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钰
老家在纵横交错的巷子深处,像是被牢牢地粘在了蜘蛛网上似的。或者更像是旧时代的一处遗物,砖墙禁不住风吹雨淋日晒,变得干巴,失去了所有生机。虽然现在仍有亲人在那里居住,但我极少回去了。
薄如一张纸的记忆,是多么禁不住思绪的搜索。的确,这要怪我,老家留给我的回忆实在不多。但在这不多的记忆里,我又听见了戏曲的悠扬乐声和那小木桥不断发出的“吱呀”响。
皎洁的月亮在一片黑色的波涛中渐渐浮起,似乎是一只挂着灯火的小船随水涨而高。月光打在树叶上,风一吹,摇摇晃晃。月光照在人们的身上,人一走,后边的影子就被牵引着。一个民间节日,一个外乡的戏班,正在老家的邻村上演。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月色,老家的人不去听几出戏,实在可惜。
母亲陪着奶奶拉上我,在巷子里七拐八拐出去了。我不喜欢看戏,虽然台上的演员动作到位,唱得字正腔圆,引来许多喝彩声。但是我听不懂,也看不懂,在台下干站着,很是无聊。我最感兴趣的,是随着妈妈和奶奶走过村外的木桥时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那声音单调、重复,没有绚丽的灯光给它增彩,也没有漂亮的姿势给它情感,更别谈什么技艺了。但是,于童年时的我来说,却是最神秘的声响。
这座小木桥呈灰褐色,用几根很粗很大的木材搭建而成,很粗糙,很简单,上面铺些木板供人行走,没有任何优美的造型。在朦胧的月色下,踏上去,发出了“吱呀”的声响,我仿佛划着桨,驾着小船,荡漾在水波里。在那样的月夜里,那木桨的划水声,那优美的水波纹,在我小小的心里生起了快乐的清波……
终于禁不住内心的念想,某个假日早晨,我回去了。
天空似乎被翻洗过了,好似一颗透着蓝光的水晶,格外耀眼。斜射的阳光,打在了小巷子的尽头与另一条小巷子的交接处,一只狗被拉长了身影。鸟儿终是被惊动了,急速地飞向了明净的蓝天,一簇簇羽毛分外显眼。蓝天下的故事,在鸟儿振动的翅膀声里,愈加动人。
我又与记忆中的小桥相遇了。小桥底下的流水,仍然清澈,一如多年以前。不时有人从桥上经过,每一步都发出“吱呀”的声响,伴着流水的“哗哗”声。不知为何,少年的我,却没有了童年时的美好心情。摇摇欲坠的小桥,让我感到害怕与不安。当我放慢脚步时,小桥的“吱呀”声也缓慢了下来,好似一位老者拄着拐杖轻轻点地发出的声音。听着听着,我的害怕慢慢消失了。這一声一声的“吱呀”声响,好似给我鼓励,给我勇气。
而今,小木桥还在,只是已风烛残年。但我知道,即使以后小木桥不在了,那一声又一声“吱呀”的声响,一定会伴随我的一生。
声音记录本
“吱呀”,老家的小木桥被踩踏时的发声。
孩童天真的想象,让“吱呀”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对童年深切的眷念,使得这声音经久不息,永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