于文化的需求,并进而实现文化认同。然而,从目前我国统战工作的干部队伍来看,政府对于统战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还有待加强,经费投入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建设不足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一些主要分管领导对业务并不熟悉,尤其是县、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更是缺少从事港澳台青年统战工作的专职人员,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港澳台青年进行交流。因此,加大对统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培养,提高其责任意识、理论修养、文化素养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并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我们要“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通过国民教育、民间传承、礼仪规范、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等各个方面,传承中华文化基因”[5]。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竞争逐渐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内容,如果不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竞争与碰撞的过程中便无法有效抵御外来文化侵略,最终会酿成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港澳台与内地(大陆)在文化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我们同属华夏文明,尤其是共同的语言文字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我们在交流合作与增进共识、推动行动等方面更为容易。
新媒体时代,港澳台的统战工作不仅要大力推进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青年的文化交流,精心组织具有家乡风土人情、体现祖国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特点的“文化寻根之旅”等活动,更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制作宣传传统文化的文化片、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坚强有力的支撑,让港澳台青年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祖国和家乡的魅力,从心底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伟大,进而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所谓深度融入就是让港澳台青年有机会参与到内地(大陆)的文化建设中来,充分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一国两制”的政策、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内容。
首先,要围绕党中央及地方政策对港澳台工作的要点与重点展开,让港澳台青年深度融入内地(大陆)社会经济文化、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局。我们可以邀请港澳台青年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他们发展起步早、经验丰富的优点,与内地(大陆)青年进行诸如智能硬件、数据运用、云端计算等新媒体的开发。其次,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在资金、推广渠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尽量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基地化的高端合作交流基地,努力寻找彼此交流的热点与兴趣点。比如依托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与中医文化积淀,举办港澳台青年中医药文化交流参访团等。再如,以基地为中心,大量吸引港澳台青年创业者,促进经贸、技术特别是文化创意方面的专业化交流与合作。这样,就能使港澳台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度了解与融入,增加港澳台青年交流活动的存在感,有利于文化上的认同。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501针对港澳台青年对内地(大陆)社会生活、民生、经济、政治等认识了解不多,甚至存在片面、负面认识的现象,统战工作应该注重实践参与。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乡镇、社区、街道等基层部门,可以吸收一部分港澳台青年参与日常管理,从而增强其文化认同。有研究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致力于政治活动时,他相信他能够与其周围的其他人进行合作,那么,这样的公民对于政治的见解,与那种把自己视为单一的政治角色的人不一样”[7]185。因此,在对港澳台青年进行统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其深入到内地(大陆)民众的生活中(比如街道、社区、工地、菜市场等现实生活),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内地(大陆)民众的日常生活、了解内地(大陆)尤其是内地(大陆)青年真实的生活与情感,消除基层交流中的文化差距。政府要鼓励港澳台青年与内地(大陆)青年一起感受民情,一起参与“鳏寡孤独老人精神抚慰”“农村留守儿童”等活动,并利用新媒体把这些项目以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普通民众生活制作成纪录片、短视频,让更多的青年了解各地的真实生活,从而接通地气,化解心结,消除心理隔阂与文化上的距离。
马克思指出:“人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的发展。”[8]因此,做好对港澳台青年的统战工作,统战干部自身建设与发展是重中之重。新媒体时代,统战工作者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把党对港澳台的统战政策真正理解透,在工作中提高对交流话题的掌控力和引导力。政府要制定长期规划对统战干部进行针对性培养,尤其是那些与港澳台青年年龄相仿的青年干部,鼓励他们掌握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建构立体化交互通道,推进媒介双向交互传播,整合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社会热点问题,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引导港澳台青年通过信息频繁接触,关注国家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播,共同分享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把竭诚为港澳台青年服务作为港澳台青年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新媒体成为双方互相交流的有效物质载体,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