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演习视角下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23-03-07 02:00:33宋光冯军王盈闫纪元
中国应急救援 2023年6期
关键词:救援队伍装备

宋光 冯军 王盈 闫纪元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于5月16 日在云南省丽江等地联合举行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代号“应急使命·2023”,旨在全面检视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情况、统筹推进各类应急力量实战运用、有效破解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救援难题,对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升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演习基本情况

演习模拟背景为2023 年5 月16 日5时45 分,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发生里氏7.6 级地震,震源深度12 千米,最大地震烈度为10 度,6 度区以上面积约4 万平方公里。震中距玉龙县政府驻地约15 公里,距丽江市政府驻地约11 公里。震中区域居民区、医院、学校建筑物坍塌损毁严重,造成数千人埋压被困,震区道路、电力、供水、通信中断,震中地区多个村镇形成“孤岛”,多点发生山体滑坡、江河干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大量游客被困景区,油气管线断裂发生泄漏引发火灾等。此次地震波及云南省丽江、大理、昭通、迪庆、怒江、楚雄 6 个州(市)、20 个县(市、区)。

此次演习按照精锐用兵、精准救援、实战实练、实导实演的方式组织实施,分指挥演习和综合演习2 个阶段,设置43个演习科目。在丽江设主演习场,在大理、昭通设 2 个分演习场,共投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队、安全生产、医疗、交通等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4300 余人,直升机 11 架、大型无人机 3架。根据演习方案,中国国际救援队抽组65 人、搜救犬6 条、救援车辆1 台,主要在文海村9 号演习场参加“孤岛”救援科目演练,展开向下安全破拆救援、向下快速破拆救援等5 个科目作业。

2 演习参与和开展情况

2.1 筹备工作周密有序

为确保演习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方协调,搜救中心首次以队伍身份参演,制定专项方案和工作计划10 余份,精细做好任务对接、方案衔接、战勤保障等工作;参演分队以临战状态投入演习准备,科学筹划队伍编成、科目训练、现场评估、信息支撑、通信组网、装备保障、物资调配等工作,切实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完成。

2.2 应急响应迅速

接到调度指令,参演分队迅速集结,领命出征,安全及时抵达任务地域,跨区域远程航空投送和装备物资模块化运输能力得到检验。演习期间,参演分队坚持问题导向,一切从实战出发,细化责任分工,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地。先后参加专项训练、合练20 余次,全要素全流程模拟推演2 次,重点围绕灾情获取、现场评估、通信和装备保障、队伍集结展示等任务反复打磨,查漏补缺完善细节,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参演队员白天战高温、晚上斗严寒、现场顶风沙、高原抗缺氧,队伍的亮点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展现,实战实操能力得到了一进步锤炼。

2.3 严密安全防范

安全工作,一失万无。驻训演习期间,参演分队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演习现场“十个严禁”和宿营区“八个不准”规定制度,通过规范营区秩序,统一内务标准,狠抓作风养成,强化安全职责,全面加强舆情管控,常态巡检督察等系列措施,切实严明纪律、确保集中统一。演习场上做到指挥员逐人核查、操作员交叉互查、安全员全程检查,营区内部不间断纪律督导提醒。固化日例会分析研判,强调个人安全、车辆安全、信息安全、卫生防疫、群众纪律等各项要求,实现违规违纪、安全责任事故及舆情信息“零”的预期目标。

2.4 聚焦专业赋能

参演分队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准确把握日常训练与实战演习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科技、信息、装备赋能作用,在实战中练就一专多能过硬本领。

2.4.1 现场评估

利用便携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和便携式合成孔径雷达,开展救援队废墟侦测评估和安全评估科目,完成演习场地80余栋不稳定建筑的三维模型构建和现场评估工作,为指挥部研判受灾情况、决策作业方案提供信息支撑。

2.4.2 通信保障

围绕救援现场和前后方卫星等通讯链路保障、前后方指挥场所音视频指挥调度保障等环节,运用公网对讲、无线通信、卫星电话、超轻型卫星便携站等关键通信装备实现全域联网,通信保障能力经受住了复杂环境检验,确保了全时段全天候畅通。

2.4.3 救援装备

结合现场自然地理、气象天候实际,突出实战化、专业化保障,集成、调整、补充各类装备461 件套,制定装备物资清单,实行动态管理,累计分配发放43件套专业救援装备,维修调试各类设备12 次,确保演习科目顺利开展。

2.5 综合保障有力

后勤保障是现场行动的重要支撑。此次演习,战勤分队迅速确定携带的装备物资、清单,集成并携带办公、安全、帐篷、背囊、生活、照明、食品、炊具等后勤装备227 件套,总重量6.92 吨,为支撑实战、保障生活提供了硬件基础体系。任务期间,战勤队员密切对接前指保障职能部门,连接电力设施,协调垃圾清运,解决入厕洗漱问题,保证营地正常运转;针对宿营地气候多变、气温低等情况,积极为队员购置防寒保暖衣物和用品,保障所有队员每天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睡个好觉;做好“全过程、全时段、全队员”疫情防控工作,协助开展防疫消杀6 次,消杀面积达6400 余平方米,锻炼了遂行保障实战能力。

3 思考与建议

从演习导向、模式、环境、评估四个维度去检视反思此次演习,队伍对标“实战、专业、高效、安全”要求,还存在应对极端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不足,搜救战法研练、灾情侦察评估、一体通信组网、综合保障模式深度融入实战不足,关键技术装备支撑实战能力不足,高新技术在灾情评估、队伍调度及救援信息保障等方面研究应用不足,队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深化演习成果运用,持续在搜救能力提升、装备技术赋能、人才队伍培养这三方面发力。

3.1 坚持能力为本,推动应急救援核心能力建设稳步提升

3.1.1 提高快速出动能力

建立队伍应急响应快速启动机制,加强对各类地震地质灾害处置技术、战术研究训练,定期开展力量集结、战斗编成、通信联络、组织指挥等应急救援业务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强化队伍快速反应能力。配齐配强快速吊装运输装备,健全大型救援装备快速投送机制。

3.1.2 提高生命搜救能力

强化救援理论和业务培训,熟悉各类地震地质灾害发生机理,提高分析研判遇险人员生存条件的能力。综合运用生命搜救技术装备对遇险人员实施精准定位,开展快速构筑生命通道技术研究和实操演练。强化医疗急救培训,规范人员抢救流程,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3.1.3 提高现场实战能力

优化一线救援力量编成,科学组建救援单元,打造精干、过硬的战斗小组。严格落实现场救援安全技术制度规范,充分发挥救援装备安全保障作用。建立现场救援安全员制度,实时分析研判现场安全风险,及时发出警示警报,切实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建立救援案例复盘制度,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

3.1.4 提高救援协同能力

积极开展跨区域、多灾种联动联训联练,提高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其他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间的协同能力。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技术比武竞赛活动,交流救援技战术经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3.2 聚焦实战化保障,推进关键装备技术应用赋能

3.2.1 加强队伍科技装备建设

坚持实战导向、问题导向,鼓励队伍结合救援实际提出需求,组织协调产学研用单位联合攻关、揭榜攻关,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列装、应用;建立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机制。

3.2.2 加强队伍先进适用装备配备

注重救援装备与队伍承担的救援任务相匹配,强化救援装备实操性训练演练。健全救援装备、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对大型救援装备采取托管方式进行专业化管理,提高库存装备物资和现有救援装备利用率。建立社会救援装备物资征用机制,确保应急状态下特殊装备快速有效征用。

3.2.3 加快队伍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大力提升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信息化能力,为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远程分析研判、专家会商、指挥决策、队伍和装备调动,以及日常线上培训、演练观摩等提供平台,并实现与应急管理部相关系统对接。配备灾害现场信息采集、单兵通信终端和音视频通讯装备,畅通应急救援前后方通信联络。推动智能化技术在救援中的应用,加强应急处置机器人、无人化生命救援、弱通信条件及受限空间无人自动探测搜寻等智能化装备配备。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大尺度长航时无人机和高分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人员伤亡评估、压埋人数研判、救援队员特殊环境下搜索救援作业能力适应性分析、国际救援队伍营地选址等方面研究应用,提高搜索救援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3.2.4 加强救援技术体系性、规范性研究

研究完善覆盖主要灾害场景的综合救援技术、标准行动程序以及模拟教学训练设施,探索研究地质灾害救援技术、山岳救援技术以及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空间、电梯等典型建筑和关键基础设施灾害事故状态下搜救技术的基础理论、战术战法。

3.2.5 建立灾害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的信息支撑体系

在灾后灾情预评估的救援决策建议,以及重点地震危险区应急准备工作方面持续发力,在应急救援力量、救援物资储备、应急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与地方开展联学联建合作。

3.2.6 完善灾害现场评估内容及标准体系

针对典型灾害事件,开展案例复盘和调查研究,组织案例教学和现场评估技术实操实训,探索研究灾害现场评估技术指标体系、现场评估标准作业程序以及训练课程体系,填补搜救现场评估技术空白。

3.3 优化人才结构,造就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

3.3.1 加强指挥人才培养

推动建立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指挥能力、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救援指挥员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思想和业务相结合、能力和阅历相结合、技术和技能相结合,注重从一线队员、教官中培养选拔救援指挥员。鼓励各级救援指挥员进入院校学习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

3.3.2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根据救援队担负的职责使命和不断拓展的救援领域,招录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应急搜救实践经验丰富的成熟技术人才。注重在一线培养和锻炼技术人才,增强其在先进装备配备使用、业务培训、科研攻关、救援方案优化和灾害案例复盘总结等方面的本领和能力。

3.3.3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常态化开展业务学习和案例教育、体能训练、装备仪器实操技能训练、一般性技术操作训练和特种作业训练,提高单兵素质。注重救援人员体能、技能搭配,提升团队战斗力。协调开展救援人员资格认证、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拓展应急救援职业发展空间。

3.3.4 加强队伍职业保障政策建设

研究健全完善救援队伍职业保障政策。组织救援人员参加岗前、在岗、离岗和应急救援结束后职业健康检查。关注救援人员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服务。推动应急救援人员积极开展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定,积极接收吸纳退役军人和退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人员,积极探索出台提升救援队伍待遇的相关激励保障政策。

猜你喜欢
救援队伍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紧急救援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52
港警新装备
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 17:22:31
3D打印大救援
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44
防晒装备折起来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现代军事(2009年12期)2009-01-05 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