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琦
(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22年是振兴“三农”经济,促进茶产业的高速发展的一年。中央发布了第十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根据文件中的“两条底线”“三个重点、一个加强”的重点分析,茶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但茶产业如何乘风破浪,抓住政策机遇,是摆在茶商面前的一大难题。
中国的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优势也有很多,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从茶产业的机械化应用、劳动力资源、产业融合度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农村茶产业发展中的不足。
茶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茶叶种植到茶叶的销售已经有相当完善的生产过程,再加上科技、机械化的应用,提升了茶产业后期生产的效率。但是在茶叶的采摘环节,机械化的应用程度比较低、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小。其原因在于,首先,我国是一个劳动力比较丰富国家,且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劳动力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在采茶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对机械化采茶的需求不明显。其次,茶山茶园的地形多是丘陵、坡地,地形对于机械化操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对机械化采茶有很大的限制性。最后,由于我国悠久的饮茶的历史,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有着极高的要求。我国采茶的机械化设备起步较晚,且专业化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多样化的采茶环境,与人工采摘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机械化采摘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茶叶采摘的高品质要求。
茶山茶园基本在农村或者山区,近年来由于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格局,城市有着更好的就业选择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失,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流失。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包装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尤其是采茶期,时间比较短,采茶的任务重,是用工高峰期。因此,在本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每个茶产区都要到周边县市甚至是省外招聘采茶工。但由于这几年的特殊原因,人口的大量流动相对受限,采茶工的到位率不足,不少地方面临着采茶人手不够、后续销售受阻等实际困难,所以出现了争抢采茶工的现象。由于采茶环节属于短期用工,主要工作时间在一个月左右,不符合打工者长期工作的需求,所以一般是出价较高的采茶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采茶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
茶产业,是指一种可以由茶树的栽培生产这样的第一产业,发展到茶饮料、茶精的深生产的第二产业,进而扩展到茶文化、茶旅游、茶艺的第三产业的纵向发展的产业模式。中国有着广泛的茶叶种植基地,也有着完善的茶叶加工环节,但是在种茶、采茶、制茶以及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茶道、茶文化却缺乏在茶产业的融合中功能的开发,大多的茶产业只是停留在茶的买卖交易层面,对茶本身的文化和历史的挖掘不够深入。或者在大多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多是为游客提供观茶、泡茶、品茶的体验服务,由于时间等限制因素,游客很难接受到系统的茶文化熏陶,深刻认识茶文化的内涵。[1]茶文化才是促进茶产业经久不衰的文化支撑,中国是茶叶的主要生产区,怎样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推动茶叶与人文旅游的深度融合,衍生新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中国茶产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中国被誉为茶叶的故乡,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前列。但茶叶资源比较分散,多为小规模经营,且茶商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其次,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中可知,消费者在选择茶叶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茶的品种,而不是茶叶的品牌。西湖龙井、铁观音、黄山毛峰这些是国内比较知名的茶叶,但要问是哪个品牌的西湖龙井、铁观音,消费者都会比较困惑。中国的茶叶品种已经超过了一千多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进行的两次国家级别的"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中,也都是以茶叶的品种参选,而不是通过品牌。长期以往,消费者的这种观念,也限制了中国茶产业品牌的发展。没有品牌,就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中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利润率和利润空间都比较低。[2]英国的茶叶品牌“立顿 ”,被称为世界第一的茶叶品牌,其一年的茶叶销售额超过我国的茶叶出口总值。
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且茶产业现阶段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茶树的栽培、修剪、到茶叶的收获、加工、贮藏,以及茶叶的营销各环节都需要大批的工人,因此,茶产业的发展也增添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农村茶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几乎是带动了所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加入了茶产业的生产以及加工队伍,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在抢摘春茶的过程中,其不仅促进了本地劳动力的再就业,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茶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在解决农民就业、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对巩固脱贫成果,稳定农村经济具有深远影响。[3]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就是为了推动“三农”工作的有效发展,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展特色农业已经是一种趋势。[4]茶产业作为最具特色的农产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功效。茶树是一种成本投入较小,但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同时,茶产业也是一种对环境污染较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是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其次,茶产业可以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茶产业的发展除了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等一、二产业外,还能通过发挥茶文化对一、二产业的赋能作用,提升其文化内涵,增加产业经济价值。尤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茶文化旅游,其在促进茶叶销售、美化乡村环境、增加乡村经济方面有一举多得的功效,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茶文化的兴盛依附于茶产业的发展,只有茶产业的全结构体系集中推动,才能更好促进茶文化的推广。在茶产业的纵向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仅仅通过茶叶销售是不可能实现产业的长久兴盛的,必须将茶文化赋值于茶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因此,人们在发展茶叶经济的同时,也在渐渐挖掘茶文化的内涵,促使茶产业与茶文化紧密结合。而茶文化作为最重要的产业资源,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渗透于茶产业的方方面面,其对增加产品文化价值、提升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茶产业和茶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撑,茶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其发展程度对乡村振兴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五种措施,希望对促进茶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一些帮助。
现代科技是促进茶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新科技的采用力度,实现高科技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实际运用。首先,要开展优质茶树的保护项目。例如,通过建立保护点,提高对优质茶树重要价值的认识,强制性地加强对优质茶树资源的保护。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优质茶树的培养和推广,才能实现优质茶树资源的长效发展,提升茶叶质量。其次,对茶产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设备进行升级。由于现有的技术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茶产业的生产需求,茶叶的生产厂家可以寻求科研所或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帮助,根据自家茶园、茶山和茶叶的特征,开发设计相适合的耕种、修剪、采茶以及精细加工等基础设备,提高茶产业的机械化应用水平和茶产业的生产效率。最后,推进茶产业的数字化应用。现阶段,茶产业的数字化程度比较低,存在一定的生产劣势。构建茶产业的数字资源体系、形成大数据信息平台、强化信息技术服务对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提升茶产业的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5]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关键的决定力量。想要实现茶产业的长久兴盛,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目前,茶产业面临着各个环节的人才短缺现象,对茶产业的高效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茶叶的生产企业都需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在高校设置相关茶学的专业课程,企业为高校教育提供技术内容,高校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力量;政府要注重对茶产业相关科研人员的培养,科学研究是提升茶叶质量的最直接途径,弥补现在茶产业中科技资源投入不足的现象。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可以为茶叶生产企业牵头,建立区域间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实现区域之间企业的交流合作和人才流动;建立人员的引入与激励机制,加强吸引和招聘高素质茶学专业科技人员的力度,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搞好留人机制,采取给人员创造先进的工作环境、良好升迁机制、优越的福利待遇等方法,不断壮大茶产业的人才队伍。政府和企业通过多种措施,共同补齐茶产业发展的人才短板,为农村茶产业的腾飞和乡村振兴奠定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根据2021年中国的茶叶产销报告显示,2021年茶叶的内销总额增长231亿,比率增长8%。在推动内销市场发展、茶叶消费增收的工作上,线上自媒体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该是可喜可贺的结果,但线上销售和线下门店获得的收益,却是天壤之别。于是,2022年抖音针对线下商户推出了抖音来客,可以实现线下茶商的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等同于通过抖音开辟了同城流量渠道,把线下商城萎缩的这部分客户反哺到同城流量里。让商家在线上更好地维护客户,以及实体店的口碑营销。茶文化,包含茶精神、茶道、茶具、茶艺等多个文化特征的现象,是茶商真正要做的事业,卖茶只是停留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正确传播茶叶在生活中的价值和需求,这是第二产业的延伸;而第三产业的实际落点,就是实现门店的会员活动、茶文化的分享、茶艺的培训、茶叶店对于文化的推动价值等方面的落地,所以,盈利模式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卖茶上,引流也不仅仅是在店里,销售更加不仅仅只是茶叶,有茶器、茶空间、茶培训、茶资源等等,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想要逆风飞翔,就要不断促进茶产业的“三产”融合。[6]
由于疫情的影响,这几年不少茶企面临亏损、客源锐减等问题,这也导致许多茶叶店面临倒闭的窘境,还在开的茶叶店也难以持续经营。想要在后疫情时代,实现茶叶店的盈利目标,茶企就要学会打造茶叶的品牌效应。真正的品牌是打造在消费者心中的,而品牌打造需要一个能具体显现其定位的产品,来建立和强化消费者的认知,而且清晰的品牌定位,是打造茶叶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7]茶企通过创建新品类,获得差异化优势,削弱竞争对手的相关性,从而成为茶叶细分市场的代名词,就已经获得了一半的成功。如果茶企还想要让自己的茶叶品牌在庞大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这就离不开成功的品牌命名了,品牌在命名时要体现独特的企业个性,让品牌拥有较高的辨识度和感知度,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这样也有利于持续提升品牌的认知度。接着茶企要打造有温度的品牌故事,品牌故事直接赋予品牌以情感价值,这是品牌的最高境界,让消费者与品牌理念相结合,对关联的品牌产生持久的记忆,极大增强品牌联想度。同时大家不要忘记聚焦高价值的客户,挖掘有潜力的客户,制定并实施忠诚客户计划,提供物超所值的附加服务,有效提升客户对于品牌的偏好度、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持久稳定的关联。
为了促进茶叶销售,现在不少有实力的茶农已经扩充了茶旅业务。但绝大部分是围绕经销商拿货便携这一优势进行的,春茶季时,客户络绎不绝,但过了春茶季,又该如何从文旅的方向进行拓客,是需要茶农深思熟虑的。茶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首先,面对现有的经销商客户,开拓定制型茶旅业务,打通经销商的单一客户,将文旅、茶学进行深度结合,从喝茶的人群中,深挖产业观光一体化服务体验。其次,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地标性文旅内容推广,例如,在网上搜索云南西双版纳关键词,从而延伸出的内容有民宿、茶山旅游攻略、茶文化馆、老班章茶叶等。接着,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拓展,如果茶农自己不具备线上运营和销售能力,可以找一些网络平台合作,优势互补,茶农负责生产出货,把平台的行业主播,作为你的经销商来发展,引流到线下的茶旅业务中,对客户进行维护提高其粘性。[8]最后,茶农结合行业教学孵化类的培训平台,进行茶学的多维度体验,可以从专业学习、茶艺教学、营销培训等方面结合,形成产业化、一体化的茶旅产业,让茶商去到产地,可以找到好茶,提升茶学技能,学习如何卖茶,达到一站式落地服务,实现产地的多维度价值。
茶产业是农业体系中重要的经济产业,其发展对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转型有突出的贡献。在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时期,将时代优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多措并举,打好农村产业基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