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农业农村局 张性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过程中,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至关重要。
近年,社旗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做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4 万hm2,良种良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全面推广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种肥同播、土地深松等高效技术模式,覆盖率在90%以上。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30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 家,市级示范社5 家,年服务作业面积达5.33 万hm2。
全县蔬菜产业面积0.67 万hm2,年产值9.6 亿元,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13 万hm2;中药材产业面积0.28 万hm2,总产值2.2 亿元;苗木花卉产业面积0.4 万hm2,林下经济面积0.2 万hm2,产值0.5 亿元;畜牧产业以社旗牧原养殖基地、正大生猪“千头线”建设为重点,规划建设场站18 个,总投资35 亿元,截至目前已建成9 个场站,20 条“千头线”生猪养殖基地。
社旗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69 家,其中,农业企业35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08 个,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1307 个。全县总耕地面积8.67 万hm2,截至2021 年底流转面积2.4 万hm2,其中,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面积达1.33 万hm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回收、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入股分红等多种带动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社旗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种养业扶贫到户增收项目奖补政策的意见》《产业就业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发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项目资金、土地流转、培训用工、金融保险、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
部分产业规划对市场把握不够精准,产业规划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产业发展起来后存在“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三产融合发展不足,农业产业链不完善,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辐射带动力有待提高,信息、资金、技术和服务等方面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相比有差距。
一是人才方面,“三农”工作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后备力量不足,加之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且收入比较稳定,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技术方面,现有的经营模式相对粗放,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过程中缺乏新技术的应用;三是资金方面,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金融机构贷款存在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缺乏流动资金,抗风险能力低问题;四是用地方面,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企业用地需求相应增大,现有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导致部分农业企业建设用地受到政策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强的企业更少,产品缺乏精深加工,研发创新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扩张受到限制,网络销售模式尚不健全,市场化运作有待加强。
分析研判市场需求,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长远需求精准谋划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到种植规模、种植品种、目标城市、目标人群,确保产品销路和经济效益。同时强化品牌兴农战略,打造一批“国字”号产业基地。
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中的应用,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扎实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实现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为企业搭建专项招工平台,引导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财政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协调创造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企业用地指标,为企业进驻、投产提供便利条件。
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的引领作用,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适度扩大规模经营。同时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在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中更好地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