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路 田洪涛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对分课堂是我国创新教学模式的新成果,经过对各个水平阶段的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模式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从2001年开始已经实施改革多年,但是新教学模式成果还是没有让各方学术界人士都达到满意的程度,在教师与学生两者的角色之间存在主导与主体的争论和分歧。通过对公共体育太极拳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选用对分课堂模式授课已获得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本论文以百色学院2020级公共体育太极拳班为调查对象,每班抽取24名不分专业的学生,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公体太极拳教学中的改革。通过对“对分课堂”在2020级公共体育太极拳课堂应用情况的分析综述,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的制约因素,并且摸索解决途径,最后目的是能够有效实施推进讲授和内化吸收以及讨论三个环节。
提升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真正领悟到课程教学内容。现代大学体育课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有效提升技能,还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进行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单调和枯燥,因此,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相应改变,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欲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能自主学习。
1.3.1 课堂观察法
主要通过课堂观摩总结以及对文献的整理总结,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优势进行辩证分析,探究与反思该模式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1.3.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两类问卷,分别是学生问卷以及教师问卷,对百色学院2020级公共体育太极拳班的学生和教师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1.3.3 文献资料研究法
整理并分析今年来有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及其他教学模式的系列研究文献,梳理研究思路并找到支撑辩证分析的理论。
通过对百色学院2020级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观摩课堂等方式进行调研,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堂的应用问题与现状。在百色学院体育学院任教太极拳课的老师都是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认可度高。有89%的学生支持自己的老师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少部分同学对传统教学存在依赖现象。
根据研究需要,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者侧重的内容不同,针对性强。教师问卷共发放2份,实际回收2份,有效问卷2份;学生问卷共发放120份,实际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5份。根据问卷填写情况,总结出以下应用现状。
2.1.1 教师问卷调查情况
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的教师在选择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授课时,会受到学生能力和学校制度以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对两位老师所填写的问卷来看,都在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都认可该理念适用于2020级公共体育太极拳班的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并且教学效果好、学生积极性高,在课堂教学中也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中布置有留白时间,课堂布白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选择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影响实施效果的最大阻碍的情况调研显示:最大障碍是担心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中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注意在学校进行定期的专门培训,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使各环节流畅通顺,达到较高的实效性。
2.1.2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在大学2020级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的学习上,有54%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公共体育太极拳课学习,也有39%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讲授。
在选择布置课堂讨论环节中,两者选择的比例都是50%,由此可见有一半的学生都潜移默化地被“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认为课后收集的资料更加全面,可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探讨,有95.7%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积极参与讨论,承担材料搜集者和信息整合者以及观点发言者和知识补充者的角色,只有4.3%的学生选择什么也不做。
从观察可知,学生在选择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老师的授课风格时,36%的学生选择教师的教学语言能生活化并且幽默风趣;25%的学生希望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简洁明了、逻辑性强;33%的学生选择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以及组织能力强的教师。
相对于传统的阶段考核方式,有87%的学生更加希望老师能够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的方式综合考核学习成果;13%的学生仍受传统教学影响,希望进行阶段性考核。由此可见,更多的学生希望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的教师能够更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
从现状来看,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在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中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待改进的地方。如学校配合教师实践“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落实问题,提升师生之间的配合度问题,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操作问题等。
2.2.1 教师在内化吸收环节中对学生真实性持质疑态度
问卷结果显示: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影响实施效果最大的阻碍选项中选择担心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占比最大。两位老师都希望能对学生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从中获取学生心理状态反馈。课上进行对分不仅会让“对分课堂”失去原有的意义,还会导致学生的体验感不好,课堂时间不够。教师在忧虑学生自律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的保障,如完善相应制度,进行分享成果有关的定期专门培训。调查内容显示: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讨论问题的环节需要在课下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加长深入思考问题的时间。
2.2.2 学生存在自我矛盾
有90%的学生在布置内容环节都愿意在小组内担当各种角色,只有10%的学生不愿参与讨论,但是有50%的学生依赖教师的解答,认为有些问题难度太大,理论性强,直接听老师讲解更好,学生存在自我矛盾。在选择学习方法的选项中,学生自身也有一些心理上的矛盾,有54%的学生习惯先在课前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选择传统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在选择是否支持在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太极拳课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两位老师都持支持态度。从选择组内合作角色的角度以及期盼学习成果的程度来看,学生自身存在矛盾,有56%的学生愿意在组内承担展示基础能力的角色,如材料搜集者以及信息整合者。只有17%的学生愿意选择需要一定自信和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构建知识能力的综合发言者角色。在选择知识补充者这一角色时,也仅有23%的学生愿意担当,但是有89%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堂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合的。
综上所述,虽然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非常热情,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没能达到主动配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精髓的程度,如参与课堂时的积极性和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及自主性部分的培养还不够。大部分同学都只是对机械性且难度较低的简单部分感兴趣。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与学生所在年级相关,由于是公共体育课,一个班级的人并不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且正处在大二的阶段,学生之间还没有完全熟络,性格腼腆的学生不敢或不好意思主动参与,仍需教师调动课堂气氛。
从已有的调研信息以及研究成果来看,在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制约实施效果的因素分为两个主要的方面,分别是教师因素、学生因素。
3.1.1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主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表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共享能力等进行培养,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后者更加强调权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讨论环节,由于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未知情况,要求教师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协调组织气氛能力要强。
学生进行主要的内环吸收、合作交流以及经验反馈环节的讨论环节时,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节奏及理解能力,在合作交流的期间会产生复杂的动态变化,也有可能不定时出现脱离预期结果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评价。正是由于存在不可预测的变化与差异,因此要求教师能够有较强的表述能力、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3.1.2 教师的留白、聆听习惯和能力
应用“对分课堂”需要适度留白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留白,比如,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将整体框架抛出,让学生思考的时候也带着目的,有效帮助学生缓解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带来的精神疲劳。同时,教师在留白的过程中要有循序渐进,即使教学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也能了解问题所在,提供思索方向和可以参考的内容,帮助学生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进行内化吸收。
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聆听习惯和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不管是学生的思路还是想法都还未成熟,但是,能够在大学公共体育课中成功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所有教师对学生在探讨环节中的表现都表示惊讶。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思维发散能力以及自主构建知识能力的潜力,而是在课前习惯性地预设困难。在学生互相探讨的环节中教师如果注意聆听,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还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
3.1.3 学生的学习目的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可控因素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教学效果会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网络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现场观察,能影响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课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习惯以及社交能力。
不同的学习目的会带动学生不同程度的自主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在各个环节自主学习,如果学生的目的性不强,没有学习的动力,那么强行实践该模式,其效果会适得其反。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可见,大部分同学只想在小组内担当展示基础能力的角色,由此可见,这部分学生对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秉持支持态度,但是参与度不高,不够积极,潜意识里认为担当此类工作也能因集体行为而获得教师良好的评价。如果还秉持着这类学习目的,那么学生无法在课堂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1.4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表述能力
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环境,其思考、理解和表述能力也就有差异,这也间接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有部分同学在教师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能够跟随教师的引领找到可用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在探讨环节自信并流畅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倾听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但是有部分同学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他们在内化吸收环节无法顺畅进行,解读错误知识点,在课堂中出现不发言、不自信的表现,阐述错误思路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思考 。在课堂中对使用“对分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超负荷的学习模式,他们不但不会进步,还可能出现消极甚至排斥现象。
首先,在讲授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听课效率进行加强指导。在每位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力不同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听课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样,当教师强调重点知识时,学生更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记笔记上,如果课下看不懂笔记,那就得不偿失,毫无意义。其次,在内化吸收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内化吸收和构建知识能力进行加强培养。每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内化吸收的效率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不论效果怎样,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且逐渐适应和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为学生长久进行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最后,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有效交流进行指导。学生在探讨环节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对担当综合发言者和知识补充者的角色运用指导性评价,运用榜样的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里。教师在设置讨论主题和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培养,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在分配组员时,每组的成员能力水平要持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述能力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探讨环节,扬长补短。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提升教师的素养是落实且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途径,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首先,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对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应根据其所教的学段有所侧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其次,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应有明确的规则要求。教师在讲授环节中,讲解内容要清晰明了,逻辑思维要准确、要精炼重难点,因此,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对体育教师安排适当的能力考核,考核应针对教学实践中会出现的各种状况,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及专业素养。最后,处理课堂危机对应用开放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至关重要,因此,对教师应进行教育心理学内容的培训,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处理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