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小记

2023-03-06 18:46吴玉琨
视野 2023年1期
关键词:鹅湖尧舜思量

记忆中的老师的模样,越来越模糊。依稀记得老师体态微胖,中等身材,一袭长衣,最常给学生讲的便是“天理”二字。老师说:“‘天理’二字是天底下顶重要的一件大事。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知‘命’就是知‘理’。天理本于人心,超越人心,费隐于天地之间。”

老师的话,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模糊。老师好像身处于一场越来越浓的雾中,他的形象渐渐地在历史中隐退。我几次从梦中醒来,试着睁开双眼,试图抓住那道历史的光芒。在那个道德为至高价值的年代,我看到他一袭长衣,站在鹅湖书院外的旷野,夜风簌簌,面对一湖池水(湖水中种着荷),双手握着一卷书,手背在背后,思考着问题。学生吴昶,字叔夏,已经向老师汇报明天下午三点,会有两位论战的对手赶来。他们风尘仆仆,乘坐马车,反对“理一分殊”的观念。明天下午三点的时间,也是他们定的,不可能推迟到后天或者其他任何时段。双手背在背后的老师听完吴昶的汇报之后,说:“知道了。”

午夜,他掩上一卷书,回忆起在汴梁住过的那段岁月。那是一次鼓起勇气的异地游学,是一次生命的自我放逐和漫无目的的流浪。他所住的地理位置颇好,附近有一块旧书市场和一座国立图书馆。在每日的日落之后,他经常在汴梁的街道上丈量自己的脚步,让思绪随意漂流。有时,要是他能够抓到一丝飘然而过的灵感就像警察抓到了小偷,痴情人抓到了对方的手,他一定能在梦中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好文章,醒来之后则完全忘记。

他走回自己狭窄的板床,欣慰地躺进被窝,心里欢乐——就像死人见土如见黄金一般,安然沉入梦中,嘴角挂着笑意睡着了。墙壁因潮湿而显出斑驳的黄色,屋内没有透风的窗户,闷热,房屋外的夜色中人群匆匆,他们在各自人生的过道中永不停歇地穿梭着,打扰着屋顶上休憩的猫,随即引发夜猫发出一声刺耳的“喵”的尖叫。那尖叫划破夜空,穿过斑驳而潮湿的墙壁,传入他的耳膜,闯入他的睡梦。随着行人在道路上不停地穿梭,那“喵”的尖叫此起彼伏,最终,在他的梦中形成持续的如海潮袭来般的经久不绝的雷声与闪电。闪电轮换划破天际,照亮阴霾,朗现他梦中山河的轮廓,那轮廓给宇宙镶嵌出金边,庞大星球从他的眼前滚过。在这一夜,他躺在墙体斑驳、潮湿多雨的房间内的板床上,自言自语:“我想我窥见了天道。星球有规律地旋转,宇宙秩序多么美妙。啊!天道就是天理,它是多么美丽,完美的金黄色的球状外形,五行之气在镂空的球状内穿梭充盈,简直是完美!”

学生吴昶的话,打断了他的思绪。他一袭长衣,面对一湖池水,没有回头看学生。但随即,他说:“叔夏,你知道吗?只要你见过它,你就会确信。天理是唯一,是宇宙中的至美!它是如此的秩序井然,它是道的本体,是大地之根,生命的源泉。万一某天山河大地都陷落,日月星辰都熄灭,这‘理’却会始终存在。且只要这‘理’在,一切都会重新生长出来。

“你可知,这‘理’是什么?它是支配宇宙运转的永动机,它是万物生灵都要依顺的命运之路。人遵循着它言说,就是理正词直、言之有理;遵循着它做,就是顺理成章、即事明理;不遵循它,就是蛮不讲理、蛮横无理。凡事都要讲一个‘理’字。你学会这‘理’,也便知道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宇宙。

“你问我,这‘理’如何学?这‘理’在蝼蚁,在瓦砾,在屎溺。‘理’无所不在,充斥宇宙间,但要而言之,‘理’在圣贤书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在对道德礼仪的遵守上,在对仁义礼智信的践行上。

“我知道他们是来反对我的。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不用理会,只需要像他们那样修心,静心之中有一切。空想,全是空想家!”

老师激动地说完,嘴唇因干燥翘起带血丝的皮。他背着双手,来回在湖边踱步,远望鹅湖书院外的道路,想象论战对手的到来。我知道,老师整理出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有几次,我亲耳听到老师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喊道:“难道这就是真理?抑或是为了体系而体系!即将到来的论战,一定会争吵起来的,可我不想与任何人论战。但我必须赢,不是为了在学生面前保持身为老师的体面,而是我必须争取信仰者,捍卫儒家的正统,我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那些异说者。”

旷野的夜荒凉阴森,了无人迹,“凄凉”二字在书院外凝结成霜挂在树上。吴昶催促老师回房间休息,并给老师泡了一杯芦根茶,又加了点重镇安神的朱砂。老师挥手示意,学生回去后,他摇了摇头,双臂扩展成一个环形,随着一声哈欠,便倒在书桌上睡着了。半夜醒来,他摁了摁额头,眨眨眼,重新披上掉在地板上的大衣,心中时刻感受到宇宙天理在召唤。他躺在床上安详地睡着了。

次日,在铃声响起第二遍之后,烈日升得更高了。天空中出现很多光斑,大地上照射着白光,吱吱呀呀的各种怪响躁动着。

远客来了,进入书院的门,拿着蒲扇,擦着汗,嘴里念叨着“宇宙,心,虚无,至诚,静……”

太阳越升越高,越来越热。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的海燕在翱翔。暴风雨就要来了!

辩论会议的主持人和老师、远客彼此客套一番,正式进入论战。

远客第一次见到老师,将他上下打量一番,觉得他五短身材,微微有些发胖,戴着纶巾,眼睛带着宽厚的光。

老师问远客:“最近读何书?”

远客答:“不读书。”

“不读书,怎会有师生传承?怎会有知识的代际积累?”老师问。

远客反问:“首先请问,尧舜以前读何书?今之人不如尧舜远矣,尧舜尚且不读书,今人造作读书所谓何来呐?知识不假外求,不分代际,无有积累,何来传承?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西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然。千百世前圣人,与千百世之下圣人,此心此理,亦无不同也。只问本心,无须师长,自作主宰,无不朗照。”

“哈哈……”老师无可如何地笑了起来,“那么,在您那里,知识的份额是恒定的了?东南西北古今上下有圣人出,出则无有不同,您真的是泯灭古今,否定了知识有随着历史增长的可能了。不说知识,就是那道德,也是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而更改的。只要有更改,就需有老师;只要肯定历史的存在,就需有经验的传承。”

“支离!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内事乃我分内事,我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圣人必定思量四方上下古今事,思量需静心,静心功夫到了自然宇宙,全体事都思量了。”

“易简!世界上没有这样全知全能先知先觉的圣人,你这样的路子必然将儒家引向神秘主义和有神论。你那里的圣人,是你虚拟想象出的一种圣人,是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圣人。尧舜也能思量到他千年之后有鹅湖辩论?尧舜也能思量到鹅湖辩论的千年之后有飞机、手机、WiFi信号吗?”老师回头看我的眼神如闪电般突然向我射来,在我的脑际形成一道电光划破夜空似的空白。

我一下子惊醒,听到窗外沉闷的乌云里响起的声声惊雷。我迷迷糊糊地揉揉眼睛,看到图书馆外下起了暴雨,低头看到朱红色的长书桌上展开着的《近思录》,不自觉地舒展了一下睡麻的双臂。

猜你喜欢
鹅湖尧舜思量
休问鹅湖旧风景
尧舜禅让(上)
尧舜禅让 (下 )
国庆七十周年有寄
鹅湖胜迹天下知
豪放之后益思量——论苏轼离别词对悲感的超越
雁鹅湖,梦庵里的天堂
秋夜小酌
尧舜牡丹经销商借鸡生蛋