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参政党建设的新视野

2023-03-07 04:44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党派

崔 珏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3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民主政治新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人民民主制度形态,是对当代中国民主实践的高度概括,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力量,其参政议政活动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运转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拓展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实践空间,也为参政党理论建设提供了新视野,推动我们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中国式民主发展以及话语建构等更广泛的意义上思考参政党建设的价值和方向。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标识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发展成果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包含思想启蒙、工业革命、政治民主。民主是现代化的内在构成,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党的二十大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及其重要特征和目标,而这一追求由来已久。近代中国为迎接西方文明的挑战、寻求再生之路,拉开了现代化序幕。探索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艰辛道路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救亡图存,真正融入现代文明的大潮,就需要进行更加深刻的社会改革或革命。由此,各种思想、学说相继被介绍到中国,形成新文化运动的浪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人们把探索的目光集中到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所提供的民族复兴范例,使传播马克思主义、走十月革命道路成为当时激进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泛介绍、传播和研究,是因为人们深信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就能引导中国走向独立与现代化。后来的事实也表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指导的革命运动,从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突破口,逐步解决了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依附性问题,使中华民族重新进入世界历史主流。

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民民主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追求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人民民主理论,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提出了推进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等一系列新的认识,把我们党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的民主,与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复兴伟业形成了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民民主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实践,扩大了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成功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人民民主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并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全链条、多领域有效运用。对此,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概括。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政治文明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标识。二者有着共同主张,即多元现代性和多元现代化。对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实现现代化的模式却不止一种。民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民主又是丰富的,民主的实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新智慧。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马克思的人民民主思想

谈到民主我们绕不开西方民主,从西方古典民主到近现代民主,都有着宝贵的政治价值。西方民主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刻批判的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参考坐标。马克思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民主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对其议会民主虚伪性、软弱性予以严厉批评,并在总结及高度评价巴黎公社普选人民代表的经验基础上,发展出与代议制民主截然不同的民主理论。马克思的人民民主思想既包含了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的选举民主,同时也兼具十分突出的直接民主色彩,主张人民直接参与和管理政权,通过构成上的工人阶级要素保证政权的工人阶级属性,主张工人阶级国家的民主机关要兼有立法和行政职能,主张对选举产生人员加强全过程监督,体现出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民主不同的、直接的、广泛的、全过程的特点。

马克思的人民民主思想从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上为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按照马克思的人民民主思想,社会主义民主必定是全过程的。马克思的民主观不仅直接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与发展,而且也全面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领域和环节上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贯通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各环节;在形式特点上既有广泛选举又有充分协商;在实际效果上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人民民主与治国理政结合在一起,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丰富和发展,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真实、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新诠释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开辟了中国式民主新路。从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念,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虽然有各种解读,主要还是指全链条特征。从全链条特征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成了多样、有序的民主渠道,保障了人民“四权”。人民通过广泛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环节、各方面都得以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呼声,实现人民利益。

中国民主发展不仅是政治领域的民主,更是社会生活的民主,是广大人民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其中的民主。“不断拓展全社会各层次人民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民主政治生活和民主社会生活的民主生活方式不断形成”[2],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之源和政治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新诠释,是以民主为基本内容、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全过程为特征的民主形态,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渐成熟定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范畴。

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实践空间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丰富的民主实践。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主体,构成了全面、广泛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形成了多层面的有序参与渠道和民主实践,体现为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环节、各方面都充分体现人民意愿,保证人民充分表达,推动人民当家作主不断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及发展拓展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实践空间。

(一)人大制度层面:履职要求更高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产生,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的基本依据。人民代表大会也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机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其中,参加国家政权、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内容,显然是人大工作范畴。这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重要领域,也是执政党赋予民主党派的重要使命。

民主党派成员当选为人大代表或担任人大常委会领导职务,是多党合作在国家政权中的体现,是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的一种形式。我国人大制度不同于西方议会制,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是以个体形式、以人民代表身份而非党派组织身份履行职责的。关于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方面,各地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广州市人大新近颁布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从十个方面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大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其中对人大代表履职形式的拓展,内容十分丰富。首先,提出强化代表意识,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人大代表不能仅出现在“两会”上,还要让人民群众听得到声音、看得到身影、见得到行动,要体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其次,拓宽人民代表发挥作用的渠道。开设专刊、内参,打造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设立覆盖面广的代表联络站、网上联络站,方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找到人大代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些举措对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人大代表来说,发挥作用的渠道更多,履行职责的要求也更高。

(二)协商民主层面:参与平台更多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主要采用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在这一制度安排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等形式,就国家和地方重大政策与重要事务进行协商。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形成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的总体布局,呈现出全领域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中描述了中国式民主的这种特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3]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贯通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群众路线、调查研究、开门决策、民主恳谈、协商对话等形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具有时间连续性、内容整体性、运行协同性和参与广泛性等内在优势”[4]。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要求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同时要求加强各项制度的联动性和协同性,构成紧密相关的制度体系,全过程、全链条体现社会主义民主优势。民主党派发挥作用不限于一定场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形式、渠道、议题将更加丰富。

(三)基层治理层面:参与空间更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多党合作恢复发展过程中,曾有“多党合作不下基层”的观点,强调民主党派主要在国家政治制度层面发挥作用,而非参与基层单位、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基层社区治理主体日益丰富,形成基层党组织、社会自治组织以及其他力量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5]。 随着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尤其是突出治理取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民主党派参与基层治理有了理论和制度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提出:“鼓励和支持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6]在各级政协均占有较大比例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政协委员,必然要求通过政协平台反映社情民意、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联系基层群众的能力,助力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发挥资政建言和凝聚共识的作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空间更加广阔。

(四)直接民主层面:参加范围更广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的特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有效的民意表达。民主运行各环节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如网络问政、数字协商民主在各地的开展,使政治参与渠道更加广泛,参与方式选择更加自由,创造了大量直接参与的现实图景。虽然民主党派主要通过多党合作制度平台开展组织化参与,但个体参与的渠道日益增多,参政议政的将不只是少数精英和代表人士,广大成员也将获得丰富的参与渠道,改变“沉寂的多数”状况。如,广州市政协2022年推出“百姓提案”平台,充分发挥政协汇聚民智的作用,广大市民均可登录相关平台参与提案征集、选题等,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这样,政协提案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政协委员,每一个民主党派普通成员都可以通过这类新平台确定提案。再加上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开放、直接、便捷的特点,将极大调动广大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惠州市问卷调查中,“您认为目前党外人士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或渠道有哪些”这一项,684份问卷中就有330人选择将“通过网络新媒体发表意见”作为参与方式之一。身处大数据时代,多党合作中的各政党组织、参政力量应善用互联网思维,用信息化手段来整合力量、收集信息以及参政议政。当然,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党组织带来怎样的冲击,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功能是否会有所削弱?民主党派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为参政议政服务,参政党的组织优势和作用如何进一步彰显,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如能善用网络和新媒体,把握其开放、平等、互动、即时特点,经由民主党派组织进行信息综合,将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升建言献策能力带来新气象。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同时,对其履职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一种民主能否有效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的政治意愿、素质和能力。各民主党派要不断提升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专业精神和研判能力,不断推动自身深入认识新时代参政党的使命、任务和要求,突破固有思维和传统局限,站在中国式民主发展的高度,努力提升组织协同力、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参政党理论建设提供了新视野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与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紧密相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将参政党建设的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即有利于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也为新时代参政党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因应新时代要求,民主党派提出以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参政党建设新布局。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是参政党政党性质、政党规范、政党建设最重要的理论支撑,国家治理理论丰富了参政党的效能评价内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参政党理论建设提供了新视野。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本质与参政党的价值目标

中国式民主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完成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和确保政局稳定前提下推进的民主,有学者称之为国家主导的民主化[7]。这一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的核心价值是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确保人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从选举和协商的关系视角看,我国的人民民主与西方现代化国家的代议民主有着本质不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表”而是一种“自我代表”。“构成人民的每个群体都通过自己相应的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而不是‘委托代理’的原则,即人民权力委托给职业的政治代理人并让他们来管理国家。”[8]“基于‘自我代表’原则形成的代议,国家权力依然共同掌握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手中,从而在代议形式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掌握国家权力,整体运行国家权力。”[8]这决定了我国选举要求一个整体的安排和平衡,协商也因此对选举有着特殊的必要性,以凸显代表的人民性、保证民主的人民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新形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人民广泛而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国家高效治理、社会和谐稳定、权力有效制约的民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应当是参政党建设、参政党履职中贯彻始终的价值目标。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活动要坚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发挥党派特色和优势,做好执政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服务“国之大者”。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仅是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更是通过参政党进行的民意表达;不仅是对具体政策提出咨询意见,更是对政策作出价值评判,维护政策的公共性和公正性。要健全吸纳民意、整合民意的工作机制,把握参政议政的政治性和专业性,提出更多对国家发展和人民利益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型特点与参政党的组织协同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观,更强调民主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也有学者称之为“治理型民主”,是国家与社会、民主与治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形态,既要求有广泛、充分的社会参与,发扬多元参与治理的民主活力,又重视权威决策和政策执行,主张政府治理的高效和秩序。这就需要构建分工明确、职责合理的治理主体关系,执政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方面治理主体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运行要求参政党建设中增强组织的协同性和整体功能,推动民主党派从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各级组织的制度化关系构建,改变整合机制不足问题,同时与参政议政组织机构、与各级党政部门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民主党派要完善同党委、政府的沟通机制和对口联系,实现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常态化,提高参政议政的针对性,督促、推动参政议政成果转化,提高参政议政效力。要优化与人大、政协组织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为政协参加单位以及民主党派成员参加人大、政协工作的作用。要健全社会联系机制,通过联系相应的社会群体、利益群体,把不同社会阶层的诉求通过制度化渠道反映到决策过程,在关注民生热点问题、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中建立与社会民众的互动关系,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此外,在我国政治制度下,参政党建设中的组织和个人关系也有其特点,民主党派的组织化力量一般不在人大、政府中体现,参与政权机关、政府机关的民主党派成员是以个人身份参与的。例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其中,作为人民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行职责,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客观看,民主党派代表身份及其参政议政活动离不开背后的政党组织,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制度、实践层面进一步研究和厘清。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建构与参政党的理论研究和传播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新诠释,是全新的民主话语叙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需要基于中国政治实践的理论创新和自我表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建构起中国原创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当今世界在话语权领域的斗争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博弈的需要,事实上话语权已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力量等共同构筑成为国家综合国力。一直以来,我们对政治领域发展缺乏积极主动的叙述意识和能力,总是面临如何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式民主的难题,常常处在失语或乏力的尴尬境地,致使我国政治安全频频遭受威胁和挑战。现代民主观念与制度确实源于西方,西方社会由此垄断了对民主的定义权、解释权,表现出话语傲慢。在西方话语叙事中,现代民主只有一种模式,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开放性。中国的崛起要求我们构建新的话语体系,更多地自我表达而非总是被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挑战了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更重要的是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中国民主实践做出的系统思考和自我表述,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政治发展道路和经验。

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样,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参政党等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只有基于清晰的政治概念建构逻辑体系,才能形成系统理论,以利于树立形象、传播声音、维护权益。讲好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故事,民主党派既有独特优势又有政治责任。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主体,是中国式民主的参与者、实践者。加强参政党理论和实践研究,从民主党派角度讲清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特色、效能,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中国的参政党,了解中国式民主的特色和价值,这是民主党派在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话语建构的理论研究和传播意义重大,不仅是通过事实描述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知、认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同时也是总结和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彰显文明多样性理念。

猜你喜欢
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党派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