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行歌
——侗族盛装人物形象设计创新研究

2023-03-07 09:28全艳丽广西演艺职业学院
流行色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江侗族刺绣

全艳丽 /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

0 引言

人物形象设计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是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现代综合艺术学科。人物形象设计在我国实践发展中的难题,主要表现为审美风格单一,审美内容的话语权被西方模式引导,缺乏本民族文化特色,需要妥善处理全球化成果与本土化运用的关系。近年来在提倡文化自信、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下,国人聚焦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出了许多非常有热度的文艺作品,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水下飞天》系列节目等,不少中国风的优秀作品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之下成功“出圈”。

1 三江侗族盛装服饰形象视觉审美元素挖掘

在广西柳州北部三江县境内,世居着近二十万侗族同胞(第六次人口普查),三江程阳八寨完好地保存着侗族的刺绣技艺、大歌习俗和木构建筑,还有一座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雨桥,侗绣、侗布、侗带、侗戏、侗款等文化均录入国家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群落在广西地域民族文化中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多样性。侗家人爱美,女性尤甚,侗族女性的盛装服饰形象与本土其他主要民族相比较特点相近又特质相异,显示出其独有的民族审美风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理想的创作题材。在人物形象中服饰形象是最主要的视觉审美要素,从其“形”“色”“质”“艺”视觉要素入手,透析三江侗族盛装服饰形象的文化密码与审美心理。

1.1 三江侗族盛装女性发型及头饰形制色彩要素

清代《广西通志》记载中有一段极细致的描述:“侗人,椎髻,首插雏尾,卉衣”“怀远三江侗人,罗汉首插锥羽,椎髻,裹以木梳,着半边花袖衫,有挎无裙,衫最短,裤最长。女子挽偏髻,插长替,花衫、耳环、手镯与男子相同。有裙无挎,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以银缀缀之,男女各徒跌”[1],怀远即今三江县境内。相较于侗族男性服饰,侗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形制很有辨识度,较好地保留了民族传统。

三江侗族女性的首饰形制包括发型与银质饰品,主要分四种类型,有显著的地域特征:都柳江流域良口、同乐一带的头帕、银牌环链装束;都柳江流域梅林、富禄一带的银梳、银步摇装束;阳溪、和平乡一带的银帽装束;寻江流域林溪和程阳一带的彩绒银盘装束。前三者发型为头顶的束高的发髻,后者为脑后发髻。项饰有满月型项圈“绞”“盘”等多样形制,此外还有金银耳环和银花手镯、臂套、戒指等(图1)。

图1 三江侗族常见女服发型及银饰装束组图(图片来源:作者编绘)

1.2 三江侗族盛装服饰色彩与材质要素特征

广西民间有“红衣瑶、黑衣壮、蓝紫衣侗”的说法,以服装色彩高度概括区分几个少数民族之间的视觉特征要素。三江侗族常服喜穿蓝、白二色,盛装崇紫,从头帕、上衣、胸兜衣、百褶裙、绑腿,至挎包、背带,都以亮布面料制作,整体形象呈现出深沉古朴的主色调。侗族女服形制主要包括上衣、下衣(长裤)、头帕、胸兜、花带(腰带)、围裙、背带、及膝百褶裙、绑腿等。上衣侧开衩至腰部,衣领、衣摆、袖中部均有刺绣片装饰,袖口常拼接蓝、绿色布装饰。内搭U、V型领胸兜衣,通常与上衣主布同色;下搭为及膝的百褶裙,褶极细。传统服装皆为系带式,现代则加入了暗扣、拉链等隐形服装工艺;小腿为一片式绑腿,脚踝处绣片常与袖中、花带配色相同,绑腿系带布色常与袖口拼接布色一致。盛装除花带外,最主要的装饰配件为刺绣腰裙,四边织锦,中部为重工刺绣,并点缀金属亮片装饰。

侗族亮布是侗族人最珍贵最喜爱的布料。传统亮布为纯手工制作,工序繁多。手工土布经浸染蓝靛由白变蓝直至青黑,改色步骤是侗布紫红发亮的关键[2]。用薯莨将蓝靛布染红,浆上牛皮胶和鸡蛋清,反复涂抹,再熏蒸晾晒,使得布料由紫红继而光洁发亮,由厚变薄,由粗硬变细软,最后放置石板上,经过半个月左右的上万次的锤打,布料呈现出绚丽的光泽感,较之土布更为平整柔软,纹理细腻,但易留折痕,久穿后呈现出树皮纹般的独特肌理。

在广西侗族、苗族、壮族地区都可见亮布的手工制作与使用,以侗族的使用广泛度为最。壮族亮布呈现的是黑青亮色,布质厚实挺括,光泽内敛。苗族亮布在阳光下更为光泽熠熠,呈现出近似黄铜般的金红色。亮布制作工艺究竟是否为侗族首创,已经不可考据,抑或这就是古老先民们流传下来的完整蓝靛染布制作工序—先用植物染料染色,再用动物蛋白做涂层,防水、防虫、防潮、防褪色,使亮布经久耐用。越是偏远封闭的深山环境,技艺传承越为完整,亮布色泽越接近金属色;越是交通便利、靠近汉族聚居地区,制作工序则越为简化,亮布色泽越接近蓝染布料。

在色彩搭配上,毗邻贵州的都柳江流域侗服配色丰富且明艳,领口襟边常以三种颜色拼布做底,再以彩丝刺绣装饰。富禄一带多是天蓝、橙黄、粉红或白色相拼的底布,配大红、青色、明黄等色的绣纹,纹色重而底色浅;同乐一带多用竹绿、湖蓝与桃红相拼为底布,上缀大红、草绿等色的绣纹,纹色亮而底色略重。袖口、衣下摆的拼布配色同衣领保持一致,多层次彩色于重复呼应中体现秩序美。与湖南通道接壤的八江流域侗服的色彩对比则简洁大气,领圈、衣摆仅装饰一根白色或蓝色嵌条,袖口拼宽边蓝布,无绣纹装饰。

1.3 三江侗族盛装刺绣纹饰要素特征

织锦与刺绣装饰在侗族盛装服饰形象中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视觉要素,是最多姿多彩的服饰形象装饰构成,也蕴含了侗民族的“文化传承基因”。

1.3.1 刺绣技艺

三江侗绣是侗绣中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梅林、富禄、良口、同乐、洋溪、独峒、老堡等地区。侗绣又名剪纸绣,刺绣前无需绘画花样,只需先剪出图案,再用针穿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将剪纸图案覆盖,刺绣技法以平绣为主,辅以贴花绣,连环剪纸绣,挑花等其他手法。

1.3.2 锦绣纹样

侗锦常为几何形纹样,描绘自然景物,植物、动物、花鸟、山石等形象的抽象表达,多用直线、折线,形态秩序、规整。侗绣描绘花鸟等更为美好的形象时,线条多用曲线,造型更有韵律和美感。这与二者的工艺相关,侗锦为织机所织,造型与赋色需按纱线经纬规律排列计数;侗绣工艺为手缝,可“形随意转”,表现自由度更高。

1.3.3 锦绣色彩

侗锦分素锦与彩锦,素锦仅用黑白二色线,彩锦用红、黄、蓝、绿、黑、白,还有纯度较低的彩色灰调配伍,纯色仅在小面积点缀;侗绣的配色多用纯色,丝线的材质提升了色彩鲜艳度和光泽感,因而在色彩上,侗锦的配色相对素雅,侗绣的配色更饱和艳丽(图2)。同乐乡的绣品多用墨绿色加深蓝色等深色为底色,与纹样大面积的红色调形成撞色对比,造成视觉冲击力;梅林、富禄地区主要以黄色加浅绿等浅底色为主,纹样也有底色相近配色,绣品呈现浅色调。侗族锦绣颜色层次丰富,与深沉浓郁的亮布形成色相、明度与纯度上的强烈反差。

图2 三江良口乡侗锦及侗绣纹样组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侗族地区的织锦、刺绣中至今尚有各式各样的龙凤、蜘蛛、螃蟹等图案,每种图案都有一个传说,代表着侗族记录本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含有图腾崇拜思想。由于侗族没有文字,在织锦刺绣技艺口口相传中传承历史,还借各种抽象图形纹隐喻吉祥。如侗锦中常见的螺旋纹代表蛇,蛇在神话中是人类的兄弟,蛇的生命力很强,故寓意聪明强大;龙凤纹代表龙凤崇拜,龙在侗族起源神话中是人类的兄长,凤是先祖结合的引媒使者,龙凤都是吉祥神,寓意尊贵、吉祥;蜘蛛是坚韧不拔和智慧的象征,还有护佑平安的寓意;传说中螃蟹曾经帮助过侗族先民躲避洪水,免除死亡危险,是贵人的化身,也有安泰吉祥的寓意[3]。穿山甲则象征长寿,多用于年长者服饰,寓意祥瑞。此外还有与农耕种植、渔猎采集等生产生活相关的自然物内容,如芝麻纹、豆角纹的图案既有农作物丰收的祈愿,又隐含丰产多子的繁衍崇拜。

侗族民俗活动中,带有织锦、刺绣的侗族盛装作用实在太多。族群祭祀活动、行歌坐月的恋爱活动、母亲给女儿预备的婚礼嫁衣、外婆给新生儿准备的背带,一件件凝聚着生活哲理,饱含人间情趣和宗法礼仪的各种服饰以及生活用品,都是借用锦绣纹样,寄托各种美好的愿望,给生活带来吉祥和幸福。

三江侗族盛装服饰以独特的风格展示了独特的侗族文化,表达了侗族人民的自然质朴的世界观,蕴含着天人和谐的审美追求。

2 三江侗族盛装人物形象设计的创新设计

人物形象设计,是一种“既富有特殊象征寓意又别具艺术美感的衣着装扮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活动”,主要是从人物本身及所处场景的一切形象进行设计塑造,包括发型、妆容、服饰穿戴、氛围道具、布景等视觉元素。艺术创作的步骤:灵感素材收集—人物主题设定—形象元素提取—设计方案出图及定稿—服饰等实物的制作准备—模特选择及妆发造型设计—作品拍摄—后期制作—作品完成,整个流程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与审美属性[4]。其研究视角以人为本,统帅众多学科,探讨侗家人形象的外形与内蕴,挖掘侗族人文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因此,在人物形象设计的艺术创作中,如果需要借鉴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应注意一些方法性原则:第一,文化上追根溯源,注重传承。每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都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拥有固定的形制、功能、宜忌和涵义,蕴含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哲学价值,我们在借鉴运用的时候,知其“形”,更要知其“意”,对根文化进行追溯,保持民族传统文化脉络的传承。第二,形式上大胆创新。人物形象设计作为现在艺术设计方法,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有更为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一些方法论,如“焦点美丽原则”,运用夸张的手法,放大比较美丽的视觉元素,形成视觉焦点,强化审美感受;又如“风格解构法”,即把两种以上的审美风格进行拆解并重新组合,不同风格和文化符合的糅合,打破定向的审美习惯,形成视觉冲击力,给观者带来更高级的审美感受。在运用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过程中,要把握“传统审美”与“现代大众审美”的最佳结合点,并大胆创新,运用新的创作手法,以及一些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应用场景,为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新颖的视觉形象,与新时代语境相适应。以下研究在此思想原则基础上的三江侗族盛装人物形象设计创作。

2.1 人物形象主题设定

人物形象的主题设计是一种意向化创作构思过程,在大量的素材收集基础之上,选择出最鲜明和最有感染力的视觉元素,确定创作方向和主题,包含了创作者对题材的认识、艺术表达追求和审美境界。

从形象美学来看,都柳江流域的侗族盛装形制与首饰装束的风格最注重装饰,色彩元素和材料元素丰富,很有层次感,整体华美、精致、亮丽、年轻,尤其梅林富禄地区盛装搭配银步摇装束时,少女感十足,因而选取其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2.2 形象元素提取

下面选取都柳江流域侗族地区盛装服饰题材为例,解构形象元素的提取过程(图3)。饰品选取梅林、富禄一带的银梳、银步摇、银花簪、银绞流苏项圈为素材,服装选取同乐一带胸兜衣及背带为素材,分别提取服饰造型、色彩及装饰元素,结合暖调橘粉色的妆容,体现了都柳江流域侗服配色艳丽多样的特质,塑造出侗族未婚少女的清丽优美的形象,花伞道具的彩珠、羽毛坠饰等视觉元素都增强了少女给人的灵动可爱之感。该盛装服饰设计突出了锦绣构图元素,深色长裙上绣满了以粉紫色为主色调的繁复花纹,体现了侗族锦绣构图讲求对称,多用二方连续形式的特点。裙上的侗绣构图对称饱满、主次关系分明,主图案造型为经典的圆形构图,配图案以绿色等其他颜色绘制,造型环绕主图,填补方圆之间的空余位置,使纹样与服装裁片形状适合。腰裙上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谐的复式构图,体现了侗族刺绣独有的审美意趣,暗合侗族人对天地、社会、人的关系认识和思考。

图3 三江侗族盛装人物形象创新设计过程导图

三江侗族盛装以都柳江沿岸的少女盛装服饰形象为最鲜明优美,在人物形象设计创作时,要尊重原民族人文形象,保持审美志趣的一致性。不应脱离原民族人文形象,为增强视觉冲击力而一味追求奇异怪诞,更不能丑化其民族形象,伤害民族同胞的情感。“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图3中的设计在使用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人物形象设计时把握了民族形象的内在神韵,在深入理解侗族人民“以何为美”的基础上,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对民族服饰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设计,值得相关领域人士借鉴参考。

3 结语

三江侗族盛装服饰形象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丰富视觉面貌和多重审美价值,人物形象设计从“人物”的角度出发,探寻三江侗族盛装的视觉审美要素,构建“以人为本”侗民族人文形象。民族化可以拓宽人物形象设计创作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展现出华夏各民族所具有的鲜明特点,让人物形象设计具备更为突出的民族性,成为人物形象设计创新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三江侗族刺绣
三江之水天上来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三江并流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